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文学 > 古代言情 > 小知县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昌盛三十三年,八月。


    一进八月,稻田麦子一天一个样,看着金灿灿的,每日在田地里走一圈,便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凌家湖的道路整修也暂时搁置,等到秋收之后再继续。


    上集村的葫芦,县城葫芦制作,全部停了下来。


    再重要的事,也没有秋收重要。


    纪炀经历过一次,自然心里清楚。


    过了中秋,陆陆续续也是正式的丰收节。


    不过中秋当天,还是热热闹闹庆祝一番,今年的游火龙也比往年热闹。


    虽说还未收获,但看着沉甸甸麦穗,有经验的农人从现在开始,已经合不拢嘴了。


    但在中秋前,纪炀也收到几封信。


    汴京几封,扬州一封。


    汴京那边,他的便宜老爹上次骂过他之后,再也没有书信往来。


    这些信件多是上次给他寄钱的友人写来,纪炀把银票退回,又跟他们聊了几句,自然是感谢他们,又说了不用云云。


    这一来二去,倒是没那么多火药味。


    甚至还安慰他,说退亲也没什么。


    还有便是林家大公子回信,先写了他家五妹已经收到那些小玩意儿,皆是汴京也少见的,所以表示感谢。


    又提起纪炀庶弟落榜的事,虽然写得隐晦,但他庶弟,还有庶弟舅舅一家,明显把落榜的原因,归结到纪炀身上。


    在汴京闹得沸沸扬扬,说是纪炀故意让他吓他,这才名落孙山。


    此时给纪炀的名声又加了一笔。


    最后则说他家三妹已经定亲,原本的林家的意思是,就当之前跟纪家定亲的事没发生。


    可没想到纪家却传出消息,说纪炀早就被退亲了,人家林家三姑娘跟其他人定亲很正常。


    这让林家自然不高兴,可到底关系不大。


    此消息传出去,自然又是给纪炀本就不好的名声上添油加醋。


    林家大公子最后说,总算知道你那些名声怎么来的了。


    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里面几分真几分假。


    纪炀也是这样觉得。


    说实在的,以原身之前的做事风格,虽莽撞,又容易被人挑唆,但真正的恶事并未做。


    可京中他名声最差,少不得庶弟母子帮他“歌功颂德”。


    说就说吧,纪炀并不是很在乎。


    跟汴京的联系,让他随时知道那边情况,这已经够了。


    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还是秋收。


    上次白菜的亩产能比原来增加近一倍。


    这次能有多少,让纪炀十分好奇。


    按照现在承平国潞州粮食的均产,其中稻子基本在一亩二百二十斤左右,麦子产量低些,在一百五到一百八之间。


    不过这些数字都是平均数值,扶江县的情况会更差些,之前说的土地贫瘠可并非白说。


    反之土地肥沃的常华县则要高于这个数。


    这些粮食产量较之前朝,已经有很大增加。


    跟后世的动辄一亩千斤自然没法比,谁让古代农业跟现代农业相差甚远。


    拿粪肥来说吧,如果是粪肥的话,要施几千斤才够用。


    如果换成科学配比的化肥,只要百斤就够了。


    里面省了多少劳动自不用说。


    纪炀所制的土化肥跟现代精进的工艺自然没法比,可也比时代超前不少。


    所以纪炀好奇,这次的扶江县东种的水稻,扶江县西种的麦子,产量到底是多少。


    中秋当晚,还是跟去年一样,纪炀请了衙门众人的亲朋一起吃酒赏月。


    算是稍稍休息两天,接下来该忙还是要忙。


    只是今年卫峰卫蓝都带了娘子,人数明显增多,还有新招的两个小吏,又多了几个人。


    眼看着衙门的人越来越多,纪炀心里自然也高兴。


    吃饱喝足,休息也够了,开始干活!


