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既白回来时, 裴松正在院子里闲坐,脚边一只小筐子,手上编着五彩绳。
听见脚步声, 他头都不用抬, 就知道是谁:“问好了?陈郎中咋说的?”
汉子面色窘迫, 挠了下耳朵:“陈郎中说我大惊小怪, 没啥大事儿,平日里多看顾些, 搓揉腿脚便是。”
裴松抬头看他一眼,抿唇笑起来:“成天往人家那儿跑, 该烦你了吧。”
秦既白没吭声, 拎了把小马扎坐到他边上,垂眸看他编彩绳。
裴松指头粗,却很是灵活, 五彩绳在他指尖轻轻翻动, 很快就编成了一股子, 他将线头在绳结处一绕, 一个锁扣就打好了,拽着两边绳子,能调节长度:“伸手来。”
秦既白愣了愣, 听话地伸出手去,五彩绳套在了腕子上,裴松拉过他的大手看了看:“我一估摸就估摸出来了,你看这大小多合适。”
汉子成日拉着他手不放,这腕子裴松比自己的还要熟悉。
煦风和暖,日光缓慢倾落,秦既白满眼碎光, 看向裴松时,眼底的温柔快要溢出来。
他心头冒着一簇细小的火,在这几月的难耐里燃烧却又熄灭,喉结轻轻滚动起来,他看去裴松的肚子:“还有俩月就该生了。”
“嗯。”裴松点点头,又自筐里捻出几根彩绳,“咱家屋子盖好了,裴榕和杏儿的婚事将近,娃儿也落地了,你看看,全是好事儿。”
提起这话儿,秦既白不由得朝新房那头看了一眼,只有工匠师傅一人在铺瓦,没瞧见裴榕人:“他人呢?”
“满子来找了,说喜服绣好让他过去瞧一眼,仨孩子也跟去看了。”
成亲前的两对新人,按理说是不该见面的,可村子里没太多讲究,两家人又住得这么近,总归低头不见抬头见。
秦既白失神地看了会儿屋顶上的工匠,老汉儿正埋头干活儿,才无暇理会别的,他喉结滑滚,哑声说:“松哥,累不累,进屋歇吧。”
“这累啥,哥歇得快发病了,恨不得下塘子抓鱼去。”
秦既白色胆包天,可多是在漆黑深夜,到了日头底下,就像妖精现原形般,束手束脚。
可是真忍不住了,好不容易院里没别人,他拇指在骨节上狠擦了一把,埋头就亲了去:“松哥,我累,我想歇。”
裴松被这动静吓了一跳,转而就哧哧笑起来,颈子上温温热热,还要往衣襟里钻,他忙伸手按住汉子后颈,笑着道:“快生了不能做,你忘了?”
“不做。”秦既白吊着眼睛看他,眼底一片红,像山里那头被逼至绝境的猞猁狲,“进屋去,嗯?”
裴松逗他:“哥手酸着。”
秦既白气得咬他耳朵,不再多言语,只将人扶抱起来,往灶房里带。
帘子、编席、木板安设妥当后,将灶房隔出了三间小室。
除去拆掉墙的那一面架起木板御寒,屋内空间只用布帘子挡着。
帘子不隔声,寻常夜里,俩人只相拥而眠,清清白白、坦坦荡荡。
可眼下关严木门,又用两把椅子抵紧实,帘子切割出的空间里,便只剩下了他两人。
“那话咋说的来着?”裴松仰躺在被里,一双眼似水流波,“白日宣/淫,哥都被你带坏了。”
“你敢说这话。”秦既白恼得直笑,“你人之常情的时候谁帮你的?”
