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临沂炒鸡◎
林金兰一听,口水直接就喷了出来。趿拉着鞋就准备出门去看看。
林杏月也很是好奇,披了件衣裳跟在林金兰身后。
门口,隔壁的黄婆子不知何时站在那里,看着墙上贴着的画像,脸上表情十分丰富。
见林杏月出来,黄婆子上前拉住她的手:“你瞧见没,徐勇的头像都被这样用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林杏月噗嗤一声笑出来:“大娘,这怎么能有用,也不知道是谁来我家烧香。”
“你别说,我也想来你家烧香了,我听说还有人看上了你们这房子,想着等你们搬出去了就住进来。”
“啊?”林杏月还真没想到这一茬,她们还没走,就有人惦记上了。
林金兰已经问起来:“是谁啊,怎么这样子,总得等我们走了再说这事。”
毕竟不是她们的屋子,林金兰即便不舒服,说的时候也没那么难听。
“可不止一个人,多的是想占这个地方的了,都觉得风水好。”
黄婆子边说边盯着林杏月看,让林杏月摸不着头脑。
“怎么了大娘?”
“没事,就是仔细看看你,回头我也要画一个你的画像,到时候供起来不知道顶用不顶用。”
林杏月再也受不了:“大娘,你可别这样,那都是歪门邪道,弄的神神鬼鬼的,我自己看了都害怕。”
说完,徐勇正好从家里出来,看到她们几个人在这边说话,就过来看热闹。
等看到墙上贴着的他那张画像时,脸上的表情实在精彩。
这……这不会画的是他吧?
他的嘴有那么大吗?他的耳朵长这个样子吗?
要说不像,偏偏有的地方又有几分像,可要说像,徐勇是不认的。
他当时的确被管库房的张老头给画了画像,但绝对不是长这个样子的。
林杏月把徐勇的表情收在眼底,看向黄婆子:“大娘你看,勇子哥脸上表情都这样。”
黄婆子也看到了,乐呵了一阵就回家了。
林杏月则回家换了身衣裳,今儿有国公府的亲戚们过来,她得穿得稍微好一些。
冯大娘趁着她们在外头说话的时候,已经把衣裳给林杏月都挑了出来,要不是她穿不下,真的想上身试一试。
林杏月见林金兰也露了个相似的表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戴过林杏月的首饰,后来不小心弄坏了,之后林金兰就是想戴,也不敢说。
“要不你跟着我一块儿去?”
林杏月的提议让屋里的两个人都看了过来,冯大娘下意识就否认:“你的好日子,让你姐姐过去做什么?”
林金兰也是这样想的,只是被冯大娘这样说出来,心里就不大高兴。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冯大娘说的也有道理,国公府是收林杏月当干女儿,又不是她。
林杏月已经拉着林金兰的手过来:“姐姐陪着我过去吧,那么多的人盯着我看,我觉得不自在呢。”
这也是实话,林杏月不喜欢那么多人盯着她的感受,总觉得浑身不得劲。
林金兰迟疑:“那我真能陪你去?”
“真能。”
林金兰听到肯定的答案,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开始挑选起衣服来。
一旁的冯大娘还想说什么,被林杏月的眼神给制止了。
“娘,你不是说要去园子那边看一看,再不过去,倒夜香的大娘又要说你了。”
一听这个,冯大娘动作也麻溜起来,只是走之前还是不忘叮嘱林金兰别惹了事出来。
“娘也真是。”林金兰挑了一件浅粉色的衣裳在身上比划,一边和林杏月抱怨。
林杏月安慰了几句,林金兰忘性大,很快就高兴起来,迫不及待地换了衣裳。
“姐,等以后咱们赚了钱,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真的吗?”林金兰眼睛亮亮的,想起来冯大娘之前说的话,“娘不是说要攒钱买房子。”
“该给自己花钱还是要给自己花钱,成天畏手畏脚的,那使劲挣钱做什么。”
林金兰这段时间实在出了不少力,林杏月都看在眼里。
林金兰上前抱住林杏月的胳膊:“月姐儿你真是太好了。”
林杏月拉着林金兰的手去了老太太那边的小花厅,她们来的时候还没人过来,老太太先把林杏月叫了过去,见旁边站着的林金兰长得如花一般,赶紧拉过来看了看。
“之前就听慧莺说你还有个姐姐,只是一直不得见,如今看来,倒是比你长得还要好。”
林杏月点点头:“老太太说的是,我姐姐这长相是万里挑一呢。”
林金兰的脸腾的一下子红了,很是扭捏地看了一眼林杏月,没想到她竟然直接在老太太这里夸起自己的长相来。
老太太指着林金兰脸上的红晕:“还是个会害羞的性子,我不是听说你这姐姐大胆的很。”
这下子林金兰的脸比刚才更红了,慧莺也来凑趣:“要我说这只是在老太太跟前才这样,我以前听说她名号的时候,可是敢上树,还敢和那些个小郎君动手。”
老太太眼睛都瞪大了:“这可了不得,不过这性子这般爽利,我是爱的很。”
又见她头上戴的是先前给林杏月的那些头饰,忙让慧莺把自己的一些首饰找出来:“长的这般可人,又到了快说亲的年纪,可得好好打扮一番。”
林金兰的脸比刚才还要红上几分,又有些期待老太太会给她赏些什么。
“倒是我们又要偏了老太太的东西了。”
林杏月过来凑趣,心里却没有多少忐忑不安。
老太太确实大方得很,看她身边的这些丫鬟,一个个穿戴比外头的那些官家小娘子们也不差什么,等她们出嫁时都还会给一笔丰厚的嫁妆。
就拿巧燕来说,哪怕她后来想法和老太太有了冲突,老太太依然给了她一大笔嫁妆。
要是扭扭捏捏不收,老太太反倒觉得她们没见识。
林金兰看林杏月没说什么,等慧莺捧着个簪子出来,就大大方方的谢了,当即戴上了。
老太太果然欢喜的很。
赏完首饰,老太太就和林杏月说起来大厨房那边做的膳食:“听说她们为了这个可是早早就开始备着了,生怕到时候给你丢了人。”
“我昨个去送蟹壳黄的时候听她们说了,就是最近这段日子我在跟前惯了而已,像从前我还在小厨房那边时,大厨房做的吃食照样好得很。”
老太太笑呵呵:“那是还不知道你会做吃食,和你一对比起来,她们自然觉得自己会的还是远远不够。”
没多长时间,外头就有小丫鬟来说已经有亲戚上门了。
老太太赶紧把人给叫进来,还问是谁来的这般早。
“是二老爷他们。”
老太太一愣,倒是没想到二老爷他们会来得这般早,毕竟要说距离,他们搬到西城那边之后,来这边可是远了不少。
老太太既然给他们下了帖子,之前的事也不会再反复提起,就让小丫鬟领着二老爷去大姥爷那边,又问女眷来的都是谁。
“回老太太,是石娘子和钱大娘子。”
这石娘子和宫里的石娘子可是两个人,她是梁敬业的娘子,先前过来的时候,仗着怀了身子,还给了吴娘子和何娘子下马威,不过被老太太直接轰了出去,回去就被禁了足。
话说完没多久,两个人便过来了。
钱大娘子出身不低,只是这段时间也看清了许多冷暖,看着倒是年纪一下子上去了。
梁三娘子也不再像上次那般嚣张,规规矩矩地给老太太并周大娘子行了礼。
吴娘子怀着身子,老太太便没让她过来。见梁三娘子挺着大肚子在那边站着,眉头就皱起来,对钱大娘子说:“怎么还把她给带来了,万一有个磕碰这可怎么好。”
钱大娘子叹了一口气:“老太太这可就冤枉我了,不是我想让她来,是这孩子成日里在府里闷得慌,听说我们要来这边吃席,也非要跟着来。”
梁三娘子目光已经在偏厅这边绕了一圈,她自然不是因为在府里闷得慌才过来的,是听说梁敬业好不容易休一次假,却不说在家里好好陪着她,要过来国公府这边做客。
听说国公府这边不过是收个厨娘做干女儿,竟然这么积极就过来。
二老爷也就算了,一门心思想着同国公府这边套近乎,可梁敬业不一样,梁三娘子同梁敬业成亲以来,自以为对这个丈夫还是很了解的。
怀了身子本身就爱胡思乱想,她娘家那边一直催着让她给丫鬟们开脸,省得梁敬业去外头找了,到时候领进门反倒不好收场。
梁三娘子心里十分不愿意给梁敬业找小娘,一直抗拒,可现在她大着肚子不能服侍梁敬业,而梁敬业又有些不同寻常,这让梁三娘子一下子慌了起来。
理智告诉她,这厨娘是万万不可能和梁敬业有交集的,可架不住她大着肚子总是胡思乱想,便央求了钱大娘子过来串串门。
钱大娘子不知道她心里所想,想着这段时间她也很是安分,便答应了。
林杏月和林金兰两个人就站在老太太身边,一左一右煞是好看。
钱大娘子一来就注意到了她们,便问老太太可是要收哪个做干孙女:“我瞧着都是好的很。”
老太太脸上带着笑:“两个还是亲姊妹,收哪个都一样,都是我干孙女。”
梁三娘子也不知道谁是那个厨娘,只看这两个人的样貌,林金兰要更好看一些,尤其是那细眉凤眼,让人一看就觉得有威胁,她便一直盯着林金兰看。
林金兰算是知道林杏月说的那句被人盯着很不舒服是什么意思了,梁三娘子的目光上上下下把她扫视了一圈,目光中还带着几分不愉快,林金兰觉得身上的汗毛都快竖起来了,想了想还是没忍住往那边看了过去。
梁三娘子倒是没想到林金兰竟然这般大胆,随即一想,如今她可是老太太的干孙女,论起身份来,梁三娘子见了她都还得行个礼呢。
这心里一下子就窝了火,看什么也不顺眼。
陆陆续续又有其他亲戚过来,老太太挨个给林杏月介绍了,又把林杏月拉过去同他们说话。
梁三娘子这才发现认错了人,只是她看林金兰不顺眼并没有减轻多少。
“老太太,老王妃那边送了礼来。”
快到开饭之前,慧莺从外头进来,把这消息在花厅一说,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老太太笑呵呵拍着林杏月的手说:“看来老王妃还是爱吃你做的那点心,今儿这样的日子都要给你撑场面来。”
林杏月也觉得老王妃实在是在给他做体面,想着等下次做了点心,定要往他们府上送一些。
下面的人开始议论纷纷,原有些国公府的旁枝并没把林杏月放在眼里,觉得不过是逗老太太开心的丫鬟,哪怕饭做得好,可他们这样的人家,谁看那手艺。
也有一来就上上下下把林杏月打量个遍的人。
这些消息灵通的,知道林杏月专门被召进宫,听说官家还给她们要开的铺子赐了匾额,只是还未挂出去,这事儿知道的人并不多,才让有的人没把林杏月当回事。
可王妃一送来东西,那些没把林杏月放在眼里的人就都认真起来。
林杏月自然把他们这些人的神情变化看在眼里,不过她也没有想着和这些人有什么过多的打交道机会。
以后出去开铺子了,国公府这边的来往也不会那般多,更别说这些几乎是没见过的亲戚了。
下面有人悄悄打听着:“难不成真就是做些吃食就能入了老太太的眼?”
“别说是你,我收到帖子的时候也不信。那些要是这样说的话,那些个御厨都该成皇亲国戚了。”
“那这老王妃是怎么回事?”