    秋收没什么大的仪式,老农们看着自家麦子,自家水稻,一摸便知该不该收。


    各家就算有些差别,也不过一两天时间。


    等到八月下旬,所有人都在田间收割,纪炀也带着手下在四处查看,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


    别说扶江县好奇自家田地产量多少,常华县也好奇。


    他们今年的庄稼长得没有扶江县的好,可比之往年也是更好的,自然下意识好奇。


    最先收获结束的,还是马同峰一家。


    马同峰父子,纪炀并非头一次接触,去年的芥菜是他家种的,白菜也是亩产最高。


    这几次都被纪炀点名夸赞,闻名乡里,这在古代可是大大的荣誉,就算里长见了都会客客气气的。


    所以在种田这事上,他家更是积极,事事都要争先。


    随后还有几家一样跟上,他们这几家特点差不多,都是家里田地多,开荒多,还奋进。


    全都要比着,看着谁家种田最好。


    马同峰一家打谷称重的时候,连隔壁村的都围观,纪炀自然也不缺席。


    一亩地一亩地的称重,旁边负责记录的玉县丞,带着新来的小吏同样忙个不停。


    这些数字可不止是数字,更代表了他们扶江县的成果!


    上次这样做的时候,还是芥菜收获那会。


    白菜也有过这样待遇。


    只是同主粮相比,重要程度可差远了。


    扶江县的亩产一直低于潞州平均数值。


    麦子的亩产基本都在一百三左右,好一点的一百五,最差的亩产三十斤都有。


    稻子先不提,等给扶江县东边称重的时候再说。


    马同峰一家现在有十口人,其中四个男子加两个妇人都是主力干活的,剩下多是孩子在家做饭,看护更小的孩子。


    可这家人一共有四十二亩田地,外加三亩今年刚开耕的地。


    六个人种这样多麦田,可见是日夜不歇的,一家都是勤快人。


    他们是马家湾的人,也就是扶江县西,种的全都麦子。


    四十五亩地里面,三亩今年开耕的产量最低,就算用了肥料,分别产了三十斤,五十斤,五十二斤。


    刚开耕的土地就是这样,十分正常。


    以后年年施肥,田地越来越好,亩产也会跟着上去。


    剩下开耕许久的四十二亩土地才是重点。


    他们严格用耕牛细细耕作,该用的肥料全都用了,驱虫赶鸟,一个都不少做。


    给这些麦子称重的时候,马同峰全家都很激动。


    一百八十斤,二百斤,二百二,一百六。


    称重到最后,马同峰越看越高兴。


    因为每一亩地的重量,都比去年最高亩产要多。


    这里面的原因还用说?


    自然是化肥的功劳,还有一部分是后来水渠的功劳!


    最后四十二亩田地的产量得出,最低是一亩地产了一百六十斤小麦。


    最高则是让人跌破眼镜,竟然到了二百六十斤!


    这些数字让在场所有农人捏了把汗,同时震惊地看看四旁之人。


    二百六十斤!


    一亩地的产量,竟然赶上之前两亩地了!


    有这样的收成,还怕没饭吃?!


    还怕填不饱肚子?!


    不知是谁开始欢呼,随后所有人欢呼起来,比上上次芥菜丰收,上次白菜丰收的欢呼声都要高。


    这是粮食!


    这可是粮食!


    纪炀自然也被这份激动感染,随后迅速算出平均值。


    不怪他亲自动手,只是旁边人算得有点慢。


    四十二亩地的平均值,均产二百三十斤。


    扶江县的亩产则是一百三?!


    潞州的小麦亩产多少来着?一百五到一百八?


    纪炀深吸口气,缓缓报出马同峰家的数字:“马同峰家小麦均产,二百三十斤。”


    “他家去年均产,一百五十斤。”


    “亩产增加了八十斤的产量。”


    多少?!


    八十斤?!


    他们没听错?!


    那四十二亩地,一共增加了多少?


    不等他们问,纪炀给出答案:“不算新开耕荒地,一共增产三千三百六十斤。”


    一年的产量,增加了这样多?!


