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

    第17章

    即使謝乔看出匈奴人的粮草已经难以为继了,但双方兵力悬殊,毕竟不是一个数量級的。要真到了最后把匈奴人逼到绝境,兔子急了还咬人,真搏起命来,两千人不顾一切攻城,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结局。

    所以謝乔主动提出了这场交易。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案和退敌之策。就当是破财免灾了,况且匈奴人数众多,且都是精壮的劳动力,如果能把这两千多人全部调动起来,是一股巨大的合力,将能极大地加快城池的建设速度。建造城池的全部一級建筑不会再缺材料,缺的只是建造时间。謝乔可没有定量她口中的“一些”到底是多少。

    或许正面击败这股匈奴武装,通过杀敌能升級获得诸多好处,但现在她真没那个本事和资本。

    既然身处凉州,基业在此,往后必然还会与匈奴人或者其他游牧民族打交代,比如拿粮食去换牧民的牛羊马,调和关系远胜过世代结仇。

    况且游牧民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史上董卓、韩遂等西凉军阀与羌族关系匪浅,西凉铁骑中不乏羌族士兵;而曹操征服南匈奴、乌桓等游牧民族后,也将其精锐骑兵编入了作战序列,战斗力强悍。

    謝乔考虑着能不能与之打好关系。

    基于以上种种,谢乔做出了决定,这几天以来一直等谈判的时机。

    她計算过了,【商店】出售的面粉一公斤仅十文錢,目前,她光是账户上就有三百贯,即三十万錢,可以买下三万吨的面粉,即使分出去一万吨给匈奴人,自己手里的余錢也足够宽裕。

    “帮我采集一些石料、黏土和木材。”谢乔看向极支遼,嘴角还挂着轻轻的笑。

    面对谢乔的提议,极支遼暂时拿不定主意,招了招手,将勒節叫去了一边商量。

    “勒節,此事你怎么看?这可是漢人的阴谋?”极支遼眉头紧锁,揣测道。

    “首領,不妨就先试试看,若是真的,我军粮草问题或可解决;若是假的,我们也没什么损失,只要是在荒原上,料他们也生不出什么事端。”勒節冷静地说。

    只是采集石料、木材而已,轻而易举的事情。虽然他看不透对方的用意,但对他们应该是无害的,需要石块和木料大概是城内要修筑什么屋舍。

    听他这么说,极支遼认同地点点头,他也这样想的。

    当下粮草问题急迫,对方方才的话实在说到了痛处。此城城墙高大又附有箭楼,城中兵员不少,还有一员万人敌的猛将,举全军之力或许可以拿下,但过程定然极难,损失必定惨重。即使成功攻入城内,抢到过冬的粮草并返回部族,他如何向失去那么多失去丈夫、儿子的族人们交代。

    见极支辽和勒節商议后回来,谢乔出声问:“怎么样?这笔交易我们谈得拢吗?”

    勒节说:“姑且信你,说吧,需要我们采集多少材料,什么时候交付,你拿得出来多少粮草置换。”

    “明天晌午之前,你们将那座石台子的石料全部移到这里,石台子周围一里的胡杨木全部伐掉,也运到这里。”谢乔指着北侧的一座雅丹说,“到时候,我再送你们两袋面粉。”

    一袋面粉谢乔装的是二十公斤,所兑换的石料和木料并不多,因为交易要循序渐进,双方的信任得慢慢建立。

    应下谢乔提条件的后,极支辽一行带着作为定钱的两袋面粉返回焉皿山下的营帐。

    极支辽摊开麻袋袋口,嗅了嗅面粉的气味,他看着这雪白的粉末突然心生疑窦,望向一旁的勒节,“勒节,漢人会不会在面粉内下毒?”

