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佳婷跟王希合作过好几次,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志趣相投,颇有些私交。
通过王希,顺着苏佳婷这条线,宋景行很轻易地就打听到温澄会见完当事人没有直接回今州,而是请了两天假,顺路去了宜城。
宜城是温澄的家乡,多年未归,顺道去看看,也在情理之中。
可宜城令宋景行想起许澈,想起温霞,不由心慌意乱起来。他怕雪上加霜火上浇油,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得到消息,不顾医生和顾铭的阻挠,当即买了机票飞去宜城。
走得匆忙,忘了贴上晕车贴,宋景行刚刚到机场就吐了一场。许是这几日住院治疗的效果,胃里倒不觉得难受,可胸口却闷得厉害,心跳急一阵缓一阵。
昏昏沉沉间,宋景行想起离开医院前,医生拿着一份报告来拦人,并没有过多提及他的胃部病灶,却一再强调让他尽快安排心肺方面的进一步检查。
宋景行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
七年前在国外的那次开胸手术救了他一命,但是太过仓促,他被送进手术室时身体状况极差,医生当时就提示过,那次手术也只能应急救命,不能治病,即使他侥幸能下手术台,随着心肺功能的衰退,潜藏的病灶终会有爆发的一日。
这几年间,宋景行几乎以自毁的方式扑到工作上。他早就知道自己会有病情恶化的一天,他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竟然与温澄一起到来。
因为工作关系,宋景行常年飞行,他常搭的那几趟航班的头等舱乘务员甚至不用看乘客名单都能喊出他的名字。
可这一次,宋景行在飞机上触景生情地想起温澄。
多年之前,温澄应该也是这样独自登上飞往奉城的航班的。
温澄那年才十六岁,前一晚刚刚借着酒劲向宋景行表过白,面对宋景行的失约,他那时是怎么想的?
觉得委屈吗?还是觉得难堪?
后来呢?后来被茫茫然地被送上飞往伦敦的航班时,他又是怎么想的?在异国他乡孤立无援时,他是不是对宋景行会有一点怨怼?
望着舷窗外的浮云,想着这些往事,宋景行的心脏猛然一紧,像是被一只手紧紧掐住,疼得他喘不过气来。
太久没有这样疼过了。
这些年他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木然生活,无悲无喜,自然也不痛不痒,以至于他一时之间竟然分辨不出,那阵几乎要将心脏碾碎的疼痛,到底是因温澄而起,还是来源于他心脏上的那个难以缝补的缺口?
此时,温澄刚刚去墓园看过许澈。
从英国飞回来的往返机票动辄上万,温澄生活拮据,八年间只回来过一趟,这是他第二次到墓园看许澈。
墓碑上的照片里,许澈笑得眼睛眯成弯月牙。
小孩子的喜怒发自内心,干净纯粹,许澈的喜怒哀乐在八岁那年戛然而止,他来不及长大,来不及看见这个世界模糊不清的灰色,甚至来不及跟他最喜欢的小澄哥哥告别。
立碑人只留了许澈的父亲许建的名字。
按照许建的说法,许澈去世后,温霞就没有露过面,连许澈的骨灰都是托人送回宜城的。
许建对温霞有怨,连儿子的墓碑上都不肯留下她的一点痕迹。
八年时间沧海桑田,许建已经搬离了当年的小村庄,在县城买了楼房安顿下来。
房子买在县城最繁华的路段,过个马路就是温澄以前的初中,温澄从村子里的小学考到这里,又从这里考进市里的重点高中,然后转学去今州实验,遇见宋景行,被宋景行送出国读书。
重新站小镇的这个路口,此前短短的二十几年人生,起伏流离,温澄恍然身在一场摸不清走向的梦中。
许建比温澄记忆里的模样苍老许多,他站在小区门口朝温澄招手。
温澄十三四岁的时候在学校里寄宿,每周五下午放学,许建都会来接他。许建个子不高,在人群里不显眼,隔着校门远远看见了温澄,就会伸长了手臂向他招手,然后用自行车载温澄回家。
那时候,温澄跟人说回家,回的就是许建和温霞的家,家里还有五六岁、狗嫌弃的许澈流着鼻涕口水等着他。
而现在,许澈不在了,温霞不知所踪,许建也组建了新的家庭,温澄最后一个家,已经支离破碎。
上次回来,许建还没买下这套房子,这是温澄第一次来许建在县城的家。
房子已经住了有些日子,处处是生活的痕迹。
电视柜上摆着一排小动物玩偶,整整齐齐,像排排坐等着上课似的。以前,许澈不喜欢毛绒玩具,他更喜欢玩具汽车,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他好不容易才能拥有新玩具,每天反反复复摆弄的就是他那三五辆小汽车,盘得车顶都是光亮的。
许建在茶几上放了水杯,顺着温澄的目光看到电视柜上的那排玩偶,神色有些复杂。
跟上一次回国时相比,温澄又长了几岁,更成熟许多,态度也更为平和。他平静接过许建递来的水杯,随口闲聊:“您家里,是个小女孩吧?我上次回来没听您提起过,算起来应该只有四五岁?”
