303文学 > 古代言情 > 舍娘 > 【全文完】

【全文完】

    第72章 第72章第七十二章

    百日宴上舍娘代表庆王府送了最厚的贺礼,再看郡主倒是比之前怂了许多,看来以前倚仗的不过是家世身份而已,这样的东西一旦没有了,自己就立不起来了。

    但无论如何,庆王府又没倒,她都不知道郡主身上这股自卑从哪儿来。

    直到瞧见了吴挺的那位妾,舍娘才明白,之前说她花容月貌其实有些假,应该说她在寻常人里面算得上很漂亮的了,但是性情温顺,不矫揉造作。

    看她走路的样子,特地用毛领遮起来的领口,就可以知晓她的性情了。

    像郡主这般的,即便是在床上也是要尊重的,舍娘前世也知晓,那建昌帝也玩的花,有时候两三个作陪。

    一进房里,郡主就同她哭诉:“以前总还来我房里几遭,如今这个月却是再也没来的,都让那个妖精把魂魄都勾走了。”

    “你还怕这个,你有郡主的食禄,有庆王府做靠山,现在还有了儿子。反倒是她,

    以色侍他人,能得几回好,这人都是这样,你越针对人家,越是想对付人家,男人就越护着。”舍娘虽然不算十分清楚男子,也是八九分的清楚。

    郡主见她说的有理,又忍不住问起:“嫂嫂,如果哥哥有宠妾,您会怎么做?”

    “说实话,你别听我这般和你说,你哥哥要真是有宠妾,我还真的不能怎么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各人只能管各人,怎么能管得到别人呢?你就是管住人家的身子,也未必能管住人家的心。”舍娘摊手。

    说来也奇怪,这郡主自己不喜丈夫有宠妾,但是对哥哥还没宠妾,又觉得嫂子管的太紧了一点,觉得自己嫂嫂不贤惠。

    这样心里的人比比皆是,舍娘既来了,当然也同她道:“你如今要做的是别跟人家置气,但也别太软弱,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看今儿这么热闹,你们家的姨娘还是在后院,可见姑爷还是懂规矩的。”

    就怕郡主又菜又爱玩,到时候又赢不了,还得找娘家人帮忙。

    略劝了几句,外面英国公夫人差人来请,舍娘又出去用饭。

    又说吴挺这位妾原本也不是正经表妹,只是投靠了寿宁侯府来的,以前在家里时,家中也是千娇百宠的,后来寄人篱下才学会看人脸色过活。

    如今她爹因为她,捐了个百户,家里弟弟读书也成,她一面恨自己做妾的身份,一面又觉得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只是主母身份高贵,似乎脾气也不好,不知道又会如何对付她。

    郡主除了争闲气,也没别的手段,舍娘走出来时,只同安嬷嬷说若是有什么大事,让她传信回去云云。

    至于李琚如今荣膺庆王的位置,他人又年轻,许多人都想巴结,他也早就习惯,只是有时候走神的时候会想起舍娘。

    吴挺虽然不太喜欢郡主,但是和庆王府的人却没什么意见,李琚也算是礼贤下士的人中龙凤了,身上没有半点骄矜之气。

    李琚却做不到和吴挺很好,他有一种感觉,如果庆王府倒台了,恐怕今日他都坐不到这里来了,故而二人寥寥无言,等散了席之后,见到舍娘,他脸上才开心点。

    舍娘一眼就看出他有心事了,连忙问道:“怎么了?有事儿可以跟我说。”

    “也没什么,就是觉得人的身份不同,大家对你的态度似乎也不同。”李琚笑道。

    舍娘坦诚道:“实话实说,我爹当年还是个正经官员呢,嫁到你家,好些人都说我是高嫁,暗指我不配。可我若是身份还差点,不是官家女,甚至只是个民女,就是再漂亮好看,想必你肯定也是不会娶我的吧。”