裴松伸手臂垫在脑后,脸颊臊红,可嘴上偏要逞能:“成,那夫郎这就来帮相公。”
裴松大他六岁,从来自称“哥”,听习惯了,秦既白也不觉得有啥,可冷不丁这一句“夫郎”,竟让他喉口急缩,脑里轰然炸开一片。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节令后,日气渐暖,山色苍翠,连做成片的碧浪。
裴家新房落成,远远望去,青砖黛瓦错落有致。院墙用石块垒砌,有一人半高,顶端覆着青瓦,看着既规整又气派。
木门更是重工,裴榕亲自选的木料,雕花、抛光样样精细,门上对称雕刻的祥云回字扣浮雕,一凿一刻皆成意蕴。
前院敞亮开阔,特意用青砖给狗子垒了一间小窝,两面留着气孔通风,夏时也不会发闷。
裴榕又给打了大小合适的木板子,遇到刮风下雨天冷时,就用板子隔起来,也省得冻了狗儿。
窝里裴椿编了草垫子,铺得很是厚实,还泛着一股干燥的草香。
追风已经到腰高,养得毛色油亮,瞧见这石窝,愣了好久,待明白这是给它盖的后,欢喜得爪子直拍地。
每个人都蹭过一遍,这才高兴地钻进窝去。
……
裴家择吉日,全家迁进新房。
裴松和秦既白虽已早早入住,可还是和裴榕、裴椿一道走了遍迁居的仪程。
这一日,裴家祭先祖,拜父母坟、敬灶王。
裴榕虽已成年及冠,可裴家并未分家,还是由裴松主祭。
还有一个来月他就要临盆,肚子越发滚圆,走起路来虽摇晃,可精气神十足。
除去跪拜时需人搀扶一把,其余时候依旧手脚麻利。
村里好些古板老人看不下去,啐说裴家人不敬神佛,家中明明有成年汉子,却让个怀了孩子的哥儿主持祭礼,实在坏了规矩。
裴松想想也是,可看去家中几个小的,反倒全不在意,主祭人需要念敬辞起仪轨,裴榕想想就头大,默着黑个脸。
裴家一行人从祖茔返回时,已是日中。
敬过灶王,迁居仪程便告结束。
村中乔迁的风俗,新灶烧甜粥,挨家挨户送去一碗,祈福团圆美满,万事顺达。
裴椿擦开火折子引燃灶火,又扔进去几截柴,待火苗旺盛时,轻轻拉动风箱,白烟便顺着烟道排了出去。
铁锅架上灶,薪火熬稠粥。
昨夜里,裴椿就将赤豆泡上了,晨里又从粮食铺子买回细米,泡了一早晨,这才下进锅里。
木勺轻轻搅动锅子,热气腾腾,一股甜香。
大门外面,邻家的娃娃们可等不及主家过来送粥吃,捧着瓷碗就来讨了。
高墙合围,瞧着有几分肃穆。
大门虽敞开着,可孩子们不敢往里进,只扒着门边探头来瞧:“大哥、白叔,我们过来盛甜粥,能进吗?”
裴松招招手:“有啥不能,快进。甜粥正熬着呢,马上就好,桌子上还放了花生葵花籽,你们椿姐用盐巴炒过了,快去抓一把。”
灶房重新修盖,比原先宽敞不少,靠墙放了碗架、粮柜后,边上还能摆张桌子,往后一家人吃饭,再也不用往堂屋端。
一听这话,孩子们蹦跳着跑进院儿。
他们倒也不空手,多是拎些贺礼,小筐青菜、一把花生、两个鸡蛋。
白日天热,追风正在窝里打盹,听见动静忙戒备地起身出来瞧一瞧。
见都是熟面孔,甩甩毛尾巴,呜汪两声算是打过招呼,这又懒怠地趴回窝去了。
裴松看得直乐呵,和秦既白一块儿往灶房里走。
屋子里一派热闹景象,孩子们捧着碗围着灶台站,再看旁边桌子上,满满当当堆着东西。
裴榕正忙着盛粥。
乔迁新喜,汉子穿得板正,袖子挽到手肘处,露出一截结实的小臂。
他性子虽沉默少言,可和孩子们也亲。
有小子剥花生,两颗红皮果,自己吃一颗,另一颗还不忘塞进他嘴里。
裴榕笑着张口吃下,余光一瞥,忙又看去这小子的黑手,眉心不由得跳了跳,张口闭口数次,实在没忍住:“你小子也不知道洗干净手。”
边上有人哧哧地笑,他抬头看去,就见林杏正倚靠着门框看他,小哥儿晃了晃手里的瓷碗,笑着道:“讨口甜粥,榕二哥也给我盛碗吧。”
裴榕静静看了他良久,伸手接过他的碗,垂眸笑起来。
第92章 裴林喜事
五月十六, 黄道吉日,桃花灼灼,宜嫁宜娶。
已是初夏时节, 山野碧色, 从春衣换到夏裳, 身上轻便了, 人也更加精神。
日头才露出灿灿金芒,村落仍沉寂在一片薄雾之中, 裴家的大门就已敞开。
若有人问为啥,晓事的婶子会笑着告诉你, 今儿个是裴家汉子裴榕大喜的日子!
