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45

    141

    第141章

    ◎把子肉◎

    把子肉是林杏月用砂锅炖煮出来的。

    做把子肉,要先把那五花肉切成略微厚一些的长块。

    清洗之后,再锅中放入油,加入葱姜蒜煸炒出香味,之后把大酱放进去,再放水开始煮开。

    再把五花肉块以及香料包、冰糖等等放进去,等肉表面收紧之后,便转成小火开始焖炖。

    这期间要掀开盖子翻动一两次,避免五花肉沾到锅子上,等差不多五六分熟的时候,再把煮熟的鸡子和一碗老卤汤放进去。

    若是在夏天做的时候,可以在表面铺上一层泡好的荷叶,继续再用小火炖上半个时辰左右,等筷子能一插就穿透的时候,便可以收汁了。

    不过现在这个季节,他们之前留的荷叶也早用完了,便用笋干来代替,同样可以增加清香。

    鸡子煮熟之后也要在上面扎孔,汤汁才能更容易地渗透到里面。

    柳娘子早就迫不及待想吃了,听林杏月说要吃把子肉,也不再继续和她说话,急忙就从屋里出来。

    外头的人也早在等着她们,见两个人总算出来了,都欢喜起来。

    “你们在屋里面没闻着?咱们在外头闻的可是香得很,馋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

    冯大娘还开玩笑:“幸亏今天没有风,要不然那香味顺着风再飘到沈老头家里面,怕是一会儿他又得来找咱们问了。”

    柳娘子原本就和她们熟络,也不客气,直接催着林杏月赶紧把把子肉端上来,她们要赶紧尝一尝。

    林杏月也有些饿了,把那砂锅端上来,直接掀开了锅盖,热气腾腾夹杂着浓郁的香味就往每个人的鼻子里钻,比刚才隔着锅盖闻着还勾人食欲。

    “快吃,快吃。”

    林杏月催着大家动筷子,她自己也夹了一块,这五花肉在长时间的慢炖中,肥肉的部分已经炖得酥软可口,入口即化,也不会给人油腻之感,只留下来那种醇厚的肉香。

    “这都不用费牙齿就化开了。”

    不知道是谁含混不清地说了一句,就又低头去吃起来。

    那瘦肉的部分也吸收了汤汁和肥肉渗出来的油脂,加上本身就鲜嫩多汁,软糯的口感又不会让人觉得太过于干柴。

    “我喜欢吃这种油润润的。”徐勇夹了块五花肉直接放进嘴里,那一层薄薄的油脂混着肉香被彻底激发了出来,只觉得满口都是香,偏偏又配着那笋干,不会觉得太过于油腻,反倒带着一股子清香,让人想继续配着米饭扒拉着多吃上几口。

    冯大娘吃了两块肉之后,便夹了个鸡子放进嘴里,这和茶叶鸡子的味道又有些不同,煮入味的鸡子把那肉汁和卤汁的香味都吸收了,表面的蛋清很是软嫩,而里面的蛋黄又是沙软的。

    “哎哟,我这也有一段时间没吃着月姐儿做的东西了,不吃的时候还好,这一吃就根本让人停不下来。”

    柳娘子从前在国公府里也是见过很多好东西的,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筷子几乎就没有停顿的时候,你夹一筷子,我夹一筷子,不多时,那桌子上的把子肉就吃得干干净净。

    “这叫人如何是好,天天吃这么香的,回头得长胖成什么样。”

    柳娘子放下筷子,摸着自己已经滚圆的肚子,在那里发起愁来。

    “没事儿,明儿开始就要劳累起来了,到时候别说长胖,怕是忙着忙着,你很快就又瘦下去了。”

    柳娘子想想也是,就问林杏月奶茶在哪里放着:“一会儿睡前我再喝上一杯。”

    “你也不怕喝多了晚上老是起夜,这就不怕胖了?”

    “没事没事,这把子肉正好是咸甜口的,我再配着奶茶喝,顺道能解渴。”

    她这一提议,徐勇、林金兰等人也都去盛了一碗奶茶,林杏月都怕他们撑着了,吃完饭之后没让他们立刻去休息,让几个人各自忙活起来了。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咱们呢,不过月姐儿,你要是天天给咱们做好吃的,我愿意天天给你干活,再累也不怕。”

    林金兰撑着有些动弹不得的身子,在那里揉着面团。

    除了馄饨之外,林杏月打算再做些煎饺。

    这个季节做煎饺,林杏月打算做那菘菜猪肉馅儿和羊肉萝卜馅儿的,素馅儿就做那香蕈菘菜粉条馅儿的。

    怕明天早上来不及,做馅料和面团都要在头一天晚上准备出来,像肉类的馅料提前进行腌制的话,那油脂便会凝固,煎制的时候反而不易出汤,馅料吃起来会更加的紧实。

    但是像菘菜、萝卜水分含量比较高,在拌馅儿的时候就要用盐提前杀水,不然等明天早上再用的时候,口感就会多一些软塌。

    今天晚上吃的太撑了,等把这些东西都收拾好之后,大家才觉得肚子没有那么胀了,林杏月也叮嘱他们下回别再吃那么多。

    今年收山楂的季节没有顾得上,等明年一定要多留一些,到时候熬了做山楂糕吃,解腻又助消化。

    等第二天一早,他们铺子里要开早点的消息就传了出去,住在周围附近的人知道消息最快,一早就过来了。

    除了煎饺之外,柳娘子一早起来又包了些小馄饨,用高汤煮了,还说等下回做些豆腐,也能卖豆腐脑和豆浆了。

    只不过做豆腐实在是累人的活计,林杏月便想着等宋石头他们回来了再做。

    “有煎饺呀,都是什么馅儿的,给我各来上一盘。”沈大爷昨天晚上就闻到了把子肉的香味,这次他倒是老实了,没有在沈大娘耳边一直嘟囔,倒是沈大娘也闻到了那香味,馋得直咽口水。

    沈门兵就着这个香味,把沈大娘做的饭吃完了,还和沈大娘说:“他们一个个的都羡慕我住在小饭馆附近,多方便,话说回来,他们可不知道每次被馋着的也是最厉害的。”

    沈大爷颇有些感同身受,“是有些难熬。”

    等小饭馆一开门,沈大爷就立马当先冲了进来,这个时候沈门兵还没有去当差,也能坐下来吃一些。

    他立刻收回昨天说天天被馋的话,兴高采烈地坐了下来,还不忘把沈大娘也叫来。

    隔壁桌上的李掌柜一家要的却是那高汤小馄饨,这高汤小馄饨上点缀着香菜,透亮的汤汁也散发着香味,那馄饨包的活灵活现,就像小鱼一样,让这一家人看得直咽口水。

    “就是这个,可让我魂牵梦萦了好一段时间。”

    “快尝尝,和外头那些卖的馄饨有什么不一样的。”

    除了周围这些邻人之外,就是几个常来的老饕餮收到了信,一进来先搓着被冻得有些冷的手,看着热乎乎的馄饨和那煎得金黄酥脆的煎饺,各自要了一大盘。

    那煎饺咬下去汤汁四溢,也很适合这般冷的天吃,像那菘菜猪肉馅儿,冬天的菘菜清甜和猪肉的油脂相混合,内里软嫩而底部又带着焦脆,吃着很过瘾。

    那羊肉萝卜馅儿也是这般,羊肉本身就温润驱寒,萝卜又吸了了那股子肉腥,只一口就让人激动到说不出话来。

    “为了这一口,我一早就过来了,真是太值了。”