    李琚听到这里也释然了:“你说的是,同理,我若只是个小厮,或者穷人,咱们俩也碰不上啊。”

    “所以啊,郡主和吴姑爷本来就是皇上指婚,原本就没什么感情。但我观他二人,也都不是那等非要鱼死网破之人,慢慢的自然会好。”舍娘笑道。

    二人回到家中,却听闻二哥儿发烧了,长子小名阿衡,次子小名阿鹿。原本想叫呦呦,毕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但舍娘想用动物做儿子的名字,更是可爱。

    一听说孩子发烧,两人都着急,阿衡已经开始读书了,他的身体和舍娘一样,似乎都风霜不侵。阿鹿却不同,听说李琚小时候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他们夫妻照顾的很尽心。

    医正很快请了过来,开了一幅大青龙汤,说是祛除风寒的。

    让乳母喂了药之后,舍娘方才去梳洗一番,又很是担心:“日后咱们俩不能一起赴席了,总得留下一个照看咱们孩儿。你若在家,就时常去看看,我在家,亦是如此。”

    “你是说下人不尽心?”李琚闻言就皱眉。

    舍娘摆手:“没证据也不能乱说话,我不是说他们不好,到底咱们俩在,会更好些。”

    李琚忙点头:“你说的是。”

    等过了两天,阿鹿不发烧了,舍娘才放心。

    阿衡刚下学回来,还笑道:“母妃,儿子方才听说弟弟好了。”

    “可不是,你弟弟大好了,母妃这才放心。你怎么样了?这几日都是你父王问你的功课,我也并不知道。”舍娘抱着阿鹿问他。

    阿衡笑道:“先生教的都是您之前教的,儿子会的。”

    “母妃这里给你留了几样小食,你先垫巴一下肚子,却也不能吃的太多,等会儿你父王回来,咱们一道用饭。”舍娘道。

    下人忙端来几个碟子,阿衡吃了两样,打着哈欠说困。舍娘知晓他现在年纪小,就让人带他去内室歇会儿。

    外面又有人进来说章家大奶奶女儿周岁,舍娘让秋菊去打点周岁礼去,人就到时候不过去了。

    屋里几个婆子丫头都道:“都说汪家表姑娘命不好,如今倒也是熬过来了。”

    “本来生老病死就是人之常情,倒是有人怪到人家头上来,章家世兄年纪轻轻才学友好,如今也从翰林院调到国子监,算是前途不错了。”

    正说着,裴家也来了人,原来是伯父荣升通政使,舍娘又给了赏钱,还道:“到时候我和我们王爷说一声。”

    大伯父能够升官一则靠他自己,再有就是新帝的关系,舍娘把这事儿按下。

    不一会儿,李琚过来了,因阿鹿身体好些了,大家也都用的多些。

    孩子们离开后,舍娘听李琚道:“今日我去了襄王府,你的小叔叔袭了爵位,那李玦也不好与我说什么。”

    “皇上难道就没说什么?襄王府的事情你知道的,我素来不管,就是我祖母,便如今是王太妃了,也是从不在旧主面前说什么。”舍娘就是担心现在换了皇帝,就怕襄王府易主,所以上回也和花太妃说了这个事儿,若不然到时候让人家秋后算账就不好了。

    李琚摇头:“皇上怎么想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我想一个年轻没有根基的王爷,总比根深叶茂的来的好。”

    “这倒也是。对了,我听说皇上要选秀了?”舍娘问起。

    李琚笑道:“这也正常,皇上毕竟在盛年嘛。”

    舍娘点头:“我想咱们王府有钱庄,要不要置办一处绸缎庄,如此岂不是又有进项?”

    “罢罢罢,咱们家就这几口人,若是让人知晓了,必定又说什么与民争利的事情来。”李琚道。

    他都这么说,舍娘也不好坚持了。

    但她自己的嫁妆铺子,王府就干涉不了,次日喊了陪房来,舍娘便把自己的意思说了,又把历年存下的银钱拿了过去。

    满京城也是热闹起来,人人都在猜测皇上会选谁为皇后?