晨时的山间正宁静, 裴家却很是热闹。
家中的大门、墙面上,昨夜里就贴上了大红喜字,就连后院枣树的梢头, 也系上了红绸子, 远野风来, 一阵沙沙碎响, 绿叶卷着红绸轻轻地荡,喜庆又鲜亮。
裴家院中,帮忙的乡亲们穿梭往来, 脸上满是笑意。
汉子们正忙着将桌椅往院子里摆,木桌被擦得锃亮,板凳码得整整齐齐。
灶房那边更是热火朝天,裴家亲戚少,上回裴松成亲时,过来撑场面帮忙做饭的婶子们这便又登门,虽还未至昏时, 却得将食材先备上,到时开了席面,不至于手忙脚乱。
土灶里柴火燃得正旺,火苗舔着铁锅,发出“滋滋”的声响,炸肉丸的香气顺着暖风飘出老远,引得村里少见荤腥的狗子都探出头来瞧,口水淌了一地。
卧房里,炕上早已铺好了厚实的鸳鸯褥子,红喜被整齐地叠放在床头。
想到马上就要和林杏成婚,裴榕一整夜都没睡踏实,今晨天才麻麻亮,就急着起来了。
这会儿他着一身裁剪合适的大红喜服,腰间系绣鸳鸯的红绸带,衬得身姿很是挺拔。
平日里晒得微黑的脸庞透着几分红晕,眉宇间却满是掩不住的笑意。
裴家无父母,长兄为他正衣冠。
裴椿在边上捧着红绸大花,笑着道:“二哥今儿个可真俊。”
小姑娘特意打扮了一番,乌发挽了个髻,上面绑着条桃粉发带,衬得那张小脸愈发莹润。
身上着一件月白色的短衫,下裳是条鹅黄色的罗裙,裙摆绣着细碎的兰草纹,少了几分往日的娇憨,多了些俏生生的灵气。
“椿儿也好看,水灵灵的。”裴松接过红绸花,绑到裴榕胸膛上。
他肚腹已很大,伸手不多方便,秦既白帮衬着接了过去。
裴松侧着身子抚平裴榕的衣襟,温声道:“往后便做人相公了,可得待夫郎好,夫夫同心,日子才能过得和乐顺当。”
“阿哥我省得。”
几人又凑着说了会儿话,到吉时,外面喜婆过来喊门——
“榕汉子,已至午时,得去迎亲了!”
裴松拍了拍汉子的肩膀:“哥身子重就不陪了,椿儿跟着你一道,快去迎人吧。”
裴榕郑重地点点头,又同秦既白抬了抬下颌算是知会过,这才出了门。
外面迎亲的队伍已经等候多时,裴松成亲时家中穷得紧,婚仪都是简办。
到了裴榕这,花轿、锣鼓队,能请的都请到了,特还同古董行的掌柜借了匹马。
都是在闹街上讨生活,彼此相熟,掌柜听说裴榕是要成亲,不仅没收银钱,还挑了厩里最高大的一匹,重新配了马鞍,这才叫伙计一早牵了过去。
村子里成亲,不似镇上规矩繁琐,就是娶位姑娘,也鲜少有汉子会驾马相迎。
裴榕快步跨出门,身后裴椿才跟上,一直等在院里的狗子便疾风一般追了出去。
汉子利索地翻身上马,随着一声唢呐长鸣,锣鼓喧天里,迎亲长队向前行去。
花轿在汉子结实的肩膀上如飘萍浮浮沉沉,和着亮堂的锣鼓声,一路欢天喜地。
半大小子们最是爱凑热闹,手里攥着饴糖,咧个大嘴挂着笑,簇拥着迎亲的长队一路奔走。
亲事在昏时办,待轿子绕过村舍,再去林家接回新夫郎,估摸便到时辰了。
裴松身子重,没法跟过去,便同秦既白到院子里招呼客人,只还不到时辰,除去灶房忙活的婶子们,其余地界仍冷清。
看着满堂红彩,裴松伸手握紧了汉子的大手,温声说:“咱俩成亲那会儿,家里不富裕,没和你大操大办,可别怨哥啊。”
秦既白怔忪,转而却笑了起来。
他是汉子,虽对外说是入赘,可裴家何时真将他看作赘婿了,要论亲事排场,也该由他这个汉子担下。
两手握得紧实,秦既白掌心翻转,和裴松十指交握:“真怨你咋办?给我补办个?”