几个妇人聚在那里说着话,梁三娘子捧着肚子,此时也竖着耳朵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太太,安亲王妃那边也送了份礼。”
慧莺才出去没多大会又进来,只是她的话音才落下,另一个丫鬟就近来说:“郡主那边也送了礼。”
这接二连三的传话声,把众人惊得啊啊,下巴都快掉在地上。
老太太也是喜上眉梢,还让人把这些王妃、郡主送的礼端上来,对林杏月说:“也让咱们看看都是给了你一些什么。”
慧莺一听,忙让人把才送过来的东西端上来。
托盘上面盖着红布,掀开来,有送了上好料子的,也有送了精致首饰的,郡主更是直接送了个金子做的锅,亮闪闪的差点把林杏月的眼睛都给晃了一下。
林杏月听到旁边林金兰倒吸了一口气,要不是这么多人在,她怕是就要尖叫起来了。
林杏月也是高兴的,任谁收了这样的礼物,怕都是会高兴的。
这些东西还没有收起来,就有人主动来林杏月跟前,拐弯抹角地问起老太太,林杏月是怎么得到这些贵人青睐的。
老太太一脸高深莫测:“这说来就话长,她不仅是这些王妃们喜爱,而且还被官家叫到了宫里。回头她开了铺子,大家可要去捧个场,那可是官家特意赐下的匾额。”
原本不知道的几个人一听这个,也争先恐后地过来问起老太太:“这是真的?”
“官家真的赏了那匾额?”
立刻有人上前拉着林杏月,把她上下打量了一番,显然是动了其他的心思。
林杏月最怕这个,一看他们的神情不对,赶紧同老太太说:“还是老太太教的好。我这回头出去开了铺子,还望大家有空就过来捧捧场。先前我可同老太太说了,一定要把这铺子开成汴京最大的酒楼。”
老太太很快就明白了林杏月的意思,点头附和:“要不说我家姐儿是个有出息惹人爱的。好在她年纪小,这几年专心地开铺子,说不准回头真就做成了那汴京最大的铺子,到时候在名扬天下,那说出去可是美的很。”
原本想着其他心思的,一听老太太的这个意思,也都明白了,虽是有些遗憾,却也不好在这里多说些什么。
二老爷却在等着什么时候上菜,他和大老爷他们也说不上什么话,坐在这里反倒是面面相觑,很是尴尬。
倒是二郎君和梁敬业两个人还能说个有来有回。二郎君从这次旬假过后就要去国子学,听梁敬业说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只觉唏嘘。
他提起来林杏月做好的蟹壳黄:“我这干妹子已然备好了要给国子学的彩头,听说昨天就送过去了。”
梁敬业追问起来:“二哥可是知道送的是什么?”
二郎君不仅知道,他还吃了。
看到连梁敬业这样古板的人都一副好奇的样子,越发的卖起了关子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保管你也是爱吃的。”
梁敬业见他不说,便不再问他,只在旁边慢悠悠地喝着茶。
二郎君对今天晌午做的饭菜也是十分的好奇,想知道大厨房那边的人到底有没有得了林杏月的真传,能做一桌让人惊艳的吃食来。
要是不能,回头他也要多去外头叫些吃食了。
好在终于要开饭了,老太太那边安排女眷和男眷分坐屏风两边,林杏月被老太太拉着坐到了她身边。
旁边就是何娘子,何娘子方才就想和林杏月说话,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如今坐到了一块儿,赶紧问她:“听说你明儿要请丫鬟们吃席,都要做些什么?”
她不好过去,但是她身边的迎荷她们都是能去的。
何娘子早就和迎荷说好了,到时候要是有什么好吃的,得给她带一些回来。
林杏月说了几道菜:“昌哥儿嘴上可还难受?”
“好多了,前段时间一直吃那些清淡的,好了就想吃些重口的,我就让王妈妈找你要了那锅底,我们涮锅吃来着。”
其他东西大厨房那边都能准备,就这锅底,何娘子觉得还是林杏月做的香。
一道道菜很快也上来,大多都是林杏月曾经做过的,只一道临沂炒鸡,大厨房的人只听林杏月说过,并没有亲手做过。
老太太说了几句场面话,大家就开始吃起来,林杏月先夹了那临沂炒鸡放在嘴里吃。
她也想知道大厨房的妈妈们做的如何。
何娘子看到了,也跟着有样学样的夹了这道菜。
跟着一个厉害的大厨吃,自然是不会出错的。
这道菜最突出的口感是酱香,里面用了黄豆酱和林杏月自制的大酱,使鸡肉上面都裹着一层酱。
尝了一口,那酱香独特的味道在唇齿弥漫,里面又放了些茱萸和花椒,吃起来格外的麻辣鲜香。
鸡肉也很有嚼劲,吃的时候还能感受到鸡肉那些纤维,口感很不错。
老太太也夹了一筷子,尝了就问林杏月:“你那些徒弟做的怎么样?”
林杏月点点头:“甚好,她们一个个原本也都是厉害的。”
又去尝了其他几道菜,有京酱肉丝等等,味道虽然和林杏月做出来的略微不同,但都很不错。
二老爷自从上了饭桌,就和大老爷别上了劲,大老爷吃什么,二老爷就会去夹什么。
大老爷气的直接瞪了过去。
二老爷却没有接受大老爷的眼神,他正在埋头大吃。
哪怕这不是林杏月做的,可外头也吃不着这么好吃的东西,香的嘞。
可惜他以前在西府那边的时候,不知道东府这边吃的这样好。
要是早知道了,他早就过来了。
这样想着,二老爷又夹了一筷子大口吃起来。
大老爷在心里暗骂了一句,觉得二老爷真是什么也没见过,这些就让他吃的抬不起头来。
他就是这般没福气,都吃不着林杏月做的那些。
大老爷得意,还给二老爷夹了一筷子,让他尝一尝。
“以后我那干女儿去外头开酒楼,你这般爱吃,可要经常过去捧捧场。”
就二老爷那点俸禄,根本就不够他去吃的。
大老爷是故意说出来让二老爷难受的。
二老爷听了,果然筷子一顿,随即又继续吃起来。
梁三娘子隔着屏风,看不到梁敬业,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就频频的往屏风这边看。
她看不到的是,梁敬业吃了几筷子之后,就和二郎君打听林杏月的铺子在哪里。
二郎君已经知道了梁敬业只是表面看着正经,内里也是个爱吃的,就故意逗他:“三弟,你知道那铺子在哪里做什么?到时候咱们去了国子学,说不得博士祭酒他们,就不让咱们外带吃食了。”
二郎君不过是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谁知道一语中的,苏祭酒正在考虑这事。
“尤其是赵郎君和二郎君,他们两个要是外带了东西来,到时候都去找他们要吃的,咱们这彩头就没什么意义了。”
张博士已经吃了好几个,说是为了把蟹壳黄到底有多少口味弄明白,可苏祭酒也看出来了,张博士就是想吃。
什么把口味弄明白,都是借口。
【作者有话说】
比心[绿心]
122
第122章
◎糖醋排骨◎
不过这话说得在理,苏祭酒想了想,就打算等这次来了,把大家带的吃食都给没收起来。
“还有耿郎君,他也是咱们要重点关注的。”
张博士不知道耿郎君如何了,想着他平日里也很是用功,狐疑地问:“莫非他也犯了什么事?”
“那倒没有,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得来些吃食,口感和那个厨娘做的不差什么,估计就是她做的。”
苏祭酒把那些东西可都拿走了,每天给自己开个小灶。
都说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苏祭酒不愿意做官,但不代表他就觉得教书是个什么好差事了。
一样让人更头疼。
虽然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可这么多的监生,又分了上中下三等,不少人人背后还有个厉害的家族,谁还没有自己的心思。
他吃点好吃的,弥补一下受伤的心灵,苏祭酒觉得这很合情合理。
张博士还要再伸手去吃,被忍无可忍的苏祭酒拦住:“这小考之后就要作为彩头发下去,你都吃了,还如何发?”
张博士委屈,想说那厨娘可是给了不少,那边还有那么多。
怎么就不能吃了。
真是……抠门。
不给他吃,苏祭酒肯定要自己吃,张博士才不让,仔细地数了有多少个。
到时候要是少了,就是被人给吃了。
其他博士不干了:“好你个张怀东,你吃了那么多,轮到我们了,你又这样不让咱们吃了,哪里有你这样做事的?”
“就是,过分!”
张博士不退让:“说的好像你们没有吃一样,既然不让我吃,咱们就谁也不吃。”
有一个博士听说外头开了一个铺子,便出来打圆场:“你们可是听说了,东西是极好吃的,汴京城里的那些老饕餮经常过去吃。”
几个博士在国子学教书,即便是放了假,也很少出去逛,哪里知道。
“没听说过,真有那样好吃的铺子,早就人人都知道了。”
“是啊,你可是去吃过?”
“我没去吃过,只是偶然听说,不如咱们一块儿约着去看一看?”
“还是算了,天天吃外面那些东西,也腻歪。不过我倒是听说那厨娘要从国公府出来了,这事可是真的?”
苏祭酒也听说了,看着他这些同僚双眼亮晶晶的,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他轻咳了一声才开口说:“别想了,我特地去问过,人家那个小娘子是要在汴京城开大酒楼的。”
又压低了声音,把她同官家之间的渊源说了出来:“这样的来历,咱们怎么能请得动。”
众人一听,纷纷扼腕起来,想着要是林杏月过来了小食堂,他们还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不过想到那些个监生,怕一天到晚都不会认真听课,只惦记着食堂的那些吃食,他们在上面说之乎者也,下面的这些人在那里稀稀索索地说着吃食,光想一想就能让他们头疼起来。
如此一来,还是算了,能偶尔吃上一些,已经算是不错。
林杏月和国公府的这些亲眷们吃了一顿饭之后,算是正式成了老太太的干孙女。
一天下来,老太太也是乏了,送走那些人之后就要去休息。
林杏月便领着林金兰往回走,一路上林金兰都还在叽叽喳喳地说着那些人。
“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坐在上面吃饭。”
这对林金兰的冲击特别大,把老太太赏的那首饰拿出来,反反复复地看:“老太太也太和气了,比那些管事婆子都要好。”
林杏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她想起之前听到的话,你要是发达了,自然都是好人,可这要是像从前一样,只是个厨娘,哪有这等待遇。
回头林杏月就把宴请丫鬟的宴席要用的东西给收拾了出来。
这算是在府里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林杏月做的时候很是感慨万千。
冯大娘她*们这几天已经把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就等着时机合适的时候,便能往铺子那边搬。
张婶娘前几天偶尔过去,外头依旧有排队的人,看到她们过来,都赶紧问是不是要开张了。
这让张婶娘回答的时候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好消息是,张婶娘和徐勇已经找到了可以供应米粉的地方,有了先前找供应鸡的经验,张婶娘这次驾轻熟路许多。
等着到时候一过去,就能用最快的速度开张。
丫鬟们知道今儿要去吃林杏月做的饭,从早上便开始盼着了。
念冬要先去,她拉着怀秋说了大半夜的话,怀秋今儿起来照镜子的时候,就看到自己眼下面的黑青。
“知道你想吃,但你这也太着急了些。”
怀秋往脸上扑粉的时候,还忍不住抱怨,“一说起来吃的就不停,你晚上也觉得馋得慌,让我说你什么好。”
念冬吐了吐舌头,早上一点东西也没吃,问怀秋:“怎么过得这么慢,什么时候到晌午边啊。”
林杏月一早起来就开始准备,黄婆子和罗大娘她们都过来帮忙洗洗切切。
问的最多的,还是林杏月要出去开的那个铺子。
“我听说你们那个酒楼挺偏远的,怎么不找一个在汴京城城里的?”
