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

    【刘启:农为国本,商岂能与之齐?】


    秦念觉得这个问题是该刘启来问。


    跟刘彻的功绩有关,所以他的后辈不会吱声;后世的皇帝隔了一层,会作壁上观。


    刘邦在底层混过,清楚商业的重要性。


    祖龙基本不发言,超级高冷。


    唯有刘启,既是汉武帝的爹,又不懂真正的民间。


    【秦念:管仲重视工商业,齐国称霸。纪氏只重视农业,被齐国亡国——以上是桑弘羊的观点。】


    桑弘羊大惊失色。


    他虽然是这么想的,但他没这么说过。


    就算他说了,后世秦皇怎么能以他的言论去反驳先帝?!


    【刘启:舍本逐末,亦是亡国之道。】


    【秦念:有没有一种可能,本末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是可以共存的呢?】


    在刘启看来,秦念此言过于轻佻。


    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


    【刘邦:如何权衡农商?】


    刘邦非常认可秦皇所言的共存。


    他虽然延续秦朝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减少关卡与税收,就是在促进商业。


    但刘邦也清楚如果不对商多加抑制,则必然伤及国本之农。


    【秦念: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秦念:商过兴至抑农,就加强对商业的管控,提高对农业的扶持。商过抑,就逐步放开管控,直至相对平衡。】


    至于怎么算平衡?


    秦念怎么知道,她就只是个理论派。


    她就是想实际操作一波,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她也没机会实操。


    【刘彻:权衡商农,就是经济学?】


    刘彻觉得很有道理。


    大农令之职就是劝课农桑与财政收支。


    桑弘羊已经升任大农中丞,日后必然能官至大农令,领农商之职。


    只是他还没看出“经济学”有何特殊之处,能够自成一派。


    【秦念:不,这只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秦念:经济学涵盖财政收支、物价涨跌、货币政策、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


    秦念是真觉得桑弘羊距离自成一派就差了“抑黜百家”这条鸿沟。


    桑弘羊在经济学领域上全面得不像个古人。


    诸子百家有计然家,但计然家聚焦于商业本身,比如贵出贱取、粮价调控等。


    而桑弘羊将商业与国政紧密连接,显然更趋近于现代的经济学,秦念认为他可以自成一派。


    华夏历史总会涌现一些超越时代限制的天才,只是很多时候这些天才都没有机会绽放全部的光彩。


    明珠蒙尘,最是可惜。


    ………


    财政收支,应是指填补财政缺口。


    刘彻微微颌首。


    启用桑弘羊,以后就不必为国库发愁。


    物价涨跌,应是指均输平准法可平抑物价。


    货币政策,就是三官五铢钱。


    【刘彻:对外贸易?】


    【秦念:桑弘羊主张的对外贸易,是用国内丰富的黄金和丝绸等商品与外国交易,换取牲畜等国内急需的商品,使得“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这也与你的另一大功绩有关——】


    【秦念:丝绸之路。】


    【刘彻:……西域?】


    提到功绩,刘彻可就极为感兴趣。


    以丝绸换牲畜——西域的良马?


    没错,虽然秦念还未言及外国指的是哪一国,刘彻已经猜到了答案:


    西域诸国。


    二十年前,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欲与之联合夹击匈奴。


    然张骞被匈奴所俘,十年后才得以逃脱。


    此时月氏人被匈奴唆使的乌孙击败,被迫继续西迁。等到张骞找到大月氏,他们已经找到新的国土,不愿意夹击匈奴。


    张骞返程时又被匈奴所俘,扣留了一年多,等再逃出来回到长安,已经是七年前。


    刘彻也因此得知西域诸国的情况。


    四年前,因出使西域的功劳与出击匈奴获取的军功,刘彻封张骞为博望侯。


    但前年他派张骞与李广分两路攻打匈奴,张骞失期,致使李广的部队损失惨重。张骞按律当斩,以爵位赎为庶人。


    【秦念:没错,就是张骞“凿空西域”。】


    已是庶人的张骞热泪盈眶。


    他的姓名竟然出现于天幕之上,为大汉臣民所知。


    甚至流传后世!


    【刘彻:只是与西域诸国贸易,也能算是一大功绩?】


    刘彻有些怀疑。


    他派张骞出使,最主要的目的只是对付匈奴。


    与贸易相关的丝绸之路却被视为他的一大功绩?


    刘彻当然不会嫌自己的功绩多,但若是秦念将小事说成大功绩,那他就得怀疑又遭到了嘲讽。


    【秦念:对外贸易只是附带品。丝绸之路最大的意义,是给华夏开启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刘彻:?】


    不仅刘彻疑惑,所有看到秦念此言的人都感到疑惑。


    丝绸之路都已经以丝绸命名了,怎么贸易却只是附带品?


    看世界的窗?