    林杏月和柳娘子则在大厅的灶台进行烹饪,随着一阵热气升起,伴随着“呲啦”声,那煎饺的香味也一阵阵的扑来,让人更是觉得吃到嘴里十分的满足。

    赵郎君在国子学里过了一段苦日子,不过好在后来苏祭酒给他们带去了林杏月做的一些酱菜,哪怕就着炊饼吃,也比之前难以下咽要好上一些。

    不过吃多了还是想要吃一些其他的东西,这次一听说能去小饭馆里吃东西,很是高兴,只是他回家的时候,小饭馆差不多已经要关门了,只能等到第二天。

    赵官人已经是小饭馆的熟客,自然知道早点铺子要开的事情,见这次赵郎君的成绩已经有了进步,便特地提了这事:“他们也卖早食了。”

    赵郎君原本以为只有晌午的时候才能吃到,一听竟然早上就能吃到,激动地在原地打了个转:“等明儿一早,我便和你一块儿去。”

    赵郎君想着耿郎君和二郎君怕是还不知道这事,原本想着要不要告诉他们两个,后来还是决定不说了,只看着他们两个在那里捶胸顿足地后悔,想着也一定是一件趣事。

    赵郎君正得意洋洋,赵娘子在一旁拆台说:“你爹原本还不打算告诉你这件事呢,也是你这次考核成绩不错,才这般说的。”

    赵官人被揭了底也不恼,问赵娘子要不要一同去。

    小饭馆这段时间一直不让外带,赵娘子要想吃东西也得亲自过去,不过她也是个怕张扬的人,每次都会乔装打扮一番。

    “听说这次开早餐铺子,是从国公府里又出来个厉害的厨娘,这人手多了,会不会重新让那些闲汉来送外卖?”

    “不知道,等过去了问一问。”

    一大早,一家三口便坐上了马车,清晨的薄雾在汴京城里各处游荡,这冬日的清晨是难得的幽静,只能听到他们的马蹄和车轮滚动的声音。

    不过快到巷子口的时候,不远处也传来了另一个马蹄声,赵郎君好奇地看过去,看到同样探出头的耿郎君。

    赵*郎君没同耿郎君说,谁成想耿郎君竟然知道了消息过来了。

    耿郎君瞧见赵郎君那样子,就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思,放下帘子之后就同耿大人说:“一看便知他不安好心,定然是不想告诉我这早餐铺子开了,到时候我吃不着,他肯定在那里洋洋得意一番。”

    耿大人却已经整理好衣襟,提醒道:“一会儿下了马车可得注意些,赵官人不管是身份还是地位都要比我高一些,你们是同窗,即便说话冲撞了些也无妨,可我跟着同行,就得行事谨慎些。”

    耿郎君知道耿大人一心想往上爬,便也收敛了神情,应了一声。

    不过等到了小饭馆里,里头已经坐得差不多满了,只余下一张桌子。

    赵郎君和耿郎君几乎是同时下的马车,看到只剩下的那一张桌子,两个人对视一眼,都加快了脚步。

    耿郎君早就把耿大人叮嘱的话抛之脑后了,若是吃不着,下一次就得等到十天之后才能出来,这谁受得了。

    抢,一定得抢到桌子。

    【作者有话说】

    [绿心]感谢推荐,看电影去了[绿心]

    142

    第142章

    ◎腊八粥+做豆腐◎

    耿大人看着和赵郎君拼命抢桌子的耿郎君,说话的声音都变得颤颤巍巍起来:“这孩子也忒不懂事了一些。”

    赵官人眼睁睁看着那桌子被耿郎君抢了过去,只得那里强颜欢笑地说:“他们是同窗,何必拘礼。”

    只不过看着赵郎君,赵官人就有些恨铁不成钢,连一旁的赵娘子也是这般:“怎么好好的就抢不过呢?”

    “平日里可没少吃。”

    “学习比不过,抢桌子也不行。”

    夫妻两个小声议论起来,一旁的耿大人嘴角都抽抽起来。

    最后他们还是坐到了一张桌子上。

    “早食都卖些什么呢?给我们各上一些来。”

    耿大人是个很会说话的,先去拍了赵官人的马屁,就去找徐勇点东西。

    “那个就是很会做饭的林小娘子吗?”

    赵郎君和耿郎君虽然知道这有些不好,却还是没忍住,往正在做煎饺的林杏月身上看去。

    “你闻到了没?那煎饺的味道可真香。”

    两个人在林杏月身上打量了一圈,目光就都在那煎饺上面了。

    最先端上来的是羊肉萝卜馅儿的煎饺,两方人互相谦让一番之后,便各自夹了些煎饺放在碟子里。

    咔嚓一口咬下去,那经过煎制的底部非常酥脆,边缘的地方带着几分焦香,而上面的皮则保持着几分柔软,连里面的汤汁也能吸到。

    这般外酥里嫩、鲜香味浓,连那少许爆出来的肉汁都能吃到。

    “真好吃。”

    “快尝尝这馄饨,真是鲜掉眉毛了。”

    和他们有同样感受的,就是坐在不远处的李掌柜一家,他们正埋头吃着那一碗碗的馄饨。

    用高汤熬出来的汤底是这碗馄饨的灵魂,那汤又鲜又香,清爽不腻,又放了些香菜提鲜,有的碗里则是加了一些葱花,更能突出那馄饨的鲜嫩。

    而馄饨皮特别薄,几乎透明,既吸收了汤底的鲜美,又带着一丝面香,和馅料、汤底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吃在嘴里就是那鲜香暖,让人不得不留恋万分。

    “掌柜的,你们中午的时候卖不卖这馄饨了?也太香了些。”

    “小娘子,你们什么时候才让闲汉来送啊?”

    “就是,要是不让闲汉来送,且让咱们外带也行呀。”

    大概是被那煎饺和馄饨的香味给冲击到了,这些人吃完都还不忘去找林杏月说话。

    他们也知道这家铺子之所以做的东西这般好吃,都是因为这个小娘子,同她说话也半点不带着轻视。

    “外带和让闲汉来送的事情,还得再商量一下,若是我们人手够了,一定让大家吃个够。”

    林杏月也只能无奈地和大家解释。

    柳娘子虽然是头一次来这里帮忙,但却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就说林杏月做的这些东西,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就连她在这里帮忙的时候,也感觉到那些人若有若无的打量视线,让她颇有几分与有荣焉。

    吃饱喝足的人们也相继离开,互相说着话,哪怕被外面的寒风一吹,也都觉得十分开心。

    “明天早上咱们再来这里吃饭。”

    “吃完饭咱们再一块去下棋。”

    随着人们渐行渐远地离开,林杏月便把门关上了,和大家商量起要找人帮忙捏馄饨的事情:“这也就是咱们昨晚上赶工赶出来的,以后天天这样可吃不消。”

    大家对她说的话都没有异议,不过才一个早上,就已觉得很是辛苦了,众人开始商量起该找谁来帮忙。

    “还按之前说好的,就在咱们附近找几个大娘,我过去问问她们愿不愿意来。”

    林杏月刚开始想的是,让她们把馅料和面粉拿回家帮忙捏,不过张婶娘和冯大娘都不同意。

    “倒不如让她们也来大厅这边,又暖和,还能一块儿说着话。”

    林杏月知道她们两个人的顾虑,想了想便答应了。

    小巷子附近住的人大多也是熟识,林杏月和林金兰两个人把来意说了,这些大娘脸上都很是震惊,再三确认:“真让我们去给你捏馄饨?”

