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姜汁撞奶◎
林杏月问得又快又急,她实在是很想知道有没有这些东西。
对于一个厨师来说,如果有这些东西的话,简直是如虎添翼,都不敢想象能做出什么好吃的来。
“应当是有的,官家同我说,先前派去的好几拨人,这几年一直在那边找,把大部分的东西都找到了。”
林杏月一下子就激动地站了起来:“这可太好了!先不说红薯、土豆、玉米这些东西有多好吃,就那产量,到时候恐怕真的能改变不少事。”
“谁说不是呢,好歹也算是一桩好事啊。”
石娘子当天晚上就留了下来,和林杏月住在一个屋子里,她也告诉了林杏月自己上辈子的名字:“以后你就叫我石珍言就行。”
林杏月笑嘻嘻地答应了,“你叫我杏月就行,以前同学同事都是这么叫我的。”
分享名字很快乐,石珍言拉着林杏月的手,悄悄地问她:“咱们两个下午说话的时候,那个一直盯着你看的人是谁?”
林杏月想装傻充愣:“哪里有?你说的是外面的客人吗?”
“你少跟我装糊涂,我都看到你也看了好几眼过去了。”
林杏月知道打哈哈过不去,只好承认:“是一块儿长大的一个弟弟。”
石珍言夸张地瞪大了眼睛,用胳膊捅了一下林杏月:“行啊,都能找着个弟弟了。”
林杏月觉得耳朵和脸蛋都有些发烫,赶紧换了个话题,问石珍言:“那你和官家是怎么回事?”
石珍言顿时不说话了,把身子往床上一瘫,好半天才说:“谁知道,反正他答应了让我自由,我打算等年后就继续去外面游山玩水。”
虽然在古代游山玩水不是那么方便,但好在她手里不缺银子,路上也有官家给她找的护卫,还是能一路上顺顺当当。
林杏月听着都羡慕起来:“我也想出去玩了,来到这里之后,一直困在这里,都还没有出去玩过。”
石珍言却说:“你就是个操劳的命,现在就是让你出去,你也定然放不下这边的事,还是等以后吧。”
林杏月的确是这种操劳的命,说:“那说好了,以后等我把这边的情况捋顺了,可要跟着你一块去转一转。”
“当然,我正好一个人出去也觉得没意思,咱们俩一块儿去,还能说说话。”
虽然石珍言说了年前这段时间都会留在铺子这边,等年后春暖花开了才会出发,可是两个人还是有许多话说不完。
上次是在宫里面,不大方便,这次没了那么多顾虑,把两个人从前是做什么的、在哪个城市生活过这些都说了出来。
林杏月这才发现,她和石珍言并不在同一个时空,两个人之间差了将近十年。
“也可能是因为咱们穿来的时候不一样,我可是比你早一步穿过来的。”石珍言笑着说。
石珍言可能从来没和人说起过这些,滔滔不绝地把她在宫里遇到的事情都说了出来:“我一睁眼,知道这是古代,就知道我这是中了大了,那个破地方,谁想去啊。”
林杏月深表同感:“虽然我是胎穿的,可我有了前世的记忆之后,知道自己只是个家生子,轻易不能出来,也是一样的心情。”
“可不是嘛,真想对着老天爷狠狠骂上几句,怎么这样倒霉的事情就轮到咱们了呢。”
林金兰则是搬着被褥,来到冯大娘和玉姐儿这边睡觉,冯大娘早就有一肚子话想跟林金兰说,见她来了,赶紧让她坐到身边:“那个就是那从宫里出来的娘娘?”
冯大娘到现在还有些不可置信,虽然知道林杏月当时能顺利出来,也和宫里的这位娘娘有关系,可还是没什么实感,不知道林杏月怎么就和她认识了。
林金兰也十分好奇,她知道的比冯大娘多一些,就把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应当是,我听月姐儿说,两个人会的很多菜色都一样,天底下再也找不出和她们如此相像的人了。”
冯大娘念了句阿弥陀佛,就神秘兮兮地问林金兰:“你看出来没,徐柏和你月姐儿之间,是不是有些不对劲?”
林金兰先翻了个白眼,才说:“我早就看出来了,那徐柏没被放出来之前,就对月姐儿居心叵测,我还去警告过他呢。”
冯大娘不知道还有这一出,嗔怪了林金兰一下:“你这丫头,胆子也太大了,也不和我商量一声就瞎去开口,万一真把两个人的好事给搅黄了,有你后悔的时候。”
“要是能轻易被搅黄的话,那也不必觉得是好事了,咱们月姐儿这样好的条件,什么样的找不到,何必屈就于此。”
冯大娘倒是有些诧异:“我还以为你会觉得他俩在一块好呢。”
“也不是说不好,就是他可比月姐儿小那么几个月呢,你说现在,他也没有什么正经营生,除了听话可靠一些,再挑不出什么好的地方来了。”
冯大娘格外高看了林金兰一眼:“倒是没想到你想得这么周全,这话倒是在理。世人对小郎君就是宽容的很,哪怕长得稍微差一点,不是个缺胳膊缺腿的,也不会缺了有人给说亲。”
“说是这么说,可咱们家月姐儿哪里都好,不说配哪个府里的郎君,最起码也得是个读书人才行。”
冯大娘点点头,林金兰还没来得及高兴,谁知道冯大娘话锋一转,说起那些男人如何花天酒地:“多的是那些男人品行可不太好,轻则动手打人,重则害人性命,到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只对外说是得了急病,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玉姐儿也一直竖着耳朵在听,这时候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声音都哆嗦起来:“真会这般吗?”