裴松挠了挠脸,眉头皱紧成一座小峰,忖了许久后他认真道:“再办一回怪难看,也没个由头……要么等孩子满月,我同人借了锣鼓也敲一路?”
秦既白听得笑出声,伏在裴松颈间去亲他的脸颊:“松哥,我是汉子,大操大办也该是我来,又怎会怨你。”
窸窸窣窣声响,他伸手进衣内,缓缓掏出个长形的木匣子,放到了裴松手里。
“这啥?”
“打开看看。”
“嗒”一声轻响,木匣子缓缓打开,里面是只银钗。
裴松目光滞了许久,才伸手将那只钗子拿了出来,指头在钗身上摸了摸,喉咙哽咽起来:“是之前那只?”
“嗯。”汉子笑着应声。
秦既白上门提亲时,送过来两柄钗,那柄木钗因着年头久远,已搁置起来。
这柄他卖皮子换钱攒下的银钗,裴松又因要给他看病吃药、俩人成亲采买,到街上换成了银钱。
那时候没法子,留不住这钗,虽然这是他送给他的头个物件儿。
而今竟不想,这钗又回到了他手中,裴松哑声问:“你买回来了?”
秦既白点点头,却听男人话锋一转,急声问道:“不是你小子哪来的银子?背着我攒私房钱了?”
裴松虽管家,可手却不紧,给汉子的银钱足数,尤其每回他进山,更会多塞些铜板。
秦既白低沉地笑:“你给的我没处花,就攒下了,还有上回卖了兔皮……好松哥,我发誓再不瞒你了,往后有银子都给你,我是想你能欢喜。”
裴松是从苦日子里过过来的,就算家中生活好一些,可仍然不舍得花钱。
临到要生产,孩子越来越大,身上也开始浮肿,寻常衣裳穿不下,他又不舍得置办新衣,觉得生产后这些衣裳便不实用了,因此都是捡着秦既白的穿。
饶是今儿个裴榕成亲,他也只是换了件少补丁的青布衫,这衣裳早已洗得发白。
可这钗子,他欢喜。
裴松笑眼弯弯,伸手将银钗放到秦既白手里,侧过身去:“帮哥插上。”
日光下,银钗泛着润泽的光。
秦既白指间有些发颤,缓了片晌,这才慢慢插在了裴松的发间,垂眸看他良久,温声道:“好看。”
裴松本来就好看,虽然总有人说他长得又黑又糙,可秦既白就是觉得他好看。
他若是个汉子,这英气的模样该是有许多闺女、哥儿喜欢。
好在他是个哥儿,好在只他一人宝贝。
裴松抬手摸了摸发间的银钗,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来,心头却暖融融的。
正说着,外面一阵喧闹声,有住得近的乡邻提着喜礼登门了,口中满是道贺的吉祥话儿——
“恭喜恭喜,榕汉子娶亲,家里就更热闹了!”
“裴家这是双喜临门,往后定是子孙满堂、红红火火!”
裴松拉着秦既白迎上去,接过喜礼请人往里走。
迎亲队伍还未回来,却远远听见那唢呐锣鼓声响彻云际。
陆续赶来的乡邻络绎不绝,有帮着摆放桌椅的,有凑在一处说笑的,连灶房的婶子都探出头来,高声招呼着“快入席咯!”
院子里红绸飘荡,大红喜字在日头下正鲜亮。
鼓乐声越来越近,混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将山间村野的喜庆,酿成岁月安稳、喜乐绵长。
第93章 哥没事儿
山雨一来, 倏忽草长,又是一季夏收时。
田间的小麦被南风染透了黄,麦穗沉甸甸地垂着。
远处的河沟泛着粼粼白光, 几只野鸭把身子探进水里, 只留灰扑扑的屁股翘在水面上。
汉子们扎着粗布绑腿, 弯下腰挥镰割麦, 镰刃划过麦秆的“嚓嚓”声,在田埂间此起彼伏。
哥儿、妇人们挎着竹篮, 跟在后面拾掇散落的麦穗,连半大的孩子也提着小筐, 踮脚把遗漏的穗子往筐里塞。
往年裴松干农活儿最是下力气, 如今也只能在家歇下。
田里缺他一个劳力不说,家里人又不放心他一人待着,总会留个人陪他。
有时是裴椿, 有时是林杏, 若是俩人都不得闲, 也会喊林家嫂嫂或婶子来家里坐会儿。
就连追风, 也收了性子不往外跑了,安静地趴在院子里,裴松一喊它就过来。
巧来姚琴也有了身子, 她还没到三个月,不能太过操劳,便被留在了家里。
这是林家的头个孙辈,陈素娥心里高兴,变着法地给她做好吃食,又回回都给裴松也送过来些。
日暮时分,远山泛起黛色, 红日缓慢坠进山坳里。
田埂上汉子们拎着镰刀回家,不多时,就听院外起了动静,秦既白担心身上泥土脏了人,每次都在门口拍打干净后,再跨步进来。
“回来了?”裴松扶着墙站起身,“那俩呢?”
