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文学 > 古代言情 > 小知县 > 第42章 第 42 章

第42章 第 42 章

    瑞雪兆丰年。


    今年的扶江县格外热闹,各家备的粮食足够,甚至能换些肉来吃。


    特别是凌家湖跟上集村,谁让这两个地方有作坊。


    另外三个村子也在试着种葫芦,准备到时候卖给葫芦作坊,这点纪炀自然是支持的。


    以后扶江县的葫芦生意只大不小,再加上即将到来的运河,还能买到大半个承平国,销路更是广阔。


    是的,运河。


    如今运河的事已经定下。


    正月初五左右,潞州知州才接到汴京的公文。


    夸赞潞州所有官员,夸赞扶江县知县,又夸百姓好等等。


    还说运河可以修建,由汴京跟潞州一起出人力劳力,把纪知县想要的运河修好。


    左右不到一百里,筹备一万人前去修建,不到一年便能修成。


    这种事扶江县来想,自然感觉异想天开,但由汴京那边牵头,纪炀甚至觉得一百里太短了。


    按照他之前想要的,从东边常华县的运河,连接一处,途径凌家湖,玉家湖,直接到扶江县县城。


    要不然干脆贯穿整个扶江县?


    纪炀也只是想想,如今这样,已经很够用了。


    连接这一处,那扶江县直接跟南边松双县处运河接上,以后南边松双县商船,途径扶江县,再过常华县,潞州城,最后往苏杭扬州那边。


    这一通,说是四通八达也不为过。


    而南边松双县,则西区凉西州,跟凉西州那边也算通航。


    所以纪炀说,他们的葫芦器具不愁卖,他们扶江县的化肥也可以卖到更多地方。


    以后再想买哪里的农具,哪里的棉衣,根本不用再去隔壁常华县了。


    这个好消息传来,纪炀把公文看了一遍又一遍,再看向兴奋的扶江县官吏们,直接说道:“运河,明年四月开始修建,年后汴京跟潞州就会筹人,从汴京工部调拨工匠,给我们修运河,修码头。”


    从汴京派人?


    还是工部?


    潞州还筹人?


    感觉又白嫖一个运河?


    纪炀笑道:“这可不是白嫖,如果不是扶江县百姓辛苦劳作,让汴京看到成果,怎么会批下来。”


    虽说也有他使的一些手段。


    但最重要的,还是百姓们辛苦付出!


    去年实打实的功绩,才是运河能成的重要原因。


    知县大人说的话,更让众人心潮彭拜。


    也只有他们大人这么不爱揽功了,换了隔壁常华县知县,只怕不知要吹嘘到什么时候。


    纪炀放下公文,又忍不住拿出来再看一眼。


    纵然是他,也忍不住激动。


    至此,他去年想做的事,基本都已经实现,可以好好享受假期了。


    毕竟等春天到来,他们扶江县的事可太多了,二月开始修官道,三月官学开门,四月修运河的人过来。


    好在这里面需要他负责的,只有官学一件事。


    其他官道运河,只要时常查看即可,这两个一个有潞州官员负责,一个有汴京官员负责,他?他看着!


    这种事单是想想,都忍不住笑出声。


    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官学这边,刘夫子把官学该布置的都给布置了,如今回家过年,等到初十再回来。


    走的时候还给了个清单,让知县大人按照单子采买。


    纪炀还好说,玉县丞脸拉个老长。


    他就知道!


    就知道官学很费钱!


    桌椅校服,那个不要钱!这笔墨纸砚都要提供,束脩又要的极少。


    也就他扶江县官学如此了,因为官学初建,甚至连考核都没有,只要是来报名的学生,基本都能入学。


    但因为只有一个夫子,所以学生们分班上课,上一天课,休息一天。


    没办法,另外一个夫子回潞州城之后,说什么都不愿意过来。


    也就剩刘夫子一人。


    等扶江县再发展发展,也许夫子就更多了。


    纪炀算过,扶江县五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孩子一共一百多个,现在分批来上课,还算忙得过来。


    说起来,去年年末的时候,又算了遍当地人口。


    如今的扶江县人口已经过了一千七,民户也超过三百六,眼看一点点都有进步,这就是好事。


    纪炀预估,等运河建好,会吸引更多附近没有发展的民户来这里落户,而本地的生育也会提高。


    那时候,扶江县才算真正开始发展。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长远的计划才行。


    等知县大人说完,玉县丞只道:“大人,您说了那么多,就是想告诉我,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对吗!”


    纪炀轻咳,小声嘀咕:“这都被发现了。”


    “官学就是吞金兽,以后做好每月贴钱的准备。”


    “现在人少,就偷着乐吧!”