冯大娘点点头:“要不是说,就得找那知根知底的,再如何也不会做出太过分的事情来。我先前没被嫁过来的时候,同一个村子的一个嫂子就是这般没的,她男人对外说是得了病没挺过去,可是私下里都传,是他喝醉了酒动起手来,把人直接推到在地上,不小心磕到了桌子边缘,这才没了命。”
林金兰也听得害怕起来:“难不成她娘家没有去讨说法?”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娘家人就算知道有不妥,也只能去闹一闹,官府的人也不愿意管这种事,多的是和稀泥的。”
林金兰若有所思起来:“那我也得找一个知根知底的。”
“也不用一棒子打死,只是找个伴儿过一辈子,心里想的是这个人好不好,而不是去看他家里有多少钱、地位有多高。”
冯大娘是吃了所嫁非人的苦,当初被婆家的人磋磨得够呛,天天受气。
林杏月那死去的老爹根本就是愚孝,连霍稀泥的本事也没有,成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他娘把他拉扯大如何如何辛苦。
饶是过了这么多年,冯大娘想起来还是觉得胸口堵得慌,直接跟林金兰说了起来:“你说拉扯他辛苦,就非得让我恭恭敬敬地对他娘说话,连声音稍大点也不成,不然就是我不孝敬,也不看看他们做的那些事儿,配不配我孝敬。”
林金兰对林婆子他们也是厌恶得很,跟着骂起来:“恶有恶报,如今他们一家子都在庄子里干苦力,可得等着过苦日子吧。”
不过被这么一说,第二天林金兰再看徐柏的时候,就没有先前那般不顺眼,就像冯大娘说的,知根知底的好处就是不担心他会做出伤害林杏月的事情。
昨天那柴火一直慢慢烘烤着土窑,半夜里徐柏起来,又往里面添了一次柴火,林杏月第二天过来看的时候,那土窑的温度已经干得差不多了。
“嗯,咱们今天就可以用这土窑做窑鸡来卖了。”
石珍言是从宫里出来的,到底和铺子里的其他人有些格格不入,大家也都不敢同她多说什么话,只敢远远地瞧着。
石珍言也不在乎,把那土窑仔细看了一圈,听说他们要做窑鸡,眼睛亮了亮:“你说这土窑能不能用来烤鸭和烤鱼呢?”
“应当也是可以的,不过要是真做了这两样东西,咱们怕是又要忙得脚不沾地了。”
石珍言也不失望,直接挽起袖子,帮着他们一块儿忙活起来,还和林杏月开玩笑:“这几天我住在你这里,可得多做些好吃的。”
林杏月笑着说:“好像你不会做似的,也得让我尝尝你的手艺。”
石珍言一口就答应下来:“我瞧着你们灶间还有牛乳,等会儿给你做姜撞奶吃。”
冬天里吃姜撞奶,正好可以暖身驱寒,林杏月眼睛一亮:“那我便等着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给林杏月做吃的,石珍言也来了兴致,把窑鸡处理好之后,就进了灶间。
常娘子和闫大娘正在那边帮着做米粉,看见她来,都有些拘谨。
“没事,我也就是个普通人,只把我当成你们月姐儿的姐姐就行。”
闫大娘见她没有一点架子,也放下心来,问她:“都需要些什么?”
“我得用一些生姜,切成姜末才行。”
闫大娘听了,就帮着把生姜切成姜末,等姜末切好之后,石珍言用纱布包裹着,挤出一些姜汁倒入碗中。
牛乳也被放到小锅里,小火慢热着,边煮边往里放些白糖,等牛乳微微有些冒泡、边缘开始小沸腾的时候,就可以端起来稍微凉一会儿。
再把这牛乳直接快速倒入装有姜汁的碗中,倒完以后也不要晃动碗,大概静置片刻的功夫,直到牛乳凝固成嫩滑的布丁状,就可以吃了。
【作者有话说】
啦啦啦
147
第147章
◎姜汁撞奶(2)◎
“哇,这牛乳竟然成了这样子!”
盛在碗里的姜汁撞奶,像一块凝脂般的白玉,用勺子轻轻一触,奶冻会微微颤动,看着就很吸引人。
石珍言做的姜汁撞奶并不多,刚刚够几个小娘子分一分。
林杏月趁着大家不那么忙的时候,招呼她们过来:“快尝一尝,说起来,珍言姐姐的手艺一点也不比我差。”
石珍言在一旁捂嘴笑:“我知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摆明了是想让我留下来多给你做些吃的呢。”
林杏月没想到被她一眼识破,只能吐吐舌头,拿勺子舀了一勺姜汁撞奶。
先入口的是牛乳特有的香甜,嫩滑的质地让那种香味更加突出,接着便是姜味微辣的独特口感袭来,不过那辣味比较轻微,不会太刺激,恰好能和牛奶的甜味相互中和。
“怎么这么嫩滑!”第一口含在嘴里时,闫大娘下意识地闭紧了嘴,那滑溜溜的奶冻就顺着喉咙往下不由自主的滑。
闫大娘看着石珍言做出来的,真没想到这几个瞧着岁数都不大的姑娘,手艺却这般了得,她打算回去之后也跟家里人试着做一做。
“是好吃,那姜的味道藏在牛乳里,若有若无的,喝下去倒是觉得有一股暖意。”
这股暖意带着些清爽的刺激感,又恰好驱散了奶味的厚重,她们在这里喝得十分起劲,那边没有分到的徐勇急得上窜下跳。
“到底是个什么味道呢?我还没吃过这姜汁和牛乳配在一块儿的呢。”
偏偏宋石头在那边挑豆子,徐柏已经开始整理之前没算好的账目,两个人都忙得头也不抬,这让徐勇觉得他们很没意思,频频扭头往那边看去。
好在他一直运气不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眼神太过直白,石珍言还真给他分出了一小碗,让他尝尝味道。
徐勇接过这小半碗姜撞奶,激动得一蹦三跳,端回了屋子里,摆明了要偷偷把这一小碗姜汁撞奶全尝完。
到了屋子里,不等关上门,他就急吼吼地舀起一大勺塞进嘴里,烫得他舌头在嘴里飞快地打转,却舍不得吐*出来,喉结上下滚动着咽下。
“太好吃了!”
