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 冬至

    ◎千水湖畔的小妖精◎


    冬至日,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阳气始生。


    依照惯例,在冬至之日,天子应于上京城南郊祭天祈福, 预祈来年的吉顺平安。


    惠帝以龙体欠安为由, 让太子封湛代其主持祭天典礼。


    祭天大典两日前, 太子应由仪仗护卫前去太庙,并在此夜宿。


    封湛对礼部列出的这条流程极为不悦,而秦烟倒是乐得清闲,不过在封湛离开后, 秦烟接到了惠帝召她冬至日入宫的口谕。


    秦烟心中有些猜测, 那日在御书房,惠帝说了一半的话……


    祭天前一日, 太子封湛摆驾斋宫, 在此斋戒沐浴。


    太常寺通知各衙门做郊祭准备, 从午时开始设祭坛, 树天灯竿,从此时起附近的寺观不得鸣钟击鼓,用表敬肃之至诚。


    冬至当日,三更,万籁俱寂, 惟闻轻风环珮之声。


    太子头戴金冠,着青色衮服,身披玄黑大氅,起驾诣郊坛。


    鼓乐齐鸣, 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祭仪随乐声而开始,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听赞, 气氛庄严肃穆。


    祭天礼毕,再祭十二宫神及百星。【1】


    而后太子摆驾回到斋宫,此时天将破晓,在犒赏臣属后,太子起驾回城。


    这些时日,随着太子府开仓放粮,粮食逐步回到了年初时的价格,各衙门陆续拨到款项,朝政运转趋于平稳,百姓也恢复到了正常冬日该有的慵懒惬意,这才有冬至日“贺冬”的心思。


    自今日起,朝臣休沐三日,因此沿途数十里,除了为太子休息备的帐幕外,还有官宦和富商的看棚,端是热闹非常。


    人群中不乏有人嗡嗡议论:


    “立冬时,于北郊的祭祀,就是太子殿下代圣上去的。而今日这原本应由圣上主持祭天的仪式,竟也是太子殿下来。虽只是个名头,但太子殿下可算是坐稳了储君之位啊。”


    “这新册封的太子妃昭仁郡主,可是同时背靠镇国公府和右相府,又是御前红人,手中还握着大夏第一钱庄,真是钱权两头都占全了,这更是让太子殿下如虎添翼。”


    “听说这昭仁郡主可还是个顶顶的绝世大美人,太子殿下可真是艳福不浅呐。”


    “是啊,能娶到这种女人,哪个男人不艳羡。”


    “就是啊……”


    几名正交头接耳的低阶官员皆默了一阵,而后有人又重新开口:


    “不过太子殿下这定下了正妃,接下来应该就会纳侧妃良娣,动心思的人可不少。”


    “从前听说太子殿下不好女色,甚至还有传言说太子殿下好男风,最近朝中又在传,说太子殿下喜欢昭仁郡主这位太子妃喜欢得紧,说是殿下这些时日都住在郡主府。那么,为殿下物色女子,定是不会有错了。”


    “这男人看一个女人久了,都会腻味。等太子殿下过了太子妃这新鲜劲,送去太子府的女人,还会不收?”


    “诶?那是要照着昭仁郡主那型的去寻了?”


    “你美吧你,你上哪儿去找得着,就是依着人昭仁郡主学都不一定学得像,还找呢……”


    “就是啊……”


    “那只能另辟蹊径了……”


    ……——


    太子仪驾至皇城东华门,按例,行冬至大赦,也称“郊赦”。


    通事舍人宣读郊赦圣旨,念出拟好的被赦免的囚犯的名录。


    大理寺监以提前得到通知的名单,提罪人跪列东华门前。


    宣诏后,击鼓为号,狱卒为罪人取下枷镣,众人山呼谢恩,


    “圣上万岁,太子殿下千岁。”


    而后太子车驾入东华门而去。


    此次大赦,涉及的罪人广泛,其中也包括了原本押往岭南的某些罪名不算太重的囚犯。


    名单里,也有秦四爷。


    消息传到去岭南的押送队伍时,不乏有人唏嘘感叹。


    这秦四爷怎么就想不开,要是再熬熬,不久脱罪了吗?


