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玫瑰茯苓糕

    姜南把粥煮上,听见院子里的声音,往火灶里放一块干柴,才出去。


    “孙婶,双儿姐。”


    “妹妹,夜里没被淋着吧?”


    柳双儿经过几次接触,她很喜欢姜南。


    再有就是,周婶在码头做吃食买卖,每逢遇到她公爹和相公,也是毫不吝啬把吃食给自家人。


    就这一份情,也是值得挂念的。


    今早她娘一起来就在念叨着说来这边看见。


    真如她娘说的,沈家小院真是一片狼藉。


    姜南拍拍握在自己手臂上的手,应道:“倒是没被淋着,快天亮了,这大风才把屋顶掀走,还是让人睡了个好觉。”


    院中人一听姜南的话,倒是笑出声来。


    老天做了一件坏事,又立马给点甜头的。


    天亮之后,雨也渐渐停下来。


    “哪有什么麻烦的,你只管说就是。”


    姜南说完话,孙柳豪气地说道。


    姜南笑眯眯把人送走,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雨后小吃,很顺利地卖光。


    姜南没带沈安一起来,时辰还早,她先去糕点铺子买了糕点,又买了肉。


    姜南回到家,周氏正在打理院子,把掉落的茅草收拾干净。


    姜南看了一下自己院子的情况,得先把房子修缮好。


    “阿娘,我来吧。”


    姜南走过去,帮着一起收拾,一瞬间安静,接着她说道:“阿娘,不若先请人把房子修一下吧。”


    话音一落,周氏手上动作一顿,愣住片刻,才说:“家中的存银够吗?”


    “阿娘,不用担心,总是要修的,这次修不完,就攒到下一次。”


    “阿娘,我们先请村长瞧瞧。”


    “小南你说了算。”


    周氏一切都以姜南为主,只要姜南说行,周氏就觉得一定可以。


    吃完饭,姜南和周氏提着糕点去村长家里。


    “小安,在家乖乖等着阿娘和嫂子回来啊。”


    “周氏,姜娘子?”


    开门的是村长的娘子,杨秀花。


    “秀花婶子,实在是打扰了。”


    “阿娘,是谁啊?”


    里头传来一道少女声。


    姜南抬眸一看,走出来一位面容清秀的小娘子,眼睫弯弯,嘴角挂着笑,瞧着就很和善。


    “你周婶和姜姐姐。”


    小女娘有些羞怯,怯生生地喊一声。


    “娟子去给你周婶和姜姐姐倒水来。”


    杨秀花说完,让两人赶紧进屋。


    “快进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一进屋,姜南先把手中的糕点递给杨秀花。


    “怎的还拿东西来呢。”


    杨秀花见此,也晓得姜南和周氏许是有事来求。


    姜南喝一口水,不甚好意思地说道:“昨日风雨太大,家里的屋顶被风刮破,想麻烦乾叔看看,能不能请人修缮修缮。”


    杨秀花闻言,眉睫一蹙,心中很为难:“娟子,你去地里喊你爹回家。”


    “多谢秀花婶。”


    姜南感激地道谢。


    不多时,沈乾跟着沈娟回家了。


    “秀花着急忙慌让娟子喊我回家做甚?”


    “周氏,姜南?”


    沈乾刚进院子,就看见和杨秀花攀谈的两人。


    “是周妹妹和姜娘子找你有事商量呢。”


    杨秀花起身,给沈乾拿了条半湿的帕子,又倒一碗水。


    “这怕是有些难。”


    沈乾听完姜南说的,他也有些为难。


    姜南想请人给家里修房子,一贯的规矩是,不算工钱,得包两顿饭。可他周氏家中的条件,着实为难。


    “乾叔别担心,不让叔叔伯伯白做。”


    姜南说完,停顿一瞬,接着道:“家中只有我和阿娘,请来帮工的叔伯,我们包一顿饭,每日再给十二文的工钱,乾叔您看如何?”


    “十二文!?”


    杨秀花惊讶地喊出声。


    十二文不算多,在外头做工,每日多有三十文,遇到好主家,能有四五十文,姜南这一开口就是十二文,还包一顿饭呢。


    别说杨秀花,连沈乾也惊住了。


    姜南连忙解释道:“先前,沈确托人送了书信和银两,这才敢来麻烦乾叔。”


    周氏神色一怔,话差点脱口而出。


    “可是真的?二郎还算有良心。”


    沈乾一时间没有去辨别姜南这句话的真伪,沈确是出了名的护短,不然也不会自愿去做工,无非是为了让自家阿娘和小弟过得好些。


    “你放心,叔今日就找好人,明日就来你家开始修屋。”


    “多谢乾叔照拂。”


    一路上,周氏都心神不宁,进院子的时候,险些被绊倒。姜南眼疾手快扶住周氏,眉头一紧,担忧地问:“阿娘可是身子不适。”


    周氏听言,拉住姜南的手,唇瓣紧抿,血色尽失,声音哽咽地问道:“小南说二郎给家中送信了可是真的?”