张婶娘看到了,忍不住嘀咕了两句:“也太没出息了些,满心满眼都是那些吃的。”
徐勇听到也不恼,直到吃完才满意的出来。
很快,铺子里就坐满了来吃东西的人,听说有年货窑鸡,不管是来吃早餐还是来吃米粉的,走之前都预定了几只。
林杏月又去找纸马铺的李掌柜做了些纸封,专门放在窑鸡上面,也算是他们小饭馆的一个特色。
石珍言帮着干活时,问起有没有其他铺子做些不好的事情。
“那倒没有,最多是模仿咱们家做的这些吃食,不过你也知道,再怎么模仿,味道还是有些不同的。”
林杏月就把前段时间找了闫大娘、常娘子帮忙的事说了出来,“也是我幸运,找的这几个帮忙干活的,心思都没那么多。”
石珍言点点头:“这倒是真的,虽然她们的手艺不是特别好,但人品都还行。”
林杏月就给石珍言指了指王小娘子:“多亏了她帮着张罗,我发现她这看人的眼光可真是不错。”
王小娘子听见在说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哪就有说的这么夸张了。”
“这个不是夸张,本就是你选的这些人好。”张婶娘也来凑了几句。
王小娘子和柳娘子一样,都是她们小饭馆里的中流砥柱了。
那窑鸡卖得十分好,后院里的两个窑几乎昼夜不停地运作着。
等到腊月十六这天,林杏月打算把铺子关了,等到过了正月十五再开门,也就是说,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不开门。
一来,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有许多事情要忙,闫大娘这两天因着家里的事情已经开始请假,其他人虽然没说,却也都要忙着自家的事。
二来,林杏月想趁着这个时候把二楼的雅间装出来,等明年开铺子的时候,楼上便也可以用了。
走之前,林杏月不仅给每个人包了个大红包,还把铺子里准备的窑鸡和各色东西包成年货,让大家带回去。
“这些东西如今可值钱了,不管是自己家吃还是拿去送人,都有面子。”
他们这里卖的这些年货,到后头很快就被一抢而空,那些当时犹豫着没有多定些年货的人都后悔不已。
就说这窑鸡,家家户户稍微有些余钱的,过年的时候都会吃些鸡肉、鱼肉,而这窑鸡的价格和平时没什么大差别,味道却是独一无二的,光那窑鸡上面写着的“杏月小饭馆”几个字,拿出去就让人觉得很有面子。
要是拿着去送礼,对方看到是这杏月小饭馆的东西,也会多高看一眼。
这也导致他们这些人,这些天忙前忙后,连睡觉时间都少了许多。
等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他们这些人时,林杏月也重重地呼出了一口气:“这一年到头,可算是没有白忙活。”
“谁说不是呢,去年咱们都还在府里过节,今年却已经搬了出来。”
林杏月笑着同大家说:“今年这年可和以前不一样,咱们都成了自由身,说什么也得好好过一过。”
“对对,咱们要好好庆祝自由!”石珍言很快跟上了林杏月的思路,两个人便想着怎么好好庆祝一番。
“咱们就多整治些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徐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料却被林金兰怼了回去。
“一天到晚就知道让月姐做吃的,她也很累的好不好。”
林金兰一开口,徐勇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不敢再多说话。
“这倒也是,不如勇子哥你试着做些吃食吧。”林杏月说。
她这么一开口,把徐勇吓了一大跳:“我可不行,我能做出来什么好吃的。”
他们正在大厅里热闹地说着,铺子外面的门就被敲响了。
“咱们今天闭店了,到正月十六再开门。”张婶娘打开门就说。
“哎哟,怎么这么早就关门了?都还没到小年呢,你们这里还有年货卖不?”
“没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说这话的是一个常来往于汴京和临安之间的商人,原本要在过年之前回去,不过走之前,一块儿合作做生意的人给了他几只窑鸡,让他拿回去。
偏偏他认出来是小饭馆里做的,没忍住便吃了一个,这一吃就喜欢上了那窑鸡的味道,便想着多带一些回去,他家族人多,正好一家分享一些。
听说没有了,只能在那边惋惜:“原来是不知道咱们这里也卖些年货,要是早知道,定然要多带些走。”
也是他这段时间实在太忙,平日里想吃小饭馆里的东西,也多是叫闲汉来送,没有亲自过来,说着又埋怨起给他送东西的那闲汉:“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不同我说。”
只是再后悔也没办法,只能摇着头失望地回去,想着亏得还有别人送的那几只窑鸡,只好先不送人,自家分了吃才好。
“要是国子监不定这么些窑鸡的话,想着应该还能多卖几天。”张婶娘把门窗重新关好之后这般说道。
过了几天,苏祭酒又再次找上门,说了马上要放假的事情,这次大考成绩优异或者进步的人,也都要有奖励。
这一段时间以来,国子监的这些学生们进步都十分明显,苏祭酒很是满意,就连官家知道以后也夸奖了他们国子监,这让苏祭酒更加激动,特地来找林杏月多订些奖品。
上一次林杏月拒绝了,如今人手多了起来,又有柳娘子和石珍言帮忙,她便应承下来,多做的那些窑鸡都是给国子监那边的。
是以,国子监放假的时候,那些成绩不错或者进步明显的人,都雄赳赳气昂昂地提着窑鸡出来。
这些人也不让身边的小厮帮忙提,那些小厮都在拿着行李,一来没有空余的手,二来这么露脸的好机会,他们也不愿意让出去。
在外头等着接自家小郎君的人,自然也看到了那些提着窑鸡出来的,又听说只有表现不错的人才能得到,一个个的像是得了什么好东西一样,恨不得把那窑鸡挂在马车外面让大家都看见。
往国子监送的窑鸡上面虽然没有写着小饭馆的名字,但是好些人都已经知道这是小饭馆里做出来的,又听张博士他们偶尔外出,就是去了这小饭馆吃东西。
一放假,这些人就马不停蹄地奔向小饭馆,纷纷要犒劳一下自己这实在馋得慌的嘴巴,可惜才吃了一天,小饭馆就因放年假关门了。
一时之间,众人都有些失落。
“怎么这么早就关门了,那些大酒楼都到年前才关门呢。”
“就是,咱们过去看一看,万一被咱们给敲开了呢?”