    还好裴家现在也没这么小的姑娘了,舍娘这里也乐得清闲,平日除了打理家务,便是多陪伴两个儿子。

    更兼老太妃近来有些风寒,她们还都得去看看。

    宫里的皇太后也是染了风寒,但侍疾这样的差事都轮不到宜娘,宜娘只好随大流在太后宫外磕头就走。

    不巧,却有人喊住她,说是隐帝的嫔妃,姓何。

    宜娘想着自己救过她一回,她倒好,冒名顶替了自己的身份。曾经自己被圈禁的时候,又没看着她的人了。

    却听那人道:“裴昭仪,我们何娘娘有一样极其重要的东西,想托您转交皇帝。”

    听到这个,宜娘才将信将疑的进去。

    只是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她骇然的很,没想到已经死去的隐帝曾经留下一道圣旨,让庆王之子李琚过继,并册封为皇太子。

    宜娘当即叮嘱他不要走漏风声,自己去交给皇帝,可是揣着这道圣旨,她回宫后,假借要烹茶,直接烧了。

    这样的东西留着便是祸患,只要不存在,谁也不知晓。

    只是要怎么杜绝这个消息呢,她得想一个办法。

    就在宜娘想法子的时候,新安侯老侯爷过世了。

    舍娘等人还要亲自上门道恼,不仅仅是因为舜娘的关系,还有新安侯的关系。新安侯乃是有丹书铁券的人家,不同于一般的人家,否则当年念娘也不会得了这桩亲事,伏低做小。

    到了新安侯府时,众诰命都到了新安侯老夫人和舜娘这里,舜娘现在理所应当的就是侯夫人了,身份自是不同。

    见了自己,她要行礼,被舍娘阻止了:“你我姐妹不必如此。”

    舜娘扶额:“五姐姐不知道,我也是头回办这样的事情,最怕出错了。底下的那些婆子下人,擎等着我出错呢。我只好打起精神来,昨儿一晚上没睡,人晕晕沉沉的,却又停不下来。”

    都是做当家主母的,哪里能不知道这样的烦恼。

    别觉得下人就没有思想,没有算计,多的是等着主子出丑的,主子失势了,下人还有看不起的呢。

    白氏养着的那李兴,之前奉承的人多,后来崇宁郡王府出了事情,李兴在族谱上被划去,底下的人多有看不起的,还是舍娘呵斥过几次,方才好些。

    故而,她也劝舜娘:“你也别把劲儿用的太足了,这丧事至少要办七七四十九日,难不成你每日都要这样熬。还是歇着点力气,到时候别病倒了才是。”

    舜娘听舍娘的话说的妥帖,也听了暖心。

    又见外面英国公府的人来了,舍娘自然不必起身,她现在是亲王妃,年纪虽轻,但身份尊贵。郡主跟在她婆母后面,进来之后,大家便说话。

    片刻,又听说裴家和定北侯府一起到的,丽娘也逶迤跟着来了。

    裴老夫人素来和舜娘亲密无间的,祖孙二人找机会说话,裴老夫人自然提起宫中的事情:“那宜娘并不受宠,到如今连个嫔都不是,给的几匹宫缎,颜色也不鲜。”

    提起宜娘,舜娘也有些不自在。

    当年她年幼无知,一时鬼迷心窍当着晋王的面说出了宜娘的名字,以至于宜娘被选为晋王侍妾,如今一朝成为昭仪,她借故几次都没进宫见她。

    却说宜娘,她想封口何碧云,只能借助于皇帝,但要见到皇帝,她头一回真正的争宠,还有些不知所措。

    只说她连夜缝了个香囊,里面装些药材,托人送到皇帝那里去。不过,不巧的是被柳贵妃截了,柳贵妃冷笑道:“如今连裴昭仪这样的人也开始争宠了,可见一场选秀吓破了他们的胆。”

