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0

    第27章 倒V中举回京【VIP】

    接连三场考试也令二人疲惫不堪,贾攸率先出了贡院的大门,不远处等候的小厮毫笔和弄墨看到了连忙上前扶住主子,贾攸见状问道,“二爷可出来了”

    毫笔回道:“二爷还没出来,您先去马车上休息,问纸和沉砚在这里侯着呢。”说罢和一旁的弄墨先扶着主子上了马车,问纸和沉砚则在贡院外继续等待,直到看见贾敬后,连忙上前将人带到马车旁,搀扶上了马车,随后吩咐车夫,“快,回府里,”车夫应声驾着马车朝着贾家祖宅而去。

    老宅里面玉兰和雅菊早已经备好了热水和食物,服侍着主子简单洗漱了一番,又伺候着主子用了一些简便的食物,忙将人扶上床休息。让已经在府中等侯多时的大夫给二人分别把了脉,确定二人身体无碍,只是劳累过度需要休息,这才放下心来,留下一二伺候着的人,其余都退了下去,好让两位主子好生休息。

    次日半上午,贾攸贾敬这才相继醒过来,接连三场考试让二人身心俱疲,好在平日里有同武师傅一起习武,身体还算健壮,这才不至于病倒。休息好了之后,兄弟二人聚在书房里,默写下自己乡试的卷子,贾敬有些耐不住的问起来,“兄长此次感觉如何,可有把握?”

    贾攸静心写完最后一笔,将手中的毛笔放下,这才看向一旁的弟弟,“此番如无意外,必将榜上有名,只是名次就不好说了。你呢?考的怎么样?”

    贾敬自信的说道:“兄长放心,这场考试发挥的不错,我们兄弟必然都会榜上有名的。”

    贾攸不慌不忙的道:“嗯,那咱们就静待放榜吧。”

    第三天正是放榜的时候,贡院不远处的茶楼里,贾攸贾敬兄弟二人正在等着放榜。贡院外围满了人,二人并未亲自去看,只是分别让身边识字的小厮毫笔和问纸去看榜,待出了结果再来禀报。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锣鼓声,开始放榜了,围观的人群开始聚拢,有许多富商正带着下人在一旁虎视眈眈,就等着榜下捉婿呢。毫笔和问纸忙挤了进去,从右往左,挨个查看,忽听一旁传来惊叫声,“我中了,”原是一衣着简朴的年轻举子上了榜,一旁的人连忙在一旁恭维祝贺,还没等他高兴,一旁有人问道:“这位举人相公可曾娶妻呀”人群中不知是谁问的话,那名举子也没多想,只回了一句“尚未成家,”话音刚落,四周便沸腾起来,几家下人争相往那边挤,最后还是一大腹便便的富商更胜一筹,带着牛高马大的下人将那名举人截了去,带回府中成亲去了。

    便是毫笔和问纸也被这一场景吓了一跳,随着一行人渐渐远去,不一会儿贡院门前就又再次恢复了平静。只偶尔传来几句话,“看那位举人的衣着想来家境贫寒,这次可是撞大运了”,“可不是,那可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虽只是旁支的小姐,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攀上的”,“真是走运啰”。

    听着一旁传来的私语声,毫笔和问纸也不敢再耽搁,想着好在自家少爷没来亲自看榜,不然凭他们家少爷的品貌,要是被人绑去成亲可就糟了。两人从后往前依次看了下去,不敢再耽搁,贾敬身边的小厮问纸看到自家二爷的名字,激动的摇着毫笔的肩膀,激动的道:“中了,二爷中了。”一旁毫笔被晃得眼晕,刚好看到某一处,也激动的道:“大爷也中了,快,快去给二位爷道喜。”说罢两人满脸喜色,小跑着回到了茶楼内。

    茶楼里贾攸贾敬正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不远处贡院外的场景,随着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传来,包厢外响起了敲门声。贾攸示意一旁的弄墨去开门,弄墨应声打开包厢的门,便看到了满脸欢喜的毫笔和问纸,见着二人,忙道:“你们回来了,可是看到名次了,快,快些进来。”随后让开了路,侧着身子朝着包厢里喊到:“少爷,是毫笔他们回来了。”

    听到弄墨喊叫声的贾攸和贾敬忙放下手里的茶杯,看向门口,毫笔和问纸也刚好走了进来。一见二人走到跟前,贾敬略有些激动的问道:“怎么样了?看到名次了吗?”

    听到主子询问的问纸不敢轻慢,忙欢喜的回道:“恭喜少爷,少爷大喜呀!您中了乡试第六名。”贾敬听到后也是高兴不已,虽之前已经断定自己会榜上有名,但没有落实,到底心里不踏实,如今好了,结果出来了。

    贾攸也在一旁为弟弟高兴,“恭喜二弟了,此番高中后,便是会试也可下场一试了。”

    “兄长可别说我了,你的成绩想来*也不差,咱们兄弟同喜,”说罢贾敬也手道贺。

    这两个小厮的身上,两个小厮不敢拖拉,“大少爷中了第二名亚元。”得知这一消息的贾攸贾敬高兴不已,比较读书多年,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如远了。

    回到祖宅的兄弟二人直接三个月的月俸,顿时宅子里一片欢呼雀跃声。当他宁国公府,襄宁长公主也是兴奋极了,直,“传我的命令,大少爷二少爷中举,乃是大喜之事,府中下人都赏三着,待老爷一回府,马上将人请过来。”