“你们家有人给送那些窑鸡没?我吃了一个,那个味道啊,真是绝了。”
“我也尝了一个,虽然不是祭酒给奖的,但是味道是真的没有话说啊。”
林杏月原本在第二天就要去找徐泥瓦过来看看怎么装修,结果门前小饭馆来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作者有话说】
比心心,感觉快要完结了
148
第148章
◎栗子红豆沙+羊肉拉面◎
“再开几天门吧,小娘子,咱们这都还没有吃够呢。”
“就是就是,哪有关门这么早的。”
林杏月一出门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险些愣在原地,好在这些人也只是远远地说着,并没有一下子围上来。
她只得把收拾二楼的事情拿出来说:“要是再开一段时间,这二楼就收拾不出来了。”
“这有什么难的,到时候我们这府里一人出上十来个人,还怕收拾不好?”
“我一个人就能给你包了,小娘子你只管开门,剩下的我们来包圆了。”
其他人听到动静也都出来了,林杏月在那里解释得很是为难,冯大娘直接提高了嗓门:“你们愿意吃咱们家的东西,咱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可这马上就到过年的时候了,帮工的人也要回去,咱们自家也要收拾收拾,开小饭馆这么长时间,东西都还没有整治过呢。”
冯大娘这人平时有些直来直去,到了要考虑很多事的时候,她又能说到点子上,单单这几句话,就把那些人堵在了嘴里。
张婶娘出来帮着圆场:“等年后我们尽早开门,到时候大家再来。”
这样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那些人总算是走了。
“这被人成天惦记着也不是个事儿。”冯大娘无奈地摇摇头,催着林杏月早些出去。
林杏月和石珍言、柳娘子三个人一块出去找徐泥瓦,哪怕临近年关,汴京城里也依旧热闹得很。
她们三个都没什么机会出来逛,一路上看得很是认真。
柳娘子也是个醉心厨艺的,之前尝了姜撞奶,觉得味道好吃,路上就忍不住多问了起来。
石珍言也不端着架子,大大方方地和她简单说了说。
说完就问一旁的林杏月:“你闻到旁边栗子的味道了吗?”
果然不远处的路边有卖糖炒栗子的,飘出来的味道十分香甜,让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要多停留一下脚步。
“闻到了,那咱们买些栗子吃吧。”
三人买了一大袋,边走边拿着吃。
糖炒栗子的外壳红亮,剥开之后还冒着热气,里面的栗子肉带着几分香甜,又夹杂着几分焦糖的气息,吃到嘴里软糯香甜,让人根本就停不下来。
林杏月想了想,又去买了些生栗子提着,打算回去做些吃食。
“要做什么呢?”
“想做栗子红豆沙。”
“这个好,冬天就该多吃些栗子。”
柳娘子非常擅长做点心,听了也来了兴致,“走走,咱们快些去找徐泥瓦,也能早些回去做。”
她们到了徐泥瓦的住处,林杏月之前和张婶娘还来吃过席,徐泥瓦看见她过来,连连擦了擦手,问有什么事情。
他们这些泥瓦工人还没休息,听说要干到小年之前。
“就是想把我们二楼重新收拾一下。”
徐泥瓦一口就应了下来:“这包在我身上,我再去找几个手艺不错的工友,明儿就过去做。”
接着又谈好了价钱,徐泥瓦说工钱不用多给,只要林杏月给他们提供一日三餐就行:“到时候就是不给工钱,咱们也乐意去呢。”
林杏月坚持要给工钱,管饭不过是再多添几双筷子的事情。
他们现在小饭馆里的人不少,本就是要做大锅饭的,多几个人也没什么差别。
回去之后,林杏月先把红豆洗净,略微泡了泡,之后放到锅里,转成小火慢慢煮,差不多一个多时辰,这红豆才能煮得软烂,一捏就碎。
这期间,她们把栗子煮熟之后切成小块,放入碗中用勺子压成了泥。
等红豆差不多煮好了,便把红豆放到外头的磨盘里,把徐勇和宋石头叫了出来,让他们两个帮忙把红豆磨成细腻的豆沙泥。
若是喜欢吃稍微带些颗粒的,也不用这般磨,不过林杏月还是喜欢那种细腻一些的。
这两个人乐颠颠地就过来了,就连在教玉姐儿念书的徐柏也跟着过来帮了会儿忙。
等豆沙泥磨好之后,再倒到锅里面,小火翻炒,放入冰糖和栗子泥,直到豆沙逐渐变得浓稠不粘锅的时候,再加入一小勺的油,翻炒一会儿便可离火。
这做好的栗子红豆沙还不能马上吃,略微放一放,等凉了之后吃起来味道要更清爽一些。
“若是有奶油的话,在外面抹上一层也好吃。”
石珍言很想吃打发出来的奶油,只是这奶油和黄油又不一样,做起来要更难一些,林杏月就说等改天了总要试一试。
“咱们这么多双手,慢慢轮换着也能做出来。”
放凉之后,那做好的栗子红豆沙外观十分诱人,呈现出一种红棕色,那是红豆沙和栗子融合在一起的颜色。
大概是因为放凉的原因,红豆沙看起来要更扎实一些。
“都快来尝一尝。”
柳娘子和石珍言把其他人叫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坐下品尝。
这栗子红豆沙一入口,先感受到的是软糯的口感,又顺滑又细腻,抿上一口便能感受到豆沙在舌尖化开,整体是清甜不腻的口感,又带着栗子本身的甘甜,两种香味交织在一起。
且因着在外面放了一会儿,凉了之后的口感更扎实一些,冰凉顺滑,香味也是慢慢释放开来,吃到嘴里清爽又满足。
“不错不错,这道糕点等以后有了雅间,我们倒是可以作为小点心供应。”
石珍言点点头又提议,“下回可以试试做枣糕,往里面多放一些大枣、核桃,吃起来口感也香得很。”
林杏月应下来:“对对,下回再试着做那枣糕。”
别看这枣糕名字听起来普通,可那大枣本身的甘甜和里面放的核桃、葡萄干等等配在一起,让人吃着就觉得舒服又满足。
徐泥瓦第二天就带了好几个人过来,听说小饭馆这边需要重新收拾二楼,还管饭,好些原本打算回老家的外地工人也不打算回去了,想要留下来。
不过本地的人都抢着过来,那些外地的便被他们以一年到头总得回家看看为由劝走了。
徐泥瓦也怕给林杏月添麻烦,来了先说只吃家常便饭就行:“也不用特地给咱们做,像那肉夹馍就不错。
其他人一听徐泥瓦这么说,都忍不住朝他翻起白眼,这人不知怎么的,眼里就只有那肉夹馍,别的再好吃他仿佛也看不上眼。
张婶娘打趣他:“这难不成以后生了小宝宝,还真叫小肉夹馍呀?”