    只领头的军士庆幸,幸好他动作得快,要是等大赦的圣旨到他们这儿,那秦相爷交代的事,就不那么好办了——


    皇城,禁内,御书房。


    殿内时而有清脆的落子声,偶尔又传出几声轻咳。


    惠帝单手握拳,抵住唇边,另一手拈着棋子,同坐于棋枰对面的太子封湛正在对弈。


    惠帝以身体不适让太子代他行祭天大典,还真不是给太子铺路,而是他的确染了风寒,且久不见好转,近日还越发地疲懒乏力。


    不多时,一局终了,依旧是太子胜了一筹。


    惠帝叹了一口气,接过李福全递上的娇黄暗龙纹茶盏,浅饮。


    饮毕,惠帝看向太子,缓缓开口:


    “听说,你这些时日,都宿在郡主府?”


    封湛没应声,半阖着眼,也看不出情绪。


    惠帝也觉得他提这个话题略微有些尴尬,但还是补了一句,


    “太子,还是要节制。”


    封湛抬眸,看着惠帝微微有些浮肿的眼皮,凉凉开口:


    “父皇是没节制?”


    惠帝闻言一怔,心中瞬间升起了些怒意,但最终还是又喝了一盏茶平息下去。


    太子向来话不多,但一开口时常将人噎地哑口无言,惠帝也不想再同太子继续纠缠这个话题,不然还是他自己找气来受。


    惠帝今日让太子过来,是有些话想问,遂开始进入主题,


    “朕听闻,秦相近日里状态不太对,似乎是因为私事,太子可知为何?”


    封湛正端起茶盏,掀眸看了惠帝一眼,而后继续浅饮,并未作答。


    惠帝是从左相王显口中得知。王显同秦文正不对付,但消息不会作假。惠帝还有猜测,是否同沈时英有关。


    也正好,借着此事,看能否从太子那里,套出些沈时英的消息。


    但封湛饮完茶,也没有开口的意思,惠帝也就明白,从太子这里,是问不到什么——


    封湛搁下茶盏,看向惠帝,两句话点评了秦相,也是太子封湛的岳丈,


    “秦相行事保守,甚至有些过于迂腐。”


    “父皇当初用他,只是为了平衡王显?”


    惠帝又咳了几声,饮了一口茶,而后道:


    “两相分权,是平衡之策。”


    “为稳住京中的世家大族,相位之一必须是京中的世家子。”


    “左相王显身为宰辅之后,学养和见识都不菲,又是皇室姻亲,就算有些傲慢,但也是丞相的不二之选。”


    “而右相秦文正,行事谨小慎微,通常不会越雷池一步,刚好可以中和王显的激进。”


    “更重要的是,秦文正代表了南派文人,用他可以稳定南方士族。”


    封湛明白左右相分权时的人选,最好是从南北方各择一人的默认规则。


    但当年翰林院不乏有才识的南派文人,最终惠帝选出秦文正,仅仅这个理由并不充分。


    惠帝复又端起茶盏,掩过眸中的神色。


    他没有说出的是,当年选择秦文正的原因里,还有沈时英。


    秦文正位列相位,沈时英作为其嫡妻,便有了一品诰命的封号。


    那么诸多宫宴和祭祀,沈时英就不能不来。


    惠帝又咳了几声,抬手制止了李福全上前给他顺背的动作,问道:


    “太子是看中了安家那小子?”


    封湛没有做声,且似乎察觉到他这位父皇在顾左右而言他,而据他得到的消息,应该是因为秦烟的母亲。


    一想到那位沈小姐有些离谱的言行,封湛眉头微皱。


    幸而秦烟同她母亲分开了十几年,不若如此,秦烟还会被灌输些什么。


    惠帝再度开口问道:


    “南边,太子可是有了人选?”


    封湛依旧只是剑眉微敛,并未做声。


    惠帝也没再多问,太子行事一向沉稳可靠,不需要他多言,他也不必过多干涉。


    况且惠帝的确身体欠安,有太子操持政务,他正好将心思放到别处。


    封湛出御书房,正准备上轿撵,宋执上前压着声禀道:


    “殿下,季大人传了消息,说是想要面见殿下。”


    一炷香之后,太子车架自东华门出,前往城南千水湖——


    而此时,秦烟正好在皇城神武门下车,换上李福全派人备好的坐撵,前往御书房。


    不多时,碰上了迎面过来的淑妃的坐撵。


    距离上一次类似的场景,已半年有余。


    那次秦烟的身份还真只是位郡主,按理应向淑妃行礼。


    而此次,秦烟却已是太子妃,若淑妃不是四妃之一,淑妃还得向秦烟行礼。


    两边的宫人分别向对面的主子请安之后,仪仗继续向前。


    交错而过时,秦烟突然淡声开口,


    “停。”


    闻声,两边的宫人都止了步。


    坐撵上的二人皆转头看向对方,视线相接,里面尽是冷意。


    淑妃可不觉得秦烟是要同她这位姑姑寒暄,只静静等着看秦烟要做什么。


    虽说今日天气清朗,但仍是数九寒天,空气中皆是由呼吸而出的白气,宫人们行走时感觉还不明显,但静立在寒风中,都冷地有些发抖。


    秦烟轻启红唇,嗓音清冷:


    “听说荆州有一名茶,叫做松峰玉露?”