    姜南动容地看着满面愁容的周氏,握住人的手,进了院子,才低声说:“阿娘,沈确没寄信回来。”


    这话一出,姜南看见周氏眼中瞬间噙着泪。


    “但得说是他给的银两,防人之心不可无。”


    周氏缓过神,心中难掩失望。


    “是娘没想过来。”


    “阿娘······”


    姜南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周氏,她喜欢周氏对自己的温柔,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一位思念儿子的母亲。


    “无事,村长明日找人来修屋,那我在家做饭。”


    姜南点头,心中也有盘算,每日出摊时间短些,她就能赶回来。


    第二日,沈乾带着人如约而至,姜南见了见这些叔伯,她娘告诉她,这些多是她爹在世时交好的。


    她看了看,大概有六七人,她贵叔和虎子也在。


    沈乾的大儿子领头,他跟姜南商议了修屋材料,姜南给了他银两,拜托人给家里修结实些。


    来沈家小院的人,大多没把十二文工钱当真,只要午时能吃个饱饭就行。


    一早下地的人瞧见,有人去沈家小院,说:“沈家二房请人给家里修屋,每日十二文,还包饭呢。”


    “那些去的人,都是傻了不成,沈家二房拿来的银子,莫不是用野菜粥招待。”


    哄笑声此起彼伏,一旁的沈大富也听见了。


    他早就听说祖屋被前两日的大雨吹不行。


    二房就是被活该!


    姜南先去县上出摊,卖光后,她去买了肉,又买了一副下水和排骨,去了一趟药堂,买一些炖肉需要的食料。


    回到家,姜南瞧见小屋修缮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阿娘?小安?”


    “小安呢。”


    姜南听说沈安在后院帮着搬石头,又道:“阿娘,我来做饭。”


    姜南的动作快而利索,她先打水洗下水,一遍又一遍。


    忽的,外面响起一道嚣张的喊声:“姜南,姜南,你给我滚出来。”


    “姜南!”


    院子里做工的人都听见了,周氏出门一看,沈家大房的儿子,面露恶色。


    姜南没说话,外面那人越喊越脏。


    她把洗好的下水放进锅中煮着,端着污水,看也没看外面的人,扬起就是一泼。


    “姜南!!你个泼妇!!”


    姜南面无表情地看着院外,神色自若,声音轻蔑:“这哪里来的犬吠,比粪水还臭。”


    “还好,剩了不少洗下水的水,我再端来泼泼。”


    “姜南,你敢!”


    姜南听见这话,突然笑出来,不等对面的人说话转身端起水,就准备泼。


    那人只会嘴炮,看着姜南的动作,立马跑走,嘴里还不干净地骂着。


    姜南这一番操作,把屋顶劳作的人都看呆了。


    好生勇猛。


    随着时辰越近午时,劳作的人闻见阵阵飘香。


    肚子都咕噜咕噜地开始叫。


    “爹,好香。”


    一位年轻男娃咽了咽口水,使劲吸鼻子。


    男人想训孩子,好好做工,但这香味太霸道了。


    刚开始屋里传来辣子呛人的味道,慢慢的一股子肉香随之而来。


    姜南把做好的饭菜全都温好,而后准备做玫瑰茯苓糕。


    她离开药堂时,竟然看见有干玫瑰卖,她就买了些。


    她找孙婶借来石磨,把买来的茯苓和干玫瑰、糖粉放进石磨,磨成粉。


    她又把买来的糯米和大米分别磨成粉。


    两刻钟后,她终于准备好全部食材。


    她把玫瑰茯苓粉和两种米面粉混合在一起,慢慢往里加水,一直到混合的粉能捏合成团,轻碰又散的状态。


    她先过筛一遍,把筛好的米面粉分出一半,再加一些薯粉和药堂买的红曲粉,给糕点调调色。


    锅里放好蒸布,放圆笼屉,姜南先把白色米面粉铺一层,一点点仔细把表面抹平。


    再倒入调色的米面粉,同样抹平,固定好形状,再用小刀划块,大火蒸煮两刻钟。


    午时两刻,沈家小院里摆一张大桌,桌上摆着的都是硬菜。


    三碗蒸烧白,两大碗排骨汤,土豆炖下水,还有红烧下水,还有野菜炒鸡蛋,一旁还放着冷好的紫苏饮。


    “婶子,这也太丰盛了。”


    一个男娃,目瞪口呆地出声。


    就连沈乾的大儿子也觉得沈太大手笔了,桌上这么多肉。


    “各位叔伯,大哥干的都是辛苦活,自然是要吃饱喝好的。”


    一行人坐下,迫不及待地端碗吃菜。


    一顿饭吃得夸赞不断。


    午后做活都浑身干劲。


    下工时,姜南把工钱结好。


    又给人装了玫瑰茯苓糕。


    回到家帮工的人,有些被家人埋冤,有的确在惊呼。


    “当家的,你这是去哪里买的糕点?”


    桌上打开的不正是那粉红嫩白,散着淡香的茯苓糕。
图片
新书推荐: 在你眉梢点花灯 时光微微甜 枕边有你 终身最爱 是你路过我的倾城时光 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 菟丝花外室跑路了 燎原 不正经深情 吻你时春色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