徐泥瓦倒没觉得这个名字有什么不好,喜滋滋地点点头,不过想到自家娘子,又摇摇头:“还是得听我家娘子的。”
打趣完,林杏月就带着徐泥瓦上了二楼,说了自己想要怎么装修。
之所以找徐泥瓦,也是看中他会认真听别人的想法,像做面包窑的时候,哪怕不理解,徐泥瓦也还是按照林杏月的步骤做了下来。
徐泥瓦也在那边认真地记着,时不时还和后头的那些匠人交流一下,看能不能做到。
原本二楼就布置了些雅间,不过不大符合林杏月的要求,需要重新拆除再修建。
知道他们年后还要等着开门,徐泥瓦他们当天就开了工。
林杏月想着他们干的是力气活,不如做些汤面出来,既能顶饱,喝了全身也舒服。
这做起来不难,有林金兰、柳娘子帮忙打下手,做的也快。
有的切配菜,有的把面粉揉成面团,再经过拉伸、折叠做成面条。
面条细分起来能分成毛细、二细、三细、韭叶、宽面等等,林杏月拉扯面条的时候没做那么多,只选了二细和韭叶两种。
汤底用的是羊肉、羊骨头,放在锅里长时间熬煮,那汤底也会变得浓郁鲜香。
在二楼干活的这些匠人很快就闻到了传来的香味,一个个忍不住吸着鼻子,只觉浑身干劲更足了。
“大家都加把劲儿,怎么也得对得起晌午吃的这顿饭!”
从二楼的窗户看下去,能看到小院里众人忙碌的身影,单闻那味道就知道是用了羊肉的。
羊肉价贵,几个匠人心里既觉得不好意思,又觉得很受用,干起活来自然更卖力了。
等到晌午的时候,一碗碗汤底透亮的面条端了上来,有韭叶和细面,上面铺着切成薄片的羊肉,肥瘦相间,表面还泛着一层油光,又有香菜、葱花、萝卜片等等放在最上面,看着色彩丰富,让人食欲大开。
“这真是来对了。”
几个匠人乐滋滋地深深吸了一大口气,也有人早已顾不上说客套话,端着碗就在旁边呼哧呼哧吃了起来。
那羊骨和羊肉经过长时间炖煮,汤汁醇厚而鲜美,没有过重的膻味,透着一股清澈的鲜,好像喝上一口就能感受到肉和骨髓的精华。
面条筋道有嚼劲,吸足了汤汁之后,每一口都裹着汤的鲜和肉的香,再配上葱花香菜的清爽香气,以及翠绿萝卜片的解腻,吃到嘴里鲜而不腻,香而不冲。
“真香!”
“太好喝了!”
他们干的是力气活,饭量都大,一口下去几乎不用咀嚼,第二口就接着送进嘴里,让冯大娘在一旁看着,生怕他们噎着了,忙说:“这边还有面条,管够,你们都慢些吃。”
这你争我抢吃面条的画面,连小饭馆里的人都被带动了起来,只觉得这碗羊肉拉面格外香。
【作者有话说】
比心心,今天感觉特别不美妙,就是一种虚无感,不知道怎么回事
149
第149章
◎胶牙糖+糖豆粥+年糕◎
到了小年这一天,冯大娘一早就去找了纸马铺的李掌柜,买了些要祭祀的东西。
不知道是上次烧香有了经验,还是因为纸马铺就在跟前的缘故,冯大娘如今越发信这些,进了腊月以来就开始烧香祈福。
林金兰这段时间搬过去和冯大娘一块住,天天闻那香味,有些叫苦不迭,说了冯大娘不知多少次,想让她消停消停。
不过今天祭拜灶王爷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早上起来,林杏月便开始用麦芽糖熬制胶牙糖,另一个灶上则熬着糖豆粥,这也是祭灶时常见的食物,用糖和豆子熬制出来,寓意着甜蜜吉祥。
石珍言说起她们以前老家的风俗:“我们到了这天是要吃年糕的。”
语气里颇有些怀念。
不管怎么说,都是要吃些发甜、带些粘性的东西,好在她们人手多,有什么想吃的也都能自己做起来。
像那年糕,就需要用到黄米面,先用热水少量多次地加进去,将面搓成半湿的状态,那种握起来能够成型,但一搓又会散开,这样便可以用了。
接着就是用一些红枣、大豆提前熬出红豆沙,把黄米面放上一层,先铺上去了核的红枣,蒸上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再往上面撒一层黄米面,再放入熬煮软的红豆沙,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叠,最后一次只撒黄米面,不铺红枣,蒸好之后再用铲子沾上水,把年糕按压平整。
另一种便是可以做成窝窝头或者卷馅的年糕,方法是差不多的,不过林杏月最喜欢的还是这种一层一层蒸出来的,里面放的红枣和红豆沙更多,吃起来也更甜糯。
胶牙糖的做法则以熬煮为主,锅里放入清水之后,把麦芽糖和黄糖一块加入,开小火慢慢搅拌,让糖分充分溶解。
等糖液变得浓稠,提起勺子能拉出细长的丝,且滴入冷水中能迅速凝固成有弹性的硬块时,就可以关火了。
最后把这熬好的糖倒到一个抹了油的容器内,等放凉到不那么烫手之后,取出来揉成条状,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凉之后便可以拿起来吃。
这种糖吃起来带着麦芽糖本身浓厚的甜味,又因为加了些黄糖,多了一丝温润的焦香味,特别有嚼劲,黏黏糯糯的。
“太好吃了,越嚼越香!”玉姐儿正是喜欢吃糖的时候,坐在旁边已经接连吃了两个。
如今到底吃糖的时候比较少,林杏月也没有像现在人那样,看到小孩吃糖就紧张,生怕坏了牙齿,任由玉姐儿多吃了几块。
玉姐儿想到老是麻烦纸马铺的李掌柜给写字,就说要去给他们送些糖。
“那你顺道给其他大娘也送上一些。”
林杏月给她装了满满一篮子,让她把周边每天早上过来帮忙的几个大娘家里都送上一些。
徐柏在后面和玉姐儿开玩笑:“好歹现在我也是你师父,就不知道让我多吃两块?”