    兴的,两位小少爷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如今少爷这般出息,主子高兴也是应该的。“是,奴婢这就去安排,保证”转身行了一礼慢慢退了出去。

    襄宁则是来到院内的小佛堂,开始抄写佛经,自当年贾代化上战场,她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原本并不是很相信这些,后来也算是了解了,求得只是一个心安而已,不想在无尽的担忧与孤独中默默等待。

    待到贾代化下值回府,从襄宁长公主这里得知了这个好消息,也是开心不已,如今长子和次子十分出息,宁国公府未来的继承人也能够担起这个担子了,想到这里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在金陵宴请过交好的举子们,又亲自上门拜访了考官,待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启程返回了上京。一路上兄弟二人并未懈怠,反而愈发努力了,他们希望在会试上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天,襄宁长公主在院子里来回走动,贾啟和贾放贾牧去了学堂,只有襄宁长公主一人在家中等候,襄宁遥望着远方,焦急的看向一旁的素梅和碧竹,“攸儿和敬儿怎么还没回来呀?传话的人说他们到哪了?”

    素梅安抚着焦躁不安的主子,“公主,两位少爷刚刚让人来传信,已经下了船,正在往府里赶呢。”

    守在院子门口的小丫鬟跑进来报喜,“回来了,主子,两位少爷回来了。”随着小丫鬟欢喜的声音,襄宁转身朝着院门口看去,一身青色长衫的贾攸和贾敬大步跨进了院里,来到襄宁长公主不远处,两人连忙下跪行了大礼,在磕过头后,被襄宁长公主一手一个扶起,看着面前的儿子,襄宁长公主这才将一直提着的心放了下来。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襄宁举起颤抖的双手紧紧抓着两个儿子,泪眼朦胧的道:“我的儿,可算是回来了,为娘可担心坏了。”

    贾攸也是红了眼眶,略微有些激动,满脸愧疚的说道:“是儿子不孝,劳母亲为儿子担忧,如今儿子平安归来,母亲可莫要再担心了。”

    晚间的宁安堂里热热闹闹,餐桌前贾代化和襄宁长公主坐在上首,下面依次是贾攸贾敬兄弟五人,一家子正在庆祝贾攸贾敬考试举人,也为他们接风洗尘。举杯换盏间,也是情意满满,便是最小的贾放和贾牧,也是端起茶杯,向着两位兄长说道:“恭喜二位兄长高中举人,必定金榜题名,我们以茶代酒,敬二位兄长一杯,提前为二位兄长恭贺。”听到这般话语的贾攸和贾敬也是高兴不已,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用完了晚膳,闲聊了一阵,贾攸贾敬将带回的土特产分一分,便散去了。

    晚间洗漱过后,贾代化同襄宁长公主躺在床上,贾代化想起儿子如今已经长大了,便提起道:“攸儿和敬儿如今也大了,可以开始相看亲事了,待到今科会试之后,就可以成亲了。”

    襄宁长公主也是感叹的说:“是啊!转眼间攸儿和敬儿都这般大了,已经可以娶妻生子了,我也老了。”说罢下意识的抚上脸颊,保养得当的襄宁长公主肌肤如同剥了壳的鸡蛋一般润滑,整个人红光焕发,丝毫不见老态,完全不像是快当婆婆的人。前些时日同其他公主的聚会上,也是极为耀眼夺目,夫君宠爱,儿子争气,身份尊贵,日子过得极为舒心,这满京城里的贵妇和官家太太们再没有比她更快活的人了。

    贾代化闻言轻夫上襄宁的脸颊,如同少女的肌肤令他爱不释手,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欲望,自己需要好生保养一番了,他比襄宁大上许多,唯恐无法长久的陪伴在她身边。不过此时可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什么想法都被暂时压了下去,亲昵的同襄宁长公主调笑道,“宁儿说笑了,出去说你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都有人信,你若是老了,那我不成糟老头子了。”

    襄宁听着贾代化哄着自己的话心里也是暗暗窃喜,没有女人不喜欢别人追捧讨好自己,哪怕这个男人是在哄自己。故而轻啐了他一下,笑着道:“你个糟老头子。”

    贾代化见到襄宁笑了,也是轻轻笑了起来,凑在她耳边说话,“宁儿这是嫌为夫老了,也罢,那宁儿便亲自来感受一下我究竟老不老吧,嗯……”随后一声声低吟在屋内回响,红浪翻滚,一夜到天明……

    第28章 倒V亲事【VIP】

    一响贪欢,等到襄宁满是疲倦的醒来时,早已不见了贾代化的身影。看着身上斑驳的痕迹,襄宁愤愤的起身,唤了素梅进屋,“准备热水,我要洗漱。”

    “是,”素梅恭敬的退了下去,待襄宁洗漱完后,已经不早了,草草用了些早膳,便开始忙碌起来。

    等她忙完府里的事物,好不容易闲下来,又想起贾代化昨晚的话,如今她膝下攸儿和敬儿都到了成婚的年纪,需得找个好姑娘才是。攸儿是宁国公府的嫡长子,他的妻子会是未来的宗妇,需得仔细挑选,还是得慎重些。敬儿走的是科举之路,需要找个文臣家的姑娘,日后两口子也不至于谈不到一块去。

    想到这里,不免思考起来,只是自己平日里不爱应酬,哪家有合适的姑娘也不清楚。唉!如今怕是有些难了,想想都头疼。

    素梅看着公主一脸愁容的样子,心中不免猜测起来,忐忑不安之下,只得试探性的问道:“主子是在为何事烦心呢?”

