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万德村。


    九点的时候,村口的篮球场上坐了好些人,多是上了年纪的阿奶和中年妇人,大家探着脖子齐齐望着直通村口的马路,似乎在等着什么。


    外地嫁过来的新媳妇从小卖部出来,见大家聚在村口,问正在擦烟柜的老板娘,指指不远处的众人,好奇问她们在干啥呢?往常唠嗑大家都不会跑篮球场这边来,都爱在村里那颗大榕树下坐,今儿怎么了?


    今天正好是清明,但这几年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寻常都是四月三号那天工厂、工地才正式放假,村里人都是三号那天才从外地回来,四号才开始扫墓,这会儿一大早的,要说是等儿子女儿,那也不能啊!


    他们村打工寻常都是去的广东和广州,回来一整天的路程,起码晚上才到家。


    老板娘两手撑着烟柜伸脖子看了眼,想到今儿是清明,立即懂了。


    “估计是在等秦家那孩子。”她说。


    “秦家?”


    万德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共一百三十三户人家,听说是什么朝的时候祖先们逃难逃到了这儿,后头见这儿好,便在这里扎了根,慢慢的繁衍生息,从最初的十来户人家,壮大到了今天一百多户,因此大姓人家多一些,特别是梁家,村里大部分都是梁姓,秦家就那么两户。


    年轻媳妇是去年中秋刚嫁过来的,结婚不久便跟老公去了外头打工,还是今年怀了身子不方便继续干活才留村里,对秦家了解的不多,猜想老板娘说的应该是秦二叔家。


    “秦二叔家那孩子不是在家了吗?”


    秦家有两兄弟,秦老大秦明下面有两个儿子,一个秦自礼二十四,一个秦自然二十二,都不读书了,初中出来后就跟着秦明去了广州,后头听说大儿子染上了赌博,存不了钱,班也不好好上,时常翘班去打赌,后头被开了,这人也不是个勤快的,十来份工作都是做了几天就不了了知。


    小儿子倒是个老实人,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做什么都慢吞吞,就一米六多的个,两条腿就跟筷子似的,瘦得让人以为他没吃过饭,天天喝的自来水,还常年黑色紧身裤,堂堂男人看着是比女人还不如。


    村里人常说没文化,就得去搬砖,进厂去打螺丝,可秦明小儿子是搬砖人包工头都不愿要,进厂拧螺丝,手脚又慢吞吞,进了两天就被赶出来了。


    两个儿子不成器,秦明就带孩子回了家,在家务农,种些小番茄卖。


    而秦明的弟弟秦亮底下就一个儿子,叫秦自文,今年刚高三,在镇上高中就读,内宿生。


    他们村离镇上不远,就几个公里的路,昨儿一放假,秦自文就搭三轮车回来了。


    现在大家等的是谁啊?


    老板娘知道新媳妇不懂,这会儿正好不忙,便跟她唠道:“你新来的可能不知道,这秦老大他啊!其实还有个儿子。”


    “啊?”新媳妇这下真的是吃了一惊:“秦明叔还有一儿子?我怎么没见过?”


    “是跟他前妻生的,离婚二十几年了,那孩子一直在北京,你不知道没见过正常。”


    看见新媳妇一脸八卦,老板娘说的起劲。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一九九二年那时候经济不算得好,那会儿村里谁家有台黑白电视,都得翘个大拇指,不像现在,家电入百家,没什么好稀罕。


    但九二年,那时候穷啊!一斤肉才两三块钱,一个月工资若有五六十块,那都算是高薪工资了。


    穷不说,也没什么九年义务。


    秦家老大秦明二年级就没有读书了,一直在村里种田,十八岁那年,和隔壁村的姑娘结了婚。


    后来好几年那姑娘都怀不上孩子,又离了,秦明通过亲戚介绍,又在隔壁村娶了个姑娘,叫唐娟。


    那会儿九五年,已经有外出打工的潮流了。


    秦明在家里种了十来年地,娶两次老婆就把家里的钱全花了个光,听人说外头打工赚的多,两个月的工资能比他在家种一年玉米还要赚的多,秦明脑子热,胆也大,带着老婆就去了。


    九八年,他老婆在外地城中村民租房里生了个儿子。


    那时候虽已经九八年了,清朝也早已不在,但秦明还是老一辈思想,觉得孩子还得是带把的好。


    所以第一个儿子他还是疼的,还花了六毛钱请人给孩子取了名,叫秦自衡。


    秦明有儿子了很高兴,唐娟得照顾孩子干不了活,回老家住的话压力能小些,在城里一把青菜都得花钱买,水电也比老家贵,但秦明舍不得儿子,硬是让唐娟留城里。


    秦自衡打小就漂亮,虽是男孩,可才一岁就跟个洋娃娃一样,大眼睛,长睫毛,皮肤白白的,一头很软的头发,每次秦明带他出去,谁见了都要夸,甚至还要给他塞东西,都是些几分钱的彩色硬糖。


    那时候他们住的租出房附近小娃儿还挺多,但秦自衡最是好,秦明自豪得厉害,卸货回来再累,哪怕在外头干了十个小时,回来腰都直不起来,他也要带着秦自衡去楼下逛逛。


    大家羡慕的神色,说的那些好话,他听了一天的疲惫便能一扫而光,比喝了酒还要高兴。


    不过他没能自豪多久,因为秦自衡两岁了,却还不会说话。


    大家也渐渐议论纷纷。


    议论啥?