“是啊,要是离得近了,说不得去的人会更多。”
林杏月和她们解释:“当时手里没那么多钱,这个铺子虽然远了一点,但是特别合适,等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再在别的地方开一个。”
“那很快就能了,你手艺那么好,又有那么多人知道,来你们酒楼吃东西的人肯定很多。”
林杏月脸上就带了几分笑。
这顿饭吃的是宾主皆欢,丫鬟婆子们是分着批次来的,可东西实在好吃,大家也都吃的很高兴。
林杏月还给各房里也送了些,老太太那边也有,送的是才做出来的糖醋排骨。
何娘子一看到送来的这糖醋排骨,立刻就去把昌哥儿给叫来:“快尝一尝,这道菜正适合你吃。”
何娘子很是了解昌哥儿,昌哥儿看到那糖醋排骨眼睛就亮了,迈着小腿就过来。
“娘,这是杏月姑姑做的吗?”
成了老太太的干女儿,称呼也就变了,即便是昌哥儿,也得叫一声姑姑。
像是念冬、绿夏这些原本和林杏月关系就比较近的,一来就打趣林杏月。
特别是绿夏,原本性子就爽利,才回来的时候还有些放不开,后头见周大娘子依旧器重她,性子就又像原来那般。
“以后咱们见了你,也得叫声五小娘子了。”
林杏月脸不红心不跳:“那回头我就等着几个姐姐给我端茶倒水了。”
绿夏还真就倒了茶:“喏,给你倒了,你可快些喝。”
林杏月没接,笑闹了一阵,大家就都吃起来。
昌哥儿和何娘子两个人也在吃糖醋排骨,他们很是默契的都没有去叫大郎君过来。
王妈妈才来说,大郎君在过来的路上,被院子里的一小娘给截胡了过去。
不过何娘子不着急,大郎君不来更好。
母子两个吃的正高兴,大郎君一脸狼狈地走了过来,看见他们两个正在埋头大吃,心内顿时觉得委屈起来:“你们两个怎么能背着我吃起来。”
虽然经常这样做,可每次大郎君都觉得委屈。
何娘子正在吃着糖醋排骨,眉梢因着吃到这样好吃的东西,不由自主地舒展开来,见大郎君过来了,也只是挑了挑眉头,又重新低下头吃起来。
昌哥儿腮帮子鼓鼓的,像只偷吃东西的小松鼠一般,粘在唇角上的酱汁也顾不得擦,只两手捏着那糖醋排骨在那里啃食,舌尖贪婪地品尝着排骨上的每一丝滋味。
大郎君见他都走过来说了这番话,两个人还是不理会,心里只觉一阵悲凉。
想要甩袖子走人,去刚才那抱着他哭哭啼啼的小娘那里,可脚却不受他控制,根本挪不动一点。
他要是真去了那边,何娘子和昌哥儿两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心里怕还高兴得很。
不知道是因为大老爷的事情,还是大郎君看透了,想明白了许多,如今他对那些小娘并没太多的感情,只想着她们安安生生的在后院,不要重蹈了宋小娘的后路就行。
大郎君坐在了何娘子的旁边,何娘子和昌哥儿已经见怪不怪,似乎对他会坐过来这件事情,已经习以为常。
大郎君觉得他就被这么给拿捏了。
才吃了几口,宋小娘就打发了他身边的丫鬟沅陵过来,想在他们这边讨要一些糖醋排骨。
林杏月和宋小娘那边一直没什么来往,是以她那边的丫鬟也并没有宴请。
宋小娘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对吃的很是放纵,据说整个人像是吹了气一样。
大郎君见宋小娘这样,还去劝了两次,让她少吃一些,不过宋小娘却觉得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才不愿意放弃这些好吃的,左右她也对大老爷心灰意冷,不指着大老爷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索性破罐子破摔。
大郎君一听宋小娘过来是要吃的,头顿时就大了,三言两语的就想把沅陵打发走。
沅陵可没那么好打发,想着来之前宋小娘千叮咛万嘱咐,便在那里求起情来。
大郎君很是头疼的看向了何娘子,指望她帮着忙把宋小娘给打发走。
何娘子这时候倒是和大郎君一条心了,不为别的,这糖醋排骨可并没多少,她和昌哥儿两个人还吃不够,没得再让出来一些,便也跟着劝了起来。
沅陵只得失望而归,可瞧她那样子,回去了宋小娘怕是也还会再过来。
大郎君和何娘子都想到了,吃糖醋排骨的动作就快了起来。
林杏月也在和家里人吃着糖醋排骨,这味道酸爽醇厚,唇齿之间都是那酸甜的口感。
尤其是排骨外面酥脆的外壳,咬下去之后就是鲜嫩多汁的排骨肉,酱汁酸甜的口感正好化解了肉的油腻,萦绕在嘴里的都是那独特的酸甜香味。
林杏月吃着这糖醋排骨,心里却是感慨万千,酸甜的口感就像是给她在这国公府的日子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样。
明天一早,她们就要把东西都搬到铺子那边,吃完饭几人便早早的洗漱睡去,只是因为太激动了,几个人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一碰面,一个个的都是乌青着眼,互相取笑了一番。
徐勇去外头找了辆马车回来,徐柏也请了假,帮着一块儿把东西都放到这板车上面。
最要紧的就是那匾额,老太太说了会帮着把那匾额放到铺子那里,毕竟是官家赐下来的,并不是随意可以对待,国公府里的人也是慎之又慎。
这倒是省了林杏月的事,她只管把自己的东西搬到那边就行。
搬的差不多了,几个人便往铺子那边走去,虽是已经告了别,可走的时候又有许多人出来相送,尤其是黄婆子、赵嬷嬷她们这些相识许久的人,虽做了心理准备,可依旧免不了红了眼圈。
林杏月和她们挥了挥手,又说了几句话。
那边的冯大娘已经嚎啕大哭起来,弄得林杏月都觉得哭笑不得。
好不容易才劝住了,走的时候也是一步三回头,走出老远还在往后张望。
等果真看不见国公府了,冯大娘反而平静下来,有几分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泪,朝林杏月他们看去:“咱们先去做什么?”
“咱们把东西放下,就去衙门那边把文书给换了。”
林杏月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只不过这几天忙,还没有空去衙门那边。
张婶娘也催着她们快去:“到了那边就找那宋衙役,说是咱们铺子的人,他便知道了。”
又看向徐柏,“到时候你就跟着一块去一趟。”
徐柏点点头,放下东西之后就跟着林杏月他们一块去了。
这段时间徐柏也回家好几次,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和林杏月单独说话。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想告诉她和周大娘子做的那交易,周大娘子已经答应要放他出来,只等着事成。
只是这事到底什么时候成,并没有个准信儿。
要是一直没有成,难不成要让林杏月一直等着他?
若是放在以前,徐柏当然会想让林杏月一直等着他,恨不得林杏月眼前能看到的人里只有他自己。
就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宋石头和林杏月多说几句话,他心里也有几分不大高兴。
可上次林金兰来同他说了些事情之后,徐柏心里有了几分领悟。
先不说林杏月将来一定会大有所作为,如今的身份又成了国公府的干女儿,那天请这些亲戚们来吃饭的时候,想要同她说话做媒的也有不少。
林杏月能选择的人可是有不少,为什么要选他呢?
徐柏论起学识来,不过是跟着赵管家念了几天的书,和那些秀才们是没办法比的。
要论起能挣钱、会手艺,他也是比不上的。
徐柏发觉之后,心内很是一阵酸涩,不知道该拿什么来和林杏月在一块。
痛定思痛之后,他下了这个决心,在没出来之前,那些心事绝不能让林杏月知道。
他还配不上。
要真是能早些出来,他要去读书,努力地考科举,即便不能当个很大的官,只要有了这样的名头,也不是随便人都能轻视的。
到了那时候,他觉得才能配和林杏月站一块。
如果这段时间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林杏月喜欢上了其他人——一想到这里,徐柏就觉得很是痛苦,可还是觉得,要是真有了这样的时候,他得放手。
他和林杏月之间的感情也并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好感,除了这之外,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是可以相互依靠的家人。
他心里也盼着林杏月这一辈子能过得顺畅。
在去衙门的路上,冯大娘心里还有几分忐忑,一开始没注意到林杏月和徐柏之间微妙的气氛,只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着话。
这好半天都没有人回应她,这才反应过来不对劲。
若是以前,不管是林杏月还是徐柏,两个人一路上都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她和张婶娘两个人都插不上话,不知道他们怎么有那么多话要说。
有些事情已经说过了,还会再翻来覆去的说上一遍。
那是他们两个之间独有的融洽氛围,是谁也插不上嘴的。
可是今儿的气氛却不一样,两个人一个朝外面看,一个心不在焉地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冯大娘忍不住了,用胳膊捅了捅林杏月,压低了声音问她:“你和柏子吵架了?”
林杏月愣了一下,往徐柏那边瞟了一眼,才看向冯大娘:“没有的事,娘干什么这样说?”
冯大娘就奇怪:“难道是他惹了你?”
林杏月又摇了摇头:“我们俩什么事也没有。”
马车就这么大,徐柏自然也听到了冯大娘和林杏月说的话,也附和道:“大娘,我们两个没吵架。”
只是说这话的时候,忍不住往林杏月那边多看了几眼。
他这几天看林杏月的穿着打扮都和从前有些不一样,徐柏不知道是因为那些衣裳好看,还是因为要出府,林杏月整个人和从前的样子都有些不同,整个人都是容光焕发的。
这样的她如此的光彩夺目,只看着就让人觉得自惭形秽。
林杏月也感受到了徐柏的目光,往他那边看去,就见他眼神中带了几分黯淡,很快就垂下了目光。
她刚才只顾着想自己的心事,没注意到徐柏这次出来之后和以前有几分不同,心内好奇,怕他是有什么事又不愿意说出来,就追问起来:“你在大老爷身边可还好?”
徐柏点点头:“都好,还和从前一样,姐姐不用担心我。”
徐柏上次说了不叫林杏月姐姐,要叫月姐儿,这才没叫了几次,他又重新叫回了姐姐,倒让林杏月的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
明明还和平常没什么区别,往日里也是这么叫她的,她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之后,已经开始在意起来。
这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还小的时候。
是一种很新奇的感受。
她以为她重活一次,要比这些人都大,很少有心内波动的时候。
想想,竟然还觉得不错。
冯大娘见他们两个人说起了话,也就没当成一回事,只是还是觉得奇怪,不知道为什么这气氛还是这般的不对劲。
不过眼见着就到了衙门那边,便也不在这世上多想。
他们才拿着脱籍的文书过去,还没说要去找宋衙役,那边的一个衙役已经过来,看见是国公府这里放出的奴婢,又想到那边的铺子,竟然主动地问起来是不是杏月铺子那边的人。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那宋衙役很是激动,一边快速地给他们办着文书,一边问林杏月和冯大娘:“那铺子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张?可是让咱们好等的。”
冯大娘见这衙役竟这般盼着他们铺子开门,心中十分自豪,说了个大概的日期:“咱们还得拾掇拾掇,不过那些桌椅倒是弄好了,想着也就是这几天的工夫。”
桌椅那些都是徐勇出来帮着办的,原来铺子里就有些,林杏月又添置了几张,到时候再统一地打扫一下就成。
米粉找到了供应的商贩,还有那些菜蔬之类的,也是需要找到新鲜又价格合理的。
再有就是帮着洗涮的人,王小娘子也找了几个,林杏月他们还没去见,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那边的衙役却已经裂开了嘴笑:“即如此,到时候咱们一定要过去捧个场。”
他的目光时不时的就停留在林杏月身上,想着这个就是那个要开铺子的娘子,隐隐约约也听说了些她的事情,毕竟他们这些人,京城里的许多动向都是知道的,只是不大确定。
不过那些也与他们无关,只要铺子开了张,不管做什么吃食,他们都是要去的。
除了这宋衙役之外,其他的那些衙役们也都乐呵起来,还说到时候要去吃酒。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衙役看林杏月岁数这般年轻,有些不大信她的手艺,只是大家都没说什么,他便没开口,只和冯大娘说话,让到时候多备着些东西:“若是能的话,咱们现在就定下位置,省得到时候去了人多,再轮不到咱们。”
大家一听,纷纷表示是这个道理,就去看冯大娘。
冯大娘脑子一热,直接答应下来,说完才去看林杏月,问她:“不知可行不可行?”