    “我们可干不好那活儿,别到时候给你糟蹋了东西。”

    “就是,你们干这买卖也不容易。”

    林杏月和她们来往不多,没想到她们会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她心里暖暖的:“没什么难的,就是帮着捏一捏,特别好上手,咱们是按个数来给钱,大娘们若是在家里没有其他事的话,就去试一试。”

    沈大娘见林杏月是真心邀请,头一个答应下来:“那到时候也别给我什么工钱,就把你们捏的那些馄饨送我两碗就行,我家那口子也爱吃。”

    沈大娘早上刚在林杏月那里吃过馄饨,别说沈大爷喜欢,就她也乐意吃的很。

    林杏月笑着说:“大娘要是喜欢吃,回去的时候提上两碗就成,工钱还是要算的。”

    找了一圈之后,大部分人都说要来,就连一向不下厨的李娘子也说要去。

    不过被李掌柜三言两语给制止了:“你别到时候给人家添乱,到时候把人家得罪了,咱们一家想去那里吃饭都不成了。”

    旁边的两个姐儿瞳孔都瞪大了,忙劝起李娘子:“娘,咱们家开着铺子,又不十分缺那钱,还是算了。”

    “对呀娘,你还是别去了。”

    李娘子想去,也不仅仅是因为想挣那三瓜两枣的钱,实在是她在家里有些无所事事,早上在铺子里吃饭的时候,见林杏月他们在那里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很是让人羡慕,这才有了想去的念头。

    见他们都不让去,只得作罢。

    宋石头和徐叔是在腊月初八那天回来的,他们先去国公府里转了一圈,交接了带回来的东西之后,便急匆匆地来到铺子这边。

    他们还没在铺子这边待过,一来就看见门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铺子里人声鼎沸,大家都在那里忙碌,前面一张长桌子前围了不少人,还在那里时不时地交头接耳,显然是在说笑着什么。

    最先看见他们的是闫大娘,只以为是来吃东西的普通食客,还招呼着让他们去排队:“里面有腊八粥,什么口味的都有。”

    宋石头和徐叔张望了一下,很快就看到了徐勇。

    徐勇也看到了他们,惊叫了一声就跑了过来:“爹,石头,你们总算回来了。”

    徐勇打扮得像模像样,正在那里同别人说都有什么腊八粥。

    他们铺子有了那几个大娘一块帮忙捏馄饨、做煎饺之后,人手一下子就够了起来。

    这些大娘也知道这是做吃食的铺子,都很讲卫生,到了之后仔仔细细把手洗干净,坐在大厅里便开始捏起来。

    这样一来,林杏月和柳娘子便能腾出手去做别的,早餐的种类也丰富起来。

    恰逢要过腊八节了,林杏月便想着多做几种腊八粥来,做好之后像那种自选快餐一样,让大家自己过来挑选。

    这样一来大家被这种新奇的样子所吸引,都会过来看一看,

    进来之后,一个个都震惊,才知道原来腊八粥竟然有这么多种。

    最经典的腊八粥里,放的便是那白米、红枣、莲子、核桃、杏仁、松仁、桂圆、葡萄干等等。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类似于八宝饭一样的,以小米为主,另外又加了黄豆、红小豆、绿豆、小枣、黏米、大米、江米等等。

    再有五红腊八粥,是采用枸杞、红小豆、红莲子、红枣这些熬制出来的。

    以上这些都是甜的,再往前走摆放的就是咸的口味了,粥里面会放一些木耳、青菜、香菇这些,还有放了冬菇、猪肉、鸭血和各色干果的。

    “这腊八粥竟然也能被玩出花样来,真是绝了。”

    宋石头和徐叔两个人回来,也顾不得和他们多说什么,只是略微点头寒暄几句之后,大家又各自去忙起来。

    徐叔和宋石头两个人也不累,干脆撸起袖子,也帮着在门口卖起来。

    “给我来那甜口的八宝粥。”

    这种八宝粥吃起来口感软糯,甜味要更加浓郁,尤其是那红枣、桂圆这些干果和米香完美融合在一起,吃到嘴里便是绵密香甜的口感。

    像那咸口的腊八粥,里头放的黄豆、蚕豆、木耳和青菜等等,那青菜的清香、各种豆类的醇厚,还有木耳的清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吃起来便咸香鲜美。

    “哎哟,这个八宝粥里面怎么还加了豆腐和肉啊?”

    大家伙端着自己相中的八宝粥坐在位置上吃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惊叹连连。

    像这位娘子吃到的,就是各种米、豆和豆腐、肉的搭配,里头混合着肉的鲜香和豆腐的豆香,味道十分浓郁。

    “你那个算什么,我这个还是辣口的。”

    众人都乐呵地看去,就见这人的八宝粥里,除了黄豆、花生、肉跟萝卜之外,里面又放了些辣椒,看着便口感粘稠,味道浓厚。

    “这个吃起来怎么样?”

    别的口味再离谱也还是能够接受,但是这个辣口的八宝粥,还真是没有见过。

    “你们自己尝尝,麻辣鲜香的。”

    才进来的人听说有辣口的八宝粥,都好奇得很,都说要尝一尝。

    沈大娘他们几个今儿不用过来帮着捏馄饨,绕是这样,从一早开始就有人不断的过来看看用不用帮忙。

    实在是才来帮忙了几天,一天就能挣上十几个大钱,这是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不仅如此,家里的男人也不敢随意对她们呼来喝去,就是有时候不如意了,把在铺子里干活这事一说,男人便不敢说二话。

    活了一辈子,还没这么畅快过。

    她们几个就聚在一块商量,等到腊八节这一天,帮着铺子里的人准备些锣鼓。

    这一天,通常是要敲着锣鼓走街串巷,通过鼓声来吆喝,把疾病和一些不好的东西驱赶走。

    林杏月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习俗,在府里的时候,往年这一天也都是忙忙碌碌,要帮着给主子们做各种东西,很少出来体验过。

    倒不曾想东西才卖完,这些大娘们就都叫他们赶紧出去准备着:“一会儿你们几个挨着敲着鼓,从这头走到那头,敲的越大声越好。”

    玉姐儿和林金兰两个人都很是兴奋,还没开始,已经拿着鼓在那里敲敲打打的玩了起来。

    林杏月也来了兴致,拉着柳娘子、常娘子他们也都试了试。

    见远处已经有人敲着鼓来回走动,他们便也从铺子这里开始往前走去。

    敲敲打打的声音中,好像年味也越来越近。

    敲打的声音此起彼伏,你一声我一声,像是在比拼也像是在附和。

    对面的人不服输,她们几个小娘子也个个要强,直敲得每个人头上、身上冒汗,都还不愿意停下来。

    “没想到这比在厨房里干活还要累人。”

    冯大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催着大家往回走:“再在外面玩下去,就该着凉了。”

    张婶娘也没反对,她先前已经和徐叔在那里说起话来,把这一路上发生的事都简单说过了一遍。

    徐叔啧啧称奇:“什么时候铺子已经这么兴旺了?可比你那时候开的要好上许多。”

    张婶娘点点头:“自然比我一个人开铺子的时候厉害,你也知道我们现在是几个人一块儿干呢,就这人手还不够呢。”

    徐叔吓了一大跳:“就这还不够呢?都多少人了?”

