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文学 > 古代言情 > 小知县 > 第46章 第 46 章

第46章 第 46 章

    目标有了,自然开始实际行动。


    跟着纪炀的玉县丞跟凌县尉都明白,他们知县大人不是个说大话的人。


    更明白,做事不急不躁才行。


    要说如今的扶江县依旧有许多杂事,但最重要的,还是官田开耕种花,还有应对即将到来的流民。


    再有则是安置好营地,会从潞州城那边调来二十兵士。


    这是凌县尉最是激动,二十人便是一队,他还从未真正带领一个小队!


    以后他跟着二十兵士肯定会保护扶江县安危的。


    不过他手下的人也有了变动。


    原本的江海城江历帆两兄弟。


    现在江历帆很快就会被调回来,换个小吏过去协助。


    以纪炀的意思,就是岗位上的人要来回变动,否则容易生事。


    但表面上的原因,必然说扶江县来往人员越来越多,需要兵士守卫。


    大家官职也有些变动。


    其中被调回来的江历帆则变成正队长,直属上司便是凌县尉,一直跟在凌县尉身边的江海城则是副队长。


    他们的职位做好变动,回头那二十人过来,就能直接接手。


    从此他们正式成为维护扶江县治安,保护当地百姓安危的兵士,每日操练,日常训练,都必不可少。


    凌县尉兴奋的点就在于,那他就是真的县尉了!


    终于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了县尉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呢!


    武这边有凌县尉。


    文那边自然还是玉县丞,只是随着扶江县事情越来越多,他既是县丞,还是主簿,那就有些不妥。


    县丞的职责是协理知县,算是左右手。


    主簿的职责更具体,负责当地钱粮,户籍。


    以前两个职位合并,是因为人手少,本地事情也不多。


    如今看着还行,但以后必然有问题。


    纪炀让玉县丞提前培养个人出来,回头可以帮他分担。


    也不至于让玉县丞天天感慨自己头发都快掉完了,事情还没处理完。


    不是他效率太慢,而是事情太多。


    这人自然要从身边四个小吏里面选,其中一个已经去了凌家湖接替江历帆监督化肥作坊。


    还有一个去了书院当夫子的助手。


    剩下的两个,识字一个比一个少,也没办法。


    纪炀见此,开口道:“不一定要从衙门里找,回头看看县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只是管钱粮,管户籍,必须又要识字。


    寻个人才可真难。


    好在如今还不着急,纪炀也能分担不少差事。


    捕快那边,现在卫峰是正捕头,卫蓝是副捕头,领着四个捕快日日在县城内巡逻。


    以后捕快负责内部,兵士负责外部。


    两边合作,纪炀就不信他此地治安会差。


    捕快直接听命知县跟县丞的,别人吩咐基本可以不用管。


    一番安排下来,县衙内的职责更加清晰,众人也能各司其职。


    纪炀还问了平安,问他愿不愿意在衙门当个小吏。


    整个扶江县算下来,最有学问的,必然是刘夫子,然后是秀才滕显,接着纪炀,往后数便是平安。


    可平安立刻摇头:“少爷,平安只想做您的小厮,再说,当您的小厮未必会比当小吏差。”


    纪炀却笑:“你要是当小吏,以后说不定能为官。”


    虽说比他还要艰难,但他帮平安脱奴籍,以后慢慢来,也是有可能的。


    谁料平安还是摇头。


    如此忠心的人,纪炀只好道:“以后,以后必然不会亏待你。”


    平安难得打趣:“都说宰相门前九品官,万一以后少爷当宰相了呢,我说不定比当官还体面。”


    纪炀也跟着笑:“宰相就不想了,咱们承平国也没这个官,当个大学士跟太师倒还行。”


    纪炀自然在开玩笑。


    大学士那都是文官清流才能当上的,看看林大学士就知道,那才是正统的文官之路。


    太师?更不用说,跟他这个买官的更是毫无关系。


    衙门内里的事处理好,纪炀终于抽出时间去官田看看。


    官田分两部分,东边官田养牛养马,西边种花木。


    纪炀过去的时候,之前买的桂花等树苗已经栽种好,就在官田边上,种了三四排,小树苗看着生机勃勃的,嫩叶也开始抽条,显然是养活了的。


    没想到四五天没来,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翻耕好的土地上,也按照相等间距种下茉莉种子,如今还看不出什么,但肥料用得很足,应该很快会有效果。