林杏月倒觉得这没什么可行不可行的,这些衙役们办事可不像后来那样的便民窗口,有的时候不拿出钱来孝敬,是如何也办不成的。
林杏月也准备了送礼的钱,不过并未送出去,徐柏是个有眼力劲儿的,一来就给这些人都塞了钱。
认识是一方面,这些个油水打底,也是让他们能这般好说话、顺利办好事情的缘由。
不过总之,她的契书已经办好了,林杏月拿着那契书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才乐和的去了铺子那边。
到了那边才发现已然有不少人,张婶娘一边收拾,一边和这些人解释暂时还不开门,到时候开门了会提前挂张告示。
主要是张婶娘一过来,先前那些帮周围的人给送信的人就都麻溜的去送了信,以为这是要开门了,许多人便慌慌张张的过来。
就连赵官人派的那小厮也一早就来了。
只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不是要开铺子,只是来收拾,颇有些失望。
不过他们也得了一有用的消息,这铺子打算要卖米粉了。
如今米粉大多被称为米索,因着长得像索饼一样,还有的地方称为索粉,和那馄饨、面条一样,都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小食。
做法大多数是烫煮,再配上各色的调料,也有进行拌食的。
林杏月去的时候,张婶娘正和大家说要开了这卖米粉的事情:“到时候还请大家来捧场。”
一听他们要卖米粉,有人表情顿时失望起来,慌忙追问张婶娘:“那些鸡排、烧饼加里脊可还要做?”
“对对,还有那些点心还卖不卖?”
他们对米粉并没有多大的期待,汴京城的小食摊上就有卖的,要是想吃直接去那边便可,何必要跑到这么远。
他们心里惦记的,还是先前卖的那些东西。
【作者有话说】
周日快乐周日快乐,明天就不快乐了
123
第123章
◎米粉◎
这是之前张婶娘就和林杏月商量过了,那些东西也是要卖的。好不容易打出去了名头,不卖了实在是可惜。
听到她们说要卖,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就说等开张了要过来买。
彭大嘴也在外头排队,过来之后先看了一眼林金兰,见她在那里忙忙碌碌,似乎是嫌徐勇做的不好,一会儿就要掐着腰在那里说上几句。
许是察觉到了彭大嘴打量的目光,林金兰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是先前总是找事的人,很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她这人向来嫉恶如仇,哪怕后来彭大嘴认识到了自个儿的狭隘,经常往她们铺子这边跑着来买东西吃,林金兰看他还是不顺眼。
“月姐儿,你看见了没?那个人真讨厌,一直盯着我看。刚才我说勇子哥的时候,他一直都看着。”
林金兰有些懊恼她那生气发脾气的泼辣样子被外人给看到,就想着把窗户给关上去。
林杏月见外头围着的人也少了许多,一直开着窗户也冷,就跟过去帮忙一块关。
彭大嘴赶紧拦了一下:“两个小娘子先别着急,我来是有事要说。”
林金兰不信,狐疑地看着彭大嘴。
彭大嘴赶紧把有人仿了他们做那些东西的事情说了。
“千真万确,现下就有人从他们那边买了东西了。”
林金兰一听,双眼就瞪了起来,又确定一遍真假:“你说的可是真的?”
“真的,我天天去这些酒楼,还能不知道真假?”
林杏月让林金兰稍安勿躁,在一旁详细地问起来是哪些酒楼,都做了什么吃食。
“做的是那烧饼夹里脊,那点心也有仿制的。不过我尝了,烧饼夹里脊的味道还行,只是酱料不好吃,点心味道却是差远了。”
相对来说,那烧饼夹里脊是要更容易仿制的,哪怕调料有所不同,味道略微差一些,可这段时间他们没开门,也有不少人被吸引了过去。
林金兰在旁边已经要破口大骂,若不是林杏月在那里没动,她现在就想撸起袖子冲过去和他们这些人理论一番。
明明是她们家林杏月想出来的,怎么能被这些人给拿去用?
林杏月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还想着会更早一些出现仿制的东西,没想到直到这个时候,她们铺子的名声都打出去了,才有人想着要仿制。
也实在是因为她们这铺子先前实在是太不起眼了,这些个酒楼都没有想着她们会是个威胁的存在。
即便是知道了那些衙役去铺子这边买吃的,也只是当成了这些衙役们图新鲜,直到在他们这些酒楼里吃东西的人越来越少,酒楼的掌柜们才认真起来。
听说彭大嘴经常在那边吃东西,还特地找了彭大嘴去问做的吃食如何。
彭大嘴自然是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他本来就爱吃那铺子里的东西,说的时候就夸得天花乱坠。
这些人一听,连彭大嘴这么刁的人都觉得好,那自然是好的。
于是有两个酒楼就都派了人买了些吃食尝一尝。
他们这两家酒楼的掌柜都不约而同地尝完之后,让厨子仿制出来。
买回来的大部分的东西都是让厨子给吃了,掌柜的们只是略微尝了尝。
只是这略微尝一尝,已然让他们惊艳到了,想不到那不起眼的铺子里卖的吃食还真是这般的好,怪不得能吸引那么多人去。
厨子们各自分了工,要研制出来类似的口感。
那点心哪怕知道是用什么做的的,可多放一点面粉、少放一点糖,做出来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样,并不好仿制出来。
倒是烧饼夹里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怎么做的,他们便先卖起来这个。
原本掌柜的还想再多去买些吃食回来留着慢慢的研究,谁知道铺子竟然关门了。
比起来那些买东西回去吃的人,他们这些酒楼的掌柜也饿盼着铺子开门。
这里头还有彭大嘴的事情,他觉得很是愧疚,跟林杏月说的时候就有些不好意思。
林杏月不知道他这心里的想法,还是谢了他把这事说了出来。
等把窗户关上,只留着他们几个人的时候,冯大娘就跟着骂起来。
徐柏担心地看着林杏月,问她:“咱们要不要去警告他们一番,让他们不要再仿着咱们做?”
林杏月思索了一番之后却摇摇头:“这事儿是禁止不完的,即便是和这些酒楼说了,你能保证其他的铺子不仿着做吗?”
她把自个儿早就预料到这样的事情说了出来:“他们仿着做并不可怕,只要咱们这边的味道好,依旧会有许多人过来吃。”
而要去和他们这些人扯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这样的功夫他们又能做了别的新鲜吃食出来。
冯大娘和张婶娘两个人都不愿意这般放弃,就说她们两个过去:“咱们如今背后有人,不怕什么。”
徐柏却是明白了林杏月的意思,那边的林金兰也若有所思起来。
林杏月任由他们各自说着心内的想法,这种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劝好的,必须得自己权衡利弊才行。
就拿这事来说,他们能去找国公府那边的人主持公道吗?自然是能的,林杏月毕竟现在已经是被认成了干女儿,过去找上门让他们帮忙也是理所当然,可林杏月不想轻易地去找了别人。
这种事情自己解决和别人帮着解决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冯大娘还未从已经离开国公府这件事情中缓和出来,被国公府的那些常来往的婆子们吹嘘的有些失去了理智,自以为能和外头这些人不一样,背后是有靠山的。
他们的确有靠山,但这是要用在刀尖上,若是有可能,最好一直不用才好。
林金兰最先明白过来,反过来去劝冯大娘:“就像月姐儿说的,咱们能管了那些大酒楼,同他们说了不许做,可那些其他小商小贩的仿制了卖,咱们又怎么能管得住?难不成日日的都要去同他们争来争去,那咱们铺子也别开了。”
林杏月赞许地看着林金兰,这让林金兰愈发的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月姐儿的意思是,只要咱们做的味道好,他们那些个人到头来还是会往咱们这边跑着来吃。若是有觉得差不多的,早晚也不会选咱们的铺子。”
林杏月夸赞了两句:“姐姐说的对,靠人终究不如靠己。”
冯大娘说不过他们,见姐妹两个已经决定好,只能骂骂咧咧的继续收拾起来。
同一天,国子学那边迎来了小考。
原本这场考试就备受期待,很多人都想吃到国公府那厨娘做的吃食。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这次苏祭酒是不知道要出什么幺蛾子,竟然连从外头买来的吃食也不让往里带。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这段时间,要一直吃国子学那难以下咽的饭。
对于这些养尊处优的小郎君来说,简直就是一项酷刑。
好些人都在那里挣扎,同祭酒和博士理论,尤其是赵郎君,辩解的最为激烈。
他这才定了亲,本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可一来就争得面红耳赤。
“不让咱们带就算了,不过是从外头买的,可国公府二郎君带的东西是他那干妹妹出去之前才做的,要是不让带,岂不是辜负了他妹妹对他的一片心意?”
其他郎君也跟着附和,只要二郎君能带到了国子学,好歹他们也能分上一点吃的。
二郎君也求情,不过苏祭酒依旧摇头拒绝:“这里面最不该带进去东西的就是你,咱们这边有了彩头,只要好好学,有了名次,都是能吃着的。”
对于他们这些原本就没打算上进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唯一还在看好戏的就是耿郎君了,他上次买的东西全都被苏祭酒给收了去,好不容易盼着放了假,想着去铺子那边买一些,才得知铺子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开门。
那可真是是被人当头给了一棒一样,回家调理了许久才好。
原本大家都带了吃食,他没有带上自己愿意吃的,来到了国子学,心里还难受,谁知道苏祭酒竟然搞了这一出。
这下好了,大家谁也别带。
不管怎么说,带来的吃食都被祭酒和博士们给收了去,不等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嘟囔,苏祭酒就说了要小考的事情。
这次小考可是要给彩头的的,苏祭酒还专门拿出来那蟹壳黄让大家看了:“里面的馅料确实不同,每个盒子放的数量却是不同。”
原本就因为收了吃食这些人不高兴,又看到了那吃的,一个个的顿时兴致高涨。
有人立刻捧着书就读起来,在心里想着,幸亏这段日子一直在好好的读,应当能比上回考的好上一些。
有的却抱着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一目十行的把书上的知识全都塞到脑子里,在那边抓耳挠腮,一看就是没好好学。
耿郎君也拿起书来看,脸上露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他先前可是问了,考进前三名和进步大是能拿两份吃食的。
到时候他势必要把这两份都给拿到。
苏祭酒看大家读书这般热情,顿时满意的不得了,和几个博士在那里摸着胡子感叹。
“要是早这般好学,怕是成绩都差不了。”
很快就考完了试,好些个学生都垂头丧气,知道这次又没考好,好吃的在眼前飞了,那是一点劲儿也提不上了。
但凡认真学了,觉得题目并不难,只是不确定最后能不能得到那蟹壳黄,心里是既期待又忐忑。
博士们也在抓紧的批阅那卷子,苏祭酒背着手,踱着步子,问他们:“可同上回比如何?”