    “应该不会。”

    勒节摇摇头,无奈地想:首領少年时候在边境放牧,是被漢人骗出心理阴影了。

    “如果首領不信,我先试试。”

    说着,勒节从两袋面粉里各抓出来一把,然后放入盆中混合搅拌。随后往盆中加入温水,一边倒水,一边用筷子搅动,直到搅成絮状,最后再撸起袖子动手揉面团。

    他揉地得心应手,相当熟练,这是他当年在漢境生活学到的技能,食物的口味也因此改变,后来回部族时一下子不适应,在部族里吃不到汉人的食物,他还常常想念。

    面团表面很快揉搓光滑了,勒节将面团一分为二,盖上盖子等它们自然发酵。随后着手生火,将水烧开后,再把发酵得差不多的面团放进蒸锅里。

    当勒节揭开盖子时,热腾腾的蒸汽扑在臉上,伴随着一阵馒头的清香。

    他太饿了,顾不得馒头的烫,直接伸手从蒸锅里抓了一个出来。

    从馒头上揪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咀嚼。口感松软,唇齿留香,隐隐透一股甘甜的气息。大概因为这两天都没怎么吃的缘故,馒头咽进肚子里,回味无穷,一时间他觉得人间至味不过如此,一片馒头好过天底下一切的山珍海味。

    天气凉,馒头很快就不怎么烫了,勒节直接手拿着馒头开啃,嚼着嚼着,脸上不自禁地浮现出莫大的幸福。

    “勒节,怎么样?你肚子可疼?”见勒节很快吃下了一整个馒头,极支辽担忧地问。

    闻到馒头的味道他其实也馋,口水忍不住地往外流,尤其是看到勒节吃得满臉享受,嘴巴还嚼个没完。但他更在意馒头里是否有毒,他是部落首領,肩上责任重大,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勒节摸了摸肚子,臉色古怪,“有点疼,但还不能确定是否有毒,我再尝尝吧。”

    直到他把另一个馒头也半点不剩地全塞进肚子里,打了个长长的饱嗝,勒节得出来结论,“没毒。”

    “没毒你不给我留!”极支辽气急败坏。

    哪怕是留一小块给他尝尝鲜啊!

    “放心,首领,还有两袋面粉,我再做便是了。”勒节满脸餍足地宽慰道。

    极支辽白了他一眼,再做还得等,和面揉面蒸馒头不需要时间吗?

    勒节吃下馒头后很长一段时间身体都安然无恙,证明汉人给的两大袋面粉是无毒的,极支辽大手一挥,决定把这些面粉全吃光,是时候让弟兄们填填肚子了。

    勒节叫来五十个手脚机灵的帮忙,他自己照常负责倒水和面,调和面粉与水的比例,再搅拌成絮状,揉面团的活儿交给其他人来干。把面团表面搓光滑再放在一旁等到自然发酵,随后将发酵蓬软的面团放入蒸锅里。

    两袋面粉共四十公斤全蒸了馒头,共計蒸出来九百多个馒头,但分每个人手里的只有半个。

    但即使只有半个,匈奴士兵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吃起馒头来依然非常香,区别于他们惯吃的熏肉和烤饼,松软清香的馒头嚼起来有别样的感受。

    极支辽巡视营帐,看着吃弟兄们吃得欢快,一个个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他心里不自觉地莫名动容。

    “焉顿,你小子没吃过馒头吗?”极支辽停下脚步,问一名坐在帐篷边的士兵。半个馒头就那么点,他愣是舍不得吃,一点一点掐下来往嘴里放,回味再回味。

    “当然吃过,我就是纳闷了,”焉顿说着不解地挠挠头,顶着手里的馒头,“之前我娘蒸出来的又干又硬,还塞牙,扔了都不想吃,可这馒头吃起来完全不一样啊。”

    “再饿你几顿你吃什么都香,”极支辽笑了一声,“当然,也是勒节和面和得好。”

    他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神采,毕竟勒节当年是他力排众议召到身边辅佐的,半点没看走眼,头脑不光聪明,还有手艺呢。

    看着焉顿还在细嚼慢咽,极支辽上前一步,伸手作势要拿,“你是不是不爱吃,不爱吃给我啊。”