    在场有人已经喜极而泣,就算他家比不上马同峰家,那也差不了多少。


    不说增加三千多斤了,增加一千多斤,都能让全家活下来。


    都不会再想着饿肚子的事。


    交完田税,还能有余粮,这事谁不激动。


    马同峰家的重量出来,扶江县西边三个村子各家重量也被统计好。


    其中一家的麦田重量,甚至超过了马同峰家。


    他家亩产竟然到了二百八十斤,比马同峰家多了二十斤。


    这家人其实也不敢相信,竟然有这么多产量?


    纪炀还去他家瞧了,称重的时候还有其他人在场,不可能作弊。


    这个数字又给整个扶江县百姓一颗定心丸。


    纪炀认真看看这个三江村的村名,知道他叫江桂才,一家十五口人,爹娘都不在,他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生活。


    能种出这样高产的麦子,一个靠化肥,另一个是水渠还没修好的时候,他便一担子一担子地挑水过来,让麦子长得更好。


    辛苦就有回报,他如今的回报便是,他家这亩地的麦子,成为产量最高的麦田!


    二百八十斤的产量,放在整个潞州也足够让人侧目。


    纪炀拍拍他肩膀,夸赞道:“很不错,今年冬祭的时候,衙门会召你跟里长同去,也算代表整个三江村。”


    冬祭,带着他?


    这是何等荣耀?


    前来围观的马同峰心里一沉,原本这份殊荣应该是他的。


    可再难受也没用,谁让他种出的庄稼不如别人。


    明年,明年他一定会再努力的!


    周围的百姓差不多也是同样表情。


    他们好想得到小知县大人的夸赞啊!


    这种感觉一定很棒!


    扶江县西边麦子陆陆续续收获,扶江县东边的稻田也在收。


    那边自然也要过去。


    倒也不怕各家虚报数量,今年头一年,要的就是真实情况,这点纪炀跟各个里长全都说了。


    而且还告知他们,如果不说真实情况,那他也不知道怎么改进。


    这句话自然是吓唬他们,同时让邻居们互相监督。


    一定要最真实的产量。


    不过有了西边麦田的打底,稻子这边只会更让人惊喜。


    按照整个潞州稻子均产,基本在二百二十斤左右,有些地方一年两熟,也不在比较范围。


    而扶江县之前的均产,基本在一百六到一百八。


    东边两个种水稻的村子,凌家湖靠近姜家山,有鸟害,产量一直低一些。


    玉家湖有水有田,还不靠山,鸟虫害少些,产量高。


    今年也不例外。


    纪炀先去的凌家湖,刚靠近凌家湖,便能看出不同,他们修了不到一个月的路,但很多地方已经看出不同,想必秋收过后就会继续动工。


    凌里长还道:“我们已经准备好,秋收之后县里各家都闲,多雇些人,赶在年前修好。”


    说这话的时候,凌里长显然美滋滋的,修路的好处,他能不知道吗?


    这更是整个扶江县头一份!


    纪炀点头,继续去各家查看稻子收获情况。


    凌家湖今年并没有开耕荒地,主要是一个化肥作坊,再加上各家种田,已经忙得厉害。


    不过因为化肥充足,亩产最低也在一百八十斤,比往年都要高,最高则是三百斤。


    算下来均产二百七十五斤,已经快要接近去年潞州城平均亩产。


    更是比往年多了近百斤!


    凌家湖如此忙碌,还背靠着鸟害最严重的地方,这样的产量让凌里长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近些年他们凌家湖是越来越好了!