    听到素梅的话,襄宁长叹了一口气,“养儿方知父母恩呐!如今攸儿和敬儿也到了成家的年纪了,只是本宫平日里不喜那些宴会,甚少参与,故而对京中的姑娘一无所知,这冒冒然的可如何是好呢”

    素梅听到公主的话,也是思索起来,想为公主排忧解难,突然间素梅灵机一动,“公主,您是不了解京中适龄的姑娘,但是有了解的人呀,您可以先问一问,了解一番再做决定。”

    襄宁听到这话顿时茅塞大开,双手击掌,欢快的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多亏了素梅你提醒了我。”素梅看到公主欢喜她也欢喜起来,对于襄宁此时的想法并不知情,只是单纯的想要开解公主,如今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襄宁心中则是下定了主意,转头吩咐道:“往宫里递帖子,明日我要进宫。”

    素梅连忙应声去安排,好让襄宁长公主能够随时出门,不多时便妥帖的安排好了一切。

    黄昏之时,贾代化下值回府,刚好遇见了外出访友归来的贾攸贾敬,看着他们贾代化忙嘱咐道:“攸儿敬儿离会试也不远了,无事便好生在府中备考,莫要到处乱跑。”

    贾攸贾敬应了下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准备潜心准备会试,争取考个好名次。贾代化看着两个俊朗不凡的儿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带着兄弟二人一起去了宁安堂,一家人在一起用膳。

    饭后,众人准正备散去,就在这时襄宁长公主看着贾攸和贾敬说道:“攸儿和敬儿再留一会儿,我有些话要和你们说说。”

    贾攸贾敬满头雾水,想着自己近日里也没做什么坏事呀,况且他们早已过了惹祸挨骂的年纪,想起年幼时的经历,那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天色已晚,贾啟带着两个弟弟退了下去,贾攸和贾敬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最后兄弟俩大眼瞪小眼,只能硬着头皮回复道:“母亲,我们最近可没有胡来,只是同好友聚了聚。”

    “嗯,我知道,攸儿、敬儿你们也不小了,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我留你们是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我好去择一佳妇,只盼你们日后琴瑟和鸣。”襄宁捋了捋袖子,对着两个儿子说出了原因。

    贾攸贾敬没想到母亲会提起他们的亲事,乍一听反倒闹了个大红脸,似是有些害羞,室内顿时安静下来。终是作为长兄的贾攸轻缓的说出了声,“母亲,婚姻大事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孩儿本不该多言。只是孩儿身为贾家未来的族长,我的妻子是未来的宗妇,只盼其能端庄大方,恭谨孝顺。”

    看着眼前的儿子,襄宁道:“这是自然,我会好好相看的,那敬儿你呢”

    贾敬脸色不变的回道:“一切全凭母亲做主,”看着贾敬淡然的样子,襄宁笑着点了点他道“你呀,”贾攸看着弟弟,若是他身体动作不那么僵硬,倒真是差点就信了,略微打趣了几句,便放了贾攸哥俩回去了,襄宁长公主心里盘算着还是要去宫里打听打听。

    第二日一早,襄宁就动身进了宫,等襄宁到达慈宁宫的时候,皇后正带着侍女出来,襄宁长公主同皇后见了礼,看着皇后渐渐远去的身影,直到消失在视线里。

    说来这位周皇后乃是隆兴帝的第三位皇后,虽出身百年世家汝南周氏,但只是旁支的旁支,其母家并不显眼。又因着元后出身开国勋贵一脉,家中显赫,乃是隆兴帝发妻,两人感情很不一般,还留下了行二的太子,地位自是无可匹及的。

    而第二任继后乃是弘农杨氏嫡枝嫡女,虽未留下一儿半女,但其出身高贵,又是为隆兴帝挡箭救驾而亡,在隆兴帝心里留下了浓烈的痕迹。元后和第二任继后的存在,在隆兴帝心中就如同白月光与朱砂痣一般,更加衬托的周皇后不显眼了,虽是皇后,但在这深宫里一直谨小慎微,并不张扬。虽比不得前两任皇后,但日子过得也不差,况且膝下还养着何德妃所出的四皇子,因何德妃早逝,故而跟亲生的也没什么两样,也算是有了依靠。

    襄宁长公主心里百转千回,在目送着周皇后远去后,走进了慈宁宫。

    后,露出了笑意,襄宁也压下了思绪,上前同太后见了礼,不多时便聊到了京中的诸多贵女身上。

    太,笑骂道:“你呀你,竟将心思用到了我身上,有什么话直说便是,哀家还能瞒着你不成。”

    襄宁长公主也是满脸堆着笑容,对着太后娇笑道:“母后,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这不是攸儿跟敬儿都到了成家的年纪了吗,女儿近日里在相看京中适龄的千金。只是您也知道,女儿平日里不爱应酬这些,故而来宫里向母后取取经。虽然大皇子英王已经成亲了,但太子和三皇子四皇子都到了年纪,想来您和皇兄心里也有打算了吧。”

    看着女儿一副讨好卖乖的样子,太后难得的享受起来,自打女儿被,就很少露出这样的表情了,没成想如说的话,太的情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淡然的说道:“自是早就打算好了的,你来问哀家倒是问对了人,为了太子他们的亲事,哀家可是将遍。”

