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宜忙着给学生复习期末考试,没空去翻,全靠裴恬给她转述,今天又有哪个名人给母校录制了祝福视频,谁谁要来参加校庆。
她回复八卦聊天的速度明显比以前慢,被裴恬控诉:见色忘友的典型,有了男朋友就忘了我。
赵令宜无辜回复:真的忙,我和肖绎只有晚上见面,白天都见不到。
裴恬直接发了条语音过来:那你们还回不回来参加校庆啊?
校庆当然要参加,拉着肖绎重温青春的路线她都想好了。
意外的是,校庆当天,肖绎临时加了台手术,她只能自己先去学校。
夏日炎炎,八中门口的马路堵成一锅粥,几个交警卖力地在路口指挥。
校门口的咖啡店早就没位置可坐,赵令宜点了杯冰美式,站在门口等裴恬。
等了二十来分钟,裴恬才架着一副大墨镜姗姗来迟,一来就调侃她,“小妞现在漂亮得可以,比十八岁还水灵,感情生活很滋润人嘛,看这气色红润的……”
赵令宜无言道,“我这是被热出来的,你再来晚点,我能更红润。”
裴恬立马把她带进学校附近的饭店,班上同学提前半个月在这儿订了包厢,中午要一块聚餐。
所谓校庆,其实就是许久不见的同学们找由头吃饭喝酒,赵令宜提前告诉裴恬,“我可不吃饭,和肖绎说好我俩中午吃学校食堂。”
“两个受虐狂,平时吃食堂不够吗?”裴恬不理解,“天天在一起,还差这一顿中饭?”
“非常差。”赵令宜热得不行,站在空调出风口吹了好一会冷风。
裴恬笑她,“你就这么离不开他?”
赵令宜对她的打趣照单全收,“嗯,看见他我都能多吃一碗饭。”
还说着玩笑话,门口进来几个男人,和她们打招呼,“好久不见,老同学。”
在本地的同学都来得七七八八,众人互相寒暄,休息了一会,有人提议一起重游校园,合张影再回来吃饭。
一群人往学校里走,校园里人头攒动,不少穿着纪念服的校友在拍照留念,大家也一起拍了几张。
走在曾经熟悉的林荫道上,重新感受到青春的气息,众人似乎都有感触,开始追忆往昔,最后聊到当年成绩最好的一批同学在干什么。
有人不屑道,“哦,我们那年,文科不就那谁,早跑英国去了,理科是肖绎?不是也在美国,这些精英,有一个算一个,都出去安家了,不会再回来了。”
赵令宜和裴恬对视一眼,总算知道谣言是怎么产生的。
同学聚会只能聊一聊遥远的学生时代,如果吹嘘起现在,不免让人觉得无聊。
有男同学注意到赵令宜不说话,不忘把她拉进聊天,“赵令宜,你当时想没想过留在日本?”
“我上学,上完就回来了。”赵令宜敷衍了句。
“你明智,现在国内发展挺好的,何必去做异乡人。”那男人笑笑,“怎么样,找男朋友了吗?”
裴恬平生最受不了聒噪的男人,这会终于找到机会说话,“你看她像没男朋友吗?”
“不像。”男人迟疑,又问,“男朋友在哪儿高就?”
裴恬刚想说美国的,就听身后有人叫赵令宜。
众人回头,见一个穿白衬衫的男人站在不远处,挂了手上的电话,朝这边走来。
似曾相识却不敢认,这人站在赵令宜面前,旁若无人地问她,“怎么不接电话?”
赵令宜啊了一声,拿出手机一看,“不小心调成静音了……”
裴恬这时清了清喉咙,“肖绎啊,你可真是大忙人,她等你半天了,就等着跟你去食堂吃饭,今天人特别多,你俩快去吧。”
一片惊异的沉默里,肖绎习惯性牵起赵令宜的手,“那我们走了。”
他目光越过赵令宜,朝她身后的同学们礼貌点了下头。
赵令宜回头和同学们告完别,拉着肖绎赶紧走了。
待两人走远,才有人出声,“谁说他去美国了?”
临近正午,日头正烈。
赵令宜完全没有被毒辣的太阳影响心情,挽着肖绎的手臂走在学校里,她瞬间觉得空气清新了,其实她也挺烦聒噪的男人。
肖绎刚从医院赶过来,衬衫袖子挽得相当凌乱,手里拎着喝了一半的矿泉水。
赵令宜问他要水喝。
肖绎把水给她,“你们在太阳底下晒着干什么?”
“拍照、聊天。”赵令宜灌了一大口水,“我还以为你来不成了。”
肖绎拉着她往树荫底下走,“今天手术很顺利,是外面车多,堵了一会。”
“是啊,今天八中人好多,食堂不知道还能不能领到校庆餐。”
“领不到怎么办?”肖绎感兴趣。
“各开各的车,一起回家吃。”
食堂里人山人海,肖绎排队领到两份校庆盒饭,以及赵令宜最想要的校庆伴手礼——帆布袋和小扇子。
两人在角落里找到位置坐下,他们毕业后,食堂翻修过几遍,早就焕然一新,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青春记忆。
赵令宜挺怅然地打开校庆盒饭,吃了一口,说,“食堂原来能做好啊。”
肖绎看她的表情觉得好笑,“你很失望?”
“不是我青春的味道了。”赵令宜郁闷,“我是想和你吃一次食堂,看看和你一起吃,能不能觉得好吃点。”
肖绎莞尔,也尝了一口,“味道不是差不多?”