    玉县丞深吸口气:“可也没有哪家官学这样便宜,您一人一月只收十文钱,还送套衣服,干脆不要钱好了。”


    “天下间也没有这样的啊。”


    想当初老大人教他跟凌县尉写字,他俩虽说没有直接给银钱,但每月荤腥不断,腊肉鸡蛋也不断的。


    纪炀听到这话,却顿了顿:“有个地方这样。”


    纪炀又笑:“我知道有个地方,不论男女都可以免费读九年的书。”


    ???


    怎么可能!


    反正也没人知道,纪炀干脆道:“如果你成绩好,下面的三年也不要钱,等上到大学,四年学费也很便宜。”


    这个时代是有大学的,但此大学非彼大学。


    玉县丞更是云里雾里。


    玉县丞掰着指头算了算:“也就是说,只要好好学习,可以上十六年的学?前面都不要学费?”


    纪炀微微点头:“若有一天承平国能做到这样。”


    后面的话纪炀没说,真能做到这样,应该也不错。


    “哪有国力能支撑这样的费用。”玉县丞喃喃道,“不过我要是在那,说不定也能读很久。”


    这个倒是真的,玉县丞自幼没有父亲,就这还靠自己当上本地县丞。


    给他机会,只会走得更远。


    纪炀收起感慨,起身拍拍玉县丞肩膀:“账面上留个大家月俸吃喝就行了,要那么多钱干嘛,大方点,再给官学置办点东西呗。”


    ???


    在这等着他呢!


    怎么会有这样的知县!


    人家都想让县衙越来越有钱,您倒好!稍微有点银子!就花了!


    咱们扶江县衙门,还不如凌家湖,上集村百姓有钱呢!


    不过想到知县大人方才说的话,让穷苦的小孩有书读,不至于像他这样,好像也不错?


    这个钱,出!


    好像又被知县大人忽悠了!


    纪炀现在有多快乐,收到汴京之后的信就会更快乐。


    信件自然是好友们送来,只是现在的好友已经没了麻奋,剩下这两三个,全都是给他寄过银票的人。


    他们看热闹不嫌事大,按照纪炀说的,把粪便化肥跟山泽税联系到一起,十足恶心到不少人。


    听说有几个穿着奢华的宗室子弟,最近衣服都变得素净了,让皇上好一阵笑话。


    之前吵着要在陛下面前提加税,如今也是纷纷闭嘴。


    谁让这事说出去名声确实不好听。


    纪炀又出了个风头。


    但也让不少人放下疑虑,觉得他不过是运气好,捣鼓出来这东西,还是个没什么脑子的。


    纪炀看的直想笑,不错不错,希望他们继续这么认为。


    他可没想扮猪吃老虎,是他们不信啊。


    然后是林家大公子写信,不过这次写信正式很多,还特意说明了,是他家祖父让他写的。


    倒也没说别的,只是长辈问候。


    但林启自己写信,就多了些暗示,提了纪炀帮他祖父吸引火力,他家没那样突出之类的话。


    纪炀挑眉,这个倒是没想到。


    无心插柳,竟在这事上帮了忙,林启既然提了,说明林大学士也是认的。


    他这身上多了层林大学士的保障,还不错。


    除了这些之外,两边的信都提到同一件事。


    那就是纪炀庶弟母子的情况。


    估计去年是他们母子两个最倒霉的一年。


    先是科举没中,被人嘲笑,下次科考入仕,只能三年后再来。


    刚开始大家还同情他,说都怪纪炀。


    但纪炀功绩一出,风向自然倒了。


    有纪炀好友们带头嘲笑,再加上庶子身份不被大多数人待见,这笑话的人肯定更多。


    还扯出他个庶子,如今占着嫡子的位置,还诋毁嫡子等等。


    所以这庶弟母子不管去哪都被人笑话。


    这并不是重点,他俩最大的依仗,自然是侧室娘家,她娘家哥哥已经是户部左侍郎,前途无限。


    可化肥的事,因为牵扯纪炀,户部尚书直接把这明显能扬名的肥差交给户部右侍郎去办。


    让他平白捡了个大便宜。


    人家户部尚书其实并非针对他,只是明知道伯爵府嫡子庶子之争,还让人家嫡子挣来的功绩,给庶子生母家沾光。


    不是明摆着恶心人。


    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该避嫌的。


    但结果就是,右侍郎平白得了件好差事,左侍郎冷遇。


    两者对比,看笑话的人越来越多。


    甚至让伯爵府嫡子庶子的矛盾愈发明显。


    至于站哪一边,自然看自己的立场。


    最让这件事变得好笑起来,还是伯爵府上书请功,伯爵本人向陛下请功,自然要把嫡子做的事算到自家头上。


    这样一来,又显得伯爵府家主有了偏向。


    庶子一脉更加难做。


    现在出门都会被嘲笑。


    陛下那边也有意思,并未夸伯爵府,而是夸纪炀本人,又添了去世老侯爷的赞扬,稍稍安抚老侯爷后人。


    勉勉强强算端了个水,却有明显对纪炀本人很有好感。


    纪炀未在汴京,却感受到汴京各种势力的热闹。


    当然,他也是热闹本身,不是他,没那么多笑料可谈。


    汴京内外,见过纪炀的,心道果然是他,只是比之前多了些本事。


    没见过的,十分想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满汴京哪个没听过纪炀的名字。


    纪炀本人则换上衣服,准备开始给官学招生了!