张博士指了一张卷子:“从上次比,还是有些进步的,连这两句都能答上来。”
苏祭酒一看果然如此,整张面皮都舒展开来。
考完的学子们终于有机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先是嘀咕苏祭酒和博士没事找事,惋惜着他们才被没收走的那些吃食。
“也不知道这次考好的人里面有没有我?”
“可千万要有我,天天吃食堂的那些饭,我可受不了!”
“这谁受得了?我猜着收上去的那些东西,肯定就被祭酒和博士他们分着吃了!”
“太过分了些,即使不让咱们带,好歹那食堂的饭应当好好做一些,你那干妹妹可是能来咱们这里?”
一问这个,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二郎君身上。
二郎君刚才也动了心,可随即想到林杏月可是被召进宫里、官家特地赐了匾额要开铺子的,这谁能违背官家的心思?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大家一看这样,心里最后那点希望都消失了,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这次考试。
“早知道我就好好学了!”
“好歹我前两天还看了看书,大略记了一些,不知道能不能比上次进步一些。”
“你们说那蟹壳黄是什么东西,里面都有什么馅儿?”
大家都不知道,目光就投在了二郎君身上。
二郎君还真知道,他可是尝了好几个呢,说起这个,方才的苦闷心情一扫而空。
“里面有好几种馅儿,分为甜和咸两种。咸的有葱香、梅干菜肉馅儿等等;甜馅儿更多一些,什么芝麻、红糖、各种果仁果泥馅儿的。外头那层皮又特别酥脆,咬上一口,那酥皮就顺着往下掉。”
虽然还没尝到到底是什么滋味,光听着二郎君这么说,众人就觉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你别说了,再说我这心里更后悔!”
“到时候谁要得了那蟹壳黄,能不能分咱们尝一尝?”
“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一定要让咱们尝一尝!”
那些觉得自己有可能得到的人却不同意。
“凭甚要分出去,总共就那么一些,馅儿又不一样,自然是要好好尝一尝。”
“是嘞,还有好几天才能放假,只那么点儿蟹壳黄,怎么能顶到放假的时候,不分不分。”
“你们还没得了那蟹壳黄呢,就这么小气啊!”
众人七嘴八舌说着,博士们也把这次小考的成绩给算了出来。
一时之间,众学子的心都高高悬了起来。
“竟然有几分科考的紧张劲儿!”
“你别说,我也这般觉得,要是落榜了,心情应当同今儿差不了多少。”
苏祭酒清咳了一声,下面的人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屏息凝神等着他开口。
苏祭酒先点了几个人的名字,说是进步较大,能得一盒蟹壳黄的。
这些人一听有自己,也顾不得礼数,直接就欢呼起来。
旁边没有得到的人,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期待着下一个名字中能念到自己。
有的人已经在心里暗暗发誓,这几天一定要好好学,等下次小考的时候拿个好成绩。
也有的人听到没念着自己的名字,十分失望,精气神都像是被抽走了一样。
苏祭酒最后念的是头三名,耿郎君考了第三名,加上比之前进步了不少,便得了两盒。
他是这次得到蟹壳黄最多的人。苏祭酒才说完勉励的话让大家散了,耿郎君跟前就围起了人,另一部分人则围住了梁敬业,想让他分一些。
梁敬业不出意料又考了第一名,打开之后看到那一匣子蟹壳黄,很是满意,打算挑灯夜读的时候就着吃。
“你们两位谁愿意分一个出来,我拿东西来换。”
“我也愿意出东西来换!”
人群中不少人都看着他们两个,期盼着等点头。
梁敬业不肯分,耿郎君自然也不舍得,他还没尝过蟹壳黄是什么味儿,把*两匣子护在跟前,才从人群中挤出来。
“还是不是好友了,这怎么跑得这般快?”
“就是,咱们也不多吃,不过是尝个味儿罢了!”
梁敬业和耿郎君两人想着,每个馅儿都不一样,尝完这个味儿,是不是还要再尝另一个味儿,那他们还吃什么?
见他们头也不回的走了,几个人只能捶胸顿足的叹息。
“哼,下回我也要得一盒那蟹壳黄,可要尝尝到底是什么味道,值得这样护着!”
二郎君在一旁悠悠补充:“可是好吃得很,这些得了吃食的人,下回肯定会更努力地学。”
二郎君还真说中了一部分人的心思。
那些得了蟹壳黄的小郎君们回到屋子里,就迫不及待拿出蟹壳黄尝了尝。
咬上一口,里面的馅料混合着外面的酥皮,全都浸润在唇齿之间,果然就像二郎君说的那样,外头那层皮酥得掉渣,里面的馅儿又香甜得很。
这般好吃,下次他们得再得才行!
总共就这么几个,吃得十分珍惜。吃完之后,又都纷纷锁到了柜子里,打算等明天下了学堂再回来吃。
当天夜里,苏祭酒在巡夜的时候,就发现每个屋子的人都在挑灯阅读。
其中有一间房舍内的郎君,竟然学起了古人,把头发悬在了房梁上,这样只要一打瞌睡,头低下去,头皮就被扯起来,痛的人能立刻清醒不少。
苏祭酒在旁边看了,也是啧啧两声,对一旁的张博士说:“看来这法子确实不错,等回头我亲自再去拜见那厨娘,再讨要些别的彩头来。”
张博士眼睛顿时就亮了,这下子他又有口福了。
国子学的这份差事,实在是令人欢喜,比之前更让人振奋!
林杏月收拾完一楼大厅之后,没去归笼带来的衣服,而是把各个屋子里的火盆都点了起来。
天越来越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下大雪,晚上若是不点火盆,冷的怕是撑不过去。
这屋子许久没住人,徐勇前几天就过来,每天在屋子里烧上一会儿,把整个屋子都给烘暖,今儿过来的时候才没有特别的潮。
周边的邻居也有过来主动帮忙的,来的人都仔仔细细的把林杏月打量了一圈,见她年纪这么小,张婶娘他们又那么的信任她,就都很是好奇。
林杏月任由他们打量,笑着谢了他们过来帮忙,说等米粉做好了请他们来吃。
“你们真的要开卖米粉的铺子啊?”纸马铺子的李掌柜也来帮忙,听了之后忍不住皱起眉,“咱们都是邻居,平日里互相来往也多,你别怪咱们说话直,这米粉做出来真没什么好吃的。”
“就是,你说要卖给咱们周边的人,咱们又没那么多闲钱日日来吃,可要让那些外来的人吃,平白人家跑这么远,大冷的天谁愿意来?”
虽然知道他们是好心,但直接说在面前,还是让人心里不得劲。
林金兰就想上去辩驳,被林杏月扯了一下。
“这样吧,明儿我做一些出来让大家尝一尝,也是谢了大家方才帮的这许多忙。”
一听这个,其他人就都不好意思起来。
“咱们不过是说一说,你们也别往心里去,倒是不用说什么谢,都是邻里邻居的。”
“就是,之前还受了你们不少帮忙呢,那人贩子还是你们帮着报官抓的,要不然谁知道周围住了那么些人。”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不好意思,自然也有人说话直,直接答应了下来。
“那米粉我愿意吃,到时候我来多吃上两份!”说这话的是沈门兵的娘,她转头对林杏月说,“你做的那些东西,我吃了都觉得好,甚是爱得很。别听他们说米粉不好吃,那是他们不会做。”
“啥时候你爱吃米粉了?”沈大爷也是头一次听说,人都懵了。
沈大娘白了他一眼,很是为他拆台感到生气。
好不容易把人送走了,冯大娘才同他们说起来,“这些邻居也忒能说了些,这么热闹。”
张婶娘已经习惯了:“左右冬日里没什么事情,常来串门子也是有的。”
冯大娘笑着摇摇头:“这也就是在外头没人管着他们,要是在府里这样上窜下跳的说闲话不干活,那可是要被管事给训斥的。”
说完她自嘲一下,“刚才我看到都想上去说他们两句,让他们赶紧回去干活,一想这不是在府里了,还真是不习惯呢。”
徐勇深有同感,点点头说:“我也不习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适应。”
张婶娘已经问起林杏月来:“你说米粉有那么些个做法,咱们做什么好?”
林杏月已经想好了:“咱们正好还有卤水,直接把米粉烫煮之后,放入卤水和各种配菜就成。”
那卤水已经卤过,味道醇厚浓郁,鲜而不腻,即便还没有吃,已经能想象到往里面放入米粉之后是何等滋味了。
天气这般寒冷,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粉也甚至美滋滋。
【作者有话说】
[绿心][绿心]
124
第124章
◎锅烧◎
第二天,林杏月又和张婶娘去买了些带皮的猪腿肉,肉需要水煮后二次油炸,做成锅烧。
那皮上带着焦黄的花纹,散发着香浓的味道,吃起来也是口感外酥里嫩。
院子里,冯大娘和林金兰才起,这段时间他们一直没睡好,换了新地方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眯了一会儿。
两个人看到对方才起来,都互相指责起来:“娘,你怎么不知道早点起来干活?”
“那你咋不早起?我都这把老骨头了,你这般年轻应当早起。”
林杏月从厨房露了个头出来,两个人瞬间就闭上了嘴不说话了。
这个院子当初被他们看上,就是因为后院能住的地方很大,完全可以一人一个屋子。
冯大娘单独要了一间,张婶娘要了一间,林杏月和林金兰两个人还是想住在一起。
她们两个许多东西都是共用的,比如洗脸的香皂、抹脸的脂粉等等,甚至如今两个人身量差不多高,连衣裳也能一起穿。
冯大娘也很乐意看到她们亲密。
上次认亲摆宴席那天,她说了林金兰之后,林杏月还找她谈了话。
冯大娘对林金兰这个头一个生下来的女儿,不是没有感情,只是总下意识地把她和林杏月对比,又发觉她不如林杏月,话语里多少就带了些出来。
和林杏月谈过之后,冯大娘才发现,那些话像尖刀一样刺向林金兰,哪怕林金兰从来不说出来。
怪不得有时候林金兰不好好的和她说话,原来那都是有意无意攒下来的怨气。
冯大娘也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当年她就是被一直指使着干活,爹娘嘴里常说她是大的,就该让着小的、帮扶着家里,她也一直这般认为。
只是没想到,这些话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让她总觉得林杏月还小,林金兰应当承担更多责任。
林杏月说了她之后,冯大娘倒是有所收敛,也开始反思自己。
“一会儿彩蝶就带着她找的那两个大娘过来,咱们看看能不能用。”
彩蝶就是王小娘子,张婶娘一边把腌制的酸笋捞出来,一边同林杏月说。
“那感情好,到时候咱们好好把把关。”
林杏月把活都派下去,徐勇也没闲着,让他去炸黄豆。
先前就说要教徐勇灶上的手艺,徐勇也乐呵地答应了,林杏月一派活,他就忙去了。
炸黄豆需要先将豆子浸泡一会儿,豆子微微膨胀就能开始炸。
炸的时候要用小火,避免外皮焦糊、里头没熟,等有香味散出来就能捞出来控油。
刚炸出来的黄豆口感还比较软,凉下来就会变得酥脆,吃起来咯吱作响。
这些炸黄豆是要往米粉里放,便不用撒调料,若是单独当零嘴吃,放上胡椒、安息茴香等调料吃,味道更好。
冯大娘继续收拾院子,屋里还有许多东西要添置,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又琢磨那个,虽然没在灶间干活,也是忙得很。
看到炸黄豆好了,便捏了一小把放在手里,吃到嘴里只觉豆香浓郁,带着油炸的香气,咯吱咯吱的,香得很。
冯大娘吃了几口就爱上了,想着只吃这个就十分下酒。
林杏月已经把米粉下了锅,这米粉是张婶娘找的小贩子送来的,不知味道如何,先让他们送了一些尝尝。
这些米粉得提前泡过,放到锅里煮上一会儿就能捞出来,沥干之后再放在碗中。
冯大娘原本想再去外头买些水桶,他们后院有个井,但水桶就一个,根本不够用,得再买些。
还有油灯烛台也得再买,他们把原先用的东西都带来了,像铜盆、铜壶、床单被罩和各种碗碟都不用再添,但蜡烛原本就没剩多少,是消耗品。
“娘,你怎么吃个不停,还去不去了?”
