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军区家属大院。
今天难得休息在家的乔有胜,一大早的就让小儿子去邮电局取包裹,这次老家的包裹直接寄给家属院的。
可能也是考虑冬天不方便的原因还是因为别的啥。
上午十点,乔建民带回来一个极大的包裹。
还没有进门,家里人就听到了乔建民那兴奋的声音,“爸,妈,老姑寄来的包裹一个人都弄不回来,幸好遇到熟人,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弄回来。”
骑车去的乔建民,此时后面有人帮忙扶着一路上是推着自行车回来的。
那后座上的巨大包裹,就像是一座移动的小山。
还不容易到了乔家,后面帮忙的人,只在乔家咕隆咕隆的狠狠的灌了一杯热茶便不顾乔有胜的挽留离去了。
打开包裹,里面最上面是最山货,里面还有一封信。
乔妤在里面写了自家的事,说了盖的新房子,说大哥二哥以后回去的话,家里有地方给他们住,还说家里的居住环境有了大大的提升。
住起来可不比他们城里差。
还说起了家里的一些琐事,一些老家发生的事。
乔有胜看着看着,突然就想回去过年了。好在今年他不用在部队值班,还有假期,也许真可以回去过年。
想起了儿时,也想起了故去的父母。
想起了很多很多,人老了,越发的会想起过往,回忆过去。
他早就到了回忆过去的年纪。
这两年更甚。
这个念头一起,就如同野草在他心中肆意的疯涨。
有了想法,乔有胜下意识的就说了出来,“老伴儿,要不今年咱们回我老家过年,都好些年都没有回去了,我都想家了。”
听着丈夫的话,乔大嫂是不愿意回去的,山高路远的,来回一趟很麻烦。
但又不能反对,这些年,丈夫确实回老家极少。
开始是不敢联系家里,后来能联系了,敢联系了,又要奔事业,也轻易无法休假回不去。
十几岁就出来了,父母生养他十几年,真是没有享到丈夫这个长子的啥福。
二老一直由招婿在家的小姑子照顾,养老送终。
还因为是招婿上门,小姑子也没有找个好男人。这年月有能力的男人,有骨气的男人,有几个愿意做上门女婿。
如果不是当年丈夫与小叔子没有音信,二老也不至于让小姑子招婿上门等于间接毁了小姑子的姻缘。
就小姑子那一身打猎的本事,不说找个多优秀的男人,也不至于找黄大山那么个男人。
后来害的小姑子离婚,一个人扶养五个孩子。
二老生前,丈夫就带着自家一家人回去过一次,后来二老相继过世,公公去世的时候,赶上夏天,也等不了自家人回去,加上丈夫那时候也回去不了。
自家人就没有回去。
到婆婆过世,自家一家人才慌里慌张的赶回去。
可到家的时候,老太太的最后一面,丈夫还是没有见到。
不是不愿意等丈夫与自家,是老家还是私下信迷信,错过了那天入土,接下来十来天都不是老人入土的好日子。
虽然那天气不算热,但十月初,也不算冷,可再也拖不了十几天。
那时候+如今都不会允许停灵太久。
丈夫一直有遗憾。
之后,好像也就只有丈夫一个人回去过一次,还是去东北的那边的军区有任务过去过一趟,办完事,休了几天假,回了老家一趟。
家里的孩子,包括她都没有回去过。
所以再是不愿意,面对农村的脏乱差,她也无法说个不字。
想拒绝的话语到了舌尖上打转,最后还是生生的咽了下去。语气沉闷的说,“好,那你提前请好假,多请几天,回去一趟不容易,咱们多住几天。”
这就是乔大嫂聪明的地方,虽然不愿意回去,但既然难得回去一趟,便让丈夫最好能多住几天,以慰思家之情。
省的过两年又想回去。
乔大嫂的话很是慰贴,说的乔有胜心底很是舒服,“我一年统共就那么些天的假期,打算这次一下子休完,好些年都没有回去了,我打算问问老二回不回去,正好也一起聚聚。”
翻个白眼的乔大嫂,忍不住的拦住丈夫,“快别,老二住在省城离家不远,有心回去,哪年不能回去?
他自己没有意愿回去,你去邀他回去,他是回好还是不回好?到时候弟妹要恨死你,还有别给小妹添麻烦。
我们家几个孩子,只要有假期的都回去,人也多,到时候小妹家里闹哄哄的,你不嫌烦,小妹还嫌烦呢?
她今年腰伤才好,就发狠的上山打猎挣钱盖房子,估计如今手头也不宽裕,你给她搞乌泱乌泱的一大群人回去,你觉得是好事?”