    “那这香囊要送去皇上那儿吗?”宫女道。

    柳贵妃道:“罢了,她素来不大受宠,我若连她也难为,有些人又要说我擅专了。况且,以前三皇子不好了,大夫一时不来,也是裴昭仪帮忙照看了几天。”

    建昌帝也是个念旧情的人,难得见宜娘送东西来,自然也去了。

    宜娘也不说隐帝圣旨的事情,只说何碧云如何李代桃僵,中途逃跑,竟然还进宫做了妃子,如今见了她不仅不认错,反倒骂起她了。

    建昌帝虽然不大喜欢宜娘,可知晓她是个老实人,人品是绝对能信得过的。故而道:“徐妃那几位都已然殉了隐帝,既然如此,此人行为如此不端,也不必在宫里待着,到时候又生事端。”

    故而,派人去送了毒酒,那何碧云原本想着按照隐帝吩咐,让皇帝和庆王府斗起来,没想到等到的却是自己的死期,一杯毒酒下去,整个人都没了意识。

    再等舍娘进宫见宜娘,听她悄悄说了此事,简直感激不已,她当年也不过是随意送些东西去,没想到却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第73章 大结局大结局

    这件事情告诉李琚,李琚也是一惊,他道:“舍娘,你真的是我的守护神,若非是你的关系,昭仪也不会帮我这个忙。如此,我很有可能会被疑了。”

    “想必隐帝死前觉得庆王背叛了他,所以自知自己不好了,下了这道旨意,想通过何碧云给新帝,如此让新帝疑虑你。”舍娘也是后怕的很。

    舍娘也不知道自己重生回来,救了真宜娘一命,最后人家反过来救了自己。

    李琚摇头:“这隐帝也是自作自受了,对了,等你三姐姐寿辰,咱们送一份厚礼进宫曲。”

    “这不消你说,我的礼素来送的厚,只是我想何碧云即便死了,她身边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样?你想个法子把人看押好才是。”舍娘道。

    从宫里弄人出来当然是很难的,但是没想到李琚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舍娘暗道李琚竟然如此手眼通天了么?

    她以为李琚是为了保平安,没想到李琚则是有野心。

    新安侯府出殡时,庆王府也设了路祭,连皇帝也派人过去致问。只不过,萧棠的长子懋哥儿回去后就病倒了,还病的厉害,舍娘让夏妈妈送药材去,又探望了一番。

    回来的时候,夏妈妈就道:“听说是那孩子贪玩,非常骑马,别人也不好阻拦,吹了风也就成这样了,新安侯很是生气呢。说来六姑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硬邦邦的,只说是他自己乱跑云云。”

    “她也是赌气说话了,这做后娘的哪能抱怨这么些,还让你们都听到了,要是传到她们侯爷耳朵里,怕又是一场事故。”舍娘摇摇头。

    夏妈妈笑道:“我看六娘子是忍了许久了,如今成了侯夫人也不愿忍着了。”

    “侯夫人算什么,还早着呢。该管的肯定得管,但是得管的有道理,罢了,她的事情我也管不着。倒是老太妃和汪太妃那里,她们俩中,老太妃还好,不过是听戏爱些热闹罢了,倒是汪太妃,她总心里焦急,要给她送一些疏肝泻火的药才好。”家里家外的事情,舍娘都得顾及到。

    夏妈妈则道:“汪太妃那里,哪里还惦记别的事情。老王爷虽说在道观,但也不是真的出家,时常还回来几遭。您和王爷就更不必说了,大哥儿和二哥儿养的多好,唯独担心的就是郡主了。”

    舍娘闻言也是微微叹息。

    吴挺的那个妾有了身孕,头年生了女儿,次年很快就生了儿子,这两三年舍娘倒是没有再怀孕了。

    一来也是李琚爱惜她的身体,不愿意她受生育之苦,二来也是舍娘自己想先把前头两个养好再说。

    阿衡现下也七岁了,李琚已经提前请奏封世子,但建昌帝下了一道旨意,要等十岁之后方才行,如此只能等了。

    今儿是郡主的生辰,舍娘一早让人备下节礼,就过去英国公府。

    郡主难得见到娘家人一面,欢喜道:“嫂嫂怎么不把阿衡阿鹿带来?”