    “这和人多没关系,你也看到了多少人来咱们铺子里吃东西,这还只是早上呢,等晌午还有一大波的人过来吃米粉。月姐儿说等你们回来了,让你们帮着做豆腐,她再专门找个人来记账。”

    徐叔一时愣在原地,挠挠头说:“这做豆腐,可都是人家豆腐坊里专门做的,咱们怎么做了来啊?”

    “咱家月姐儿就会,你别管那么许多,她教你怎么做,你照着做就是。”

    起初徐叔还是半信半疑,直到他们歇了一天不用干活的时候,林杏月就在旁边摩拳擦掌,要教会他们怎么做豆腐。

    “咱们得挑那色泽鲜亮、颗粒饱满的黄豆,那种圆如珠、润如玉的最好。”

    挑选黄豆也是个费劲的功夫,有虫蛀或者干瘪的则单独挑出来不用。

    在他们两个人回来的时候,林杏月就已经把黄豆挑出来泡了一整天。

    夏天差不多泡上四个时辰左右便可,但是冬天得泡整整一整天,大豆才能膨胀,用手指压豆,豆子能向下凹的时候,便是能用了。

    再把浸泡好的黄豆和水放到石磨内,磨成乳浆。

    有了宋石头和徐叔两个人的帮忙,这一步做得很快。

    再把乳浆倒入布袋之中榨取豆浆,反复两三次,等豆渣没有残留之后,便将豆浆放到锅里加热。

    做到这时候,徐叔和宋石头两个人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不过他们两个人既是新奇,又觉得自己有用,在那里很是卖力地干着。

    玉姐儿好不容易看到宋石头回来,一肚子的话要说,就在旁边叽叽喳喳地说着。

    看着那豆浆沸腾之后,又抽出来一些柴火,保持微沸,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便可以彻底封灶。

    等煮好的豆浆稍微冷却一会儿,就把盐卤倒进去,这时候豆浆液就出现了絮状。

    “这时候咱们就不能搅拌得太过度了。”

    林杏月在旁边提点着,让他们不要太过用力。

    其实除了盐卤之外,还可以用石膏。

    石膏在药铺中就有卖的,买回来之后需要用炭火煅烧成白色的蓬松状,再磨成细粉,这种做出来的豆腐叫做石膏豆腐,质地要比盐卤做出来的更加细嫩,最适合凉拌和做汤了。

    盐卤是从盐商那里买的,只需要加水熬煮,过滤出澄清的液体即可,这种做出来的豆腐质地比较坚韧,比较适合煎炒。

    听说有的地方还有用好山矾叶捣烂后加水浸泡作为凝固剂的,这种做出来的豆腐口感要更润滑一些。

    凝固完成之后,就可以将豆花倒入木筐中,用布包裹严实,上面放上木板,并压上重物。

    之所以要等着他们两个回来,便是这搬起重物对她们来说是件麻烦的事情。

    徐叔和宋石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一时有些感慨万千:“原以为这豆腐做起来是个麻烦事儿,没想到倒也没那般难。”

    “你这是有月姐儿在旁边教着,才觉得没那般难,回头你自己上手试一试便是。”

    “再说,这才是四板豆腐,难不成你一天只卖这四板不成?”

    徐叔和宋石头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徐叔开口:“这卖四板豆腐还不成?哪里有那么些人都要吃这豆腐?”

    这次张婶娘不用开口,玉姐儿就在旁边给他们算起账来:“这豆腐可以用来做豆腐脑,还可以做豆浆,连那豆皮、豆干等等都是可以做的。”

    “咱们家光那卤味儿里面的豆腐,一天都不知卖出去多少,你们要是能做这豆腐了,我们就不用再去外头买了。”

    “对呀,还有米粉里面也是能加豆腐的,一文钱两块,加的人还不少。”

    徐叔和宋石头一听,头都大了,一时觉得以后他们就要日日早起来做豆腐,那可就不是新鲜好玩的事情了。

    “没事儿,等你们两个熟悉了,便能好好地做下来了。”

    徐叔和宋石头两个人原先可是很盼着脱籍出府的,只是这般一想,是去路上跑货,也没有那么难了,不就是路上辛苦一些,吃不饱、穿不暖吗?

    不过这些在尝了那米粉之后,就烟消云散了。

    他们吃的是牛油底的米粉,吃完之后,整个人都像是解了乏一样的轻松舒服,感慨还是在这里做豆腐好。

    “也不知道咱们俩什么时候能脱籍出府。”

    他们两个一回来就问了管事,管事的也知道张婶娘他们现在都在外头打理铺子,也没有怠慢,还真就去给问了。

    “最早也得等过了年吧,没有年前放人出去的道理。”

    “那可不一定。”

    几个人正慢悠悠地吃着饭,小饭馆的门就被推开了,徐柏正站在门外面,手里提着些东西,笑盈盈地看着他们。

    张婶娘看到另一个儿子回来,是真高兴,赶紧把他拉了进来:“你怎么也来了?”

    徐柏和徐叔只在府上匆匆见了一面,还没有多说话。

    徐柏先回答了张婶娘的话,又和徐叔说了几句,便把目光落在了林杏月身上。

    林杏月自打他进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几分,问他有没有吃饭。

    “还没有呢,我就急着出来给你们送信,哪里顾得上吃。”

    这下连林杏月也好奇起来:“你带了什么好消息,巴巴地跑过来,连饭也不吃了。”

    “杨管家的账被查清了,大娘子直接拿着那账去了老太太跟前,老太太没想到这些年他们家贪污了那么些银子,很是生气。”

    一说起这个,大家就都围过来听徐柏继续讲下去。

    徐柏见他们围了过来,反倒是故意拿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水。

    见他这样,林杏月直接一巴掌拍到了他后背上:“你怎的这般啰嗦,还不快些说。”

    【作者有话说】

    同志们,我又复活了哈哈哈哈

    143

    第143章

    ◎酒酿汤圆◎

    林金兰的目光立刻移了过来,林杏月后知后觉地发现大厅里有许多人在看着她们,有些尴尬地把手收了回来。

    张婶娘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也上手拍了徐柏一下:“去哪里学的这个毛病,还不快些说。”

    徐柏被打了也不恼,嘿嘿笑了两声之后才继续往下说:“就是咱们都被放出来了。”

    这个消息一下子把众人都给炸懵了,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反应过来。

    “你说什么?”

    林杏月又确认了一下,问徐柏:“都被放出来了?你也被放出来了?”

    徐柏眼睛亮亮地回看过去,使劲地点点头:“我也被放出来了,大娘子亲自过去找大老爷说的,虽然有些波折,但是大老爷最终还是应下了。”

    “哎哟,他们两个不是不对付吗?别因为你这事再打起来了。”

    冯大娘忍不住说道,引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气氛十分轻快。

    “柏哥儿,你说说到底有没有打起来?”