    留衙门一行人吃饭的时候,更是用的今年刚下来的大白米饭,香喷喷的实在诱人,还有秋天刚捞起的鱼。


    他们有湖,鱼肉不怎么缺,这会吃起来滋味更是肥美。


    纪炀对凌家湖自然很是满意,开口道:“这样便很好,虽说现在化肥作坊每季度都能给村民发银钱,可农桑不可荒废,每年的田地越是少了,我可要唯你是问。”


    再赚钱,田地不能不种。


    有些人家骤然发了横财,总会荒废农田,到时候再想种的时候,田地早成了荒地,那哭都哭不出来。


    至于卖田产更是败家之象。


    所以纪炀到凌家湖,更多是劝诫警告,夸也要夸,该吓唬还是要吓唬。


    也不是完全吓唬,若凌家湖真因为化肥作坊荒废农田,那凌里长,乃至凌县尉都要受到牵连。


    从凌家湖走之前,纪炀还单独跟驻守在这的兵士江历帆说了几句话:“等到今年年底,我会上报潞州那边,给你升升官职。”


    江历帆听此,自然惊喜万分,朝纪炀深深一拜。


    他这个兵士能涨月钱,还能升官,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两点,足以让他为知县大人出生入死!


    凌家湖看完,只剩下玉家湖。


    玉家湖靠近县城,土地又相对肥沃,还有湖水,稻子产量向来最高。


    今年看玉家湖里长的反应,应该也是如此。


    此地的里长看到纪炀,开口便是:“知县大人,您要不要看一下玉旺牛家的稻子,他家的稻子绝对让您大吃一惊。”


    这话说完,里长也觉得不对,知县大人刚来,就让他去看稻子,实在有些不妥。


    纪炀反而笑:“可以,先去看看。”


    收获的时候事情根本就多,纪炀也无意多耽搁时间,来了直接看稻子正和他心意。


    玉家湖里长给纪炀带路,一到这叫玉旺牛家的稻田,就发现这也是熟人。


    当时在三江村附近修水渠,玉旺牛便是玉家湖一群人领头的,是个憨厚有些结巴的汉子。


    怪不得大家让他领头,自是因为他种田最好。


    今年的稻子也证明这回事。


    玉旺牛知道这亩地的产量最高,还特意留着不收割,就是为了让知县大人知道他绝对没作弊。


    这亩产绝对是真的。


    纪炀一来,这里的收获立刻开始,七八个汉子妇人一齐收割,速度快得很。


    纪炀到这也发现,玉旺牛家这亩稻田,确实比他见过其他人户的都要好,这谷穗看着就饱满。


    打眼一瞧便看出不同。


    收割打谷称重,纪炀全程都在。


    看到最后的重量时,纪炀竟稍稍闭眼,心里默念两个字,成了。


    白嫖官道,扶江县运河,还有他的命保住了!


    最后说他的命保住,绝对不是夸张。


    他这样低调的原因之一,便是不想被汴京发现,如今有这亩稻子的产量出来。


    想要动他?也要看当地长官,甚至要看他便宜老爹同不同意。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亩产也代表了扶江县其他稻田的潜力,总有一天,总会跟这样的亩产接近。


    这个让纪炀都震惊的数字放在后世或许不算什么。


    可在承平国,绝对是头一份。


    玉旺牛家的这块稻田,亩产竟然达到四百六十斤!


    比去年扶江县均产高了三百斤。


    比去年整个潞州均产高了二百四十斤。


    更比去年潞州最高产量的四百一十五,多了四十五斤!


    四十五斤!


    足以让人潞州知州都坐不住的数字!


    这足以证明化肥的厉害,也证明他纪炀治下确实有所成果。


    玉家湖的土地条件确实更好些,但再好的土地,之前产量也没这样高啊?


    玉旺牛更是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说话的时候更结巴了:“知,知县,知县大人,这样,可以吧?”


    他原话是想说,这样是不是还不错。


    可话说出来,竟然像是求夸奖一般。


    纪炀认真点头:“很好,很可以,你将会是扶江县的英雄。”


    扶江县的英雄?


    一时间玉旺牛更要结巴了。


    他哪担得起这样的夸赞。


    但纪炀,还有身边的左膀右臂们深知。


    有玉旺牛家这亩田地的收成,绝对够知县大人去潞州城谈条件。


    玉家湖到常华县的官道都不用说,肯定白嫖了。


    至于那运河?