    “都要上学,我就自个儿过来了。”成婚几载,莫说是丽娘变了,连郡主都变了许多,婚姻把人的棱角都磨平了。

    如今的郡主已经是不把吴挺放在眼里,她到处刷自己的名声,表明自己贤惠,还一口气给吴挺买了三位江南来的美人,个个绝色多情。

    反正吴挺改不了礼法,到时候还是她儿子做世子,继承英国公府,一旦对男人没有了希望,行事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但郡主还是要吐槽的:“我那婆婆说我一味只会假贤惠,我并不理她。”

    “你不理她,但是一个孩子总不够,我劝你也别太犟着。”舍娘拍拍她的手。

    郡主道:“他那个人只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偏限制我,巴不得我时时低声下气,做梦吧。”

    这样的男子也有,李琚一开始也有点,但李琚底色就不是这种人,他有些固执己见的地方,但也更多的是赤诚待人。

    姑嫂二人一处用了饭,等舍娘出来时看到了吴挺,吴挺现下自然是愈发讨厌起郡主,连带着对庆王府的人也没什么好印象了。舍娘却想这吴挺还好不是自己的丈夫,否则,他若是敢打脸她,迟早有一天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还好李琚外表看着男子气概,可内里是很听她的话的。

    郡主的生辰过了之后,她还进宫了一趟,这一二年请立太子的折子多了,柳贵妃也从一开始的受宠,到如今地位微妙了。

    新皇后年纪太小,暂且压不住她,但是建昌帝

    往皇后那里去的频率很高,却仍旧没有身孕。

    这些事儿当然不能在宫里说,舍娘只问宜娘日子过的如何,宜娘道:“册封皇后的时候,我还跟着封了嫔,又有你常常进宫,大家都知道咱们裴家不弱,过的还是不错的。”

    其实也有太监不听话,宫里埋怨这里是冷宫似的,但这些她也没必要跟堂妹说。

    就是嫁到普通人家,丈夫冷落的也不少。

    宜娘想的开,但也不是真的做米虫,她爱上莳花弄草,连舍娘每逢进来都送些花来,平日还为小宫女们看病扎针,自己给自己能找不少事情做。

    三不五时还有舍娘进宫陪她说说话,她已经很满足了。

    不过,舍娘也道:“我听说鞑靼又要来犯,之后进宫的次数怕是少了,姐姐要什么,打发个太监出来,不必去裴家,只管去王府找我就是。”

    宜娘再三谢过。

    这次征鞑靼,不出意料,建昌帝让褚家人,还有李琚好友老袁一起出征,吴挺是建昌帝嫡系,也很快出征,唯独李琚是被落下了。

    甚至这次打仗都没选宗室子弟,恐怕是因为他自己是篡位的,所以防着宗室上位。

    李琚却不在意这些,他还对舍娘道:“这皇帝自己还怀疑我,但你也不用着急,且忍一时之气吧。”