温澄给许建带了礼物,都是些适合他这个年纪的人的营养品,没考虑到许建除了许澈,已经拥有了另一个孩子。他有些懊恼:“忘了给小朋友准备礼物了,我这个哥哥当得实在粗心。”
“还带什么礼物,你肯回来看看,就很好。”
不知是不是多心,温澄觉得许建说这句话时有些哽咽,惹得他的眼眶也微微发烫。他错开与许建对视的目光,拿起水杯抿了一口水:“叔,我这趟回国就不走了,先在今州待几年,之后再看定在哪里。以后家里有什么我帮得上的,您别把我当外人。”
许建冲着温澄咧着嘴笑。
他以前在村里是泥瓦匠,后来到镇上也是做工地上的营生,积年累月风吹日晒,皮肤的颜色很深,笑起来,像一块皲裂的黄土地。温澄以前总觉得许建这个人,就跟土地一样,敦厚,踏实。
他说:“我这儿没啥事,你别挂心。倒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照顾好自己。”
两人又闲聊了一阵,在某个话题的间隙,温澄迟疑地从随身的电脑包里抽出一页纸:“叔,您现在的日子过得美满平顺,按说我不该来打扰您,可是有些事,我想要追问个究竟,还是绕不开您。”
边说着,他边将纸页展开在许建面前。
许建摸出老花镜,拿起那页纸凑到眼前来看。
是一份授权书,授权温澄调取许澈的所有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患病期间的治疗记录。
许建脸色一沉,家里温馨和睦的气氛一时降了下来。他有些着急,情绪激动下话都微微颤抖:“这么多年了,你还不能接受小澈的死?”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小澄,听我一句,这么久的事了,过去就过去了,咱都朝前看,成不成?”
“不成。”温澄咬了下嘴唇,“叔,我过不去。您就不觉得奇怪吗?小澈那时明明都好了,明明就要出院回家了,怎么会不明不白地就——”
那个字,他依旧说不下去。
温澄的眼泪簌簌滚落,惹得许建也跟着掉眼泪。
许建哽咽:“小澈病了那么久,走了也是解脱。”
温澄沉沉盯着他:“叔,那时我在国外,什么也不知道。当时小澄的后事也是您办的,究竟真是因为生病,还是另有隐情,您一定比我清楚。您,真的甘心吗?”
“不甘心又能怎么样?”许建粗糙的手遮着脸,声音发哑,“今州是什么地方?我们人生地不熟,能找谁去说理?小澈已经走了,他听不到看不到,可是我们活着的人得好好活下去!”
许建的声音落下去,屋子里是死一般的沉寂。
温澄几年前回宜城,就因为这事跟许建闹了个不欢而散,他执意要追查许澈的死和温霞的下落,许建坚决反对,拒绝提供任何线索与帮助。温澄想不通将妻儿捧在手心里的许建怎么能接受这样不明不白的结局,甚至有一段时间,他暗暗怀疑过许澈的死和温霞的失踪是不是跟许建有什么关系。
那次回来,太多信息像海浪层层叠叠拍上来,将温澄打得晕头转向,纷乱中他忽略了一些需要静下心来感受才能获得的信息——
比如,许建的态度。
那似乎是一种恐惧和担忧。
因为恐惧,因为担忧,他不得不选择逃避。
温澄定定看着许建,又黑又亮的眼眸像两展审视人心的灯。他抿了下嘴唇,用一种会见当事人的冷静语气问许建:“叔,您是不是知道些什么不能说的事情?”
许建垂着眼睛不愿意看他:“我一个地里和泥巴的,能知道啥?”
温澄继续猜:“许澈的死和姑姑的失踪是有关联的,对吗?”
“我怎么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阿,见过温霞了,她是死是活我都不清楚。”
温澄一瞬不瞬地盯着许建,一字一顿地说:“她还活着。”
不出所料,听见温霞的名字,许建的神情有细微的变动。温澄不是解读微表情的专家,可是从许建的反应来看,他口口声声说着要朝前走,其实半步都没有迈出去。
温澄继续说:“我托人查过,姑姑的身份证仍在使用,但我不清楚当年她失踪的始末,没法报警立案,更进一步的信息没有办法获取了。”
温澄想了想,从包里掏出自己律师执业的相关材料,推到许建面前:“我现在在今州的律所工作,我们不会求告无门,我一定会给小澈讨回公道。可是,叔,当年究竟发生过什么,您得告诉我。”
之后,是两人对坐着长久的沉默。
一直到温澄离开,许建都没有在授权书上签字。
其实这一趟不算是毫无收获,至少许建留下了那张空白授权书,至少许建的沉默也是一种回答,当年确实发生过什么,任何事,只要发生过,就会留下痕迹。
某一条被堵死的路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缺口,可没人说得清缺口的背后是什么。
温澄走出小区,像是有一口气不上不下地卡在胸口。
他站在保安亭旁等车,远远来了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温澄边向车子走去,边掏出手机想确认车牌号。他刚刚在车子旁边站定,后排车门恰好就被人推开,温澄下意识抬眼,便看见宋景行那张苍白英挺的脸。
温澄愣了一愣,当即退后两步:“抱歉,我认错车了。”
宋景行反手关上车门,汽车扬长而去。
温澄之前退了两步,他便朝温澄又迈了两步:“你就不问问我怎么会来这里?”
“人身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您当然有来宜城的自由。”
“我是来找你的。”
温澄态度温和:“不好意思宋总,我们合作的并购尽调项目已经结项。退一万步讲,我现在在休假中,有什么问题您可以给我发邮件,我会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转给合适的同事处理。”
“小澄,你一定要这样跟我说话吗?”
“那我应该怎么——”
没等温澄把话说完,宋景行已经抬手扣住了他的手腕,捉着他的手贴到自己的额头上:“我是病人,你能不能别气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