    听到这里襄宁长公主眼中闪着亮光,惊是选中了哪家的姑娘,也说来让儿臣听听,儿臣这个做姑姑的,也

    太后看着襄宁满脸期待的样子,缓缓说了出来,“太子定下的是他外家缮国公府的姑娘,长房嫡长女,这姑娘性子好,手段也不俗,又是太子嫡嫡亲的表妹,也是亲上加亲。老三定下的是翰林院掌院的女儿,大儒盛宏泽的孙女,书香门第,最是清贵不过。老四那边皇后做主定下了兰陵萧氏的嫡女,也是世家贵女,能差到哪去。”

    襄宁一边消化着刚得到的信息,一边不依不饶的同太后道:“母后说的几位姑娘女儿也是听说过的,都是极好的姑娘,只是几位侄子已经定下来了,但您的外孙可还没着落呢,您可得帮着好好看看,不然女儿可不依。”

    太后听着襄宁长公主的话直接笑了出来,“好好好,母后知道了,你都多大的人了,还这般同母后撒娇。”

    襄宁嬉笑着道:“不管多大,我都是母后的女儿。”

    太后听罢也是会心一笑,上了年纪后,总是希望儿女能够环绕在身旁,这种被子女需要的感觉也是太后所喜欢的。想到两个外孙,太后脑海里开始回忆起出色的姑娘,总归是要寻两个好姑娘出来的。

    想着想着还真从记忆深处寻到了合适的,也不扯其他的,直接开了口,:“你可还记得齐王家的嘉悦丫头”

    襄宁略一思索,便对应上了身份,肯定的问道:“母后说的可是齐王堂兄家的嘉悦,儿臣记得她是堂嫂所出,是齐王府唯一的嫡女。”

    太后点了点头道:“不错,哀家说的就是她,她是你皇兄亲封的郡主,宗室出生,亲王之女,下有一母同胞的兄弟,而且被教养的极好,不论是出身还是品德方面都与攸儿极般配,况且作为贾家的宗妇,她的身份也能立得起来。”

    襄宁思考了一番,确实如母后所说,只要嘉悦在品行方面没有其他问题,那与攸儿可谓是极般配的,故而矜持的点了点头,说道:“母后说的自是极好的,这两日我再去打听打听,若确实如母后所说一般,那就定下来。那敬儿这边您可有合适的人选”

    太后轻轻敲击着桌子,“敬儿性子有些古板了,需要找个能和她合得来的姑娘,最好是懂些诗书的,日后两人也有话谈。嗯让哀家想想,礼部尚书的孙女,翰林院掌院的幼女,陈郡谢氏旁支的嫡女,以及寒山书院院长的孙女都是门当户对的姑娘,你可以让人去接触一番,选一个中意的。”

    襄宁长公主感激的看着太后:“母后您真是帮了女儿大忙了,等出宫后我便让人去打听一番,等攸儿敬儿会试之后便将亲事定下来。如今府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我去打理,也没人帮我分担一下,这下可好了,待儿媳进了门,我就能放下这幅担子了。”

    襄宁又同太后聊了聊京里的小姑娘,大致也知道了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家,虽然嘴里没说什么,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了,结亲绝对不能和品行不端的人家结亲,否则会祸害子孙的。

    第29章 倒V金榜题名【VIP】

    就在襄宁长公主考察未来儿媳的时候,贾攸和贾敬也迎来了会试,一场考试下来贾攸和贾敬差点去了半条命。

    原是这几天夜里起风,天气又转凉,贾攸和贾敬不幸淋了雨,强撑着做完题目,刚出了贡院的大门便双双倒了下去,这可吓坏了身边的小厮,忙将他们送回了府。

    “公主,不好了,大爷和二爷都被人抬回来了。”一个小丫鬟急急忙忙的跑进来,嘴里不停的喊着。

    襄宁吓了一跳,猛的起身,手中把玩的蜻蜓点水彩色白瓷花瓶滑落了下去,啪嗒一声摔碎在地上,襄宁长公主完全没有心思去在意这个花瓶,走到小丫鬟旁边,惊疑不定问道:“你说什么,大爷和二爷怎么了?”

    小丫鬟看着主子样子十分害怕,磕磕绊绊的开口道:“大爷和二爷都昏过去了,如今被抬回来了,您快去看看吧。”

    襄宁的心猛的揪了起来,她害怕极了,素梅看见襄宁惨白的脸,和摇摇欲坠的身子,连忙上前搀扶住襄宁,小声的唤着:“公主。”这一身呼唤让襄宁顿时清醒了过来,在素梅的搀扶下来到了贾攸的院子里,看着躺在床上生死不知的长子,襄宁强撑着吩咐道:“快,让人拿着我的名帖去请太医,快些,耽搁不得。”

    一旁的小厮忙应声“是,”随后匆忙退了下去,襄宁又转身来到贾敬的院子里,看了看次子,也是昏迷不醒,襄宁心里担心极了。

    好在没多久外面就传来了动静,小厮领着太医到了,襄宁见状吩咐道:“照顾好二爷,若是二爷有什么事,立马来报。”转身去了贾攸的院子里,太医已经在把脉了,诊过脉后太医开了方子,向着襄宁公主行了一礼,“回公主殿下,府上公子是感染了风寒,冷热交加,加上心力憔悴导致的晕眩,臣开个方子,好生调理一段时间便可。”