    正月二十了!


    该招生了!


    全县适龄上学的人数共计一百二十七人。


    他这边已经做好分两个班的准备,最好能让适龄的学生都过来。


    先教一个月看看资质,能继续读书的,那就教传统的四书五经。不能继续读的,那就学常用词,方便日常生活,方便找活计。


    从招生第一天起,来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


    纪炀还带着江小子江乖乖过来,他俩的束脩自然是纪炀来给,还换上新书包,里面的笔墨纸砚也都是新的。


    就连久久不出门的滕显也走了出来,来送他这两徒弟上学。


    但没过一会,滕显立刻又回去,好像是他的葫芦研究到关键地方,不能打扰。


    他俩还算有功底的,进来之后自己写了名字年龄,然后乖乖坐到学堂里,两人报名的早,都在甲班。


    刘夫子看着,开口道:“反正要分甲乙两个学堂,要不然让男女分开?”


    其实在纪炀同意女子进官学的时候,刘夫子便踌躇过,可这扶江县算是纪炀一言堂,他说什么,下面根本没人反对。


    这会学生都来了,难道要男女一起上课吗?


    纪炀却道:“分开的话,女生的课只怕人数不够,男生的课却要爆满。”


    “而且一同教学,不会区别对待,大不了男女分开左右坐就好。”


    换了旁的夫子可能还要反驳,但刘夫子听过纪知县的一番话,最是敬重他不过,此事也就定下。


    陆陆续续,玉县丞夫妻俩,带着自家二子一女,凌县尉夫妻带了一子一女,还有家中两个侄儿过来。


    后面更不用讲,距离扶江县城最近的马家湾,三江村,玉家湖人户陆陆续续都过来。


    报了名,交了便宜的束脩,便能做到学堂里。


    先来的在甲班,后来的在乙班,以后还会根据大家学习内容不同,再进行分班。


    距离较远的上集村,凌家湖,则姗姗来迟。


    他们这两个村走路来县城至少要一天时间,按理说县里办官学来得学生都会比较少。


    可谁让这两个村却是整个扶江县最有钱的村子,他们这两处来的学生,甚至要更多一些。


    而且两个村做了准备,各自在县城寻个院子,再派村里两个门户专门在县城照顾全村的孩子。


    村里到时候给他们发月钱。


    这也是纪炀给的主意。


    他们两个村距离官学太远,不能每天都回家,所以干脆在县城有个落脚点,村里孩子们都在这,再有大人专门照顾。


    算是专门来县里读书了。


    其中上集村那边最先安置好,葫芦江家本就在县城做葫芦生意,提前安置处小院,再接村里二十多个孩子们过来。


    每家搬来米面作为口粮,再雇同村人过来照料。


    都是一个村的,大家也放心。


    那边凌家湖有样学样,他们甚至更有钱,安置得也很不错,各家更是舍得花钱。


    家中如今不用孩子们帮忙做事,一口气来了三十多个学生,也有不少女孩子。


    眼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进到官学里面,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心里十分感慨。


    换做前两年,哪想过孩子上学的事,没想到现在真的把孩子们送到书塾里,还有潞州城来的举人老爷教导。


    这可是天大的福气。


    之前凌家湖想开私塾,他们以为手头有银子,办书塾也简单。


    谁料找了好几个秀才老爷,人家都不愿意过来。


    有钱怎么样,有钱也要有人说情才行。


    秀才见到知县都不用行礼的,会去你这个小村子?


    更别说举人老爷了。


    现在知县大人请来潞州城的夫子,凌家湖干脆歇了自己办私塾的想法,如今这样也很不错的!


    官学!


    显然更好一点!


    纪炀看着来报名的学生,心里也是无限感慨。


    等学生们坐到位置上,纪炀跟刘夫子对视一眼。


    他们这官学,终于开了!


    纪炀笑着道:“差不多了,放鞭炮吧。”


    爆竹声响,他们扶江县的官学正式开张!


    从此扶江县也是有官学的县城了!


    不过好像有一个问题,报名的女学生,似乎特别少?


    加上乖乖跟玉县丞凌县尉家的孩子,也不到十人。


    这跟他名册上对比,差了太多。:,,.
图片
新书推荐: 无声炽热[破镜重圆] [足球]马大喵与主席的闺女 声控漫画家GB 好事多磨 真酒在名柯世界贴贴 怀了豪门大少爷的崽 [足球]主职算命,兼职踢球 被虐的反派受总是痴迷我 兄长被认回东宫后 女装后成了校草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