玉姐儿才不害怕徐柏,嘻嘻哈哈地笑着:“让我月姐姐给你留。”
这一句话就让两个人闹了个脸红,徐柏也不好意思再追着玉姐儿要,林杏月想强装镇定,可被周围打趣起哄的眼神看得先尴尬起来。
“我去看看糖豆粥好了没。”她忙往灶间去。
玉姐儿拿着那糖转了一圈,大家知道她是来送糖的,看见她先说了吉利话,又去看那胶牙糖。
“就没有林小娘子不会做的东西,连胶牙糖也能做出来。”
以前小年的时候,他们都会从货郎手里买些胶牙糖,全家人吃上一块甜甜嘴,意思意思便是。
玉姐儿给每家都抓了一大把,有小孩子的人家还会多留上一些:“我姐姐什么都会做,而且做出来的好吃得很。”
大家都笑呵呵地接着,沈大娘接过之后,直接拿着一个胶牙糖放进嘴里,嘎嘣咬上一口,那糖就牢牢地粘在了牙齿上,黏黏糯糯的,很有韧劲。
“真是香!这可都是粮食熬出来的。”
“也就是现在日子好过了,要是放在以前,谁家舍得吃这麦芽糖呀。”
纸马铺李掌柜家的两个姐儿也都很欢喜,她们收了这糖之后,转身又去给玉姐儿找了一盘子她们才买回来的蜜饯。
玉姐儿端着这盘子蜜饯回到小饭馆里,煎好的年糕已经被切成了一块一块,就等着她回来吃呢。
玉姐儿欢呼了一声,把篮子放下,就直奔桌子这边来。
这蒸好的年糕软乎乎、黏黏的,带着一种枣香和红豆本身的豆香。
“他们都说麦芽糖可好吃了,还送了我些别的吃食。”
玉姐儿只匆匆忙忙地往篮子那边看了一下,眼睛就盯在那黄米年糕上移不开了。
“你也辛苦跑了这一趟,快尝一尝吧。”玉姐儿笑了两声,和徐勇几乎是同步地把黄米年糕送到了嘴里。
这年糕并没有十分甜,用筷子夹起来的时候,像软乎乎的棉花一样,还会微微下垂,可咬一口,牙齿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年糕外层的软糯,接下来的每一口却都十分紧实,又不会像刚才的麦芽糖一样死死地粘在牙齿上,只是在咬断的时候,会和下一口有轻微的拉扯感,软糯中带着一丝韧劲,越嚼越香,更别说还有那红枣和红豆沙的香味了。
再配上一碗糖豆粥,别提多美了!那浓稠的深褐色粥中能看到煮得软烂的红豆,外皮已经开裂,豆沙完美地融入到了粥中,里面还放了些糯米,整个粥看起来非常绵密,吃到嘴里也是明显的香甜味,豆香浓郁。
“要不是都盼着过年,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这些好东西呢。”
“谁说不是,我们小时候就是过年也没吃着几回。”冯大娘和张婶娘两个人忆苦思甜起来。
张婶娘还好,家就是汴京城里面的,冯大娘却是乡下小村子里的,爹娘又重男轻女,很早就把她给卖了。
“可惜我也没吃着过几回。”
平日里总是和冯大娘顶嘴的林金兰,罕见地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幸亏娘你生了咱们两个女儿,才不会有这种事。”
玉姐儿好奇地问:“大娘,他们后来有没有找过你?”
“怎么没找过,那时候我能挣月钱了,他们找了我好几回,说想帮着我攒钱,把我赎回去,一家子人还在一块。”
冯大娘不太愿意往下说,招呼大家赶紧吃:“今儿是小年,得说好话,老天爷听见了,咱们才有好日子过。”
在场的大多是女眷,也都明白冯大娘之前所经历的,很快就热热闹闹地聊了起来。
“你们听说没,三元楼那边还开着呢。”
他们这边早早关了门,可那些大酒楼却并没有关门,不仅如此,还趁着这个机会大力推广那些米粉之类的,明显是蹭着他们来挣钱。
不过林杏月要把二楼收拾出来,已然有了新的想法:“我想着干脆等二楼好了,咱们就开始卖快餐。”
卖米粉也并不是多省事,要熬制高汤,每次来了还要现做。而卖快餐就不一样了,相对来说一大锅炒制出来也省事得多。
众人一听,就赶紧催着林杏月往下讲,石珍言也在一旁思索起来,卖快餐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大家能吃上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甚至闲汉来回送这些东西也更加方便。
“只是你的米粉好不容易做出了名气,就这般舍下了?”
林杏月摇摇头:“不是要舍下,这米粉和早餐,我想着都分出去做的好。”
她原本就没只想着开这一间铺子,当时和林金兰、徐勇说的清清楚楚,让他们两个努力学,到时候见识多了,也出去开一间。
林金兰眼睛突然瞪大了:“难不成咱们要再开一个铺子?”