    林金兰还真当真了,别人都在那里高兴得不行,她在那里问徐柏到底有没有打起来。

    徐柏只在那里傻笑,别说打起来了,大老爷被杨管家做的那些事情弄的一点也抬不起头来,那些欺男霸女的事情竟然只是其中最不值得一提的了。

    有些事情,就是大老爷看了都被吓得一身冷汗。

    这要是以后被官家知道了,怀疑是他们家指使的,那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张婶娘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表达高兴了,唇角的弧度就没往下落过。

    徐叔还在那里傻呵呵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张婶娘直接推了他一下:“愣着干什么,以后那磨豆腐的活儿就交给你了。”

    徐叔这才哦哦了两声,跟着乐起来。

    宋石头则把玉姐儿举起来转了两圈,把玉姐儿吓得连连尖叫。

    “快把我放下,哥。”

    玉姐儿虽然害怕,可想到宋石头以后就能和她日日在一块儿了,又重新高兴起来。

    宋石头原本想同徐柏道个谢,要不是因为他们帮忙,他还一时半会儿脱不了身呢,只是挤过去才发现,徐柏正和林杏月在那里说着什么。

    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就站在两个人中间,扯着嘴角听着他们两个对话。

    “以后我也来铺子里帮忙。”

    “行,只是上次你不是还说想要读书?”

    “自然也是要读的,不过该帮忙的时候我也得干活,总不能吃闲饭。”

    徐柏有好多话想和林杏月说,这次能从府里出来,除了大娘子帮他之外,大老爷那边他也是费了些功夫的。

    毕竟他做的这种事情,对于大老爷来说很难能高兴起来,一个不好,别说是大娘子的面子了,就是老太太来了,大老爷也能给驳回去。

    这也是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琢磨的事情,好在最后总算是全身而退。

    “我出来之前,福生哥也和平春姐姐定下了。”

    宋石头听了这消息,忍不住在旁边啊了一声,两人这才注意到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这里了,目光都齐齐地看了过去。

    “没事,我就是好奇,他们两个怎么突然在一块儿了?”

    “谁和谁在一块儿了?”

    林金兰听了个尾巴,就赶紧过来问道。

    徐柏便又重说了一遍:“是福生哥亲自去大娘子那边求的,平春姐姐也答应了。”

    “哎哟,那到时候是不是就能去吃喜酒了?”

    这样热闹的时候,林杏月也想到了要吃些米酒,说:“正好再往里下一些汤圆来吃。”

    一听有好吃的,大家就都眼巴巴地等着,林杏月便去后院里把米酒挖了出来。

    这冬天做米酒,保温很关键,她把米酒埋在了地下,上面还用干草盖着,只是不知道这样做出来的效果如何,林杏月也不敢打包票。

    “我跟着一块去。”徐柏乐颠颠的跟在林杏月后面。

    林金兰在后面啧啧,和冯大娘咬耳朵:“以后咱们家月姐儿屁股后面又得多一个尾巴了。”

    冯大娘眼珠子转了转,啊了一声。

    她不是没往这边想过,只是徐柏那时候没脱籍,她才断了想头。

    如今再看,冯大娘心都噗通噗通跳起来了。

    林金兰说这话,原本是想让冯大娘知道,再出面拦一下。

    谁知道冯大娘听了只顾着在那里乐呵,还挑林金兰的理,“你说你咋不赶紧找一个,那个平春可是和你一般年纪呢。”

    林金兰一听,直接翻白眼去旁边了。

    林杏月先把干草掀开,从地里面挖出米酒之后,打开一闻,就闻到了那米酒散发出来的清新酒香和米香,埋米酒的小坑里也渗出了清澈的酒汁。

    “没事,做成了。”林杏月松了一口气,看来埋在地下还是不错的法子。

    腌制豆豉的时候,也可以这样,上面盖一层厚厚的干草,里面的温度便不会太低,哪怕下着雪也能做成。

    徐柏也伸着脑袋凑到米酒罐子前闻了闻,米酒的味道带着一股自然的甜味,虽然不及夏天那般发酵得好,甜中带着微酸,却也能感受到那淡淡的酒香味。

    “我来抱出去。”

    “那我去做小汤圆。”

    他们最近一直在做奶茶,灶间有很多木薯粉,把木薯粉先揉成不粘手的面团,再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之后揉成小圆球,水开之后放进去,就成了木薯小圆子。

    另一种便是用糯米做的,需要将糯米粉和糖混合起来,慢慢加入热水搅拌成颗粒状,剩下的便和那木薯小圆子的做法差不多,只是需要在切成小剂子之后撒上些糯米粉以防粘连。

    能感受到大家都兴奋得很,原本很大的院子,在这时候也不显得那般空旷了。

    张婶娘和冯大娘两个人则在那里帮忙安排住处,玉姐儿从张婶娘的屋子里搬出来,和冯大娘住到了一块儿,徐柏则和宋石头徐勇他们住在一个屋。

    玉姐儿没和冯大娘在一块住过,拿着东西过来的时候还十分不习惯。

    “没事玉姐儿,以后你就跟着我就行。你看你兰姐姐和月姐姐,都是我养大的,我别的不在行,养小娘子最是在行。”

    林金兰在旁边帮着搬东西,听到了就哼了一声。

    “你哼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不是不对,这可太对了,你把我俩养得多好。”

    林金兰说完,就冲冯大娘吐了吐舌头。

    “玉姐儿,你可别跟你兰姐姐学这个,她这人哪里都好,就亏在了这张嘴上。”

    “上次可不是这么说的,上次说我哪里都好,就亏在了这脾气上,怎么又换了个词儿?”

    林杏月和张婶娘两个人在灶间把那小汤圆都下锅煮熟,最后再把米酒放进去,一碗酒酿汤圆就做好了。

    “快别吵吵了,赶紧来吃。”

    一说这个,林金兰和冯大娘两个人果然就不再多说话,赶紧招呼着大家过来。

    大厅的桌子上,那酒酿汤圆已经摆放好,汤色是淡淡的米白色,表面上还飘着几粒枸杞,里头的小圆子白白胖胖,在汤里半沉半浮。

    “这个汤圆怎的这般小?”

    平日里他们吃的汤圆要比这里头的小圆子略微大一些,也是有馅儿的,不过这小圆子吃上一口,就能感受到那糯叽叽的口感,带着糯米的绵密感,加上酒酿的米比较酥软,滑溜溜的就进了嘴里。

    这酒酿小圆子的主调是甜,是酒酿发酵之后带着的那股清甜,混合着酒香。

    这酒香不冲不烈,刚入口的时候似有似无,只在回味的时候能感受到那股子香,让人只觉得温润舒服。

    喝下去之后,从喉咙到胃里都是暖暖的,身上也暖和起来。

    “这也太适合这样冷的天喝了。”

    冯大娘在喝第二碗的时候就往里加了些红糖,这样比原先的味道更多了几分红糖特有的焦甜。

    “你们也都放一些。”

    “好勒,咱们也放些尝一尝。”

    “我看咱们也能在卖奶茶旁边卖着酒酿汤圆,多好吃。”

    林金兰随口一说,就被冯大娘给采纳了,她拍着大腿说:“这个法子好,到时候包汤圆也让那些大娘来,她们都乐意的很。”

    林杏月一边喝着,一边看向了铺子的二楼,如今人手多了,这二楼的雅间也是时候可以收拾出来了。

    柳娘子瞧见了林杏月的视线,跟着往上看了看,问她:“你这是有新的打算了?”

