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槿一路小跑着去了附近食铺买了一些烧味,给中午添个菜,只有咸菜怎么吃。
特别是堂哥搬那么多家具肯定累了,得补补。
至于搬新家庆祝得放到晚上,那时候小栎也放学回来了,一家人才齐全。
“马家烧味。”
就是这家没错了,朱姐强烈推荐,据说开了十几年了,味道一直正宗。
因为午饭时间有些过了,倒是没有排队的,可以直接买。
林木槿买了半只鸭和一斤的叉烧。
其他的看着也美味,只能下次再买了。
半路上林木槿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让林堂姐自己支摊,要卖什么?
这边的美食不少,客流量也大,但同时各家食铺都有点手艺在身的。
不像堂姐之前帮工的大排档,那位老板的厨艺顶多就是比家庭主妇好一些。
而想在深水埗这里站住脚要么有厨艺,要么有独家配方和特色。
实话实说,堂姐在厨艺上有天赋,可毕竟没有拜师学艺过,所以厨艺水平也就一般。
想靠厨艺打天下是不可能了。
那就得靠配方和特色了,这个她有啊,前世的美食视频不是白看的。
内陆的小吃在这里绝对算是特色了。
不过香江这边受地理和饮食文化的影响更喜欢粤式的粥粉面饭,内陆小吃不一定被大众接受,不过可以改良嘛。
就像前世美国的左宗棠鸡,算是改良菜的一个招牌了。
她得好好想想推出哪种小吃合适。
小吃太多了,一时之间好难决定啊。
林木槿就这么一路想着到了家,还是没决定好。
一进屋就看到堂哥把着堂姐一条腿,而堂姐小半个身子都在窗外,在擦窗户。
她下意识放轻动作,怕吓到堂姐。
林堂姐透过玻璃看到她了,“阿妹回来了,我马上擦完,你摆碗筷吧,都饿了。”
林木槿回了声,“ok啦。”
她这边刚摆好碗筷,堂姐就下来了,阿伯也出来了。
众人坐在饭桌旁,端起碗就开吃,都饿了。
林木槿也是扒拉半碗饭才觉得饿劲压下去了。
林堂姐说道,“这个唐楼要比以前那个宽敞多了,还能放下这么大的饭桌,以后吃饭不用蹲着了。”
林木槿点头,“是啊,可以安心吃饭了。”
林堂姐又说道,“我想买个新电饭锅。以前那个有些接触不严了,锅底总糊。”
林堂哥赞同,“是得买一个。”
林木槿给阿伯夹了块鸭肉,“阿伯,你还缺什么?我们下午一起买回来。”
林阿伯摇头,“我什么都不缺。”
林木槿都猜出阿伯的回答了,也没再追问。
饭后林木槿扶着阿伯去休息,才发现他进的是小卧室。
“阿伯怎么没住那个宽敞的?”
林堂哥回答的,“你不是要放书桌么,那个大的就给你们姐妹用了。”
林木槿也反应过来了,有了沙发床,那阿伯那屋也住两个人了,那小点也足够了。
现在她更想知道,“阿哥,你和小栎谁睡沙发床啊?”
林堂哥理所当然的回答,“我啊。我不愿意爬上爬下的,再说沙发床足够大,随便翻身。”
林堂姐附和道,“是大,我和小槿一起睡都够了。还很有弹性,坐上去都能弹起来,这沙发肯定不便宜,都被糟蹋了。”
林木槿笑着接话道,“不被糟蹋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林堂姐笑嘻嘻的道,“那倒也是,糟蹋得好。阿哥,这沙发可以缝补么?”
林堂哥毫不犹豫给了肯定答案,“冇问题啊。回头我找找合适的皮子。”
林木槿帮着拿碗筷去厨房清洗,至于剩菜只能放在饭桌上了。
其实家里还缺一个冰箱。
香港终年温度都不低,冰箱使用率很高。
可这种大家电价格不会太便宜,只能往后安排了。
至少这次外出兄妹三人都没有买冰箱的打算。
-----------
兄妹三人商量好先去买布再去地下卖场,最后去二手市场。
这样不用多走路,另外就是二手自行车是大件,最后买就可以直接回家,省事。
他们去的是一处批发市场,有一角专门卖布匹的,各种布都有。
林木槿目标明确,买棉布。
她看中了青蓝色格子的,准备做个四件套。
林堂姐却道,“这也太素了,你个小姑娘用什么格子的,这个不好么。”
林木槿就着堂姐的手指看去,是一款水粉色带花纹的。
立马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般,“我不要,阿姐喜欢你自己要吧。”
林堂哥也帮着参谋了一款,是素色小碎花的,这款她还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青蓝格子的也要了,却成了林堂哥他们的。
林堂姐也没选那个水粉色,而是挑了个橘黄枫叶纹的。
被里子直接选的淡黄白色,这是没染色的棉布,价格要便宜一些。
“阿姐,我还要多买一块老粗布做被单。”林木槿很喜欢老粗布的质感,特别是天热的季节使用很舒服。
林堂姐不知道什么是老粗布,等摸上手了再听林木槿一解释都心动了,最后就是全家每人一块。
主要是价格不贵。
林木槿强烈建议不买一个款式的,省得清洗后分不清。
这种可能贴身的布料还是分清楚一些为好。
“阿哥、阿姐,窗帘布怎么选?”林木槿又问到,“沙发要买沙发罩么?”
林堂姐看向了林堂哥,让他做决定。
林堂哥思考了下,“窗帘的话买半截的就足够了,至于沙发罩就不用了,我修补后虽然不可能完好无损,但也不会难看,再说沙发罩也罩不到侧边,而且每晚沙发还要当床,有个罩子就得每天拿来拿去,麻烦。”
林木槿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也没坚持,三人就开始挑窗帘布。
最后挑的是一块棕色的厚棉布,丑是丑了点,可实用啊,最主要的是老板打七折出售,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