秦既白将镰刀靠墙放好,同姚琴打过招呼,走上前来扶他,汉子手里攥着一束麦穗,怕麦芒扎到人,小心翼翼地递过去:“林杏去接裴榕了,椿儿想吃闹街的豆沙饼,也跟去了。”
姚琴的目光在俩人中间轻轻一扫,唇边噙着笑意,心里暗忖着可不能在这碍眼,她顺势弯下腰,拎起脚边的针线筐:“松哥儿,你这小袄子我先带回去了,改好两针再给你送来。”
裴松手艺不精,本想让小妹帮着改改,可嫂子说她正也给肚里娃儿缝衣裳,顺道就帮他改了,他忙应下声:“麻烦嫂子了。”
“这有啥麻烦,咱两家人不说这见外的话儿。”
裴松笑着点头,又偏头看向秦既白:“咋拿束穗子回来?”
边上有外人在,汉子脸上有些泛红,声音又低又沉:“你昨儿个不是说下不了田,心里惦记,我就把穗子给你带回来了。”
“哎呦这都是粮食。”裴松嘴上虽嫌弃,可心里却暖和。
这小子傻兮兮的,他随口一句话他就记到了心里,总要想着法子给他实现了。
裴松看着手里这一束黄澄澄的谷子,似是看到了一整片灿金的麦田。
他伸手揉了把汉子的后颈子,笑着道:“有日头晒过的味道,真香。”
姚琴在边上瞧了一会儿,心里不由得羡慕起来,林业对她也很好,啥好吃的好穿的都紧着她来,可汉子粗枝大叶,做不出这样有心思的事。
姚琴神思正飘忽,猝然听见“啪嗒”一声脆响,麦穗掉在了地上,紧接着裴松低低的哼声传来,她心头提溜起来,放下针线筐就来扶人:“松哥儿,是肚子疼?”
有水自腿间淌下,裴松紧紧抓着秦既白的大手,茫然开口:“这是不是要生了……”
他日日盼着孩子落地,可真当要生产时,却又慌张起来。
本以为秦既白该是比他还慌乱,却见汉子出离的镇静,他扭头喊狗子:“追风!快去闹街把裴榕和椿儿带回来!”
追风仰头一声“汪!”飞似的奔出了门。
他又看去姚琴:“嫂子,烦您去喊下婶子。”
“哎哎!”姚琴忙应声,慌得险些绊住脚,缓了缓才拔腿往家跑。
疼、忍不下的疼,肚子一阵一阵地抽动……
裴松咬着牙直倒气。
身侧汉子把他一条手臂环在颈上,大手自后搂紧了他的腰,将他往卧房里带。
冷汗扑簌簌往下滚,裴松眼前一阵白一阵黑,身上发冷,再反应过来时,已经躺在了炕上。
身下是厚实的褥子,俩人的红喜被将他盖得严实。
裴松感觉腿间湿了一片,该是破水了吧,他颤抖着摸了摸肚子,却被边上人握紧了手。
秦既白跪坐在他身边,将他汗湿的头发往边上拨:“已经喊人去请稳婆和陈郎中了,松哥你疼不疼?”