    林杏月点点头:“等过了年,咱们就开始收拾收拾。”

    徐勇在那边已经期盼起来,从来没觉得过年是让人如此觉得高兴的一件事:“月姐儿,要不明天咱们还做上次吃的那把子肉?”

    自打进入腊月以来,林杏月时不时就会做些好吃的,可要让徐勇说,他最喜欢吃的还是那把子肉。

    宋石头和徐叔这一路上可以说是风餐露宿,去的时候还有林杏月给拿的那些火腿,可是回来的时候就都已经吃完了,靠着啃干粮过来的。

    一听把子肉,即便没有尝过,口水都险些要流出来。

    “想吃把子肉了?上次你们不是也看着怎么做了,明儿你就试着做一做。”

    林杏月想着让徐勇慢慢往灶台这边学,当初说他鼻子灵,说不定有做饭的天赋,也不是信口胡说。

    徐勇嘿嘿地笑起来:“这不是总觉得你做的好吃。”

    “你那是没有动手做,做上一两回就知道,没有比自己做出来更好吃的了。”

    林杏月没打算再做那把子肉,却想着做窑鸡出来,他们后院的面包窑正好可以拿来用,窑鸡一锅能做出来好些个,摆在外头完全可以当成年货来卖。

    “就是需要一些肉鸡。”

    张婶娘把最后一点酒酿圆子喝到肚子里,拍着胸脯说:“这事儿交给我,咱们家的那些鸡排、鸡翅都是找那小郎君去要的,这回我还去找他,他家的鸡还不错。”

    这窑鸡在不同的地方做出来的方法也不大相同,有的地方是直接在鸡外面用湿泥糊住,再放到窑里面进行烤制,有的则是会裹上树叶或者一些其他方便裹住的叶子。

    他们家之前在园子里摘的那些荷叶,都做了荷叶粉蒸鸡,一点也没剩下,听说有的地方还有干荷叶,不过现在已是来不及,林杏月便打算用麻布加上黄泥的方法,直接裹着那鸡肉来做。

    【作者有话说】

    [绿心]

    144

    第144章

    ◎窑鸡◎

    张婶娘很快就把鸡拿了回来,处理干净之后,就需要用到盐、蚝油、香菜、葱段、胡椒粉等等这些东西。

    麻布也需要提前用清水浸湿,拧干之后备用。

    腌制鸡的时候,也可以在鸡身上划几道,这样更方便入味。

    差不多等上一两个时辰之后,鸡腌得差不多入了味,面包窑里的炭火也已经点燃,烧到发红发烫。

    这时候,只需要在腌制好的鸡的表面刷一层油,再用麻布紧紧地包裹住鸡身,外面再糊一层泥。

    玉姐儿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件新奇的事,很是积极的过来帮忙。

    宋石头回来之后,林杏月就和他说了想让玉姐儿去读书的事情。

    宋石头的反应和她预料的差不多,听到之后先是大吃一惊,犹豫了好半天才说:“我觉得让她跟着你学学做饭的手艺就挺好的。”

    别说这时候读书了,就是许多年之后,人们对女性读书还是持一种打压和怀疑的态度。

    林杏月早就想好了理由:“咱们小饭馆终究还是需要一个自己人来算账,玉姐儿这几天认字也能看出来,她也是个很有天赋的孩子。”

    宋石头还想再说话,却不知道要如何说,只得把目光投向徐柏和徐勇那边,想寻求他们的帮助。

    徐勇只傻笑了两声,林杏月让他做的事情,他从来不会反驳,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宋石头。

    徐柏想了想,还是放下东西过来劝宋石头:“这读书识字没有什么不好的,你看府里的三娘子、四娘子,都是能写能算,玉姐儿以后学成了,打理铺子不是更轻松自在些?”

    宋石头看看林杏月,又看看徐柏,最后干脆扭过去不再管了:“你们看着办便是,左右又不会害了她。”

    林杏月之前原本要从外面找个账房先生,忙起来之后,铺子里的账不管是徐勇还是她,总是忘记。

    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就怕那账变成了糊涂账,到时候想算都无从下手。

    好在徐柏这时候出来了,林杏月就同他商量,想让他暂时管着这事。

    找个外人,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

    “还有,咱们几个人都是要读书识字的,到时候也得由你来教。”

    这些原先都是徐勇的活儿,不过他只会认一些简单的字,也不会写,每次学完之后都要去找纸马铺子里的李掌柜来帮忙。

    徐柏乐呵呵地应下,还和林杏月开玩笑:“以后那你得叫我一声先生了。”

    林杏月哼了一声:“我还是叫你账房吧。”

    差不多半个时辰之后,那窑鸡就可以取出来了。

    他们先小心地把外面的那层泥土给扒开,露出里面用麻布裹着的鸡身。

    林金兰很是好奇:“这麻布放到窑里头,竟然也没有被烤焦了?”

    玉姐儿也在旁边好奇地问:“就是,为什么非要用麻布呢?”

    林杏月解释道:“这麻布先前被我提前给浸湿了,再拧个半干,这样就能避免被烤焦。至于为什么要用这麻布,除了因为没有那些荷叶之外,最关键的就是这麻布裹着的话,便能锁住水分,不至于让鸡肉太过于干柴。”

    出锅之后,那麻布也不着急撕开,让鸡在麻布的包裹下再闷上片刻,撕开的时候,鸡肉的肉质会更加的紧实,仿佛能从肉中渗透出汁水来。

    “好香啊!”

    撕开之后,除了能看到里面鲜嫩多汁的肉,便是被那色泽金黄的表皮吸引着,闻起来还带着淡淡的烟火气息。

    “咱们什么时候吃?”

    徐勇说:“我现在就有些饿了。”

    “那咱们现在就吃吧,吃完了也好开张。”

    隔壁的沈大爷已经坐不住了,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十分心神不宁。

    沈大娘看不下去,把手里的活计放下,想了想又换了一身衣裳,洗干净手之后便往外走。

    “你去干什么?”

    沈大爷一看沈大娘要出门,就慌忙地要跟上。

    沈大娘白了沈大爷一眼:“我得去上工了,一会儿再不捏馄饨就晚了。”

    沈大爷看了看天色,这个点可比平常沈大娘要走的时间早了一大会儿呢。

    沈大娘虽然没有说,但她也被那香味折磨得够呛,加上沈大爷一直在她跟前念叨,她索性就从家里出来。

    不过出门之后,她就想着要是这般过去,林杏月他们一家肯定在吃饭,到时候肯定是要留她的。

    虽然很想吃她做出来的东西,可沈大娘也是个不愿意占便宜的人,索性就在外头等起来。

    大厅里两张桌子被拼接在了一起,才烤出来的窑鸡就被摆到了桌子上。

    第一锅出来的窑鸡是不卖的,光看他们几个人跃跃欲试的样子,怕是一顿就能吃完了。

    果然,等大家都坐好之后,就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撕鸡肉。

    在放进面包窑之前,鸡的外表皮被刷了一层油,烤好之后,鸡皮带着几分酥脆焦香,咬下去的时候还能听到咔嚓的声响,和里面柔嫩的肉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好嫩!”