这消息比刚才还要让人震惊,林杏月见他们都这般关心,也不卖关子了,点点头说:“昨儿我不是出去了嘛,隔壁的那店老板找过我。”
他们原本没当成一回事,只以为是那店老板要让林杏月帮着做什么吃的,可听林杏月的意思,显然不是。
“那他找你是为什么?”
“说来也是巧,他们家想把那铺子给租赁出去,想问我能不能收下,也省得他们再跑去额外找人。”
徐柏条件反射地皱起眉头:“怎么有这么巧的事情,咱们正好要张罗着开铺子,他那边就说要把铺子租出去。”
“是啊,有些太巧了。”
“巧不巧的,他们能打什么主意?”冯大娘想不了那么多,在那里奇怪地问:“月姐儿也是才说要开额外的铺子,就算他们知道了,无非是多收些租金。”
林杏月也不知道那店老板是什么意思,先安抚大家:“咱们再等等看,我也没有马上答应,况且没说要往外租铺子的消息。”
大家都被这消息吸引了注意力,七嘴八舌地在那边商量起来,这时候门口却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别又是谁想来咱们这里吃东西。”
这几天时不时就有人过来,大家也见怪不怪,玉姐儿离门口最近,两三下就蹦了过去,打开门先摆手:“咱们年前不开门了。”
来的人却是个胡子拉碴、满脸皱纹的老人,将门打开,先不着急说话,往铺子里头张望起来。
【作者有话说】
比心心
150
第150章
◎面片汤◎
玉姐儿查觉出不对劲,警惕地问他:“你找谁?”
那老人家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叫你家大人来,我不是找你的。”
一般来小饭馆吃饭的人,大多是因为喜欢这里的吃食,再者有官家和国公府的名声在,倒并不会有人特地来找事。
他们开小饭馆这么长时间,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少之又少,玉姐儿一时有些懵。
“谁呀?”
徐柏在不远处站着,一听就皱着眉头走过来,想着要是来闹事的,便直接把人轰出去:“咱们小饭馆已经关门了,也没你要找的人。”
那老大爷显然不高兴:“你这小伙子怎生说话呢?我又不是来找你。”
徐柏直接堵在了门口,他人长得又高又大,往那里一立,那老头的视线便被遮挡得严严实实,气势也立刻矮了半头。
“都说了没你要找的人,再这样,我们便要报官了。”
那老大爷眼珠子转了转:“你是这铺子的伙计吧?我是来找你们掌柜的,我是她爹。”
玉姐儿一听这话,已经扭身往回跑去,想找更多的人来帮忙。
徐柏压根不信,冷哼一声:“咱们这铺子是官家亲自给赏的,你以为是说笑的?这般不敬官家,莫不是想挨板子?走走,咱们去衙门那边评评理。”
老大爷见徐柏来真的,又打不过他,只在那边叫唤起来:“我说的是真的,我从前把她卖到了府里头,不信你叫她出来。”
小饭馆里的其他人听说外面有闹事的,各自拿了家伙都已经出来了。
冯大娘走在前头,等见了那老头,还没觉察出什么,等听到他说的话,明显愣了一下。
“娘,你认识他?”林金兰紧跟在冯大娘身后,差点撞了上去,听到那老头所说,直接便问了起来。
“我不认识。”冯大娘是真没认出来。
那老头却听见了冯大娘的声音,直接“大妮大妮”地叫唤起来:“我是你爹啊,你怎生没认出来。”
兴许是这声大妮让冯大娘有了些模糊的记忆,她皱着眉头往前走了几步,仔细打量那老大爷,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声音:“还真是你。”
那老大爷以为冯大娘见了他会高兴得不能自已,可看她这样,竟是反应平平,准备好的一肚子话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起,只先抹起眼泪来。
可这一套,十几年前对冯大娘就没有用了。
这些年,她在府里全都是一个人,哪怕嫁给了林老爹,不过是多了几个摆布自己的人,早就不会被这眼泪打动。
他们还是这般不长记性,什么时候来找她不好,偏等她能挣工钱的时候来,上次被她打发走之后,算是撕破了脸,如今知道她又有了好出路,这便巴巴地凑了上来。
外头已经有人开门看热闹,倒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心思,毕竟没什么别的娱乐,能看热闹的时候,大家自然而然都想来看。
林杏月也在后面听了个大概,想了想,就让徐柏把那老大爷给叫了进来。
乍眼一看这铺子里竟然这般大,冯老爷子眼睛都瞪大了。
他只是听外人说起来这小饭馆似乎是冯大娘开的,原是不信的,没想到来了之后竟真是这般。
林杏月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如今冯大娘那样子,分明是不想认这老大爷,她也不想凑上去。
冯老爷子眼珠子转了转,想着这般的富贵,要是有他儿子一份就好了。
只是没想到这次来又碰了一鼻子灰,冯大娘自打见了他,就没给过好脸色,有了上次闹掰的经验,他也不敢热脸去贴冷屁股,只得从林杏月和林金兰这边下手。
只是他也闹不清谁是谁,只知道冯大娘生了两个女儿,其中一个还出来开了铺子,另一个也是个泼辣能干的。
“咱们家日子不好过,一大家子都在一个锅里吃饭,只靠着地里那点儿粮食换钱,也没什么好东西。”
这冯老大爷把林金兰和玉姐儿当成了冯大娘的两个女儿,朝着她们露了个自以为很亲切的笑容,就要从怀里掏出来东西。
林金兰在一旁不吭声,*只当有热闹看。
徐勇倒是想说什么,还没开口,就被林金兰一个眼神横了过去,吓得他也闭紧了嘴巴。
冯大娘在一旁冷眼旁观,连平日里的温和模样都没有了。
那冯老爷子不知是自觉东西拿不出手,还是太激动,手有些发颤,掏了好半天才拿出来两只木簪子,明显是他自己刻出来的,可能因为太仓促,并不特别精湛。
“这是我当外翁的一点心意,你们两个一人一只。”
玉姐儿没有接,把目光看向了冯大娘。
冯大娘冷笑一声:“十几年前的时候,不是都已经断了来往?如今又巴巴地过来,我这要是还在府里当一辈子奴才,你这也想不起来我吧?”