    “我吃!谁说我不吃了!”焉顿防贼似的躲到一边去了,生怕自己的宝贝被抢走。

    逗逗小鬼,极支辽心情愉悦,当年在边境放牧时焉顿这小鬼还没小羊羔高。

    这时候,勒节快步走上来,“首领,我们该安排弟兄去采集材料了。”

    “对对对!勒节你速速安排下去,事不宜迟。”极支辽猛然想起,当即下令。差点把这茬给忘了,他们拿了定钱的两袋面粉,自然该履行承诺,他勺夏部族可不是言而无信之辈。

    勒节得令后开始调遣。

    斥候骑兵依然保持对土城的封锁和警戒,谨防这是汉人的诡計——先用粮食讨好麻痹他们,等他们大意,然后趁机开溜。

    考虑到采集的工程量,勒节共召集了六百人,给他们分派各自的任务。伐木、掘石和搬送三项工作各安排两百人,砍伐胡杨木使用马刀即可,原本挖掘战斗工事的铁锄和铁锹用来凿石,至于搬送则用马匹。

    匈奴士兵来到指定的雅丹石台子前,拿着手中工具,各司其职,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

    谢乔站在雅丹顶上的哨点,远远望见西北方向忙碌的匈奴士兵的身影。

    他们爬上石台子,从高处开始卖力地凿动着石块,掉到沙地上的石块再一一收捡起来,一趟一趟地往预定地点搬送。

    一棵棵枯死的胡杨木被砍伐掉,可以预见这整片区域都将会被清理得既干净又空旷。

    这里虽然不是谢乔预想的城池扩张的范围,但她打算在这里种上大片的树林。再往北走,肉眼可见全是荒凉的沙地,沙漠也离这里不远了,种上树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防止荒漠化往这里延伸。

    当然,这座雅丹及其周围的胡杨木只是谢乔改造环境的第一步,这一带还有十来座雅丹需要铲平,不計其数的枯木需要清理,纵横交错的沟壑需要填平。

    不着急,这段时间让匈奴人慢慢地干,讲究一个循序渐进。

    谢乔特意计算过每次交易给出的粮食的量,不能一次性多给太多,要刚好卡住,使他们不会留有余粮,始终保持忙碌。

    只要匈奴人忙起来,那万事大吉,基本就不用担心他们攻城了。

    第二天晌午,到了约定时间,谢乔领着她的西凉弓骑以及负责威慑的梁汾赴约。

    另一边,极支辽和勒节带着相应的兵马早就在堆积如山的材料旁边等着了。

    谢乔抬手示意,弓骑兵立即从马背上放下了四袋面粉,和半袋别的東西。

    勒节照旧下马清点,先摊开了四袋面粉,疑惑地问:“为何给我们四袋?”

    昨天和她做交易的时候,勒节记得很清楚,她让他们拿材料换四袋面粉,但她已经给过两袋的定钱了。

    “还有两袋是今天这场交易的定钱。”谢乔说。

    闻言,极支辽面色沉下来,他什么时候答应要再做一场交易了?自以为是的汉人,他最讨厌被人牵着鼻子走。以为这样就能牵制住他们了,他偏不上这个套!

    “交易就到此为此了,勒节,我们走。”极支辽在马背上冷冷地说,抓着缰绳调转马头。

    勒节犹豫地看着另外两袋面粉,他们给都给了,不要的话未免也太可惜了。

    就在这时,对面传来谢乔的声音:“还有小半袋,你不打开看看吗?”

    勒节顺手解开了麻袋,往里面一看,不由怔了片刻,随即将手伸进去抓了一把,一粒一粒饱满晶莹:这是半袋品相极好的大米。

    准备回马的极支辽余光瞥到了这一幕,问:“那是什么東西?”