被妻子一通说,乔有胜沉默了。
许久才说话,“行,我不邀老二回去。”
乔有胜的老幺知道回老家,高兴的咧嘴,“爸妈,真回去啊?”
他早就想回去了,大院里也有老家是东北的军人,他们回去的虽然也不多,但比自家勤。
两年前,他最好的发小:张伟,随父母回了一趟东北农村老家,回来后炫耀整整两年,说起了去老家的山上打猎的事,说的那叫一个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乔建民的心思,昭然若揭。看着儿子那个样子,乔有胜伸手敲了敲小儿子的脑门,“我知道你小子想显摆,倒是能让你显摆成,你老姑可是老家有名的猎人,你老姑家的二哥,如今也是猎人。
只是这冰天雪地的,上山有些困难,到时候回去了再看,山上雪不厚,让大河带你上山瞧瞧。
如果雪厚就别七想八想的。”
乔有胜虽然结婚别妹子迟,但生孩子也不差。
也生了五个,生的比乔妤生的密,前面两个儿子:乔建斌,乔建勇,中间两个是闺女:乔建英,乔建敏,最小的就是现在的小儿子:乔建民:十四岁,还在读初中。
前面的两个儿子都在部队,还都是军校毕业进去的部队,这妥妥的潜力股。
两个闺女,都在京城上班,在强制下乡之前就有了工作,一个在百货大楼做会计,一个在百货大楼做售货员,姐俩一个单位。
上下班都是一起,不过老三结婚了,是大院子弟,人家也进了部队。
如今乔建英还住在婆家,离娘家也近,老四建敏还没有结婚,今年十九岁。
家里最小的建民,过几年肯定要下乡,不过那时候,已经快接近尾声了。
至于儿子,都结婚了,只是老大有一个儿子:乔少泽(三岁)。
不过,老二乔建勇刚结婚一年,还没有孩子,夫妻分居,妻子在京城上班,乔建勇马上要调去东北那边的部队。
乔有胜在家里盘算着孩子们的假期,老三是闺女嫁人了,估计是很难回去,但也要问问,只要女婿不在家里过年,那闺女就有跟自己回去老家的机会。
其余的,也就是老四,小五。小五读书有时间,不过得多请几天家。
京城的大哥一家如何,乔妤不知道。
但她收到了来自省城的信,是二哥家里要办喜事了,邀请她这个做老姑的去吃酒。
对于就在省城的二哥不回来的事,乔妤并没有什么想法。
回来了,她会用心的招待他们,如果不回来,她也不惦记,但之前寄去的包裹中也有信件,也说了家里盖房的事,也说了他们如果回来,家里的住宿条件比以前好了。
如今不说满屯子,就是周边的屯子,谁不知道女猎户乔妤今年发狠的打猎,给家里盖了三套嘎嘎好的房子,比那城里的房子都好。
新房子盖好后的一个月的时间,周边的屯子,还有本屯子的人,天天轮流来家里参观。
老四家的那套房子,那段时间,可真是流量倍增。
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参观。
连知青们都来了,没有一个不羡慕的。换成别人家肯定得遭举报,要求说明钱款来源,可乔妤家里,那段时间都看着,十天两三头大野猪,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个月十来头野猪卖出去,虽然跟大队分三成,可乔家能拿七成,全是三百多斤的大野猪,一个月十头野猪,那是什么概念。
谁会质疑乔家盖不起大房子。
所以啊,羡慕归羡慕,各种嫉妒恨,但没有一个人敢明面上质疑的。
看完信,乔妤递给放寒假的老闺女小惠,又招来老二一家,“你二伯家里娶儿媳妇,咱们一家都过去,你们也去,带着孩子在省城逛逛。
我们提前三天过去,就住在你二伯家附近的招待所。”
彭玉芬一喜,“娘,那家里咋办?”
“咱家就几只鸡,送去你福大伯家里养个十来天,你带着喂鸡的东西去。
其余的,家
里锁好就是,我会让你福大爷家里的孩子们多看着些家里,隔上一天来铲铲雪。”
“那行,我们啥时候动身?”
“不急,等些日子。”
“好嘞。”下半年九月份,大孙女也报名去学校开始读书了,不过如今是寒假,东北的寒假放的早,开的迟。
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早早的就放假让孩子们回家猫冬了。
“老二,去省城之前,你跟我上山一趟,看看能不能寻摸一只傻狍子。”
乔大河那是一点也没有自己的想法,乐呵呵的道,“成,到时候娘您招呼我。”
“嗯,估计你福大爷他们那一大家子都收到了你二伯家的信,也会去人,你等下去问问,他们几大家(乔有福还有兄弟)都有些啥人去,问问他们啥时候去。”
“好。”
接档文求收藏,九月一日开新文
《快穿之从火红岁月开始》by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