    大家都说秦自衡和秦明长得不像。


    秦自衡白白的,皮肤又滑又嫩,一张小脸就跟白面包子一样,还漂亮得厉害,村里打小好吃好喝养出来的,也没能这般漂亮。


    而秦明啥个样呢?一米六七的个头,黑黑的,不是晒黑,而是他天色肤色就有些黑,单眼皮,厚嘴唇,说好听一点,也就是个中规中矩的长相,说难听点,就那样。


    他老婆唐娟模样也没怎么出众,内双,眼睛看起来肿肿的,两人还都是塌鼻子。


    但唐娟胜在皮肤白,身材好,整体看着也好看。


    住城中村的,大多都是外来务工的,没什么文化,一见秦自衡和秦明不太像,又见他嘚瑟得厉害,说话就难听了。


    那时候正巧唐娟也不太安分,大概是闲出毛病来了,她开始学城里人打扮,穿的露了些,明明城里人也这么穿,大家也没说啥,可好像村里来的,就好欺负一样,大家偏的要说她不正经,白花花的腿就露外头,还穿花裙子,电大波浪,涂红唇,真真不正经,像发廊里的娘们。


    而也是凑巧,那时候住秦明隔壁的老王长的也不咋的,但他是个知识分子,听说是初中毕业的,在什么饭店当领班,工资还不错,但人不太老实,张嘴就是甜言蜜语,唐娟被甜了几句,又见对方有份体面的好工作,还是个文化人,跟秦明那粗汉子完全不一样,就脑子有坑了,和他滚到了一起。


    而那时候秦自衡两岁了,还不会开口说话,大家已经背地说的厉害,又说什么没准是个野种,啥野种?


    直到亲自见着老婆从人老王房里出来,秦明懂了。


    后头三人闹了起来。


    秦明不愿要孩子了,说孩子是老王的。


    老王不认,他也丑啊!这一看就不是他的种,而且他花了两年时间才把唐娟哄床上,刚困一觉,孩子就两岁大了?


    那是谁的?


    秦明开始带着儿子小蝌蚪找爸爸。


    后来还是听人说去医院,做什么亲子鉴定就能知道了,秦明立马带着孩子去。


    结果出来,孩子是秦明的。


    这孩子他赖不掉。


    那会儿秦明和唐娟已经回村火速离了婚,两千年的时候村里离婚的还挺少,没现在这么普遍,唐娟没要儿子,又嫌丢脸,婚一离就走了,继续外出打工。


    秦明也受不了村里的流言蜚语,就把秦自衡留家里让秦爷爷照顾,也跑外头打工去了。


    这一去就是三年,再回来时他老婆又有了,就是儿子都已经两岁大。


    “说起来,宝娃儿也是个可怜的。”老板娘叹了口气。


    秦自衡小名宝娃儿,是他爷爷给他取的,秦自衡刚被送回来的时候和村里的孩子一点都不一样,他不野,也不闹,不会到处瞎跑,白白净净的,也瘦瘦的,总是安安静静,秦爷爷觉他那名字叫不顺口,便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宝娃儿。


    他说这孩子没娘疼没爹爱,各个不愿要他,把他丢家里跟自己这个老头子在一起,都没人爱,那他爱。


    这就是他的宝娃儿。


    “那孩子从小就跟村里的孩子不一样,他四岁才会开口说话,秦大伯以前读过点书,好像听说还下过乡咧,那时候他哄宝娃儿,怎么哄宝娃儿都不感兴趣,给他做弹弓他不爱,抓蛐蛐他也不喜欢,后头有人来和秦大伯借钱,秦大伯拿粉笔在门板上记账,发现宝娃儿定定看,老爷子就问他,想认字啊?谁知宝娃儿竟然点头了。”老板娘说。


    后来秦爷爷一放牛回来,得了空就教秦自衡数数认字,久而久之,秦自衡认得了好些字。


    两千零二年那会儿,偏远地区还没有什么所谓的幼儿园,七岁就能直接上小学。


    镇上就有两所小学,那会儿小学也不太严,一所是新建的,有宿舍楼,有水泥操场,还有围墙和保安室。


    但新学校一学期要八十九块钱。


    旧小学那边是文/化/大革/命那会儿就在了的,没那么正规,就三间小教室,外边是一不知道被多少代人踩得油光水亮的土操场,边上还长满了草,操场左右两边的篮球板上的木板早烂得不成样子,那三间教室门窗也是歪歪斜斜,里头的课桌更是烂的烂,坏的坏,好些课桌上头木板都裂开了,桌子上还有被学生拿小刀刮的划痕和写的字,哪哪都透着一股子上了年纪的气息,处处都是腐朽,只教室前头一红色国旗迎风飘扬。


    这是老小学唯一一样新物件。


    这边没有围墙,没有保安,只一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在任职,又教语文又教数学和体育。
图片
新书推荐: 婚内上瘾 抱错亿万娇妻 八零家属院来了新嫂子 风信子的春天 爱意上浮 在北京送外卖的日子 Kiss萝莉三公主 贴近 冷雨烈情 重生王爷穿越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