    襄宁听到这话,稍稍放心了些,又将人引到了贾敬的院子,诊完后发现贾敬是有些着凉了,加上过度疲劳造成的昏睡,等休息够了,喝上几副药便好。

    听到这里襄宁一直揪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高度紧绷的神经突然间放松,襄宁只感觉血液上涌,还没来得及高兴,便晕倒在了素梅身上,吓了一跳的素梅忙让人将太医请了过来,给襄宁长公主诊脉。

    原是因为襄宁长公主太过紧张,心思起伏导致的,如今休息一番便可,在开完方子后,素梅奉上了一个荷包,送走了太医。主子病的病,小的小,管家一时间做不得主,忙让人去给国公爷送了信,等贾代化请完假回府,看到的便是躺在床上的妻子和一双儿子,心里也是后怕。

    坐在正院的床边看着昏睡的襄宁,执起她的手紧紧握住,不知过了多久,襄宁渐渐睁开了眼帘,看着近在咫尺的驸马,问道:“驸马怎么这时候回来了?还有我这是怎么了?”

    贾代化单手抚摸着襄宁的头发道:“你都晕倒了我又怎能不回来,太医说是受了刺激,情绪激荡导致的,要好好休息,这次真的是吓到我了。”

    襄宁想起自己晕倒前发生的事情,忙抓着贾代化的手问道:“攸儿和敬儿如何了?”

    贾代化安抚着襄宁长公主,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太医说你不能太激动,攸儿和敬儿已经退了烧了,人也已经清醒了,只是还在病中。”贾代化解释完后又道:“几个孩子想来看看你,听说你晕道了他们都很着急,只是攸儿敬儿还在病中,啟儿他们又还小,怕他们扰了你休息,就没让他们过来。我这就让人去告诉他们你已经醒过来了,不然怕是一晚上都担心的睡不好觉。”

    听着贾代化的安排襄宁也没再说什么,静下心来又渐渐睡了过去,毕竟这一天也整得有些疲倦了。贾攸贾敬都是年轻人,没两日便都好了,整个人都活蹦乱跳的,很是精神,襄宁渐渐的也放心下来。

    大病初愈的兄弟俩约好去贡院看榜,今儿正好是会试放榜的日子,等贾攸贾敬赶到贡院的时候,贡院外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挤都挤不进去。没办法贾攸贾敬只好去不远处的状元楼等着,留了两个小厮在这边看榜,为了这场会试,兄弟两差点丢了半条命,本想着第一时间看到成绩,如今没法看到说来还是有些失望的。兄弟俩无奈的看着对方,结伴朝着状元楼去了,此时的状元楼里也是喧闹声一片,许多举子都在这边等着,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有小声交谈的,也有高谈阔论的,人生百态,皆存于一方小小的酒楼内。

    贾攸贾敬也不理会其它,只两个人去了包厢,等着会试的结果,小报,“恭喜大爷二爷会试高中,大爷中了第六名,二爷

    贾攸忍不住激动的拍手,贾敬也是兴奋的涨红了脸,两人激动的回了府,将这个

    襄宁长公主也是十分高兴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有出息,兴奋高中,这是大喜事,传我的吩咐,

    满院的下人也,这可是三个月的月钱,况且身为奴才,主子越能耐,

    宁国府里一片欢欣,消息很快传到了荣府,荣府的下人则是万般羡慕,私下里讨论起来,“听说了吗,东府又赏了三个月的月钱。”

    “哪能没听说呀,两府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我三叔一家子就在东府伺候的,他们都拿到了三个月月钱的赏赐。”

    “运气可真好,咱们府里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呢。”几个妈妈凑在一起闲聊,说到这里不得不唉声叹气,他们府里老爷身子愈发不好了,世子又不在家中,如今东府越来越兴旺了。

    瞧着这帮老妈妈们越说越不像话,一旁的管事妈妈出来打断了她们,“行了,都别在这闲聊了,这话也是能说的,都去做自己的事情去吧。”得了管事妈妈的训斥,几位妈妈收拾了东西,散了下去。

    贾攸贾敬早早的起了,收拾好衣帽,整装待发。襄宁长公主打点好他们出行的马车,站在宁国公府的大门口目送着他们离去,十年寒窗苦读,也到了科举的最后关头。对于绝大多数有功名的学子而言,殿试是令他们十分担心的一场考试,因为殿试是由皇帝主考的,所谓天子门生,不外如是。

    刚到宫门外,便看见了几位相熟的学子,其中便有会试第五名的沈诚沈子义,太后母家的公子,论起来是他们的表哥。

    沈诚一看到贾攸贾敬兄弟俩,连忙招呼道:“攸表弟敬表弟这边。”贾攸贾敬听到后连忙走了过去,他们这边已经聚集了几位学子,家中在京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家,都有长辈在朝为官,直白些就是一群官二代,平日里都在一起玩过的,彼此也都认识。

    同行的宣城侯幼子徐彦笑着打趣道:“这会试可算是你们的专场了,你们可是打小在宫里长大的,别人会惶恐紧张,你们怕是自在的不得了了吧。”围在一边的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就是”,“你们这会试可是铁板钉钉了”,“你们兄弟得请客”,“对,请客。”