冯老爷子没想到冯大娘说话这么直,一上来就戳穿了他的来意,面色胀红起来:“你怎么跟爹说话的?我即便把你卖了,那也是你爹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
冯大娘唇角往上扯了扯:“给一口饭吃就算把我拉扯大?我打小就帮家里干活,洗衣裳、打猪草,哪样不是我干的?底下的弟弟就差了一岁,可是大大小小的活,几乎都是我干的。弟弟倒是可以成天和小伙伴们上树掏鸟、下河捞鱼,玩得不亦乐乎。我偶尔想偷偷跑出去,也会被爹娘训斥一顿。到了后头,更是直接把我给卖了。”
“那都是过去多少年的事情了,你提这些做什么?百善孝为先,当时也是迫不得已,不然也不会把你卖了,你何苦记这么多年?”
张婶娘看不下去了:“既是把人卖了,这辈子的父女情分也就断了,当初收钱的时候可不是这般说的。”
“可不是嘛,这分明是看着有好日子过了,才找过来攀关系,要是以前苦哈哈的,怎生会来找?”
冯老爷见没人帮他说话,赶紧说:“我当初也是来找过的。”
“你那是为了我娘的月钱!我娘还没卖到府里的时候,可是托了人带信回去,想见上一面,结果你们都不肯来。”林杏月直接冷言说。
冯老爷子面皮再也受不住,涨得通红起来:“这如何能怨我?世人都是这般,女子生来便不如男。没卖到好人家,就是见了面又能如何?也只能互相抱头痛哭,徒增烦恼。”
林杏月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事,那时候不过是想学个做火腿的手艺,爷爷就不让,不过后头在家族里没了可以传承的人,这才又想起她来。
可那也不是改变了想法,不过是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
再留他在这里说下去也不是办法,林杏月从最初的难过中缓过神来:“不管怎么说,我娘也与你们断了亲,莫要在这里歪缠下去了。若是下回再来门口闹事,咱们就直接报官。”
其他人见状也不再等着,都要动手去赶那冯老爷子。
冯老爷子情急之下对着冯大娘喊道:“即便你怨恨我,你娘生了你一场,你总不能还要怨恨她吧?如今她这三天两头地病着,怕是时日不长,你总该回去瞧一瞧。”
林金兰和林杏月对视了一眼,她们两个就怕这个。
这冯老爷子不管怎么胡搅蛮缠,冯大娘都不会心软,可要是牵扯上从未蒙面的老娘,就有些不同了。
冯大娘也明显愣了一下,脑海中不由自主想起来小时候,有一回她生了病,也是娘张罗着给她做了一碗面片汤。
虽然怕花钱没有去请郎中,可那一碗面片汤里面还特意打了一个鸡子。
那时候,全家的鸡子也就只够弟弟吃,她从来就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面片汤,让她记了好久。
就是她要被卖了的时候,她娘也是抹着泪舍不得,只是可惜,即便再舍不得,为了儿子能有钱娶媳妇,也依旧咬牙把她给卖了。
“我说了,已经与我无关,不管是谁再来,我都一棒子打出去。”说完,冯大娘就往后院里走去。
张婶娘让徐柏和徐勇两个人把这老爷子给赶出去,就想去后院看冯大娘。
徐叔却拦住了她,朝她点了点下巴:“没看两个姐儿已经去了?这事还是她们母女先说一说比较好,等回头冯妹子愿意和你说,你再陪她唠一唠。”
张婶娘犹豫了一下,便停住了脚步。
冯大娘一进后院,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被赶过来的林杏月和林金兰看到,还有些不好意思。
“这有啥,你想哭就哭。”林杏月说了这一句话,林金兰也没和冯大娘呛声,在旁边倒了一碗茶水递过来。
冯大娘感受到两个女儿的贴心,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林杏月和林金兰两个人就安静地在旁边陪着,等冯大娘断断续续说起娘对她的那点好,两个人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些话说出来了,心里也就放下了一大半。
“娘,这有什么呢?一会儿就给你煮一碗面片汤。”林杏月断断续续的听着宋大娘反复的念叨那碗面片汤,就站起了身。
“就是,咱们虽然不认他们,但是也可以去偷偷看一看。”林金兰在一旁出起了主意。
“我觉得十有八九不像是真的,要真是病得那般严重,怕是一来就说这事?看他那番算计的样子,分明是没了招才这般说。”林杏月难得地和林金兰点头认同。
“咱们倒是真的可以过去看一看。”
林杏月先去了灶间做面片汤,这面片汤做起来也很简单,先用水和成面团,醒一会儿,再把那面团擀成薄片,切成小面片备用。
和面的时候也可以往里面加一小撮盐,这样能增加面团的韧性。
再把鸡子打入碗中,加入少许盐,充分打散。
等锅中的油热了之后,把这鸡子液倒进去炒熟,盛到一旁。
再放一些油,油热之后放入葱花和蒜末爆香,再放入一些蔬菜翻炒至变软,之后适量加入清水。
等大火烧开之后,便可以把切好的面片撒到锅中,差不多煮片刻,等面片浮起来之后,就可以把炒好的鸡子放到锅里。
当然,也可以在面片快出锅的时候打进去荷包蛋,不过林杏月问了冯大娘,他说想吃这般炒出来的鸡子。
这面片汤做好之后,冒着腾腾的热气,汤汁清澈,里面的面片也诱人可口。
冯大娘被姐妹两个劝了一通,已然没那般生气了,看见端上来的面片汤,也觉得肚子咕噜咕噜地饿起来。
“就是这个味道,真是小时候就吃过那么一次,可让我记了大半辈子了。”
“娘,你多吃些,今天就把它吃够了。”
【作者有话说】
[墨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