林金兰问冯大娘,冯大娘干脆说不去了,“等你们得空了,咱们一块儿过去。”
张婶娘见米粉差不多快好了,就去外头叫那些邻居一块儿过来。
大家也都不是空手来的,这时有暖房的习俗,有的带着自家织的粗布,有的带了二两酒,东西虽不贵重,却是份心意。
林杏月看见他们手上拿的东西,就觉得只吃米粉有些过意不去。
“等着,我再做些烧饼夹里脊出来。”
她从张婶娘嘴里听说许多人都爱吃烧饼夹里脊,这对她来说做起来不难,就让徐勇和林金兰赶紧去外面,买了里脊和烧饼回来下锅炸。
米粉已经端上桌,每碗米粉中都放入卤水,又把锅烧、酸笋、豆角、炸黄豆等配菜放进去,最后撒上葱花、芫荽,一碗静江府米粉就做好了。
许多人过来也就是冲着和张婶娘素有交情,对米粉期待的不多。
可坐下来后,一碗碗米粉被端上来,伴随着卤水的香气,在这样冷的空气里,似乎带着几分穿透力,把冬日的寒冷驱散了不少。
“闻起来是真不错。”
热气腾腾的米粉散发出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勾得人食欲大增,心生暖意,让人迫不及待想尝一尝。
有人已经挑了筷子要吃,有的却是听说林杏月又去炸烧饼夹里脊,那些不大愿意吃米粉的,已经开始翘首以盼,迟迟没动筷子。
沈门兵的娘先前说了爱吃米粉,先一步已经挑了米粉放到嘴里。
这米粉吃起来爽滑劲道,带着弹性,吸溜一下就吃到了嘴里,偏偏米粉又吸足了卤水的滋味,唇齿间全是那股子香。
“好吃!”
他们这一桌的人本来就对吃米粉不抵触,看到了也都开始吃起来,不过一口就赞叹起来。
“真香,这真的是米粉吗,咋这样好吃!”
他们这一桌动静不小,旁边那几个还没动筷子的人就看了过来。
“叫我也尝一尝。”
其中一人已经夹起了锅烧,这锅烧酥脆,里头的肉质依然嫩滑,咬下去的时候能同时感受到那酥脆和嫩滑的两种口感,让人直呼过瘾。
“真有那么好吃?”
又有人好奇,虽是这般问着,手却已经拿起了筷子,挑起来一筷子米粉放进嘴里。
浓郁的鲜香味道一瞬间就把食欲给勾了起来,让人再不敢小看这一碗米粉。
里头的配菜口感也是多样,酸笋和酸豆角酸爽开胃,炸黄豆又香又脆。
一时之间,一个带动一个,很快都埋头大吃起来,倒是林杏月端来那烧饼夹里脊的时候,才略微抬了抬头。
“这静江府米粉可真是好吃。”
“是嘞,从来没吃过这般好的米粉味道。”
“之前还说不过是一碗米粉,倒是让咱们都打脸了。”
有人已经把一碗米粉吃完,还有些意犹未尽,想着要再去盛上一碗。
林杏月也不吝啬,让他们都去盛:“也不是什么大鱼大肉的,总让大家吃饱了才是。”
才不过打了一次交道,大家对林杏月的好感就直线上升。
已经有人在旁边同张婶娘打听起来,林杏月可有许了人家,多大了云云。
张婶娘全都搪塞了过去,只让大家开业的时候再来捧个人场。
“一定,到时候我再花钱来吃上一碗。”
“我叫上我家的亲戚都过来吃,这冬天吃上这一碗米粉,从头到脚都是热乎乎的。”
纸马铺的李掌柜是一个人过来给温居的。
他同家里的两个女儿说店里要卖米粉的时候,两个女儿都十分的不理解。
听说林杏月的厨艺十分的好,有那么多吃食要做,为何要卖这米粉?
“这就不知道了,你们可是要跟着一块儿过去看一看?”
即使要去送礼,也没一家人都去的道理。两个女儿不愿意出门,只让李掌柜拿着东西过去。
李掌柜想着铺子里的生意还要做,放下东西之后就打算回去,可是见许多人都留下来要吃,李掌柜到底是没忍住,也留了下来。
从吃第一口米粉开始,李掌柜就停不下来,双眼盯着那米粉,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番。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汴京城人,李掌柜小时候也没少吃米粉。
大部分米粉都是和各种菜蔬混合炒制的,可以说是他从小记忆的一部分,但是味道绝不是这样的。
这静江府米粉,李掌柜吃的是根本停不下来,最后把那汤汁都喝得一干二净,一点不剩。
像他这样的人可不在少数,碗里一个比一个干净,吃完之后都还在那里咂摸着嘴,意犹未尽。
走的时候,李掌柜都觉得轻飘飘的,拿着那烧饼夹里脊往家走。
他家两个女儿看见带了烧饼夹里脊回来,都很是欢喜,一人拿了一个就要去吃。
李掌柜却没同她们抢,还在那里回味。
李娘子看出来几分不同寻常,就问他:“你怎么不吃?”
李掌柜拍了拍肚子,神秘兮兮地同她们说:“我这已经吃饱了,在那边吃的米粉。”
李娘子昨儿都听说了,她对那米粉也没多大的兴趣,随意的哦了一声,继续低头咬了那烧饼。
李掌柜见她们没人来追问,颇有些有口难开意味,也没继续说,等着下次她们尝到了米粉,定然是会后悔今儿的这般不以为意的。
也有和家里人说了那米粉做的有多好吃的人家,譬如说沈大娘。
她儿子一回来,沈大娘就迫不及待的过去把这事告诉了他。
“我已经问过了,价格也不贵,五文钱就能要上一碗,里头还有那么大块的锅烧。”
沈大爷在一旁补充:“你娘说的没错,那锅烧不知道怎么做的,是真香。”
沈门兵最近日日在汴京城里巡逻,他们这差事夏天的时候还好,到了冬天十分的不好干,北风呼呼地往人身上吹,不管穿多厚的衣服,都像没穿一样。
一听沈大娘这么说,他特别的想尝一尝,似乎已经想象到了吃下去之后是如何的暖着人的五脏六腑。
“娘,小饭馆那边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开张?”
“说是再收拾一天,后天就打算开张。”
沈门兵想只不过是等一天,尚可忍耐,想着到时候可以叫来一起当差的几个兄弟们。
想到那同僚周老汉,犹豫着要不要叫他来。
这周老汉性格最是刁钻,上次他带了东西去吃,就他最看不上眼,可见他们吃着香,又巴巴地跑过来,被他们撞了个正着。
不过上次抓人贩子的时候,又是他们两个一块出的力,回头被褒奖了,两个人还得了一笔赏钱。
那些同僚们一直吵嚷着让他们两个请客,最近公务繁忙,一直没得空。
七想八想了一会儿,到了第二天,就把这事和同僚们说了。
“去!做甚不去,那个铺子里的吃食都馋得我心。”
周老汉爽快的答应了,还问卖了些什么。
“听说打算卖米粉,昨儿我爹娘都去尝了尝,说是味道极好。”
旁边的同僚听到了,就说要早些去:“那铺子既是好些天没有开门了,到时候咱们若是去的晚了,怕是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对对对,咱们得早些去。”
他们这边想的没错,只是依旧得当差。
好不容易盼着到了休息的时候,几个人就开始夺路而出。
路上的人看到他们穿的这身衣服在奔跑着,都纷纷嘀咕。
“这是出了什么事?”
“我也不知道呀,看这样子怕是有急事。”
“我倒知道,倒是听说官家给一个小饭馆赏赐了个匾额,今儿开张。”
“官家赏赐的?莫不是开玩笑?”
“你这人,我如何敢拿这事开玩笑,这可是真的,不过我也是刚听说,还未得见,一起去看一看?”
“走走走。”
林杏月在开张这一天,把官家赐的那块匾额给拿了出来。
国公府那边大老爷也亲自过来。
主要是这匾额是官家赐的,国公府的上上下下都知道,若是不来,像是对官家有甚意见一样,他也不敢怠慢。
只是这就像是平地里炸了锅一样,周围的人原本只是当成了一家普通的铺子,可谁能想到国公府的大老爷也来了。
他们这些人对那些权贵之家天然的就有几分敬畏,看见国公府的大老爷来了,一个个的目瞪口呆,场内一时鸦雀无声,都没人敢开口。
那些来排队的老饕餮,他们看到了也都很是震惊,只是他们眼里只有那吃食,眼看着前面排了许多人,也顾不上想许多。
再不排队,连口汤也轮不着他们喝了。
这些老老饕可不像周围的一些人觉得那米粉没什么好的吃的,对他们来说,吃食方面的东西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好吃不好吃。
国公府的大老爷也没想到,一过来就看见这么些个人排队,人头攒动,看得他都害怕。
冯大娘自来对大老爷有些畏惧,说话都不利索,去放炮的时候都差点炸到自己。
还好大老爷今儿带着徐柏出来,一些事情都是他帮忙周旋。
大老爷很想留在这里看一看那米粉到底是怎么个好吃法,只是这么些个人,他也不好留下来,心里颇为失望的坐在了。
林杏月自然不能让他就这样白跑一趟,到底是有了这层关系,也让那些在背后觊觎她的人有所忌惮。
她就把那米粉盛出来几碗,让徐柏帮着一块送到国公府里,给大老爷和老太太分别尝一尝。
大老爷看着徐柏和林杏月在那边说话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徐柏和林杏月关系如此密切。
一想到这点,大老爷就想到上次惹了老太太生气,老太太不让他吃饭的时候。
要是早知道了,偷偷让徐柏给他拿些点心也是好的,就像现在这样,不就能开个小灶了。
走的时候还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张大娘,你们竟和那国公府认识?”
“别什么国公府了,没看到这是官家赐的匾额吗?”
等他一走,这些人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不过依旧是整齐的排着队,尤其是前头的那些人,寸步不让地守着自个儿的位置,生怕被人给占了。
他们铺子如今分两个地方,外头依旧开着窗口,这是卖那些炸鸡排和烧饼夹里脊的地方,依旧是在外头排队。
另一边就是进来一楼大厅这边吃米粉的。
好些个人一来就去大厅里面抢占位置,来的早的还好,略微慢了一步的,大厅里就座无虚席。
这些人左看右看,赶紧去找面熟的人,想要加张椅子。
还真有被他们找到的,哪怕不是很熟,也扬起了笑容走过去打了招呼,顺带着就搬了椅子过去。
林金兰掀了帘子进来,对林杏月和才找来的两个帮手说:“人都差不多坐齐了,咱们米粉什么时候上?”