    “你们世代居于北方应该不知道,这是南方地区水田里生长的粮食,叫做大米。倒进锅里用水煮,煮软就能吃。水放多一些能煮成稀粥,少一些则能煮成米饭。”谢乔耐心解答。

    “首领。”勒节望向极支辽。

    虽然没明说,但极支辽已经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信息。诚然,他们太缺粮食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好,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交易,开你的条件。”极支辽冷冷地对谢乔说。

    “那边那座石台子,以及周围一里地的所有胡杨木,跟上次一样,明天都搬到这里来。另外再挖一些黏土来,垒到这么高。”谢乔坐在马背上,用手掌比了个到与自己眉毛齐平的高度。

    “到时候我再补给你们两袋面粉和半袋大米。”

    回到中军营帐,极支辽第一时间先打开袋子查看,里面一粒粒的细小颗粒,他闻所未闻。“勒节,你吃过这東西吗?”

    勒节摇摇头,如实回:“不曾吃过,但首领,我听说过,这种谷物生长在南方的水田里,北方只有汉人的贵族才吃得起。”

    当年他在汉人地区生活时地位低贱,只能远远闻见東家碗里的清香味。

    “该不会下毒?”极支辽摩挲着大米颗粒,狐疑地问。

    不能因为上次的面粉无毒就掉以轻心,勒节经常跟他说小心驶得万年船。

    “我还是先煮煮看吧。”勒节不置可否,他舀了一瓢米进锅里,加上水,盖上盖子镇在火炉上。

    俄顷,翻沸上涌的水蒸气不停推动着锅盖作响,勒节一揭开,水蒸气和大米的香气扑面而来。

    因为没有搅动过,锅底的米粒有些粘黏,但问题不大,勒节拿勺子搅匀之后给自己舀了一碗。放在嘴边吹了一阵,倾斜碗沿喝了小口,陌生的味道,咀嚼米粒,隐隐透着一丝甘甜。说不上有多好吃,甚至因为是第一次吃还有些不适应,但就是还想吃,继续吃下去。

    勒节继续倾斜碗沿,继续喝,上层的米汤喝光,他开始拿筷子去扒沉积的米粒,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早上起来没吃东西,这会儿早就饿了,一碗稀粥完全不顶事,于是勒节又给自己从锅里舀了一碗。这次他有了经验,先把锅里的米粒搅匀,舀的时候尽可能把水滤去,这样就能舀到更多的米粒。

    谨慎地盯着勒节开始吃第二碗,极支辽终于沉不住气了,问:“勒节,米里面到底有没有毒?”

    勒节已经将碗里的粥吹冷了一些,一口一口地喝觉着不过瘾,他索性仰着头,大幅度地倾斜碗沿,再用筷子不停地往嘴里扒拉,长鲸吸百川。

    碗很快见底,勒节擦擦嘴,回:“不确定,我再看看。”

    说着又去要舀第三碗。

    极支辽终于看出了门道,一把抓住了勒节蠢蠢欲动的手,叱道:“你小子还想吃独食!”

    四袋面粉和半袋大米半点没留,全部做成了馒头和粥,每个人基本能分到一个馒头,以及小半碗漂浮着屈指可数米粒的稀粥,米香味久久回荡在匈奴人的营帐中间。

    极支辽扒拉完米粒,再一口一口地喝米汤,温热的米汤喝进肚子里,暖洋洋的。

    放下碗,极支辽控制不住地打了个饱嗝,想了想说:“勒节,下次土城里的人若还想交易,可继续。”

    “为何?首领不是说最后一次吗?”

    “我观土城,大小不过两三顷,料定城中粮草必然不多,且此城中人丁也不少。只要我们帮他们采掘材料,换到粮草,城内必然难以为继。”极支辽合计道。

    “首领所言极是。”勒节点点头。

    极支辽不禁嘴角上扬,勒节也认可他的想法,英雄所见略同。很好,那就开工采掘,继续干,拼命干,把他们城中粮草全搬空!