    “就是,这样做出来一点也不柴。”

    这鸡肉的肉质只要轻轻一撕,就能把骨头脱下来,那肉汁会在口中迸发出来,带着一股子烟火的香味,脆而不焦,嫩而不柴。

    果然不出林杏月所料,那烤出来的四只窑鸡很快就被他们几人吃完了。大家在那里商量着要怎么做出来卖。

    这面包窑做一锅出来数量有限,林杏月想着要是想批量卖,还需要在旁边再搭个土灶。

    这种土灶相比面包窑来说就要好搭得很,也不用去找徐泥瓦,他们自己拿着砖块也能围成一个圆形的底座,再往上逐渐地垒泥团,每一层都相对收窄一些,最后成一个上面窄下面宽的拱形便可。

    在搭的时候,还要在窑身留一个窑口,专门来放食材,底部再留一两个通风口。

    虽然想着很简单,但林杏月也不确定能不能搭好。

    正商量着,那边的张婶娘把门打开,就看到了在门口冻得发抖的沈大娘。

    “哎哟,大姐你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

    张婶娘一看沈大娘,就知道她肯定在外头已经冻了好一会儿,再一想他们刚才在大厅里吃窑鸡的动静,马上就明白了沈大娘的意思。

    “你也太见外了,直接进来,咱们不过是添双筷子的事情。”张婶娘拉着她说。

    冯大娘也在那里附和起来:“都是邻里邻居的,客气啥,不是你帮我就是我帮你。”

    沈大娘在外头冻了一会儿之后,其实是有些想要回家的,但一想到沈大爷肯定会嘲笑她几句,脚步就顿住了,干脆便在外面冻着。

    “我给大娘先下一碗馄饨去。”柳娘子说。

    柳娘子也不和林杏月商量搭土窑的事了,快手快脚地走过去,手指翻飞,很快就把馄饨给捏好了。

    早餐是在大厅里做的,灶台用的是陶土制成的小型灶体,像在外头摆摊卖小吃的,用的都是这种灶台,非常方便携带。

    这灶台的柴火从刚才就烧了起来,这样里头的水不仅能更快地热起来,他们在大厅里吃东西的时候也不觉得那般冷。

    柳娘子的馄饨捏好之后,锅里的水就开了,直接下锅煮上一会儿,小馄饨一个个的就漂浮了上来。

    沈大娘心里既感动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张婶娘催着先喝汤,暖暖身子。

    “早知道你在外头,说什么也给你留出来一些,让你尝尝我们才做出来那窑鸡,准备当年货来卖。不过等那土窑搭好了,咱们就能做出来许多,到时候你再尝一尝。”冯大娘说。

    沈大娘心里暖暖的,也不瞒着他们:“我家那口子在家里闻到味儿了,还说要搬把梯子爬到墙头来看看你们到底在做啥。”

    这事倒是让他们想起来在国公府的钱婆子,一时都有些哭笑不得。

    那一碗馄饨下肚之后,沈大娘也觉得周身暖和起来,这才看见徐柏他们,一打听才知道都是被放出来的。

    “还有这好事,一下子铺子的人可就多了。”

    再加上他们这些来帮忙捏馄饨的,光人手就有十几个。

    林杏月点点头:“是啊,人手多了,咱们能做的东西也就多,我想着也该让那些闲汉来帮着送些东西了。”

    “那可真是个大好的消息,不知道多少人都等着呢。”

    沈大娘的那碗馄饨吃完,其他来帮忙捏馄饨和煎饺的人也陆续过来了,王小娘子她们几乎也都是前后脚到。

    一来,林杏月就先让大家尝尝今儿新做出来的豆腐。

    “以后打算早餐再多一道铁板豆腐来卖。”

    她们这些来干活的,除了能领工钱之外,饭也是在铺子里吃的。

    她们回回一早过来,林杏月头一件事情就是让他们先做出来一些,让自个吃饱了。

    比起王小娘子、常娘子她们这些只是早上来帮忙的人,更珍惜这份活计,也十分羡慕王小娘子她们这些能一直在铺子里帮忙的人。

    说起来的话,她们几个更像是临时工,常娘子她们却是正式的。

    不过她们一个个的干起活来都特别认真细致,林杏月说了要干净卫生,每个人来之前都会拿皂角仔细地搓搓手,像沈大娘这样来的时候还特意换上新衣服。

    万一什么时候,她们就能长久的留下来干了呢。

    “什么铁板豆腐?”

    王小娘子听说有新鲜的吃食就想试试,大家都是来了之后重新洗了手,一个个地看过去。

    这豆腐是宋石头他们做出来的,做铁板豆腐的事情也就交给了徐勇。

    做铁板豆腐得切成稍厚一点的块,放到锅里开始小火慢煎。

    一说要吃,徐勇那边就开始把豆腐放到锅里,“一会儿都尝尝,看看味道怎么样。”

    【作者有话说】

    [比心][比心]

    145

    第145章

    ◎铁板豆腐◎

    豆腐下锅煎之后,很快表面就呈现出一种诱人的金黄色,等四面都煎成这种颜色之后,便捞出来放在盘中,往上面抹上特制的酱料。

    那酱料均匀地抹在豆腐上面,色泽红亮,又撒了葱花、芝麻、茴香这些东西,各种颜色相互映衬,看着就勾人食欲。

    在一旁围观的几个娘子也都开始吞咽起口水,说:“这个香煎豆腐,看着就好吃。”

    在先前猪肉不常吃,大多数人只能买些鸡肉、羊肉的时候,豆腐是家里很能拿得出手的一道菜。

    听说这豆腐也是他们自己做出来的,这让大家又一阵震惊。

    “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你们不会的。”

    “就是,月姐儿会的也太多了些。”

    只靠这个做豆腐的手艺,养活一家子人也绰绰有余。

    那铁板豆腐被端到大家跟前,刚入口的时候,能尝到外皮煎出的焦香,略微有几分酥脆感,很快唇齿间就尝到了豆腐内里的嫩滑,清清爽爽,带着豆腐本身的清甜和豆香。

    再就是抹在外面的那层酱汁,浓郁的口感和着外皮的焦香、内里的嫩滑混合在一起,让味道的层次更加丰富起来。

    “这也太好吃了,连酱汁都顺着豆腐的孔隙给渗了进去。”

    偏偏这味道又不会掩盖那豆腐本身的香,只是多了一层碰撞的味道,让人觉得清爽又满足,回甘十足。

    徐勇看着大家的反应,心里也放下心来,说:“那我今儿就试着卖一卖。”

    他也干劲十足起来。

    小饭馆里一说可以送外卖了,别说是那些经常来这里吃东西的老主顾高兴,就是那些能帮着送东西的闲汉也一个个地咧着嘴,奔走相告。

    “真的给送了?”