“这就马上。”
林杏月猜着今儿来的人多,米粉都是提前泡好的。
从开张放鞭炮到挂上匾额,她这情绪还未平静下来,和来的两个帮手闫大娘和常娘子笑了笑:“咱们得抓紧些了。”
闫大娘和常娘子都是王小娘子帮着找来的,她也费了不少的劲才找到这两个老实、会一些灶间手艺的,带来让林杏月和张婶娘看了看。
林杏月觉得甚是不错,这两个人来了也没有东张西望,胡乱打听,而是踏踏实实的在那里做事。
只冲着这一点,即便灶间的手艺会不了那么多,她也满意的很。
如今张婶娘领着王小娘子、蒋小娘子在窗口那边卖东西,林金兰原本也该在那里,不过她觉得稀奇,偏要做那跑堂的活。
冯大娘和徐勇两个人在前面招呼,给人添些茶水之类的。
不过冯大娘那脾气,也是一个不顺心就有可能要发作的,林杏月思来想去的有些害怕,还想着要不要同张婶娘换一换。
张婶娘好歹会说话,偏偏那窗口的烧饼夹里脊和炸鸡排的买卖又是做熟了的,张婶娘也不大愿意换,就说先让冯大娘试一试,他们都在铺子里能看着些。
冯大娘听了,心里很不高兴,一心要好好的做,让他们这些人都另眼瞧一瞧。
今儿是头一天开张,厨房里热火朝天的忙着煮米粉,等着把锅烧做好,米粉就下锅开始煮,沥干之后放到碗里,让徐勇、冯大娘他们帮着端出去。
厨房里弥漫着一股香味,常娘子不如闫大娘能沉得住气,从林杏月做那锅烧开始,眼睛就比平日里瞪大了不少,总时不时的往她那边看。
谁能想到猪肉还能这般的做,表面酥脆,又是色泽油亮,只让人看着就开始吞咽起口水来。
闫大娘心里却是有些惶恐,铺子生意这样红火,她害怕自儿个做不好。
当初王小娘子过来说要来这小饭馆帮忙的时候,她心里十分的乐意,在小饭馆里帮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差事,一来不用在外头风吹日晒,二来厨房里难免会有些剩下的吃食,到时候就能拿来家吃。
说的也只是帮着去打下手,闫大娘以为就是洗洗涮涮、切切菜之类的,没想到林杏月做吃食的时候就在她们跟前。
这和她想象中不一样,万一要是被人学了去,他们这家还没开门的小饭馆怕是就要遭殃了。
闫大娘对林杏月很有好感,一来林杏月也没有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再知道她还是国公府的干女儿,有官家赐的匾额之后,还能这样平易近人,让她心里的好感倍增。
她可不想失去这份差事。
于是闫大娘就格外的戒备着常娘子,生怕她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常娘子没有注意闫大娘对她的戒备,只是时不时的看向林杏月做的那些东西。
外头的人却已经炸开了锅,随着一碗碗的米粉端上来,整个大厅也弥漫起香味。
等热气腾腾的米粉端到人跟前之后,那香味更是使劲的往人的鼻子里钻。
“太香了!”
“哎呦,这米粉还真就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快吃快吃,后头还有人等着呢。”
原本那些不大想吃米粉的人,透过窗口看到里头的人在埋头大吃,面前就是氤氲着热气的米粉,仿佛也能感受到那温热的米粉下肚之后的满足感,刺激的他们一边让张婶娘给他们做着要的东西,一边往那边张望。
“这真是米粉吗?闻着如此的香。”
“就是,这也忒香了。”
外面的人已经有人去往大厅里那边走,只是实在没地方坐,就拦住徐勇:“这位小哥,你给我找个地方,我蹲在这里吃就行。”
后头跟着来了几个人,也说要蹲在这里吃。
徐勇没敢答应,这里来来往往,要是不小心碰了,那可都是事,回头林金兰就能揪着他的耳朵把他给骂上一通。
那几个人见徐勇不答应,就又去缠冯大娘,冯大娘差点心软,亏得及时被林金兰给制止了。
“等会儿要是有人吃完了,你们再去坐到那边。”
“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那也没法子,只能等一等,只是不能蹲在而立。”
好在没过多久,就见已经有人把那米粉连带着汤都呼哧呼哧的吃完了。
这吃完的人看到自个儿的空碗,都一脸茫然地呆在那里。
怎么他们碗里的米粉就突然给没了,刚才还有那么许多呢,还没吃过瘾,竟然就没了?
【作者有话说】
[比心][比心]今天用这个
125
第125章
◎红烧肥肠+韭菜猪血◎
他一直眼睁睁的看着,偷吃自然没人偷吃的,只是实在是太好吃,他吃米粉的动作就快了些,几乎不怎么咀嚼,到了嘴里尝个味儿就咽了下去,是以才这么快的就吃完了。
这一发现让这食客如五雷轰顶。
偏偏这时候已经有人眼尖的发现了他吃完,赶紧喊冯大娘过来。
“大娘,这里有空地方了,他吃完了!这里我占了啊。”
冯大娘一看还真是,就要收碗,谁知这吃完的人却不走,又朝徐勇要一碗:“再给我来一碗,不,来两碗。”
“哎哟!”
等着的那人眼见着希望又破灭了,只好重新在大厅前排起队来。
陆陆续续的还有人往这边赶,都是听说这边开了家小饭馆,不仅和那国公府有些牵连,还有官家御赐的匾额。
好些个人都是想要慕名看看,这官家御赐的匾额长什么样子的,不过一来这边就闻到了一股勾人馋虫的香味。
一个跟着自家爹娘出来的小孩闻到了,使劲的嗅了嗅,就拉着他娘的袖子:“娘,这是什么味道?好香呀。”
他娘就看向了一旁的汉子:“是挺香的,要不咱们也在这里吃些?”
他们就是那来想过来看热闹的人,汉子几乎没有犹豫就应了下来:“行,咱们也尝一尝,就算做的不好吃,咱们回头也能说是去吃过官家御赐匾额的地方了,说出去多有面子。”
他家小孩子一听,立刻就蹦蹦跳跳的往这边跑,到了门口,先看见窗口前排着的队,来来往往的人拿着油纸包,里面不知道是什么,他就停下了脚步在那里打量起来。
“这是卖什么的?”
汉子跟上来问王小娘子,脖子已经伸得长长的往这边看。
“这边是锅巴、猫耳朵、炸鸡排。”王小娘子麻溜的介绍了一下,又抓了一小把递给那小孩,“你尝一尝。”
小孩子没想到还能尝一尝,腼腆地笑了笑才接过来,又给自家爹娘塞了一个,便放到嘴里尝起来。
他吃的是那锅巴,表面上不知道刷了一层什么酱,看起来发着棕褐色的颜色,放到嘴里一嚼就是一阵咸香,越嚼越香。
小孩子的眼睛亮亮的看向自家的爹娘:“我想吃这个。”
他家爹娘也觉得这个锅巴味儿不错,问了价格就要了一些。
汉子透过窗口往大厅里面看,问王小娘子:“里头是卖什么的?作何这么些个人。”
“是卖米粉,不过今儿怕是吃不着了,总共就几十份。”
“啊?才这个点就卖没了嘛。”他家娘子很是惊讶,往里面又看了看,才发现还有几个站着的人在那里等着。
“可不是嘞,今天第一天开张,来的人比较多。”
另一边在蒋小娘子跟前排队的人就说。
“就是,你们有好几天没开门,咱们这些人都等着呢。”
这娘子赶紧追问:“这铺子早就开张了?”
“是嘞,咱们这些常来的人早就知道这铺子了,不过以前不卖米粉,只开了这个窗口卖这些吃食。”
说完之后买东西的人也不多停留,裹紧了衣裳匆匆的往家里赶。
要不是家里有事,他也想着在里头排队吃上一碗米粉,听那些吃完的人说,味道好极了,是从前从来没吃过的米粉味道。
林杏月做了差不多六十来份就停了下来,剩下的一些就打算给王小娘子和闫大娘他们尝一尝。
他们家里人昨晚已经吃过了这米粉,林杏月不打算再吃,左右时间还很富裕,一会儿她随便炒两个菜,一家人聚在一块,还能边吃边说说今儿重新开张第一天的情况。
她从灶间一走出来,大厅里的不少人就被她吸引了过去。
有认识她的,就指着林杏月和旁边的人说:“快看,就是她,是被认了国公府干女儿的那个。”
“看着年岁还不大,这些米粉难不成都是她做出来的?”
“那准保错不了,听那外头的大娘说,她的手艺是一等一的好,要不然官家怎么能赏赐那匾额。”
林杏月能感受到许多人都在打量她,虽然有些不舒服,却还是硬着头皮去问冯大娘他们卖的如何。
“你瞧。”冯大娘往那边努了努嘴,“你自个看,还有好些个人等着呢,我说米粉卖没了,这都还不走。”
这些人是没有轮着吃的,等了这么大半天,却告诉他们米粉没了,心里正不得劲呢。
有客人看见林杏月出来,就赶紧走上去问她:“不能再给我们做些了吗?我们也是等了好大会儿呢。”
“是啊,这不就是白等着了。”
林杏月朝他们露了个歉意的笑,从王小娘子那边抓了些锅巴和猫耳朵递过去:“实在是不好意思,今儿米粉已经卖完了,只能等明儿了。”
大家见林杏月说话和气,又拿了些锅巴过来给他们赔罪,虽然还是有些失望,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林杏月想着,等会儿得和大家开个会,要是米粉快要卖完的时候,就不再往里面放客人,省得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沈门兵也领着那几个同僚往这边赶,他们一路上走的火急火燎,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里出了什么事。
可惜这般着急忙慌的赶过来,也被告知米粉卖没了。
“才这个点就卖没了?”周老头一听卖没了,顿时不干了,往前凑了几步,看到大厅里还有那么些个人在挑着没饭吃,整个地方都弥漫着一股子香味,越发觉得可惜。
“就是,咱们好不容易下了班过来,怎么就卖没了。”门头也有些失望。
林杏月只得又说了一遍歉意的话,除了那周老头,其他人倒都是能理解。
门头干脆去窗口那边买了些吃食,和其*他人说:“等明儿了,咱们派个人提前来这里占位置,这样等下了差咱们就能来。”
大家都觉得这法子好,要不然到了他们下差的点,那是什么也吃不着。
周老头原本焦躁不安的心情在吃了那递过来的锅巴之后平复了不少,自告奋勇的说:“明儿就让我来,我一准给你们占了位置。”
门头有些不放心:“你可别给咱们找事,须得好好的在这里排队。”
“你放心就是了,我还能敢在这里闹事?你没听说那是官家御赐的匾额,国公府的大老爷都亲自过来,我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还是不想活了。”
见他这样说的头头是道,门头也就放下心来,拿着东西往回走的时候,还是一步三回头,看着里面的人挑着米粉在那里吸溜吸溜的吃,仿佛也能尝到那米粉的味道一样。
“爹,你们昨天可是吃了那米粉?”
纸马铺子的两个姐儿原本是在楼上隔着窗户看热闹,见那铺子一开张,场面很是盛大,又是放炮又是来人,还有官家赐的匾额,可让她们看得津津有味。
可看着看着,两个姐儿就发现不对了,那窗口依旧是卖那些东西没错,可许多人都往铺子里面进去,说要吃那些米粉。
李掌柜听到了她们的问话,面不改色的说:“吃了,昨晚回来我不是还和你们说了。”
“有说吗?”