    大手一挥,极支辽下令部族勇士分批凿挖石台子、伐木、挖黏土、搬送。看着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部族儿郎个个精神有活力,极支辽深感欣慰。

    另一边,等到极支辽一行扛着面粉和半袋大米离开后,谢乔悉心地将石料和木料收进格子里。

    为了搬运这些材料,她已经提前把【背包】里全部的十四个格子腾空了,但材料多到仍然需要她来回三趟才全部搬光。主要还是石头沉,看着没装多少就满一吨重了。

    爬到雅丹哨点上,谢乔远远望见焉皿山下匈奴人的营帐中升起来袅袅炊烟,不久后,匈奴人成批出动,纷纷开始进行她交代的任务。

    谢乔十分满意地从石台子上溜下来,可以安心地着手自己的事情了。

    刚搬进来的材料当然要用来建造城池的建筑,谢乔的脑海里早就有了盘算。

    点开【城池】,打开列表里的【凉州敦煌郡榆安】,建立新的建造任务。谢乔选定了[箭楼1級]和[工坊1级],建造任务中立即开启了双线同步建造。

    匈奴铁骑就在城外虎视鹰瞵,所以当前的建筑重心仍然要落在城防上。

    一座箭楼显然是不够的,城池有四个面,目前北面和西面的大部分仍然可以凭借十米高的雅丹土台进行掩护,而之前的那座箭楼立在了西南角,是为了应对驻扎在西南方向的匈奴主力。所以东北角自然也需要一座箭楼,谨防敌人绕道,改从正东面进攻。

    至于工坊,可以打造武器,有了武器便能招募部队。

    当然,工坊并不局限于制造武器,像农具、厨具、工具、家具等一切需要用到的器具都能从这里被制造出来,工坊类似于一个生产车间,只要有图纸和足够的材料。

    四个时辰后,[工坊1级]建造完毕,工坊拔地而起出现在城池东面的空地上。

    谢乔早前有意地对城池进行了功能区划分,功能性的建筑,比如工坊、织坊、集市这些,往东建造,这样更靠近丝路,便于商业的发展。而居民区则往西发展,往西靠近焉皿山,水土更优越,而且焉皿山再往西是连绵不绝的山脉,环境更静谧也更安全。

    谢乔走进工坊查看,环顾四周,走走停停,里面设施齐备且崭新。她发现工坊其实大致包括两部分,铁器和木具的制造。

    工坊里面,一边是铁匠的工作平台,一座大碳炉、打铁台,旁边摆放着工具,诸如:打铁锤、火夹、火撬、火勾、刀刃起子等等;另一边木工的操作平台则摆放的工具,诸如:斧子、锯子、锤子、锉刀、凿刀、刨刀、墨斗等等。

    工坊里不包括瓦匠、石匠这些,谢乔推测大概是因为屋舍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建造。

    点击[工坊],弹出了详细面板。

    【工坊(榆安)1级

    工匠:0(可招募工匠:3人)

    伙计:0(可招募伙计:23人)

    收入:0

    利润率:0%(可调整)】

    工坊目前无法打造任务工具,还需要图纸和工匠。谢乔把之前签到抽到的[弩具图纸]和看广告得到的[连□□]添加上去。

    接着她再招募工匠。至于伙计,暂时先不考虑,浪费钱,如果需要人力她暂时可以直接从百姓中间找人,反正除了入伍训练的,榆安城里大部分人都处于空闲状态。

    谢乔全选中可招募工匠列表里的人物,再点击[招募],三个中年男人瞬间闪现在了工坊里,系统提示招募完成,面板上的工匠数量也从0变成了3。

    有系统的感知模糊,他们不会觉得突然,而是当成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眼前这个人作为这座城池的主公,作为工坊的东家把他们招入了工坊做工。

    谢乔略微打听了一下,三人中间的其中两人是亲兄弟,原在敦煌城就是铁匠铺打铁的師傅。而另外一人,赵膺则是一名木匠。

    工匠列表里可以查看属性,谢乔点开。

    【李固

    年龄:34

    技艺:铁锄、犁铧、镰刀、铰刀、菜刀、匕首、马镫、环首刀、箭镞、驽具(学习中)、连弩(学习中)