握紧他的大手冰冰凉凉的,裴松心说你小子也没想的那么镇定么,他咧嘴笑了下,转而又皱巴起脸:“疼死了。”
秦既白知晓他惯会逞强,若不是疼得厉害,断不会认下。
想到这些,他的心口像被人狠掼了一拳,两手握紧了裴松的手,眼底一片通红。
……
也不知过了多少个时辰,天边晚霞褪去,圆月攀上梢头,明星低垂,已是深夜。
里屋不时传来裴松的闷哼,还有稳婆忽高忽低的喊声。
秦既白木桩子似地站在门外面,薄冷的月色披在他身上,一层浅浅的银辉。
裴榕碰碰他:“喝口甜汤暖暖肚子,方才嫂子端过来的。”
秦既白在里屋帮不上什么忙,那大个汉子窝在哪儿都碍手碍脚,裴松喊他出去等。
他看去裴榕,摇了摇头艰涩道:“喝不下。”
裴榕也没再劝,只拍了拍他的肩膀:“阿哥福大命大,再说有方大夫在,定没事的。”
这几日农忙,方子苓又被阿爹、阿父喊回家干农活儿,这便赶上了。
秦既白点了点头,手紧紧攥成拳头,指甲抵着掌心,生生的疼。
却不及裴松半分的疼。
哥儿生子是鬼门关里走一遭,裴松底子本就差。
若真到了那时候,他保大不保小。
若都没留住,一家三口就齐活儿了。
若只余下个孩子,托付给裴榕和林杏,也能帮衬着长大。
他没他活不了,怪矫情的,可是真活不了。
血水一盆盆往外面端,裴松感觉自己仿佛一口被掏空的井,冷汗扑簌簌往下淌,意识在疼痛里越飘越远。
好像有人在他脚边熏了艾,又有人喂他喝了小半碗参汤,身上慢慢暖起来,也有了些力气,连耳边的喊声都越发清晰起来——
“松哥儿再含片参,吊住力气,使劲儿、使劲儿!”
“呜呜呜……阿哥阿哥你可不能睡啊!”
裴松咬紧牙关,张着嘴猛喘了两口长气,头往后仰起,两手紧紧攥住了床褥。
随着一声绵长的痛哼,他感觉有什么东西自两腿间滑落而出,紧接着一声清亮的啼哭响了起来。
裴松脱水的鱼一般粗喘了口气,都还来不及看一眼孩子,头一歪,就陷入了沉沉黑暗中。
再醒过来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屋里还点着油灯,火苗轻轻地摇晃。
他一动,炕边的汉子便爬了起来,见他睁开眼,忙俯身凑过来,轻声问他:“渴不渴、饿不饿?锅里炖了鸡汤,我让裴椿端过来?”
裴松看着他红得发肿的眼睛,轻轻摇了摇头,他身上没力气,说出的话也带着哑。
怕孩子哭闹吵到人,裴椿和林桃抱去厢房哄睡了,知道裴松想看,秦既白亲了亲他的额头,这才起身去抱孩子。
很快,木门的开合声再次响了起来,汉子抱着襁褓进了屋,将孩子放到了裴松的枕头边。
裴松歪过头,就见一张皱皱巴巴的小脸,眼睛紧紧闭着睡得正香,而那眉心处有一道红。
他怀孩子的时候,好多婶子都说他肚子圆,该是个姑娘,可到了能动时,这孩子整日里伸腿伸脚,很是有劲儿,他还以为是个小子。
原来竟是个小哥儿,小哥儿好,他喜欢哥儿。
秦既白吸了吸鼻子,哑声开口:“松哥,咱俩有孩子了。”
裴松没力气,却还是颤悠着伸出指头,碰了碰汉子的眼睛,他气声道:“哭了啊?哥没事儿。”
秦既白没吭声,伸手拉过那只冰凉的手,紧紧握进了掌心里。
第94章 寻常日子
孩子生在了个好时节, 六月夏山似碧,蝴蝶翩跹。
山间气候温和,即便是晌午最热的时候, 也有微风吹拂, 不会觉得发闷。
裴松在家坐月子, 门窗都紧闭着, 不见一丝风,饶是这样, 裴椿还是千叮咛万嘱咐,给他头上戴了条指节宽的抹额。
他怀孩子养得胖, 胎儿偏大, 生产时下身受了撕裂伤,当时这疼远远被腹部的抽痛盖过去了,而今平静下来, 稍不留意牵拉到伤口, 便疼得眼皮直跳。
这处裂伤格外严重, 需得按时上药, 裴松身子不方便,都是秦既白帮忙,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这么盯着瞧, 他臊得快要钻进地里去。
“磕嗒”一声轻响,小瓷瓶放到了炕边的矮桌上,秦既白将他亵裤拉好,又把被子盖严实。
见裴松脸上滚烫的能煮鸡蛋,他俯身亲亲他的额头:“这有啥的?”