    场上众人一起围攻贾攸贾敬,誓要让他们请客,徐彦看好戏似的同沈诚站在一旁。要是一般人还不敢随便开玩笑,但他徐彦是谁呀,他是宣城侯同昌武帝五女敏宁公主的幼子,亦是受尽宠爱,五公主生母是昌武帝的李昭仪,与崔贵妃还是表姐妹,五公主打小跟襄宁公主亲近,关系极好。现任宣城侯又是隆兴帝的心腹,比起身份来他也不差。更何况他的外祖母可是出自赵郡李氏,有着世家大族撑腰,他同贾攸贾敬也是表兄弟,打小一起玩到大的,只是开个玩笑而已,无甚大不了的。

    听着众人的调侃,贾攸也回嘴道:“得了吧,不说我们,在场的哪一个不是从泊远斋里出来的,咱们打小一起长大,谁还不知道谁呀。”

    贾敬也指着徐彦说笑道:“你可是五姨母的心头肉,谁敢委屈了你去,五姨母怕不是得打上门。”众人纷纷嬉笑起来,引得场上其余学子看了过来,一些寒门学子嘴上硬气的说着闲话,看着一副不屑与之为伍的模样,只是不时投去羡慕的目光,就可知晓他们心口不一。

    不远处一位内监打头走了过来,高呼一声“肃静,”顿时诸人的目光全都汇集了过去,看着安静下来的众位学子,内监看向了一旁同行的官员,笑着道:“请大人核实好学子的身份,待时辰一到,便立刻准备开考。”随即转身离去,留下几名官员维持秩序,核实身份,到了时辰,一众学子有序的进入了文华殿,给隆兴帝行完礼后按照流程开始考试。

    一时间安静下来,大殿内静悄悄的,隆兴帝自上方看着一众学子,一眼瞟去,大都是认识的。他们是这一代外戚与勋贵里最出众的一批孩子了,都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考上来的,不是纨绔,都是极好的孩子,隆兴帝对于他们的表现也是非常满意的。眼见着一炷香已经燃了大半,隆兴帝也起身走了下来,在一众考生间走动,不时逗留一番,吓得一些学子手忙脚乱,被墨迹毁了试卷,只能从头再来。

    反观贾攸贾敬兄弟两那是一点都不紧张,走动的那是皇帝吗?不是,那是他们的亲舅舅,打小又不是没被考查过,这只是小场面罢了。

    当香炉内的最后一点香燃尽,殿试也到了尾声,学子们有序退出文华殿,离开了皇宫。

    次日收掌官取出试卷,由阅卷官员批阅后,主考官依据批阅结果排列名次,排好后等隆兴帝审核。隆兴帝先是看了看一甲的三份卷子,文章写的都是极好的,策论也十分新奇,令人眼前一亮。二甲的试卷也有几份不错的,但没有一甲的好,隆兴帝对这个排名也是挑不出错的。略有些好奇这一甲都是何人,待揭去糊名后,谜底立马揭晓,一甲的三人分别是山东衍圣公孔家旁系孔令辉,太后母家侄孙沈诚,宁国公府世子贾攸,隆兴帝捋了捋胡须,一甲里面两个都是打小看到大的小辈,还有一个嫡亲的外甥,心里十分满意。

    文华殿外的学子们正在焦急的等待,名次一出来众人便被宣进文华殿,由考官负责宣读名次,一甲第一名新科状元孔令辉,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一甲第二名榜眼沈诚,一甲第三名探花郎贾攸,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二甲传胪徐彦,二甲第十一名贾敬……

    由状元打头,一众进士打马游行,一甲里面贾攸长得最为俊朗,沈诚也是仪表堂堂,便是年龄最大的状元郎也不过而立之年,长相也是文雅清隽。沿途的酒楼茶楼里,大姑娘小媳妇们在沿街的窗户旁偷看,时不时扔下来一件又一件东西,贾攸看着不断袭来的“暗器”,只能不停闪躲,他在一群人里太过耀眼,好似活靶子一般,一朵朵鲜花朝着他砸来,其他长相俊朗的进士也没有躲过。

    襄宁长公主与敏宁长公主刚好在茶楼碰上了,就聚在了一起,两人在包厢里看着下面游行的儿子,正好看到这狼狈的一幕,不免笑了起来。敏宁长公主笑着说道:“四皇姐这下可好了,两个外甥如此优秀,想来不久后说亲的人家就会踩破了门槛了。”

    襄宁长公主也笑着回道:“不比你,长子已经娶妻,孙子都抱上了,如今小儿子也高中进士,想来也要成家了吧。”说罢两人相视一笑,看着游行的队伍渐渐远去。

    直到看不见游行的队伍,聚集的人群都纷纷散去后,她们才互相道别离开了茶楼,打道回府。

    第30章 倒V婚事【VIP】

    琼林宴上欢声笑语,红色的烛光映照在庭院内,宫廷教坊司的歌女舞女们纵情歌舞,新科进士们品尝着美酒佳肴,不知是被酒气熏染,还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满堂诸人都沉浸在欢快的氛围里,直至深夜……

    宁国公里贾代化正同一家子在祠堂祭祀祖先,如今贾攸贾敬兄弟俩中了进士,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自然该来祠堂上柱香了。

    自祠堂走出,贾代化同襄宁长公主边走边说道:“公主可是已经准备好了明日的宴席”

    襄宁回道:“驸马且放心,明日的宴席我已经安排好了,亲近的人家我都已经下好了帖子,只是荣府那边叔父怕是来不了,只让人送了东西来。”