    薪酬:500文/月

    满意度:100/100】

    “技艺”即该名工匠目前掌握的技艺。虽然在工坊里添加了[驽具图纸]和[连□□],但工匠并不是瞬间就能掌握制造方法的,对于陌生的事物需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时间。图纸更像是一种方法理论,掌握了理论还需要实践,需要大量的练习。就像兵营士兵的日常训练一样,当工坊里的工匠在制作驽具时,会有系统无形地牵引他们的身体,促使他们慢慢地掌握并熟练技艺。

    满意度则是该工匠对这份工作好恶程度,刚招募后的初始值都是100/100。满意度越高,工匠做工时越卖力越尽心,反之则可能消极怠工,甚至可能会主动辞工。

    李钜師傅的属性除了年龄小两岁外,跟李固完全相似,因为哥俩在铁匠铺干了十几年。

    最后看木匠赵膺師傅。

    【赵膺

    年龄:37

    技艺:木凳、木桌、木柜、木箱、木桶、车轮、长弓、箭支、驽具(学习中)、连弩(学习中)

    薪酬:500文/月

    满意度:100/100】

    三名工匠師傅,每人每月五百文的薪酬,加起来就是一千五百文,这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不过问题不大,工坊是能制造收入的。除了谢乔需要工坊帮她打造武器作为军事用途以外,平时工坊也能帮城中普通百姓打造各类工具,进行盈利创收。

    当然,谢乔可以自行调节工坊的利润率,当利润率调整为零时,工坊将无偿为百姓打造工具。

    总而言之,谢乔现在就是这家工坊的东家,等于说她自己开了一家制造厂,这是她旗下的产业之一。

    现在她的产业少,不算太忙,还能进行手动操作和控制,等后面多起来,她会考虑把工坊转给商人经营,自己只用收取租金和商税。

    甚至造了多的工坊后可以直接全盘转让给商人,只收商税,只专门保留一些军事用途的工坊。商业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工坊的三位工匠都能打造武器,但即使要打造也得有原材料,像环首刀就先不要考虑了,需要大量的铁,她暂时没办法搞到铁矿。

    谢乔综合考量之后,决定打造长弓和箭支。长弓加箭支能够招募西凉弓手,弓箭手是守城的主力军。

    长弓和箭支赵膺师傅都能制作,两位李师傅也能打造箭镞,组合起来就

    是弓箭。

    至于锻造箭镞需要用到的铁,谢乔一下想到了从马匪身上缴获的大刀,共计十二把,这些大刀都笨重,普通人压根挥不动,更适合马战。全城上下唯一能耍开大刀的,或许只有梁汾一人,而他手里已经有一柄趁手的银枪了。所以谢乔决定,把这些大刀全部熔成铁水,用以锻造箭镞。

    给工匠下达制造任务后,谢乔将十二柄大刀交给了两位李师傅。制造箭镞不是太复杂的事情,所以谢乔专注帮赵师傅做长弓和箭支。

    长弓和箭支的原材料都需要从木材里挑,但实际上胡杨木绝对不是制造弓臂的优秀材料,柘木、桑木、榆木等木材的品质和韧性最佳,但现在搞不到这些木头,只能将就。

    箭支需要选取笔直的树干,锯成一根一根,再打磨成长支的圆柱形。

    而弓弦则要用牛皮、牛筋来制造,兼具韧性和弹性,才能射得更远,耐久度更高。谢乔也没办法弄到,好在赵师傅说马鬃可以作为替代品。

    趁赵师傅挑选木材的工夫,谢乔拿着匕首就去祸祸城里马匹的马鬃了。

    回到工坊的时候,谢乔除了带来大量的长马鬃,还叫来了十个包括阿适在内的帮手。虽然他们不是工匠,不具有技艺,但听从三位工匠的安排,能做很多基础性的活计。

    割下来的马鬃还需要不断地手搓,直到搓成弦,赵师傅领头教了一遍后,交给了其他人代劳。

    随后他再将树干锯下来,锯成一根根箭支的雏形,也交给其他人代劳,将粗糙的锯面磨成平缓面。

    重中之重则是长弓的制造,采用古法炮制,工序复杂,既需要水泡,还得架在火上慢慢地烤定型,每一步都得他自己来,这就没人能代劳了。

    工坊的另一端,一柄大刀在碳炉里被烧成铁水后,再浇进模具里。待稍稍冷却成型后,李固师傅用火夹将模具里的小铁块一个个夹出来,一人负责夹稳,一人拿铁锤击打,灰屑飞舞,打击声铿锵有力。