裴松伸指头挠挠脸:“哥脸皮薄。”
秦既白垂下头低低地笑,坐到炕头陪他说话。
裴松的月子坐得舒坦,孩子有裴椿和林家两个小的照管, 小姑拿他当眼珠子似的宝贝,抱在怀里有千百句话儿要同他说,娃儿和裴椿也亲,根本想不起找阿爹和阿父。
院里忙着,怕吃食跟不上,林家婶子日日过来给裴松烧肉炖汤,吃得他脸都胖了一圈。
裴家地头的活计忙完,水田的稻谷还得有阵子才收,孩子换下的尿布也已洗干净,秦既白终于得闲,脱下鞋爬上炕。
裴松生下孩子后,汉子用湿布巾给他擦过几遍身,他擦得细致,血污虽净了,可汗湿的头发没来得及洗,有些打绺。
裴松想洗头,稳婆和婶子却都劝他再等等,要么受风着凉再染上病,闹不好会头风。
眼下秦既白又抱过来,他忙伸手推他:“不嫌臭啊?”
秦既白凑近前闻闻:“哪儿臭了?不就没洗个头,等过两日你身上好一些,我端水进屋给你洗。”
说罢他伸长手臂将人搂紧了,不敢压到他身下,就环住了胸膛,贴脸蹭一蹭,笑意掩都掩不住:“松哥,咱俩有孩子了。”
他这几日就是这副模样,有了孩子,啥烦心事都不在意了,一想到这个和裴松的孩子,就满心知足,人生已无甚所求。
在裴松快生时,俩人就想过该给孩子取什么名字,那会儿守着一盏油灯,你一句我一句地琢磨。
裴松不识字,秦既白认得也不多,村中人起名更是随意,好些的花草树木,糙些的铁栓柱子,像秦既白这样的名字都是少的。
裴松撑着头说:“要么咱也请个先生,好好取个名字,你这个就好听,既白、既白,正是晨时,天边泛白。”
听他夸自己名字好听,秦既白勾起唇笑:“他若也生在早晨,便取个‘朝’吧。”
他拉过他的手,在掌心一笔一划给他写:“有日有月,朝阳、朝霞。”
“这个好,闺女、哥儿都能用,秦朝。”
“裴朝,跟着你姓裴。”
裴松愣了下:“那不真成入赘了?旁的再在背后戳你脊梁骨。”
“我又不在意。”一个姓而已,这是他的孩子,身上流着他的血,姓什么都好,只是他喜欢裴家,一家人抱成一团,温暖和睦,这才像个家,“就姓裴,我喜欢裴。”
裴松拗不过他,心说姓裴也挺好,若有人敢在背后嚼秦既白的口舌是非,他便大棒子打过去。
孩子名字便先这样定下了,可是他生产时是在夜里,天边丁点儿白不见,和“朝”沾不上干系。
孩子的名字是家中的大事,裴榕同古玩行的账房有些交情,上回裴松成亲,还过来帮忙记过礼金。
他喊上秦既白,又拎了一坛子黄酒做谢礼,请他帮忙识个字。
这账房小先生虽无功名在身,可也上了多年书塾,见多识广。
他道既然“朝”字不合宜,取个同音的“昭”字也好。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光明磊落,智慧通达,寄愿他如旭日、如暖阳,前途平坦光明。
裴松身子虚见不得风,没法子出门,秦既白便将听来的话一五一十地复述给他听。
裴松不住地点头:“昭字好,和朝又同音,就叫裴昭。”
裴昭才出生不久,每日除了吃便是睡,睁眼的时辰不多。
或许真应了那句肚子圆该是生个闺女,裴昭的性子可比那成日里破锣般嚎哭的小子乖巧太多,听话的像个小闺女。
就是饿得紧了,也只是咧嘴哼几声。
裴椿抱在怀里哄一哄就歇了火,睁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看着人,不吵也不闹。
若再逗逗他,还会朝你咯咯咯地笑。
*
山间日子过得快,一晃眼孩子已满月。
夏季天亮得早,不过卯时,就白透了。
云淡风轻,院外老树的叶子被风拂得慢晃,漏下的光斑在黄土地上轻轻跳着,连空气里都裹着晨间特有的清爽,混着院角牵牛花的淡香,让人心里敞亮。