    淑妃先是有些疑惑,秦烟在说什么?而后瞳孔猛地一缩。


    秦烟没错过淑妃神情的骤变,心中又肯定了几分,她收回视线,微微抬手,仪仗继续往御书房而去。


    淑妃扭头看着秦烟坐撵离开的背影,心中有些不安。


    秦烟提到荆州,是知道了什么?


    当年那些人都赴了黄泉,秦烟不可能会查得到。


    秦烟,应该是在诈她……


    如今太子当势,秦烟又成了太子妃,万不能再同秦烟对上。


    只希望陛下能尽快放羡儿离开,那是她唯一的倚仗……——


    秦烟在御书房外,听见了里面的几声轻咳,李福全通禀后,秦烟抬步进去,见李福全正在给惠帝顺着背,看来这位陛下,是真病了。


    一番行礼后,秦烟入座在御案下首。


    只稍微寒暄了两句,惠帝直奔主题:


    “你是不是知道,你母亲的行踪?”


    秦烟来时就对惠帝召她进宫的目的有了心理准备,因而并不惊讶惠帝开口的问题。


    见秦烟只是沉默着没应声,惠帝放缓嗓音开口道:


    “你不必顾虑,朕不会对你母亲不利。”


    对于这点,秦烟倒是没有怀疑,若她猜得不错,惠帝对她母亲,有那种心思……


    惠帝继续问道:


    “她,是不是要回来了?”


    这次秦烟没再沉默,而是回了一个字,


    “是。”


    惠帝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但更多的话,已不便对这个后辈再谈及。


    殿内沉默了片刻,惠帝和秦烟各自喝着茶,气氛有些许凝滞。


    惠帝想到方才淑妃过来求他的事情,随口扯出个话题,缓解此时的尴尬,


    “淑妃方才过来,她提到太子即将完婚,二皇子和三皇子是否也应当定下正妃和封号,让他们离京就藩。”


    “对此,你怎么看?”


    这些事,原本不应同太子妃谈及,更无须问及太子妃意见,但秦烟作为曾经的固城城主,以及她如今仍在处理西北情报,因而,对于政务,惠帝并不会避着秦烟。


    秦烟原本不打算对政事掺言,不过,是淑妃的提议?


    让二皇子就蕃,经营他自己的势力?


    若是惠帝有个不测,淑妃接下来就要跟去二皇子的蕃地吧,更有甚者……


    呵,淑妃还想全身而退……


    秦烟沉默了片刻,向惠帝谏言:


    “边事不稳,几位殿下还是留在京中为佳。”


    惠帝满意地颔首,他也正是这个意思。


    既有外忧,那便更要防范内患。


    人在眼皮子底下,的确最为安全——


    秦烟出御书房时,碰上了等在那儿搓着手,哈着白气的封玉瑶。


    封玉瑶跺着脚过来,急声开口:


    “烟烟,快快快,陪我去千水湖看看民间的冰嬉,现在天黑得早,再晚就来不及了。”


    秦烟神色淡淡,手中摩搓着一个鎏金暖炉,没有搭言。


    封玉瑶见秦烟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加码道:


    “方才我碰见端王府世子封肃北从坤宁宫出来,似乎听见他说要去千水湖畔寻太子皇兄。”


    “烟烟,你就不担心太子皇兄会被哪个小妖精勾了魂儿去?”


    见封玉瑶眸中的精光,和面上毫不掩饰的小雀跃,秦烟还不知道她的小心思?


    这丫头是想瞧热闹,而且是瞧她秦烟的热闹。


    秦烟面上依然平静无波,她并不觉得封湛会荤素不忌。


    不过,千水湖畔的小妖精?


    秦烟轻笑,封玉瑶当即明白,这就算是同意了。


    作者有话说:


    【1】本文中冬至郊祭仪式,“太常寺通知……十二宫神及百星。”改编自《中国宫廷礼俗》第273页、第274页。
图片
新书推荐: 啊!我们的国王是超可爱的小龙崽! 褪色记事录 反派养崽又养我 心机美人翻车了 当归未归 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成为男配弟媳后 二嫁高门 傩乡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