    安亲王上次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来铺子里,想吃偏偏又因为没有闲汉给送,在那里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低头去找了安亲王妃。

    安亲王妃这边一直是有林杏月送来的东西,安亲王妃见安亲王丢人,想起先前老王妃两口子的笑话,觉得也是拿捏安亲王的时候,索性狮子大开口。

    要说想要破局也简单,安亲王直接去铺子里吃一顿便是,只是听说没有雅间,许多老百姓也在那里吃,安亲王始终下不定这个决心,只能把自己手头上遇见还不错的铺子转让给了安亲王妃,这才从她手中得了些吃的。

    安娘子近来长胖了许多,她偶尔还会在吃下东西之后有些后悔,总觉得还是那般摸着全身上下都是骨头的时候才好看。

    也亏得林杏月近来送来的东西花样不重复,又都好吃得很,吃上几口,胃口也就打开,每回安亲王妃都还要过来陪她吃一些,这才让她断了那念头。

    安亲王干脆也过来一块吃,美其名曰是陪着她一块恢复,实则就是想要吃这些东西罢了。

    安娘子收了那间铺子,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林杏月送来的东西并不少,她一个人也吃不完。

    这次听说终于让闲汉去送了,安亲王大手一挥,赶紧让身边的小厮去跑一趟,说:“多带些东西回来。”

    那边的端亲王老王爷也如是吩咐,在屋子里得意洋洋地冲老王妃说:“等会儿带回来,也让你尝一尝。”

    老王妃哼了一声:“那倒是不必,我要吃,自个儿去让人送来便是。”

    “那怎么能一样,有好东西,自然是咱们夫妻二人分着吃。”

    见那小馄饨、煎饺、煎豆腐这些带回来,老王妃也便没有再推辞,先夹了个煎饺放进嘴里。

    这煎饺的馅料有不少,小厮把各种馅料都买了回来,安亲王这次吃到的是酸菜猪肉馅儿的,那猪肉馅儿剁的很是细腻,带着淡淡的肉香,酸菜被做成了碎末,吸足了肉汁的香气,吃起来又有本身的清甜爽口,吃在嘴里不腻。

    旁边还配着一碟醋,碟子里放着些蒜末和茱萸,酸辣味正好给这煎饺的味道多添了一些层次,让每一口都鲜得有滋有味。

    “你尝尝,这铁板豆腐也是香的很。”

    这豆腐拿回来之后还冒着热气,却并不烫口,正好可以放进嘴里,每一口下去,都能感受到那豆腐的油香和酱汁的味道,从喉咙滑到胃里,让人惊叹连连。

    “是不错,又很软嫩,吃了也好消化。”

    住在西城边的二老爷,正因为钱大娘子和夏姨娘频频吵架而郁闷不已,加上没了国公府的庇佑,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平日里生活,都要比之前步履维艰许多。

    这让他很是挫败,短短一段时间,他就像是老了许多岁一般。

    也是这时候他才清楚地意识到,老国公从前对他们是有多偏爱,而在这个过程中,大老爷和老太太受了多大的委屈。

    要是换作他,肯定会想着赶尽杀绝,好在大老爷和老太太都不是那种心狠手辣之人,把他们赶出府,也并没有再做其他落井下石的事情。

    现在他一心都指着梁敬业能有个不错的前程,好让他们家往上拔一拔,不至于这般尴尬。

    他身边的小厮时常关注着外面的动静,听说小饭馆那边可以往外送东西之后,二老爷忙让闲汉往国子监送一份,说:“就说是咱们家厨子做来的。”

    二老爷也是偶然才知道,国子监后来都不让外带吃食,虽然食堂里有一些酱菜什么的,可也不能天天吃。

    旁人都觉得梁敬业是个端庄知礼、进退有度的,他却知道这孩子自小就挑剔得很,不爱吃的东西是一眼也看不上。

    上次梁敬业跟着他去国公府做客,二老爷就看出来他对那小饭馆的娘子做的吃食也是挺喜欢的,不然也不能破例,特地跟着他过去。

    梁敬业下了学之后,听说家里人给送了些吃食,略感意外,想着不知能不能送进来,便去同张博士说了一声。

    张博士很是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听说只是家里人送来的,大手一挥:“这也不算是外带的,拿回房吃便是。”

    张博士还不知道小饭馆可以送东西了,想着天天吃食堂那些东西,他也觉得没油水得很。

    上次从小饭馆里带回来的那些东西也早已吃完,苏祭酒后来还去找林杏月说了做些彩头的事情,只是当时小饭馆里人手不够,林杏月也没有立刻应下来。

    张博士想了想,就找了其他几个博士,想着要去外头转一转。

    其他几个博士自然立刻秒懂张博士的意思,都纷纷应和:“是有一段时间没出去了。”

    “那咱们这就走,天黑之前还能回来。”

    学生们也都知道几个博士是要去做什么,无不羡慕地看着他们出了门,在那里掰着手指头数着还有多长时间就沐休了。

    梁敬业拿着食盒也没多想,径直回了自己的屋子,打开之后才发现里头放着的各色东西。

    这些东西一看就知道并不是他们府里的厨子做出来的,反而像是小饭馆的娘子做出来的。

    看着食盒里又多了些先前没见过的,就知道这怕是又出新品了,夹起一块还带着温热的豆腐放进嘴里,一直紧绷的脸上也舒缓了几分。

    好像笼罩在周身的那些压力也都消散了不少。

    小饭馆里也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大家几乎都在不停歇地做着东西,但每个人的脸上并不觉得劳累,反而是带着一种兴奋。

    林杏月也没闲着,她和徐柏一起把土窑搭建了起来,垒好之后就放进去柴火,小火慢慢把外面的泥烘干,这样他们也能尽快用上。

    “月姐儿,外面有人找你。”

    林杏月收拾了一下自己,并不意外有人会来找她,出去之后才看到是先前她打听消息的石娘子。

    林杏月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赶紧拉着石娘子来到后院,说:“有一段时间没你的信,我还有些担心呢。”

    石娘子先打量了一下这小饭馆,说:“比我上次来的时候,规模又大了许多。”

    评价完才又说起这段时间的事情:“我听国公府的娘娘让人给我传话说,想着我左右也快出来了,倒是不如见了面才和你说。”

    林杏月是知道她和官家之间的事情的,便有几分好奇:“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那倒没有,也说不上来,只是从今往后,我又重新自由了。”

    林杏月眼前一亮,心里替石娘子高兴起来。

    像她们这样的人,哪怕困在这个时代,挣脱不了,从心底里来说也是讨厌被束缚的。

    就像她为什么要挣扎着从国公府里出来,许多人都不理解。在国公府里,她明显会被那些主子们看中,将来定然也会有个不错的出路,可她就是不喜欢。

    石娘子笑了笑:“除了这个,我这还有好消息给你带来了。”

    林杏月眼睛瞪大了许多:“还有好消息,是什么?”

    石娘子看了看左右无人,还是压低了声音,把话凑在林杏月的耳朵边:“上次不是和你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找那土豆、红薯、玉米这些吗?如今有了好消息。”

    林杏月大喜过望:“难不成已经找到了?”

    石娘子点点头:“是,先前派出去的人传回来消息,他们出去已然好些年,总算是不负这趟辛苦。只要把那些东西带回来,以后怕是也会少上许多挨饿的人了。”

    这些事情,在石娘子还是个小宫女的时候就同当时的官家说过,官家也是个有抱负的,听说之后就派了人去找,只是到底路途遥远,接连派出去几拨人,总算有了好消息传来。

    “都有些什么东西,有没有那辣椒,南瓜西红柿这些呢?”

    【作者有话说】

    周末了,开心
图片
新书推荐: 你不见我 拯救世界与恋爱热[西幻] 市井娘子养家日常 坠落风情 敌国少主竟是我竹马 从渣爹逃港开始[快穿] 漂亮恶毒NPC的还债[无限] 恋爱只挑脚球男[足球/美娱] 易卦识凶(探案) 在赛博世界当杀神[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