“不记得了。”
两个姐儿说话从来都是唱双簧一样,你一句我一句,衔接得特别顺溜,李掌柜都已经习以为常,坚定的点点头:“说了,只不过你们那时候眼里只能看到烧饼夹里脊,根本就没注意到。”
两个姐儿不再纠缠这事,只问李掌柜那米粉味道如何:“我们可是看见好多人都进去吃了。”
“现下门口还有许多人排队等着吃呢。”
李掌柜先咂摸了一下嘴,回忆了一下那米粉的味道,故意卖了个关子:“味道吗?和普通米粉的味道不一样,最起码和你娘做的那个味道不一样。”
李掌柜的背后,李娘子已经竖起了耳朵,叉着腰等着他往下说。
李掌柜仍未有所觉,继续道:“我活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米粉竟然还能做成那般的好吃,从前你娘做的那些,简直就是给猪吃的。”
一道阴森森的声音从李掌柜的身后传来:“是吗?那你这头猪当时不还是说好吃的很。”
李掌柜吓得一个激灵,回头看到自家娘子站在那里,身形立刻就矮了三分,连忙陪笑道:“娘子,你什么时候来的?”
“从你说我做的米粉像猪食的时候就来了。”
两个姐儿眼看着爹娘就要打起来,互相看了一眼,头也不回的就出了门。
她们才不留在家里受夹板气,她们爹说话也太口无遮拦了,她娘厨艺虽然不好,可也没饿着他们。
两个人直接往铺子那边走去,都说要去那小饭馆那边看一看。
李掌柜追在后面拦了一栏:“那边人可不少,你们去了也轮不着,还是歇一歇,下次再去。”
可那米粉好吃,谁还能坐得住,两个人也不听劝,匆匆忙忙的就往那铺子去了。
李娘子站在门口不忘对她们两个说:“要是有,别忘了也给我也带回来一份。”
不过就像李掌柜说的,铺子里的米粉早就卖没了,后来的人都摇摇头失望而归。
她们也不着急走,同张婶娘在那里说起来,目光却时不时的往林杏月身上看。
张婶娘同她们两个也是很熟,就把她们和林杏月介绍了一下:“李掌柜家的两个姐儿,和你们差不多岁数。”
林金兰也被张婶娘拉了过来,四个人互相对望着,不知道是谁先噗嗤一声给笑了出来。
“你们两个是双胞胎吗?”林金兰没忍住好奇,直接问了起来。
“是呢。”
“差不了。”
林金兰和林杏月对视了一眼,哇了一声出来。
“昨个我爹过来吃米粉,带回去几个烧饼夹里脊。”
“还得多谢你们送的了,我们吃着都香的很。”
“就是我爹没说那米粉好吃,害得我们俩今儿才知道。”
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听了林杏月也忍不住哈哈的笑起来:“你们这样说话也太有趣了。”
“是呢,他们都这样说。”
“我们俩也觉得有意思。”
林杏月就让她俩坐下,一块跟着吃些东西。
刚才米粉卖完之后,林杏月就在灶间做了些吃食,这个点已经过了饭点好大会儿,她们也都饥肠辘辘,等着要吃饭了。
李丝竹和李琵琶两个人就看了过来,只见桌上摆着几道菜色,隔的那般远,还是被吸引力过去,让她们看的动弹不得。
“那是什么?”
“红烧肥肠。”
这肥肠是在买猪肉的时候,顺带着一块儿买回来的,洗净之后切成了小段,焯水之后,直接放在锅里翻炒,加入各色的调料之后,最后再大火收汁。
做出来的这肥肠,色泽酱红,汤汁浓郁,用来下饭正正好。
不知道是哪个姐儿咕咚咽了下口水,眼里都是对这道吃食的渴望,可她们又不好意思留下来吃,只是匆匆的说了几句就走了,张婶娘拉也拉不住。
出了这小饭馆的门,总算闻不到那勾人的香味,两个姐儿才拍着胸脯松了一口气。
“可是差点就没忍住留下来。”
“这也太香了,不知道尝起来是什么味道。”
两个人回到家里还意犹未尽,缠着李掌柜说一说那米粉的味道。
“等明儿我俩一早就过去。”
看着两个人跑的飞快,张婶娘也只能回来,顺便把铺子的门关住,挂上了打烊的牌子,招呼着大家赶紧坐下。
闫大娘和常娘子两个人都有些拘束,一直不愿意坐下来,被冯大娘他们直接给拉了来。
“以后都一块干活,不用这么拘束。”
那边的王小娘子和蒋小娘子两个人已然和他们熟悉,也劝着。
闫大娘见他们是真心相让,再推辞也不好看,便找了个最靠边的位置坐下,一眼就看到了桌上摆放的吃食。
那一道道菜色泽卖相十分的好,肉块上面泛着红光,或是颜色搭配得当,简直勾得人眼睛都挪不开。
一桌人坐下,林杏月先招呼大家吃起来。
“都别客气,我做了不少。”
王小娘子张望了一下,笑着问:“可还有米粉?刚才我在那里卖东西的时候,那些食客老问我好不好吃。我心想着那味道竟然差不了,就是闻着味儿也知道香的勒,只是到底没吃着,说不出来。”
蒋小娘子也在旁边疯狂的点头,“对对,我也想尝一尝呢,那么多的人都找来。”
林杏月这才轻拍了一下额头,“瞧我都把这事给忘了。”
她本该让铺子里的人先尝尝那米粉是个什么味儿的,只是从昨儿开始就忙乱得很,一应事情都要过一遍,把这事给搁置脑后了。
她赶紧让徐勇帮着去端上来几碗米粉。
“这是原先就预留着让咱们吃的,只是没端上来。”
王小娘子眼睛亮亮的,就连一直拘谨的常娘子唇角也往上提了提。
等米粉端了上来,他们几个就迫不及待的去捞了米粉放在嘴里吃。
才一口,几人就都赞叹起来。
“果然味道这般好,怪不得他们都宁肯在那边吹着冷风排队呢。”
林杏月又让他们夹着菜吃。
“真的特别好吃。”
说这话的是徐勇,他夹一筷子肥肠吃下去,第一口就觉得特别的有嚼劲,但又不会让人咽不下去。
特别是红烧带来的特有的鲜香味道,让这肥肠变得香而不腻,吃起来爽滑顺口。
另一道菜是韭菜炒猪血,这道菜主要吃的是那嫩滑细腻的猪血,入口就化掉,几乎不用牙齿怎么费劲。
和它搭配的韭菜又保留着脆嫩的特点,咬下去的时候还会有少量的汁水渗出,带着几分的清爽,搭配在一起正好能和猪血的醇厚平衡。
张婶娘也很爱吃这猪血,她最喜欢这猪血咬下去之后微微回弹的那一瞬间,不至于让人觉得猪血软烂到没有一点嚼劲。
牙齿感受到那股弹性之后,香味就会散发开,让人很是上头。
一开始,闫大娘和常娘子两个人还有些拘束,后来见大家果真如此的平易近人,都在埋头大吃,渐渐的也都放开了,吃米粉的时候还会去夹些菜来吃。
只吃着吃着,闫大娘和常娘子都差点被香到哭。
闫大娘原本就觉得这小饭馆的活儿十分的好,这时候更是在心里连连把林杏月夸着,这些好吃的即便是不给她工钱,她也愿意来干的。
她用余光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常娘子,这常娘子是个不爱开口说话的,像个木头人一样,也只有在吃这些东西的时候才有了些动静。
这么好吃,闫大娘已经在心里赌咒发誓,一定得好好的干下去,要不然都对不起林杏月给他们做的这些东西来。
一顿饭吃的正是上头的时候,外面门口传来了砰砰砰的敲门声。
张婶娘离的最近,就站起来往外走,他们铺子上已经挂了打烊的牌子,一般人也没有这个时候过来打扰的。
定然是从外头来的生人。
张婶娘开开门之后,先说了一句,“现下东西都卖没了,要想吃得等着下回开门。”
“这就卖没了?我们听说你们这铺子好吃,可是大老远赶来的。”
这人说的有些夸张,不过是从城外那边赶过来,用了些时候,又在路上买了些别的东西才耽搁了一会儿。
好不容易到了这边,又见铺子打烊了,才有些心不甘情不愿,想着上前敲敲门,看还有没有东西来卖。
只不过一开门,就看到坐在大厅中间正在吃饭的几人,那饭菜的香味直接扑鼻而来。
这也太香了一些,馋的外头敲门的人肚子直接叫了起来。
张婶娘正要关门,那来人眼睛手快的挡了一下,脸上堆了许多笑出来。
“大娘,我们也不要别的,就你们吃的那些东西,可还有?”
张婶娘顺着他视线看过去,就见这人指着桌上那韭菜炒猪血和红烧肥肠,眼里都是渴望。
这人也怕张婶娘不卖给他们,慌忙的就从兜里掏出钱来,可怜兮兮的说。
“我们可是从城外过来,走了老远。”
张婶娘看他这人拿了不少的钱出来,心里就有些犹豫,那冯大娘跟在后头,已经一连声的答应了下来。
“我这就去给你盛一些。”
厨房里林杏月做的还有不少,就是怕大家今儿累了,到时候不够吃。
不过一人一碗米粉下肚,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完全就是因着这韭菜炒猪血和肥肠好吃,才一个个的硬顶着肚子撑的难受劲儿吃下去。
林杏月没拦着,冯大娘已经麻溜的把食盒装好了,把那钱也收下,才重新把门给关住了。
冯大娘拿着那钱就想往自个儿的怀里揣,林杏月直接叫了她一声。
“娘,你做什么呢?”
冯大娘见被发现了,只能嬉皮笑脸的笑着,从怀里掏出来。
“这钱我还没捂热呢,就被你看见了。”
林金兰直接翻了个白眼,扭头不去看冯大娘。
林杏月见大家都已经吃饱了,准备开个简短的小会,说一说今儿第一天开张遇到的事情。
徐勇头一个开口。
“我觉得不能放那么些个人进来,要不然大厅里面堵的严严实实,就是我们想招呼别人倒杯茶水,也都没有下脚的地方。”
冯大娘接着说:“对,而且我们拿着那茶壶都是烫的很,生怕把这些人给烫到了,到时候再讹上咱们。”
林杏月觉得这的事情提得很好,先赞了两句,就让大家一块想想法子。
张婶娘迟疑:“要是不让别人进来,这要是得罪了别人可怎么是好。”
“对,让谁进来不让谁进来,进来大概得多少人,都得理个章程出来。”
林杏月想到了号码牌,就说要用竹子制一个这样的牌子出来。
“到时候每次只放三十来个,若是有吃完归还了牌子的,咱们再放下一个人进来。”
林杏月就拿着筷子比划了一下,谁进来都在门口发一个这样的牌子,旁边又放了个筐子,走的时候再扔进去,循环往复。
大家一听就都赞叹起来。
“这个主意不错,这样就不会放太多的人进去。”
林金兰自告奋勇的要做这件事情。
“就让我来放,我乐意站在门口。”
王小娘子站出来说:“站在门口可是冷得很,要不然让我来。”
林金兰摇摇头,“不怕勒,我又不是一直在那里死站着,也能来回走动走动。”
林杏月算是看出来了,比起来在那里一直站着卖东西,林金兰更喜欢这种能来回走动和人接触的,就随了她的意思。
又说了要上菜的事情,同闫大娘和常娘子两个人交代了什么时候过来等等,林杏月就让大家给散了。
张婶娘问林杏月,“咱们只是晌午开,晚上开不开门?”
这样好的人流量要是晚上不开,实在是亏的慌。
冯大娘也这般觉得,就等着林杏月回答。
林杏月也没说不开,以后早上和晚上她还都想开着铺子来卖。
不过如今什么都还没有上正轨,只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还是得找一个正儿八经的厨子过来帮忙才是。
【作者有话说】
[墨镜]