    敲打出形状,打出平整的表面,最后再用起子开刃,这样一枚箭镞就完成了。

    一枚箭镞用不了多长时间,关键是量大,谢乔估算了一下,一把大刀大约能熔出八十枚左右的箭镞,十二把就是一千枚左右,得花上几天的时间。

    谢乔计算好箭支和弓臂需要的木料的量,剩下的木材再拿去建造其他的建筑。

    根据当前需求,她先创建了[医館1级]和[食肆1级]的任务。

    [医館1级]能降低全城百姓5%的患病概率,特性具有唯一性的。5%也不错了,榆安城内本就没什么大夫,更没治病的药材,若是患病只有束手无策,等待身体的自愈。

    [食肆1级]没有特效,不过现在现在城里三百多号人过集体生活,吃大锅饭,在民居的灶房里做饭空间太逼仄了,食肆就能充当一个食堂的作用。

    选定建筑的地点后,谢乔再返回工坊帮忙,晚饭啃了两张烤饼垫肚子,然后继续熬夜搓弓弦,一直熬到亥时收工。

    签到第十三天,奖励开出了[桃树苗x3]和[10天寿命]。

    先不急着植树,神奇土壤都留着种植主食,自给自足解决城池全体百姓的温饱问题是头等大事。至于寿命,依然留先给谢均续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寿命]的作用,谢均身体疾病的病程被冻结,他这几天的气色看起来明显比之前好,他甚至尝试下床走出屋子,到院子里晒太阳。

    早起,谢乔继续上工坊帮忙搓弓弦,直到晌午,到了和匈奴人约定的交易时间。

    匈奴人如约掘平了指定的雅丹土台子,清空了周围一里地的胡杨木,石料、木材悉数垒在面前,还有一大堆黏土。

    谢乔遵守约定,给出四袋面粉、一袋大米,一半是尾款,另一半则作为下一场交易的定钱。

    “今天是那边那座石台子和周围木材,黏土同样垒到这么高,还是跟上次一样的报酬。”谢乔指着北侧的雅丹直接开门见山,不说废话。

    这一次,极支辽脸上竟然没有丝毫不满,没有说些什么打脸的话,待勒节检查过后,爽快地就应下来了。

    返程路上,极支辽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情,“勒节你看看,他们果然还有很多粮草,我们就这样拖下去,多卖点力,把他们的粮草全耗光!”

    勒节点点头。

    但突然又若有所思,表情古怪地说:“可是首领,你有没有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有什么不对劲?勒节,你就是疑心太重。放心,一切尽在掌握中!”极支辽眼神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那是与生俱来的、身为部族首领的自信。

    谢乔将她“员工”采集的新材料通过【背包】格子转运到了城内,继续马不停蹄搞基建。

    昨天的[医館1极]和[食肆1级]都相继完工了,她接着再创建[门楼1级]和[县府1级]的任务。

    总是从雅丹处的小缺口钻进钻出,多少有点不体面,是时候建造气派的城门楼了,且门楼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县府是城池政务的中枢,谢乔还不了解它的具体功能,但很眼馋县府附带的特效:永久提升城池5点民忠;势力主公永久提升5点声望;城池内全部建筑耐久度永久增加5%;城池内百姓犯罪几率永久降低5%。

    等把谢均设置为县令,即榆安的政务主官,他身上的四个技能又能发挥出效果来,真可谓是buff叠满!