    等这些茉莉长出嫩苗,再一株株地分开栽种,到时候就有一排排整齐的茉莉花了。


    田地中间还有个十六位娘子自己搭建的小屋,里面用来放各种农具,这里面打理的也是井井有条。


    远远瞧着,就能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活力。


    上个月还是荒地,经过十六位娘子的辛苦劳作,如今已经能看到雏形。


    纪炀心中满意,见远处的妇人还在耕田,纪炀就没去打扰,只是顺着看了一圈。


    要说茉莉花,枝软,长得还高,估计以后还需要一些竹竿用来支撑,还要提前准备。


    等到四月五月花朵便能开了,到时候白色的花朵清香扑鼻,这里肯定漂亮。


    纪炀刚想到用竹竿来支撑花枝,忽然意识到另外一件事。


    等纪炀回到县城,直接找了个木匠,开口道:“能不能帮我做个东西。”


    “用板子做个小木盒,两个巴掌大小的。材质越轻越好,能有多轻就多轻。”


    跟在纪炀身边的玉县丞跟平安都有些奇怪,这木盒好做得很,随便一钉便是盒子,中间还留了些缝隙。


    纪炀拿着盒子看了片刻,递给平安:“快马送到上集村葫芦江家,让他把,这还没长成的小葫芦放到盒子里,让小葫芦在四四方方的盒子里长大,如果不出意外,葫芦就会长成四方形状。”


    葫芦器具,一直只用葫芦的下半部分做成饮食器具,就是因为形状特殊,不方便日常使用。


    但若长成正方形,长方形?


    甚至想当做什么形状,就做个什么形状的匣子,让葫芦有更多种可能?


    方才在茉莉花田,吩咐要准备竹子做支撑,纪炀忽然想到这个法子。


    后世种子,用这个法子极多。


    什么苹果上有福字,就是做了带福字的苹果“外衣”,等阳光一晒,便会留下痕迹。


    给苹果上面套了壳子,那苹果便会按照壳子的模样长。


    当然也要预先估计一下果子的大小,如果壳子过大,也就不能长成想要的模样了。


    说白了。


    利用外壳改变葫芦原本的形状,让它长出来之后,经过简单的加工,就能成为日常所需的器具。


    以后什么方形葫芦,长方形的,圆形的,甚至长出来便是器具模样。


    纪炀让木匠做的壳子,就是让上集村葫芦江家试试。


    趁着春日,果子还没长的时候,试试可能性。


    但这个结果显而易见,普通农家人种个南瓜,如果这个南瓜挨着墙长,只要墙够结实,那靠墙的一边必然是扁的,就是因为墙体改变了南瓜的长势跟形状。


    后世也通过这个方法让果子更加圆润,按照更漂亮的模样长。


    别的果子能行,葫芦肯定也能行啊。


    以前的葫芦器具卖得确实火热,可到底不如随意改变形状的葫芦器具销路更广泛。


    纪炀解释道:“这事成了,那如今的葫芦作坊销量,可不止翻一倍那样简单。”


    玉县丞听的眼神锃亮:“是了,这样肯定能行,葫芦长的时候,就让它改变形状,一定可以!”


    “说不定以后的葫芦作坊,比化肥作坊还要厉害!”


    好家伙,他现在还想着两个作坊作比较呢,要知道他跟凌县尉早就不负责作坊的事了!


    不过估计葫芦作坊比不上化肥作坊,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这种良性竞争,纪炀自然欢迎,这会笑着道:“总有一天会超过的,等个一二十年,化肥作坊的肥料都卖光再说?”


    ???


    一二十年???


    也行!他能等到那时候!