    自从知道隐帝那道圣旨的事情,李琚总有些不安,但他又知道了一件事,心下又大安,只老神在在,稳坐钓鱼台。

    舍娘不知道其中消息,但也猜的出些许,建昌帝之前被刺中要害,还要揽权,处处不停歇,恐怕身子早已外强中干,否则也不会这几年后宫无所出。

    倒是裴老夫人总觉得她自打改了自己孙女舜娘的命后,许多事情看似走偏了,最后还是回到原点。

    就像晋王最终还是继承了皇位,可就是那个寓言,二十年后裴氏重新为后,这个倒是不知道真不真了。

    若是真的,那岂不是六房又要兴旺了。

    偏偏这书里的东西她恐怕自己讲出来人家也不信,况且还有舍娘,如今她虽然看出些门道来,庆王竟然还敢帮着晋王造反,但是终归还是狡兔死走狗烹罢了。

    若是能一下按死庆王府倒也罢了,只是她一个老婆子,还别说害亲王,就是走出这道门也不容易。

    更何况大儿子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六房的人却是越过越好了,先是裴霁任武职,虽然算不得十分出众,但这次打鞑靼也任了个千总。又说雱哥儿十二三岁,中了秀才,庾氏原先身体也算不得十分好,又舍娘让名医诊治,名贵药材送来,把个庾氏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裴老夫人这边正担忧,大老爷却一个月后撒手人寰,一个家里家主死了,裴老夫人还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哭的死去活来的。

    舍娘又想裴老夫人竟然如此担心儿子,怎么当年不和孟氏一起陪着大伯上任,有家人在,好歹有个照应,大伯孤身一人在云贵那些地方做官,听闻染上了瘴气。

    要知道当年她爹去福建那么远的地方,娘都跟着去了的。

    大伯官拜通政使后,身体就不大好,屡次想辞官,老太太不让,这下命都丢了。

    裴老夫人老年丧子,更是一番痛哭,又有四伯父帮助操持葬礼后也病了,花太妃专门打发人给四百送了一回药材,霍氏忙不迭的又去谢过。论交际,霍氏比庾氏还强,但花太妃更喜庾氏老实。

    娘家虽然出了这些事,但舍娘在王府也是革旧除弊,先是药房的问题,每年医正院光看人参一项,支出就是大头,她和李琚商议好了之后,把这项去掉,平时配药皆有定数。

    再有王府下人,派系纷繁杂乱,得慢慢肃清。

    这些都要强有力的手腕,且没有掣肘,以前她协理庆王妃时,这些事情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她掌权,一样一样理顺。

    她人又有耐心,又精力旺盛,条理清楚,这几年下来,庆王府大变了模样。

    就连郡主回来,都觉得家里规矩十分的严,宫嬷嬷还与她抱怨:“如今别说是抹牌了,就是寻常不许传递物事,小丫头们也不许随意四处嬉闹。男女配人,还要问双方意见,不许随意陪,有人说她好的,也有人说她严的。”

    郡主闻言道:“家里家外也亏得她操持着。”

    宫嬷嬷心道这郡主原先不肯说自己嫂嫂一句好话,还多有怨怼,如今却又夸起来了。殊不知郡主近几年帮着管家,每有不懂,都靠嫂子出主意,她早已依赖的紧。

    近来吴挺宠的那个妾,连着生儿女,小厨房上的人百般讨好,今儿要吃樱桃煎的鱼,明儿吃什么乡野小吃野菜饺子,她气那人没有规矩,巴不得有嫂嫂整治一番。

    年底,外面极冷,李琚把老王爷接了回来,舍娘吩咐厨房做些素斋过去,李琚陪着其父吃喝。老王爷见李琚心态好,拍了拍他的手:“暂且忍耐些日子。”

    “父王,便是那位有事,且还有皇子呢?”李琚如实道。

    老王爷笑道:“这有什么,举凡成大事者,就不要太在意名正言顺,他是杀了自己亲哥哥上位的,再者,不是有隐帝圣旨吗?虽说他用心不良,但是关键时刻必定有用。”

    即便被人烧了,但上面的字裴嫔告诉了舍娘,舍娘几乎是一字不漏的告诉了李琚,仿造一份易如反掌。

    这就叫劣势变为优势。

    建昌帝能够活这几年已然是老天撞了大运了,李琚明白。

    到了次年三月,吃了两次败仗,宫里已经传出皇帝呕血的消息了,大皇子等人蠢蠢欲动,李琚串联岳父,让人举荐大皇子为太子,惹得建昌帝对大皇子一顿好骂,还踢了几脚,大皇子数月之后去世。