赵令宜狐疑看他,“你以前买完饭总是很快吃完,根本没注意过味道吧。”
肖绎恍然,“原来你看过我买饭。”
赵令宜一副少见多怪的表情,“看你买饭的人多了去了。”
吃过饭,赵令宜扇着小扇子走出食堂,午后热浪袭来。
校庆晚会是晚上七点在礼堂举办,下午天热,校园里人也渐渐少了。
两人路过学校的宣传栏,外框早几年就换成新的不锈钢,为了迎接校庆,又新喷了漆,只有玻璃窗里还是八中惯例,贴着优秀学生的照片和座右铭。
赵令宜牵着肖绎的手,很有兴致地说,“以前你的照片就贴在这里,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都能看见。”
好多年了。
肖绎盯着玻璃窗,忽然问,“你路过都会看见吗?”
赵令宜愣了一下,“很显眼,想不看都难。”
后来,她以为他在和蒋莹映恋爱,很自觉地不再多看。
回想起曾经,有感慨也有释然,从前也没想过,十几年后的今天,她会和他一起走在校园里,有这么深的联系。
太阳晒得赵令宜皮肤都红了,肖绎再次把她拉到树荫底下,旁边就是操场,附近的长椅被暴晒过,不能坐,两人只能站着,看操场上的几个高中生嬉闹。
操场是新翻修的草坪,没变的只有屹立不倒的大杨树。
赵令宜看着新操场说:“八中比前几年回来时,变化更大了。”
“你以前回来过?”
“大一时我们班组织回来看过老师,后来又聚会过两次。”赵令宜问,“你没回来过吗?”
“没有。”肖绎说,“今天是毕业后第一次。”
十几年没回来过,想必比她更觉得变化大,“那你只能找到青春的遗迹了。”
肖绎稍微扯了下唇。
或许是太忙,总有别的事要做,总有别的地方要去,也或许是校园里没有值得留念的东西,他从来没回来过。
肖绎低头看她一眼,“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流转无声,不是催促我们叹息,而是提醒我们把握每一个当下,珍惜岁月的馈赠。”
根本不是他说话的风格,赵令宜不太适应,“你怎么突然这么说话?”
他笑了:“是你的二模作文。”
赵令宜一怔,诧异抬头。
操场上,几个高中生走远了,草地泛着金色的光,肖绎看了会前方,转头碰了碰她的脸颊,“怎么样?我找到的也不是青春的遗迹吧。”
整个操场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赵令宜看着他安静的眉眼,忽然就觉得自己很幸运。
青春早就走了,校园变了几番,同学们都不再是当年模样。
时光裹挟着每个人往前走,茫茫人海中,他们却还能再相遇,有些记忆留在了彼此心底,有些人还在身旁。
天气太热的缘故,两人没在校园里转多久,很快回到车上。
赵令宜想起上周在肖绎父母家吃饭,程老师得知她和肖绎要回去参加校庆,请他们有时间去八中附近的老房子里,帮她把当年的教案拿过来,她写论文要用。
反正他们要等晚上再回来看晚会,赵令宜提议现在去帮程老师拿教案。
开车十来分钟,到了附中的家属楼。
家属楼的外立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翻新过,已经不是赵令宜初中来补课的模样。
肖绎推开单元楼门口的防盗门,楼梯间打扫得干净,却显得更老旧,两人一前一后走在狭窄的楼梯里。
赵令宜轻声问:“张老师还住在你家楼下吗?”
“早就搬走了。”
上了楼,肖绎拿出钥匙打开门,房子很久没打扫过,扑面而来的灰尘和热气。
肖绎站在门外,皱了皱眉,“我去拿吧,你在这等我。”
赵令宜跟着他进去,“一起去。”
房子里所有家具都在,还保留着主人搬走前居住的模样。
肖绎进了书房,让她随便转转。
赵令宜在客厅转了一会,见他从书房出来,说:“原来你家是这样,以前好奇过你家和张老师家是不是一样。”
肖绎搬出一个大箱子,“你为什么不上来看看。”
赵令宜递了张纸巾过去给他擦灰,也随口说,“你为什么不请我上来看看?”
肖绎笑了下,没有说话。
“教案都在这里了?”
“都在这了,我妈之前整理过。”
赵令宜感慨程老师退休了还要写论文,“你果然是有勤勉的基因。”
前些日子他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看文献,她问他为什么要起这么早,他很淡定地回答,因为晚上想和她在一起,有些工作只能留在早上做了。
肖绎看她鼻尖又沁出了细小的汗珠,示意她先出去,“下次请人打扫过,再请你来看吧。”
两人出了门,赵令宜先下楼,肖绎搬着一大箱教案走在后面。
她下楼走到张老师家门口,扎起来的头发跟着动作微晃,肖绎站在台阶上,看着她的背影,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些回忆。
就是在这个位置,他第一次看见一个女孩哭。
粉色的书包、她看的课外书、匆匆迟到的身影,还有炎热的夏天,她乌黑的发尾……
所有的故事,从那年在这个楼梯间看见她开始。
肖绎停下脚步,叫了她一声,“赵令宜。”
她回过头,阳光照在她的侧脸上,“怎么了?要帮忙吗?”
最初没能递出的纸巾、没有叫出的名字、年少时朦胧的想象、不知名的情愫……
像一粒种子落在他心底,终有一天开出了花。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