    玩笑归玩笑,但纪炀觉得,等改变形状的葫芦器具做出来,估计是条长长久久的经营方向。


    比化肥作坊这种靠山吃山的,更加可靠。


    给葫芦做各种形状的外衣成本也不高,今年用了,明年还能接着使。


    这么算下来,葫芦作坊还真能比化肥作坊长久。


    纪炀看着平安去往上集村,又想着把这件事告诉葫芦秀才滕显,他才是葫芦的行家,估计对这事更有心得。


    再说滕显已经很久没出门了,自己只知道他在用无腰葫芦做雕刻,具体在做什么却并不知晓。


    这会正好去看看他。


    来到王家宅子,那王家人立刻来迎接。


    他们一向最敬重知县大人,大人虽买下宅子,但却从未住过一天,还允准他们继续住下去不说,平时因为照顾腾先生,更会给些银钱。


    这对他们帮助真的很大。


    当初也有人说,他们家建这宅子都不止五两银子,卖这么便宜合适吗?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宅子是他家祖父建造,确实耗费不少,据说至少几百两银子。


    可耗费又怎么样,到他这换不成银子,就不能给家人买口粮,更不能给妻子熬汤药。


    别说五两银子了,就算是三两,也不见得有人买得起。


    之后知县大人直接给了二十两,这价格让他没齿难忘。


    所以纪炀每次过来,都会有人迎接,这次也不例外。


    等纪炀到滕显住的院子,只见滕显家仆人在院子里无奈坐着。


    而滕显做葫芦的房间却漆黑一片,外面全都用黑布给封住了,封的严严实实,一丝光亮也没有。


    见纪炀过来,仆人立刻道:“老爷在做葫芦,所以才这么做了。”


    仆人都觉得老爷有点怪异了!


    谁家做葫芦不要光亮啊!还黑布遮住窗户?


    纪炀知道这位葫芦秀才的脾性,肯定是在做什么好东西,若不是这样的性格,他也不会做出价值不菲的葫芦艺术品。


    纪炀走到门前,开口道:“腾先生,你在忙吗?”


    “在!你快进来!”滕显听到是纪炀声音,这才道,“除了你,别人都不准进!”


    除了他都不能进?


    纪炀这下好奇滕显在做什么。


    从去年开始,他就一直在忙,好像有什么新的灵感,但算下来也有小半年了。


    要知道他上次做出名扬汴京的物件,也没这么长时间啊。


    纪炀小心翼翼推开门,又被滕显迅速关上,指着旁边那面墙道:“快看。”


    周围一片漆黑,只有桌子上的灯火发出光亮,而这灯火外面的灯罩乍一看像个南瓜灯,仔细看过去,原来是无腰葫芦。


    这葫芦削掉上面,只留了个鹅蛋大小的气孔,这气孔位置也很特殊。


    不过滕显让纪炀看的,显然是桌子旁边的墙面。


    只见这面墙上,有着烛光过去的倒影,而这影像分明是一片丰收的麦田,随着影像变化,丰收的田地上有了辛劳的农人,收割打谷,最后变成阳光普照。


    “怎么样!好看吗!?”滕显激动的话都快不出了,拉着纪炀道,“看,我做的葫芦。”


    这话中充满得意,也确实值得兴奋。


    纪炀再看半圆形的葫芦灯罩,上面精细刻着农人丰收图,因为葫芦的特性,雕刻的时候有诸多工艺可用,火烫烙印,小刀雕刻等等。


    里面烛光造成的气流让下面机关稍稍转动。


    因为晒干了的葫芦,再加上滕显有意打磨,这葫芦更是轻便,这气流就让葫芦灯罩缓缓转动。


    再有烛光在里面映照。


    于是就有了纪炀看到的一幕,一幅动起来的农人丰收图在墙上显现,就跟看幻灯片一样。


    这种东西在纸做的灯笼上也有体现,可远不如葫芦能雕刻的东西更多,葫芦的硬度能完成更多花样。


    滕显的雕刻技艺更是上了一层一楼。


    只是他这会还在感慨:“可惜葫芦不够圆,葫芦越圆,转动的时候越流畅。”


    纪炀也发现了,有几幕是有些卡顿的。


    只有更圆的葫芦,在转动之时画面才会显得平整流畅。


    但不够圆?


    不够圆在之前可能是问题,只能依靠葫芦正常生长,所以圆不圆看这个葫芦的造化。


    但今日他可是发现好东西了。


    如果两者结合?


    岂不是能做出流畅的画面?