    建昌帝也没真心想让儿子死,如此虽然前方胜了一仗,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就连宜娘都似有所觉。

    别看建昌帝平日对外臣不错,真正身体不好时,就召了宗室的人进宫。襄王是舍娘的叔叔,赵王的郭宪珠和舍娘是手帕交,怀王、临海王没什么主意,李琚虽然不透露自己心中想法,众人都以他马首是瞻。

    李琚虽然年轻,但不逾矩,皇帝吩咐什么,他都能说个条理来,就连建昌帝都忍不住对他刮目相待。

    如今建昌帝膝下只有个三皇子,李琚看他眉间愁苦,望之不似人君。舍娘听说了,倒是和他道:“凡事不到闭眼之前,哪来的盖棺定论,皇上让他跟着你们办差,你别小瞧了人,便是他不怎么样,跟着他的人,可是个个眼睛都尖。”

    李琚笑道:“好王妃,我全听你的。”

    越听他就越觉得舍娘了不得,又想起前世,她必定是伤心极了,一直没有安全感,所以最后才会如此,这辈子,她即便在家理事,从不纵容手下贪墨分文,对自己娘家也有分寸,自己不是建昌帝,舍娘也就不是那个舍娘了。

    果然,李琚对三皇子毕恭毕敬,那三皇子平日上头有大哥,又有皇帝管着,如今一朝一众王爷听他的,倒是闹了个天怒人怨。还有人私下送了美女过去,三皇子也就私下收用了,李琚冷眼旁观,心道怎么这些人一有了权力,就变了个样子。

    他还没使劲,三皇子年纪小,又是日日戏酒,御女数人,得了马上风。

    三皇子一去,柳贵妃疯了,建昌帝更是吐了一口鲜血,病情再也瞒不住外人了。

    一时谣言四起,都说当年晋王杀了自己亲哥哥,如今自己受到报应了。李琚还佯装斥责这些人,还对吴挺道:“这些人真是没好话。”

    吴挺见李琚喜怒不形于色,又想他本来看好建昌帝,没想到不过几年他就这般短命的,当年老皇帝是抢哥哥的皇位,结果这一脉都死绝了,庆王这一脉,却是活的好好地。

    前头的战报送来时,建昌帝已经没办法处理事情,便让内阁几位辅臣会同庆王、赵王二位商议。

    李琚虽然不至于拉拢内阁众人,但他精力旺盛,一直熬到天黑亦是神采奕奕,人又礼贤下士,却不表露于上,几位内阁辅臣听到皇帝每况愈下,就有向他靠拢的,他依旧不吐露口风。

    一直到建昌帝驾崩,才有隐帝的太监出来说当年隐帝早已下旨立李琚为太子,内阁礼部早已被李琚拉拢,也都推举他。

    李琚推辞不过,才坐上皇位,舍娘也随即登上凤座,这也是人心所向,然而唯独有两人不高兴。

    一个是裴老夫人,她没想到的确是裴氏入主中宫,然而是提前了快二十年,她全身发抖,只觉得自己白活了一辈子。另一个则是吴挺,郡主成了公主,自己就是驸马,要对公主执臣礼,一辈子受气,夫纲纲振了没几日,又得做小伏低。

    这些舍娘自然不知晓,因为李琚刚上任,就册封其妻裴氏为皇后,又把阿衡册封为皇太子,次子阿鹿封庆王。

    舍娘也没想到自己兜兜转转,竟然又成了皇后,可这次算是不担心了。

    深夜,二人执手相看,都忍不住笑了,满室温馨。

    ——全文完
图片
新书推荐: 不当坏女人后[快穿] 别的没有,就是爹多[星际] 穿越成贵族学院的炮灰白月光 坐拥百栋楼[九零] 替身爆红后和大佬们炒CP[娱乐圈] 红枫领的斯塔夏农场[西幻] 弱女擒烈郎 汉家天子(朕就是这样汉纸) 玉殿春浓 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