    贾代化满意的道:“有公主在,我自是放心的,至于叔父那边,过几日我带着攸儿和敬儿亲自去拜见一下他老人家,就不要让叔父再来回折腾了。”

    襄宁长公主也是十分顺从的道:“确实如此,叔父是长辈,如今身体大不如前了,合该是我们这些小辈上门拜见。还有就是攸儿和敬儿的婚事,前些时日我进宫去拜见了母后,她老人家给我提了几位好姑娘。之后我接着各种宴会都接触了一番,一阵折腾下来,攸儿这边我看中了齐王兄府上的嫡女嘉悦,为人娴淑,端庄大气,与攸儿十分般配,也当得了贾家的宗妇。”

    贾代化略一思索,“我记得齐王府上只有一位嫡女,乃齐王妃所出,可是周岁便受封嘉悦郡主的那位?”

    襄宁长公主笑着点头应道:“不错,就是她。”

    贾代化看着襄宁长公主道:“齐王一脉掌着宗人府,向来不参与朝堂之争,但他们家的地位在宗室里却非同一般。而且齐王平日里为人极为谨慎,他家的女儿身份地位都是一等一的,只要姑娘人品不错,那就去接触一下吧。攸儿这边你有了头绪,敬儿那边呢?”

    想到贾敬的亲事,襄宁有些头疼的朝着贾代化倾诉道:“敬儿的婚事我还没想好,正好驸马提起此时,看是否商量一下该如何定下来。”

    贾代化疑惑的问道:“哦公主既有烦扰不妨说出来,我也好为公主分忧解难。”

    襄宁轻撇了他一眼,道:“你呀,我在同你说正事呢,你正经一点。”贾代化见爱妻恼了,忙低头认错,襄宁长公主见着贾代化认错,这才不在追究,又说起了未说完的话。

    “敬儿的婚事母后也给我提了几个合适的人选,我也初步相看了一番,感觉都不是很合适。”想到自己见到几位姑娘后,对她们的性情家世略一分析,便觉得哪哪都不合适。

    贾代化见着妻子满脸忧愁的模样,心疼坏了,忙开解道:“敬儿是次子,对他的妻子莫要要求太高,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你且把人选说来我听听,我来参考一番。”

    襄宁苦着脸点了点头,道:“母后提的几位姑娘,我接触过之后,发现礼部尚书嫡孙女已被定给了其母家表哥,两家已经说好了,暂且不提了。翰林院掌院的*幼女性格内向,有些木讷,而且还是三皇子妃的亲妹,暂且不做考虑。陈郡谢氏旁支的嫡女私下里为人有些蛮横跋扈,也不合适。最后只剩下寒山书院院长的孙女,但是东平郡王妃是她表姨母,大皇子妃便是出自东平郡王府,算起来是表姐妹,这怕是日后会被牵扯进去。”

    听了襄宁长公主的话,贾代化也是有些头疼,问道:“可还有其她的人选”

    襄宁长公主也是颇为无奈的说道:“其她适龄的姑娘家世或教养方面都有些不合适,还不如这几位姑娘呢。”说完长叹了一口气,满脑子混乱的思绪杂糅在一起。

    贾代化也是没想到,竟然会难在敬儿的婚事上,总不能让儿子娶个略差一点的姑娘,只是这哪还有合适的姑娘呢?但这种事情也是急不来的,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总不能随便将就了去。不论心里如何烦神,面对着妻子的时候总会笑意盈盈,并安慰妻子道:“此时先不急,我再看一看,你先忙攸儿的婚事,能早些定下来最好,你我也好早些抱上孙子。”

    听着贾代化这般说道,襄宁只好先将此事放了下来,只是心里一直惦记着,生怕丈夫忘了次子的婚姻大事。在上齐王府说和了一番后,贾攸的婚事终于定了下来,依着顺序走完六礼,只等着新媳妇娶进门就是了。在襄宁长公主忙着安排贾攸的婚事时,贾代化也没有闲着,他从书房找出了一块玉佩,放在手中摩挲了半响,终是下定了决心,写了一封信让人递了出去。

    眼见着贾攸的婚期越来越近,但没有着落,不止襄宁开始着急起来,便是贾攸也为此同父亲提了好几句。贾代测的样子,只拖着说:“不急不急,敬儿的婚,你且在等一等。”

    ,但也不再折腾了,但心里已经打定了注意,要是有结果还好,暂且放过他,但要是没结果,

    不过几日,贾代化收到了两封回信,上面一封只有一个大写的“滚”字,这让贾代化有些哭笑不得。原来那块玉佩乃是一件信物,当年先宁国公贾演曾救过阳城荀氏的现任家主,为报救命之恩,荀氏的老家主许下了一个承诺,日后贾家可凭着这块玉佩让荀家做一件事情。两家自此之后一直有往来,原本是没打算用的,宁国公府如今蒸蒸日上,暂时劳烦不到荀氏一族,只当是是件有意义的物件,留存着便是了。没成想如今正好为贾敬的婚事烦心,京中又找不到合适的姑娘,贾代化不免就起了心思,荀家恰好有几位适龄的姑娘,就让人送了信过去。紧接着贾代化又打开了第二封信,见着了上面的内容,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些时日的忧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愉快的笑容。