    纪炀看向滕显,缓缓把改变葫芦形状的方法说出来,滕显差点跳起来。


    “对啊,这方法肯定可以,这样有更圆润的葫芦,我不用千里挑一,挑肚子圆润的葫芦了!那做出来的画面肯定更好看!”


    至少半个月没洗澡的滕显一站起来,纪炀下意识后退。


    做葫芦也要洗澡啊!


    滕显见他动作,嘿嘿一笑:“果然,果然还是你有办法,幸好你让人把我绑过来了。”


    “这东西,真是太好了。”


    “葫芦可太有意思了。”


    纪炀也觉得有意思,此时看看眼前的葫芦灯罩,开口道:“你这东西,我能不能买下。”


    滕显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第一个做成,做第二个不是问题,大手一挥:“冲着你能种出更圆润的葫芦,这个送你!我这多着呢。”


    说着给纪炀翻做出来葫芦灯罩,不过那些对他来说都是残次品。


    “你还能挑图案,嘿嘿这个是话本里的,也只能在青楼放。”


    “这个,这个老少皆宜,鱼戏莲叶。”


    “湖边垂钓,牧童吹笛。”


    不一会,滕显发出十七八个出来,都是他偷偷制成,除了纪炀谁都不给看,生怕别人学会了。


    他要靠这东西再次出名的!


    “不过你要这个做什么?我也看出来,你不是喜欢这种东西的人啊。”滕显一边翻一边道。


    “也没什么,送给皇上而已。”纪炀拿着农人丰收图,又挑了个湖边垂钓,莫名觉得这一幕有点眼熟。


    好像看过林家五姑娘跟乖乖他们钓鱼就这模样。


    想着自己跟她哥的关系,干脆给她寄一个,不枉江小子江乖乖时常挂念她。


    至于这丰收图。


    自然是给皇上的。


    如此精美又喜庆的葫芦灯罩,自然要献给皇上啊!


    刷刷皇帝好感,这总没错吧?


    再说,等以后各种形状的葫芦器具开始售卖的时,还会愁名气吗!还愁销路呢?


    滕显却差点一口水呛出来。


    给皇上?他没听错吧?


    他这东西能给皇上看吗?皇上不是最讨厌奢侈。


    等会,他这东西确实不奢侈,葫芦本就便宜,上面雕刻全是自己的手艺,更不会有事。


    里面的蜡烛也是最普通的。


    上面的图案才是重点,是皇上最喜欢的丰收图!


    他闷头做葫芦的人都知道,如今化肥正在推广,这个时候送个别样的丰收图过去,岂不是正好讨皇上欢心?


    千言万语堵在滕显心口,最后只能紧紧握住纪炀的手:“谢谢,太谢谢了,谢谢你让人把我绑到扶江县!”


    纪炀:???


    听听,这像在夸人吗???


    这像吗???


    像不像已经不重要了。


    滕显知道纪炀改变葫芦形状的方法之后,直接打包东西,要住到种葫芦的上集村。


    他要种出几个最圆润的葫芦出来!


    而且他对葫芦特性也了解,还能帮忙随时调整器具大小。


    所以平安刚从上集村回来,这又有去一趟了。


    还好平安是个好脾气的性子,还真的带着滕显主仆过去。


    纪炀估计,肯定又要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滕显。


    但滕显还说,等葫芦灯罩送到汴京,那边的热闹一定要跟他说,他爱做葫芦,也爱名声!


    肯定很有意思!


    这种坦坦荡荡的想法,让纪炀笑了又笑,怪不得滕显在汴京能有许多朋友,不仅因为他技艺好,也因为这个性格吧。


    送走滕显主仆,纪炀第一时间找人把东西寄出去,一份经由潞州送到汴京,另一份直接送到汴京林家。


    葫芦到底是个小插曲。


    但纪炀感觉,等到运河修成,他们扶江县的货物,一定会让世人震惊。:,,.
图片
新书推荐: 无声炽热[破镜重圆] [足球]马大喵与主席的闺女 声控漫画家GB 好事多磨 真酒在名柯世界贴贴 怀了豪门大少爷的崽 [足球]主职算命,兼职踢球 被虐的反派受总是痴迷我 兄长被认回东宫后 女装后成了校草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