    潞州真会给知县大人面子吗?


    平安对这个倒是很有把握,他家少爷可是伯爵府嫡子。


    做出这样的成绩,汴京那边的人脉,以及伯爵府本身的能量,足以让潞州知州通判掂量掂量。


    不仅如此,嫡子有如此能力,他们伯爵老爷还会器重庶子?


    平安怎么也是伯爵府出来,生长在汴京,对这些事也略知一二。


    就算是伯爵老爷,不可能绕过纪家,绕过有能力的嫡子去偏帮庶子。


    他能这么做,纪家的族老都不会同意。


    纪家沉寂一代,正着急有出头的子弟。


    修运河这事就算送到汴京商议,也会有不少人赞同。


    再说,这段运河并不算长,对扶江县的人来说想都不敢想,但对汴京那边,并非天大的难事。


    这些考虑先不必说。


    整个玉家湖的产量已经出来。


    最低亩产二百斤,最高亩产四百六十斤。


    均产三百二。


    比去年潞州城均产多了整整一百斤!


    这样的重量,这样的产量,让玉家湖本身都有些懵。


    纪炀自然是最先冷静下来的人。


    其实现在秋狩还未结束,如今收获的都是开耕好的农田,玉家湖今年开荒不少,还有许多事情未做。


    他还要回去,等着荒地的数据,以及荒地开耕情况。


    整个扶江县一东一西,所有具体重量送到衙门。


    他的忙碌才会真正开始。


    今年的扶江县,要过一个真正的丰收节了。


    可不等他回县城衙门,扶江县水稻亩产四百六十斤的消息不胫而走。


    常华县那边最先得知,扶江县那边的另一个县也得知这个情况。


    所有人第一反应,肯定是不信。


    扶江县?


    四百六十?


    怎么可能?


    以为是最肥沃的苏杭一带?


    这产量放在那边都足以侧目了。


    什么化肥?


    要真是化肥的原因,那明年我们都要去买!


    纪炀却不敢外面这些风言风语,传得越远越好,传得越远,他们扶江县的名声便更响亮。


    如今可不是韬光养晦的时候了。


    纪炀回到衙门,静静等着下面报上来的所有亩产。


    依旧分为西边麦子,东边稻田。


    经过小半个月的忙碌,所有重量已经出来。


    麦子产量一直比稻子低。


    今年西边麦子均产为二百三十斤。


    比去年多八十斤。


    比去年潞州均产多四十斤。


    东边稻子均产为三百斤。


    比去年多一百二十斤。


    比去年潞州均产多八十斤。


    新增加荒地开耕共计一千零二亩,这一千亩产量不分米麦,均产在八十斤,单独列出。


    要知道普通荒地开耕,一年能有三十到五十,已经很不错了。


    有化肥的加持,连开荒的地都比以往要好。


    纪炀拿着手里轻飘飘的一张纸。


    这张纸上得出这些数字,看着毫无重量,其实已经足够让他在潞州府衙横着走。


    横着走夸张了。


    足以让他们整个扶江县以后的日子好过很多。


    让百姓们有粮可以吃,有余粮在家里。


    这也是纪炀最初的心愿。


    如今终于达成,脸上终于浮现真正的笑意,看了一圈,把纸张传给身边人。


    “这是个丰年的年份。”


    “对吧?”


    众人已经知道均产,可还是忍不住再看一遍。


    是。


    这肯定是个丰年。


    一定是个丰年!


    纪炀看向远方,看着日头正烈的上空。


    这是属于百姓们的丰年。:,,.
图片
新书推荐: 无声炽热[破镜重圆] [足球]马大喵与主席的闺女 声控漫画家GB 好事多磨 真酒在名柯世界贴贴 怀了豪门大少爷的崽 [足球]主职算命,兼职踢球 被虐的反派受总是痴迷我 兄长被认回东宫后 女装后成了校草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