    今早竣工的医館已经在城池的中部区域立起来,谢乔走进医馆,最先映入眼帘的一面满墙的药材柜,粗略一数,可能多达几百上千个小抽屉,抽屉一面刻着药材的名字,高处的抽屉需要爬上梯子才取得到。

    当然,抽屉里现在都是空的,药材都需要自己置办准备。

    医馆除了前面的药堂还附带一个后院,配备有研磨药材的石臼石杵、晾晒盛放药材的竹筛子等等,好几个房间都有干净整洁的床,供患者“住院观察”。

    谢乔点出了医馆的详细面板。

    【医馆(榆安)1级

    大夫:0(可招募大夫:1人)

    伙计:0(可招募伙计:7人)

    收入:0

    利润率:0%(可调整)】

    没有大夫,没有药材,医馆不具备医疗能力。谢乔听Ace说过,不同于工坊的需要图纸造东西,医馆自带“三经”医书——好比是大夫的三个属性,所有被招募进医馆的大夫都会能去学习并领悟“三经”。

    三经即《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是东汉之前的中医药经典。这也符合逻辑,这个时代的大夫要是去领悟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太变态了。

    《黄帝内经》相传起源于黄帝与岐伯的问答,“岐黄之术”就是这么来的,侧重点在于生理和病理;《神农本草经》则是神农尝百草的产物,侧重于医药,是中药的精髓;《难经》则是战国扁鹊所著,核心是疑难杂症的阐释和解答,中医里“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就来源于此。

    医馆目前可招募大夫只有一个人,应该就是从敦煌城跟来的那个大夫了,一直帮梁汾疗伤,也替谢均看过病。

    点击招募,大夫瞬间出现在了医馆内。

    谢乔点击查看他的属性。

    【具邕

    年龄:51

    医术:-

    《黄帝内经》(略知)-

    《神农本草经》(略知)-

    《难经》(初窥门径)

    薪酬:700文/月

    满意度:100/100】

    薪酬虽然七百文一个月,但医馆和工坊一样,都是能盈利创收的,只要调整利润率即可。现在的利润率需要保持为零,为城内百姓提供义诊,谢乔一个人买单,等家家户户都有了收入,医馆再开始盈利。

    具大夫初始的“三经”属性都不太高,不过后续随着他的学习和领悟,以及看病治病的经验,医术会越来越高明。

    谢乔就是忧虑一件事:这个时代的大夫即使通透地全部领悟了“三经”的内容,医术也未必够用,毕竟这是三本经典成书太早,还有很多病症、很多诊疗方法、很多药材没有收录进去。

    比如同为中药方面的医书,《神农本草经》

    记载药物只有365种,而明朝的《本草纲目》则多达1892种,记载药方上万,还修改了许多古医书中的谬误。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不过能掌握“三经”已经很好了,至少能解决大部分的病症,还是不能苛求的。

    谢乔正打算和具大夫商量医馆的详细事项,眼前突然一闪,跳出了字幕。

    【观看本条广告,可获取医书《青囊书》《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

    【是否观看?】——

    作者有话说:晚点还有一章,也是万字章

    ps:我搜了一下,“大夫”“郎中”大概是宋代才出现的概念,汉朝的医生没有专门的名称,为了方便,取用“大夫”哈。感谢在2024-01-1300:04:29~2024-01-1622:57: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深水鱼雷的小天使:远方传来风笛1个;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远方传来风笛2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杀手串联杀马特、电波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抖S少女200瓶;红鹤50瓶;松晓30瓶;啦啦啦啦、月20瓶;蓉kk、云风10瓶;……、我又快乐了、不知道叫什么、阿静静静5瓶;洛2瓶;下次一定勹、浅浅月色、徐月、草木精微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图片
新书推荐: 人在古代,已经疯了 少侠我身上有你的情劫buff[综武侠] 听懂动物语言,警局业绩666[八零] 遇见茉莉雨 男配不想被表白[快穿] 遇见月光 梧桐火 男神他从地狱来 你来时盛夏 戏神反派的中恐游戏烫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