    拿着信一路来到到襄宁长公主的院子,看着忙碌了一天难得歇下来的妻子,贾代化挥退了行礼的丫鬟,悄悄走近从背后偷袭抱住了襄宁。襄宁被吓了一跳,背后却传来一阵阵熟悉的笑声,襄宁听出来是贾代化的声音,恼火的踩了他一脚,疼的他松开了手,襄宁生气的走到了一旁的美人榻上。

    贾代化见状也顾不得痛了,忙上前哄着襄宁长公主,差点磨破了嘴皮子,好不容易把人给哄好了。想到自己来的目的,贾代化忙向着襄宁长公主表功,“公主莫要生气,我有一件大喜事说与你听。”

    襄宁略带着疑惑的看着贾代化,想着驸马莫不是因为刚刚的事情,就想要哄骗与我吧。带着几分不信任的语气,问道:“哦是有什么喜事,说来与我听听,我也好高兴高兴。”

    贾代化一脸大喜事,公主近日里不是在为敬儿的婚事烦神吗?我这边已经敲定了,只要敬儿走一趟,这桩”

    听到贾代化的话,襄宁长公主是又惊又喜,“敬儿的婚事

    贾代化安抚的拍了怕襄宁长公主的手,“公主且放心,我为敬儿定下来的乃是阳城荀氏的姑娘,荀家老家主乃是当世大儒,阳城书院更是人才辈出,老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满朝文武大半都曾在他坐下听过学,荀氏嫡枝虽不为官,但作为千年世家,代代传承不断,底蕴不可小觑,与之结亲是咱们高攀了。”

    襄宁长公主听着不由得欢喜,儿子能娶到一个好媳妇,自然是不甚欢喜的。再次追问道:“只是不知道是荀家的哪位姑娘,我好让人去打听一番。”

    说到这里贾代化不免有些哭笑不得,想到信上的内容,不得不同襄宁公主商量道:“荀公可是给我们出了个大难题呀,据我所知荀家适龄的姑娘有长房的嫡幼女,族中行十六,二房的嫡次女,族中行八,三房的嫡次女,族中行十一,以及长房的嫡长孙女,那一辈中嫡长的姑娘。如今荀公虽应下了这门亲事,但是他要亲自考察敬儿一番,再决定下嫁哪位姑娘。”

    襄宁见状不免有些担心,刚同贾代化提起来,就被安抚了下去,敬儿虽是国公府的嫡次子,但并非承爵人,能同千年世家嫡枝嫡出的姑娘结亲,已是走了大运了,哪里还能挑剔太多。

    实则贾代化心中有数,不止是对荀公的信任,还有就是荀氏作为传承千年的大家族,教养自是无可置疑的。

    第二日贾代化就将贾敬叫到了书房,同他谈起了此事,被多番叮嘱的贾敬也知道了这门亲事的重要性,以及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好处,对此事也极为上心。故而在商量好后趁着离兄长成亲还有些时日,去翰林院告了假,凭着他的家世地位,翰林院掌院自是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因此爽快的批了他的假。贾敬就此远行前往阳城,在那里遇上了一位心心相印的姑娘,就此相伴了一生。

    京中的贾攸每日除了在翰林院上值,趁着空闲的功夫在翰林院抄录藏书,就是约见嘉悦郡主,大乾对于未婚的男女管束并不严,即将成亲的两人四处游玩,在大街小巷中留下了足迹。

    不同于贾攸的幸福甜蜜,贾敬则是处在刀山火海之中,每日里要应对荀老爷子的考察与刁难,荀家几位老爷的考验,以及荀家小辈们一批批上门切磋,可谓是苦不堪言。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遇到那个姑娘,两人相知相恋,想着两人的将来,贾敬咬着牙撑了下去,也算是苦中作乐吧。

    隆兴二十三年春,宜嫁娶,忌丧葬。

    宁国公府前停满了马车,一位位锦衣华服的妇人走进了门内,被大红色渲染的宁国公府,好似一片红色的汪洋,艳丽夺目。

    贾攸带着贾敬贾赦贾政一起骑马前往齐王府,在被大舅子狠狠为难了一番后,终于接到了新娘子,长长的红色队伍不断蔓延,整台整台的嫁妆往外抬,沿途有人撒喜钱和喜糖,来往的行人欢呼着去抢。不知走了多久,随着“咻咻”两声射门声,嘉悦郡主坐在轿中听到了媒婆说的下轿,一只脚刚跨出轿门,红色的盖头下嘉悦郡主看到了伸到眼前的手,慢慢将自己的手放了上去,一路跨火盆,行三跪九叩之礼,将人送到洞房后又去了前院。

    洞房花烛夜,红烛燃至天明,第二天一早,新婚的小夫妻一同前往宁安堂,给公婆敬茶。贾代化与襄宁长公主在新妇敬茶后予了一份厚礼,紧接着这对新婚夫妇同几个弟弟们见了礼,每人都得了一份不轻的见面礼。

    自嘉悦郡主入了门,就从襄宁长公主手中接过了中馈,三朝回门后娘家都说她嫁对了人,公婆慈爱,夫妻恩爱,早日添个儿子,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图片
新书推荐: [崩铁]应星,但天才俱乐部 钓系美人又在钓古板教授 论联姻对象的整治与改造 误撩顶流coser后他掉马了 豪门大小姐想和我谈恋爱 他注定属于我[gb] 我的夫君是逆贼 瞻云 京城雪落 灭世魔龙三岁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