    【秦念: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秦念:这在后世衍生出一个成语:夜郎自大。】


    夜郎国。


    十六年前,唐蒙上书说夜郎国有精兵十万,乘船沿牂牁江而下可为制越奇策。


    刘彻任命他为郎中将,领千人入夜郎,以丰厚的赏赐与大汉的威势说服夜郎侯多同,在此设置了犍为郡。


    但刘彻心知这只是夜郎侯贪图赏赐。


    想要夜郎侯彻底归附,要等到彻底平定南越。


    只是这夜郎国位处西南,与西域的丝绸之路有何关联?


    ………


    司马迁心绪复杂。


    他明明还什么都没有写,他“写”的《史记》就已经为天下所知。


    【刘弗陵:《史记》何在?朕未曾见。】


    先前秦念提及“史家之绝唱”时,刘弗陵就想问这个问题。


    但当时正谈论张汤之死与阿父在后世的名声,刘弗陵不好询问。


    之后又被儒家、盐铁之议等事转移注意力。


    直到此时,刘弗陵才问出这个问题。


    ………


    太史令写的《史记》,刘弗陵不曾见?


    刘彻很快就想明白怎么回事。


    因李陵之事受腐刑,所书又被称为“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想必写了不少不能示于当世的谤言。


    哼!


    ………


    秦念再度感慨这个群里演员们的敬业程度。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这么一段:“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翻译过来就是“我要认真写完这本书,(正本)藏在名山中,(副本)传给(京师的)后人,在大的城镇中流传,才能弥补我之前所受的屈辱”。


    正副本之说,是出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很显然,书里肯定有很多当时不能公示的内容。


    司马迁的女儿将《太史公记》传给她的儿子杨恽,杨恽举报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有功,被封为平通侯。


    此书这时候才被杨恽献给汉宣帝刘询,得以广泛流传。


    但即便是这样,《史记》也缺了重要的《汉武本纪》,现在流传的《史记·孝武本纪》属于后世补写,里头全是汉武帝到处搞祭祀的神神鬼鬼。


    秦念一直都很好奇司马迁到底是怎么写汉武帝的,才能让他把书藏得跟间谍传情报似的。


    可惜了,这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是遗失了。


    秦念怀疑这是刘询干的。


    没理由,纯属直觉。


    总之,刘弗陵没见过《史记》这一点,非常符合史实。


    【秦念:司马迁写的东西,当然是在他的后人手中。】


    刘弗陵窘迫:“朕竟然忘了此事。”


    “李陵一事之后,太史公的长子与次子皆因担心受到牵连,改姓离开长安。”


    听霍光此言,刘弗陵道:“朕于天幕召二人回京?”


    “太史公之女为大司农杨敞之妻,或许亦知《史记》所在。”


    霍光心知陛下没有即刻于天幕下达诏令,正是希望他给出别的方案。


    刘弗陵想尽快见到《史记》,顾不得对杨敞的不喜,令内侍召司马氏入宫。


    他不喜杨敞,是因为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上官桀等人预谋造反时,先上报给了大司农杨敞。


    然杨敞胆小懦弱,不敢报。


    燕仓又上报谏大夫杜延年,刘弗陵才得知此事,得以提前处置这次谋反。


    只是杨敞最初于霍光的幕府中任军司马,深得霍光信任。


    刘弗陵再怎么不喜,也得留着他。


    至于为何不愿意在天幕下诏,那是因为此话一出,就等同于昭告天下:


    司马迁的后人怕阿父报复而离开长安避祸。


    刘弗陵也无法确定诏令下达之后,司马迁的子嗣愿不愿意返京。


    ………


    “安平侯母为司马迁女,传司马氏入宫。”


    刘询直接下诏令。


    霍光愈发恭敬。


    陛下入主未央宫三年,虽仍委任于他,却已对朝堂百官了如指掌。


    【刘秀:丝绸之路与夜郎自大有何关联?】


    刘秀已隐约察觉到了些什么。


    但他无法确定。


    【秦念:刘彻打开了这扇睁眼看世界的窗,后世某朝又给关上了。】


    【秦念:再后来,华夏变成了下一个夜郎国。】


    诸朝震动!


    这两句话看似平常,却冰冷彻骨。


    华夏,变成了夜郎国?


    【刘彻:谁是“汉”?!】


    匈奴之外,还有如此威胁?


    刘彻立即询问。


    所幸,这句话没被规则所限制。


    ………


    朱棣脸色骤变。


    他几乎是立即就联想到了大明的海禁!


    ………


    朱元璋面沉似水。


    明朝与秦念复秦之间,是一群姓爱新觉罗的异族。


    他又想到了秦念此前那句“朱重八,现在还不能骂你,你给朕等着”。


    【秦念:很多。】


    很多“汉”?


    而华夏却是夜郎国?


    十二名皇帝仿佛能嗅到遥远后世传来的血腥味。


    【嬴政:何在?】
图片
新书推荐: [综英美]我女朋友不可能毁灭世界 从逃妾到开国女帝 [西游]哪吒善良,但素质不详 龙傲天救赎美强惨后 小满的人间 兄长过来 心机美人上位后,玉郎他自我攻略了 和假嫂子疯狂互演 大宋第一女皇 [综历史]我有皇位要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