今儿个是裴昭的满月,家里没有大操大办,只请了林家一家和相熟的几位邻里,图个热闹自在。
秦既白起了个大早,先去铺子里割了块新鲜的五花肉,又将后院埋的那坛子黄酒挖了出来,待做好这些回卧房时,裴松仍在睡,裴昭却早都醒了。
孩子还小,隔一段时辰就要喝一回奶,睡觉也是断断续续,虽说裴昭乖巧还算好带,可这照顾起来仍费时又费力。
好在家里人手足够,白日里裴椿和林杏、林桃轮着带,到了晚上再抱回裴松房里。
已经满月,小家伙褪去了刚出生时的皱皱巴巴,小脸儿白净粉嫩,许是晓得阿父还睡着,竟是不吵也不闹,正乖巧地吃手。
该是随了秦既白,裴昭还是个奶娃娃,却已能瞧出来指头又细又长,这会儿塞在嘴里,弄得全是口水。
秦既白进屋前洗过手,怕掌心太凉,搓热乎了才来拉裴昭的手。
谁料小家伙气性挺大,阿爹不叫吃手了,咧大嘴就要哭。
生怕吵了裴松睡觉,秦既白忙抽回手,皱着眉头任由裴昭又欢喜地吃了会儿。
直到裴松睁开眼,这才伸手过去将他那只小肉手拽了出来。
裴昭愣了半晌,咂咂嘴,转脸“哇”一下委屈地哭出声。
秦既白有点儿心虚地看去裴松:“他吃手……”
“没事儿,小娃娃都爱吃。”裴松揉了把眼睛,“我去洗个脸,顺道给他奶热上。”
秦既白伸手扶他起来,又给拿衣裳又帮穿裤子,垂眸道:“已晾着了。”
这个月份的孩子不能喝太热的汤水,可秦既白又担心打回的羊奶不干净。
都是在火上烧得滚沸,再晾凉了,若是急着喝,就用把小瓷勺搅凉。
裴松歪头看了他一会儿,汉子正认真给他系衣带,头都没抬。
他也才十八,到了今年秋才十九,别说这个年纪的汉子,就算有些二三十岁的中年汉,都做不到他这样。
秦既白的头垂得很低,待给裴松衣带系好,又把白布袜子套在他脚上。
裴松嫌热,不太想穿,才动了动脚趾,汉子便开了口:“你没听婶子说,她生林业的时候就是受了凉,骨头缝总疼,你还想不想下塘子抓鱼逮虾了。”
裴松被说得哧哧笑起来,伸手勾住秦既白的下颌,抬起他的脸:“成日絮絮叨叨的比庙里老和尚话都多,你说说你才十八,不知晓的还以为你八十了。”
“嫌我烦了。”
见他沉下脸,裴松忙拿过他手里的长袜,往脚上套:“这总成了?大夏天的腌猪蹄。”
秦既白气得俯身过去掐他屁股,才生过孩子,裴松屁股上肉厚,摸起来绵软。
眼见又要起火,他抬腿踹他一脚,这便下地去了。
没人看管,裴昭又偷摸吃了会儿手。
秦既白一阵眼皮跳,拽出来拍他湿漉漉的掌心:“想气死爹是不是!”
眼见着小娃娃皱起脸要哭,秦既白忙将他抱进怀里哄:“给昭儿手打疼了,爹的不是、爹亲亲手。”
方才还一副严父模样,这转脸就心疼上了。
不多时,裴松端碗进了屋,俩人合力给裴昭喂过小半碗羊奶,又收整了一番,这才出门。
屋外日光正好,狗子摊着肚皮睡懒觉。
裴椿和林杏早在院里等着,见裴松抱了裴昭出来,忙伸手接了过去。
满月家宴在晌午,眼看着时辰不早,得先将食材准备起来。
秦既白和裴松一块儿进了灶房,门窗都开着,山风穿堂过,很是舒爽。
昨儿个林杏在溪边逮了几条鱼,个头虽不大,可熬汤最是鲜。
秦既白拎了两把马扎过来,和裴松一块收拾鱼鲜。
这样寻常的清晨,清风拂面,携着花草的清香。
鸡鸣犬吠,鸟声轻啭,烟火气和身旁人,抵得过世间万千的热闹——
作者有话说: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译:天宇空阔明亮如昼,江面皎洁一片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